1970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戈壁滩上的“老愚公”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图什县,人们到处传颂一位年过六十的老贫农为革命挖泉找水,改造戈壁荒滩的动人事迹。这位老贫农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上阿图什公社卡尔湖大队塔西其克生产队的维吾尔族社员马木提库尔班。
塔西其克生产队的后山地带,有一片名叫阿克布拉克的戈壁滩,面积约有二百多亩,因为没有水,多少年来一直无人耕种。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传到了塔西其克,使马木提库尔班受到很大鼓舞。他想,老愚公能搬走家门的两座大山,难道我们就不能在阿克布拉克荒滩挖出水,把荒滩变成良田!他满怀为革命挖泉找水的胜利信心,怀揣红宝书,拿起钢钎、铁锤,就向荒山野岭奔去。
马木提库尔班胸怀朝阳,日日夜夜在荒山野岭东奔西跑,不辞辛苦地挖泉找水。饿了,啃口干粮;累了,就学习毛主席的教导。马木提库尔班一连挖了三眼泉,一个也没有冒出水来。但是,他毫不动摇,继续再找再挖。就这样,经过十多天艰苦奋战,终于在挖第四眼泉时,一股清澈的泉水喷出了地面。马木提库尔班双手捧着香甜的泉水,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这年春天,马木提库尔班起早贪黑,在山下开了几亩荒,播了种。当年就获得了五百多斤小麦和五百多斤蔬菜的好收成。
在胜利面前,马木提库尔班并不自满。他在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下,带领几个青年,苦战十多天,挖出了一眼大泉。从此,这沉睡千年的阿克布拉克荒滩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沃土良田。近两年来,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收获了几万斤粮食、油料和各种瓜果蔬菜,使塔西其克生产队,由一九六八年以前每年缺两个月口粮的后进队,一跃成为每年向国家交售两万斤余粮的先进队。
在阿克布拉克开荒成功以后,马木提库尔班又和贫下中农一道,想尽各种办法战胜盐碱。在五里多长的山坡水渠边上,种上了三千多株柳树和许多果树,破天荒地在这个沙滩上造出了绿色的林带,使戈壁滩变成了美丽的果园。


第3版()
专栏:

阶级兄弟心连心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火箭公社,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前进大队第二生产队和哈萨克族占多数的反修大队第三生产队,土地相连,共同使用一条名叫“大波罗地”的水渠浇田。解放前,锡伯族地主控制着水和农田,不让哈萨克牧民耕田;哈萨克牧主把持着草场,不让锡伯族农民放牧。在阶级敌人挑动下,两个民族之间常常发生争地、争水、争草原的纠纷。党的“九大”胜利闭幕后,这两个队的贫下中农联合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教导,同诉阶级苦,同忆民族恨,一起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哈萨克族老贫农衣力牙孜在会上激动地说:“我在旧社会给地主当了几十年长工,开始给一个维吾尔族地主扛活,累得死去活来,还要挨打受骂。有人对我说,你是哈萨克族,给哈萨克地主干活也许会好些。于是我就去给哈萨克地主当长工,谁知照样吃不饱穿不暖,挨打受骂。又有人劝我找个锡伯族地主,说什么锡伯族地主心肠好。结果呢,我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天下的豺狼无善心,刘少奇和地主、巴依(牧主)是一条毒藤上的毒瓜。天下的穷人心连心,只有阶级亲才是真正的亲!”
共同的阶级苦、民族恨,把两个民族的贫下中农联结得更紧了。今年开春以来,这里旱情严重。上游的锡伯族社员想方设法,尽量把更多的水让给下游的哈萨克族兄弟。锡伯族社员还主动派出有丰富浇水经验的老贫农,到三队给哈萨克族青年传授合理用水的技术。三队的哈萨克族社员听说二队春耕进度慢,就马上派出拖拉机帮他们耕种。


第3版()
专栏:

红太阳照亮了大瑶山
一九五六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农村掀起了一股大砍合作社的妖风,广西大瑶山的阶级敌人也乘机兴风作浪。这时,高兰村的共产党员、贫农组长赵德金挺身而出,一户户地把贫农社员找来忆苦思甜,坚定了大家走合作化道路的决心,击退了这股妖风。一九六一年,刘少奇鼓吹“三自一包”、
“四大自由”的黑风刮到大瑶山,赵德金又站出来和贫下中农一道,揭穿了“包产到户”的阴谋。一九六五年,刘少奇在广西的代理人鼓吹大瑶山只许种树,不必种粮,粮食可以全部由国家供应。赵德金和生产队的其他干部坚决抵制了这种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相对抗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说:我们要自力更生,不向国家伸手。他们又一次坚持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党的“九大”以来,他们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用自己的双手,移山开地,在大山区开出了梯田一千多块,扩大耕地六十亩,相当于原来耕地面积的一倍多。他们还按照农业“八字宪法”,进行科学种田,把一季稻改为双季稻,亩产由原来的三百多斤提高到八百多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粮食自给有余,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第3版()
专栏:

彝族贫农学“老三篇”
彝族老贫农郭永方,是贵州省普定县坪上公社弯子寨队里的“五保”户,过去总认为自己年老体弱,又无儿无女,“没有什么奔头了”。学习“老三篇”的过程中,这位当了二十多年长工的老贫农,回忆起旧社会的苦难家史,想到新社会有共产党关怀,集体照顾,不愁吃穿,日子过得挺幸福;想到白求恩同志五十多岁了,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自己为什么不能为革命出力呢?他越想越觉得过去自己那种“没有奔头”的想法,是忘本思想,是不想革命的思想。从此,他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生产队缺个保管,他就主动把这项工作承担起来。队里修一幢公房没有完工,准备出钱从外队请木工来做,他知道后连忙说:“这不符合节约闹革命的原则。”就自己动手,把没有完工的公房木架和椽角钉完。为了保护集体山林,他晚上不睡,翻山越岭,一个林子一个林子巡逻,使山林未受损失。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