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70-01-07

1970-01-07新闻联播 文字版

白云山下展宏图——记河南巩县堤东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开山引水

第3版()<br/>专栏:<br/><br/> 白云山下展宏图<br/> ——记河南巩县堤东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开山引水<br/> 河南巩县西村公社堤东大队,原来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就是在雨水正常的年景,吃水也要到七八里外的岭下去运,灌溉土地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旧社会的阶级剥削和自然灾害,使堤东成了一个“有雨贵如油,无雨逃外头,一年四季愁”的贫穷地方。<br/> 解放了,堤东广大贫下中农翻身作了主人。在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伟大教导的鼓舞下,挖水囤,建水库,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施工,征服了巍峨的白云山,穿凿了一条长达两千四百五十三米的山洞,引来了世世代代梦想的清泉水,开始改变了缺水的面貌。<br/> 一九六五年冬和一九六六年春,堤东大队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干部和群众都以张思德、老愚公、大寨贫下中农和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为榜样,决心凿透白云山,引来山南水,彻底改变堤东缺水、低产的面貌。<br/> 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大队党支部书记焦敬业带领几个共产党员、老贫农爬上白云山。经过十多天勘察,制订了“凿透白云山,引来幸福水”的方案。<br/> 听说要凿山,笑坏了村里那些“活智叟”。他们说:“没听说过一个大队能凿透一座山。做梦吃仙桃——想的甜!”<br/> 听说要凿山,惊呆了县城里那些资产阶级“权威”。他们说:“嘿嘿,学大寨,学林县,白手能凿白云山?土包子净是拿命玩!”<br/> 听说要凿山,阶级敌人怕得要命。他们煽阴风点鬼火,进行破坏,说:“咱们干部想当模范哩!拿着群众生命财产当粪土摔!”<br/> 贫下中农却高兴地队串队,邻串邻。他们说:“好啊,咱队干部真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说出了咱祖祖辈辈的心里话。”“干!愚公能移山,咱们就不能把小小白云山戳个窟窿?”<br/> 全大队开展了大辩论。结果是“新愚公”战胜了“活智叟”,顶住了歪风邪气。一九六六年四月间,由堤东贫下中农为骨干组成的开山大军,登上白云山。<br/> 堤东贫下中农在党支部领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决心群策群力战胜任何困难。<br/> 刚开工时,山上缺蔬菜,大家就利用休息时间挖野菜;没有地方住,就自己动手修补了山上一座破庙和几孔破窑洞。在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工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没有钢钎自己打,没有照明灯自己造,最后连电钻头也造出来了。<br/> 不懂技术怎么办?几个在煤矿工作过的老贫农和复员军人自动挑起重担。大队党支部委员路运行,在旧社会被迫给地主扛了半辈子长工。这次开山,他是“总工程师”。要凿透白云山,得先打成十眼通风井,把山洞截成十一节两端对挖,要求准确无误。为了掌握这个技术,路运行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他向县上一个技术员请教,这位技术员深为堤东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来到工地帮助。就这样,他们只用一根木棍,一条麻绳,一盏灯,一个不象样的土罗盘,作出了山洞合拢的准确测量。<br/> 当二号井掘进到一百五十米时,空气逐渐稀薄。人一下去就觉得喘不过气来。一天,曹发才等六个贫农社员正在施工,突然感到胸闷头痛,接着都晕倒了。这时,有人害怕了,不敢继续战斗下去。工地马上展开了革命大辩论。曹发才手举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站在大家面前,坚定地说:“‘活命哲学’必须批判,革命到底不能动摇!”他大声朗读:“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br/> 毛泽东思想给大家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共产党员、干部、民兵争先报名组成不怕苦、不怕死的突击队。采取“短干,快干,轮替干,突击干”的办法,一直坚持干了五个多月,闯过了难关。<br/> 四十七岁的共产党员焦振亚,在工地负了重伤,被社员抬下山来。在养伤的几天中,他一直想着工程进度,嘴里不断念叨着工地。第五天,他再也躺不住了,翻翻身,头晕得象罩个簸箕;动动腿,象抽筋一样疼。他咬着牙,坚持起床,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叫女儿扶着,硬是一步一步爬到山上,又干起来,并一直干到山洞流出清水来。<br/> 一九六九年国庆节前夕,哗哗的清泉从山那边流了过来。堤东人终于用毛泽东思想重新安排了河山,世世代代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报通讯员

风雪山上红日照

第3版()<br/>专栏:<br/><br/> 风雪山上红日照<br/> 一队汽车,奔驰在青藏高原。最前面一辆车的驾驶室顶上,悬挂着一张光芒四射的毛主席彩色画像。驾驶员们说:走千山,跨万水,毛主席和咱永不离,毛主席给咱指引路,风雪弥漫路不迷。<br/> 这就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某部汽车六连的车队。<br/> 一天,六连来到青海湖边的橡皮山下,遇到了几年未有的暴风雪。狂风卷着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刮得天昏地暗,人们睁不开眼,站不住脚,公路上一会儿积起了一尺多厚的大雪,几步外便看不见人影。这橡皮山是青藏线上有名的危险区,山高坡陡路窄,右边是峭壁,左边是深谷,一不小心跌下去,连人带车就会粉身碎骨。雪大没有路,怎么办?<br/> 忽然,战士们看见了车顶上那张满面笑容、亲切招手的毛主席像,好象就在阳光灿烂的北京,伟大领袖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站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上,向着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正在招手微笑。顿时,“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冲天而起。<br/> 风雪中,战士们一排排站在毛主席像前,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诵:“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这时,大家齐声说:“有毛主席给咱指路,刀山火海也敢冲!”<br/> 一场驱雪探路的战斗开始了。带队车副驾驶员张家生同志把大衣一脱,第一个跳进没膝深的积雪里,为汽车探路。一股旋风卷起地上的雪使劲向他扑来,差点把他埋在雪里。他却连头都不抬一下,一个劲地寻找着公路。其他车上的驾驶员也接着投入了战斗。风刮得什么也看不见,但毛主席微笑招手的形象时刻出现在他们眼前,他们感觉不到天寒、劳累和疲倦,象一个个“活路标”,给车队引出了一条道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车队胜利地到达了山顶。<br/> 山顶上的雪已有齐腰深。战士们一齐拥到毛主席像前,瞻仰着那高大的形象,表达他们的决心:“刺骨的寒风吹冷了我们的皮肤,但冷不了高原战士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哪怕雪堆成山,也休想挡住我们前进的车轮!”战士们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又继续前进了。红勤讯

胸怀朝阳千难万险无阻挡

第3版()<br/>专栏:<br/><br/> 胸怀朝阳千难万险无阻挡<br/> 去年十一月,北风呼啸,雪花飞舞,滴水成冰。<br/> 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公社小郭庄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郭太明同志,虽然患着严重的关节炎症,四肢骨节疼得彻夜难眠,可是他一直带领着全队的贫下中农,劈山填沟,战斗在水利建设工地上。<br/> 一天,工地附近的竹园沟水库大坝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喊声:“水库漏水了!水库漏水了!快来人啊!”这喊声象一道战斗命令,郭太明同志一马当先,飞奔水库大坝。心想:这水库蓄的几十万方水,是我们全大队贫下中农三年来用血和汗换来的,是全大队六、七百亩水稻田的命脉,决不能让它白流。当他跑到坝顶一看,库水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正咆哮地奔流,他真象抓心一样的难受,恨不得立刻跳下水去,用身子把闸眼堵住。但是转眼一想:“水这么深,天这样冷,我的腿有关节炎,能下水吗?”就在这“私”字一闪念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在耳边响起,董存瑞、欧阳海、杨水才的英雄形象在他眼前出现。他立刻脱下了棉衣,就要下水。<br/> “太明,你身体不好,不能下水,让我来!”六十五岁的老贫农王永庆带领贫下中农也赶到了坝根。郭太明说:“王大伯,您们在坝上招呼着递东西!”说着,就“扑通”一声纵身跳入了两丈多深的水库。<br/> 水库有七个闸眼,是那个漏水呢?郭太明就潜入水中逐个检查。他冻得身上象刀割一样疼痛,在水下憋不住了,就浮上水面换口气。社员们要他上坝换人,他坚定地回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这样,他进出水面十多次,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终于把一个离水面一丈八尺多深的漏水闸眼,结结实实地堵住了。<br/> 当郭太明上到堤坝时,浑身起了一层紫血疙瘩,两腿象木头一样不听使唤。王大伯心疼地问他:“身体咋样?”他笑着说:“水是凉些,只要把闸眼堵住,心里就感到热乎。”郭太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广大贫下中农,大家都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党员。<br/> 本报通讯员

一心为公的革命“老黄牛”

第3版()<br/>专栏:<br/><br/> 一心为公的革命“老黄牛”<br/> 每天早晨,太阳刚露出海面,在广东省台山县赤溪公社曹冲大队东阳生产队,经常看到一位老大爷,扛着锄头,迎着朝阳出工去。他,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杨水金同志。一提起杨水金,附近村寨的人都称赞他是:人老心红意志坚,一心一意为集体的革命“老黄牛”。<br/> 杨水金同志,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这位在旧社会曾经受过大半辈子苦的老贫农,深深懂得:毛主席是咱贫下中农的大救星,毛主席的书是咱穷人翻身求解放的书。几年来,他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阶级感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不识字,就向识字的同志请教,有时为了认识一个字,他跑遍几户人家。每当生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办学习班时,他总是积极参加,从不缺课。而且,他学了就用,一心一意为集体。<br/> 前些时候,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看到他年纪这么老,身体又弱,都劝他“退休”。他却说:“你们别看我年纪老,我学了毛主席著作有使不完的劲。干革命怎能退休,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要紧跟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真正是越学越认真,越干越有劲,处处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为集体做好事。他每天提早起床,为生产队冲刷厕所,打扫牛栏,仅短短的几个月就积肥晒肥六百多担。<br/> 去年晚造,东阳生产队在南棋围插上了二十多亩水稻。南棋围距离东阳生产队较远,走路要一个多小时,还要翻过一座大山,管理这里的水稻确实不很方便。这时,杨水金老大爷又认真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他想:目前,美帝和社会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妄图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咱贫下中农必须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用实际行动,多打粮食,做好一切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想到这里,他便主动地要求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把管理南棋围水稻田的排灌任务交给他。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考虑到他年纪老,行动不方便,便对他说:“你年纪老了,行动不方便,这个任务又很重,还是让其他同志去完成吧!”他却说:“老愚公能移掉两座大山,难道我就不能管好这二十多亩水稻田吗?你们别看我年纪老,如果帝、修、反胆敢发动侵略战争,我还要拿起枪杆子,上前线消灭敌人哩!”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同志们只好答应了。<br/> 打那以后,杨老大爷每天一早就带上红宝书,扛起锄头,高高兴兴地到南棋围管水去了。困难大,没有他为集体搞好生产的决心大;山高,没有他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思想境界高。他每天爬山涉水,早出夜归。走路累了,他就背诵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继续前进。在工作中碰到困难,他就学习“老三篇”,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同志们见他起早贪黑,都很关心他,经常劝他:“你年纪大了,要注意休息,不要把身体累坏了。”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说:“为了搞好集体生产,多打粮食,消灭帝、修、反,吃点苦,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累死了,也心甘情愿。”<br/> 在他的精心管理和培育下,去年晚造,南棋围的二十多亩水稻获得了大丰收。大家感动地说:“杨老大爷真是一心为公的革命‘老黄牛’,咱贫下中农学习的好榜样。”本报通讯员

红太阳照亮了千年荒沙滩

第3版()<br/>专栏:<br/><br/> 红太阳照亮了千年荒沙滩<br/> 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荒沙滩上,住着海军某部的一个靶场队。靶场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四周全是荒沙滩。大风一刮,黄沙直上白云间,空中鸟飞绝,路上行人断。面对这样的艰苦环境,靶场党支部坚定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全体同志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大家决心把千年荒沙滩当作当年的南泥湾,把连队建成“抗大”式的革命化大学校。同志们豪迈地说:“革命战士心最红,那里困难往那里冲,今日大战荒沙滩,明日埋葬帝、修、反!”大家一面动手建靶场,一面大搞农副业生产。没有地,就在茅草窝里刨了二尺多深,把草根一根根拣出来。几个月的时间,开出荒地百余亩,种下了粮食和蔬菜。没有水,就自己打井。大风一刮,小苗被黄沙盖住几寸厚,就用手一棵一棵扒出来。大家凭着一颗红心,一双手,与天斗,与地斗,把千年沙滩开始变成了一片良田。两年多来,他们生产的粮食、油料作物、蔬菜、猪肉和鸡蛋,达到了自给,并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br/> 靶场战士除了自己开荒种田外,还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附近周围村庄,向贫下中农宣传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宣传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贫下中农听了战士们的宣传,个个心花怒放,斗志昂扬。他们说:“有毛主席指路,有解放军撑腰,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把千年沙滩变成良田!”从此,茫茫沙滩上红旗一片,歌声震天,到处呈现出战天斗地的革命景象。一天,军民正在田间劳动,忽然狂风大作,黄沙滚滚。大家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没法干活,靶场战士高声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并拿出雨衣给贫下中农披在身上。毛主席的教导,靶场战士们的支持,使贫下中农干劲更高。任凭狂风吹打,黄沙飞扬,军民团结战斗在一起,迎来了胜利的欢乐。贫下中农赞扬靶场战士说:“战士心红意志坚,染红千年荒沙滩,军民团结如一人,革命生产齐向前。”<br/> 靶场干部、战士坚持在生产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背起钢枪能打仗、拿起锄头能生产的全面发展的新人。<br/>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靶场和指挥所的电话联络突然中断了。劳动了一天,同志们又困又乏,场长陈明伦想起毛主席<br/>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立即向全场同志进行了动员。他说:“电话是传达毛主席战斗命令的工具。我们一定要迅速把线路修好。”在场长的率领下,一个抢修电话线路的尖刀班冒着风雨出发了。这时,北风越刮越紧,雨越下越大,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靶场战士们高声朗读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最高指示,顶风雨,过沙滩,披荆斩棘跑了八十多里路,排除了故障,接通了线路。这时,风息雨停,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靶场战士迎着初升的朝阳,胜利地回到了驻地。<br/> 盛夏酷暑,烈日当头,他们在晒得滚烫滚烫的沙滩上锻炼行军,长途跋涉。深冬严寒,冷风袭人,他们在茫茫雪原上进行军事演习。一次夜间训练,靶场战士以战斗的姿态,做好了一切准备,迅速进入战位。紧张的战斗演习在继续着。突然,靶灯渐渐暗了下来,共产党员、副班长隋国恩说了声:“靶灯没油了!”拎着五、六十斤重的备用靶灯,直向灯标冲去。灯重,灯座又高,举不上,他就用头顶,经过紧张的战斗,换好了靶灯,保证了训练任务的完成。红海鹰

白云山下展宏图——记河南巩县堤东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开山引水

第3版()<br/>专栏:<br/><br/> 白云山下展宏图<br/> ——记河南巩县堤东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开山引水<br/> 河南巩县西村公社堤东大队,原来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就是在雨水正常的年景,吃水也要到七八里外的岭下去运,灌溉土地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旧社会的阶级剥削和自然灾害,使堤东成了一个“有雨贵如油,无雨逃外头,一年四季愁”的贫穷地方。<br/> 解放了,堤东广大贫下中农翻身作了主人。在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伟大教导的鼓舞下,挖水囤,建水库,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施工,征服了巍峨的白云山,穿凿了一条长达两千四百五十三米的山洞,引来了世世代代梦想的清泉水,开始改变了缺水的面貌。<br/> 一九六五年冬和一九六六年春,堤东大队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干部和群众都以张思德、老愚公、大寨贫下中农和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为榜样,决心凿透白云山,引来山南水,彻底改变堤东缺水、低产的面貌。<br/> 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大队党支部书记焦敬业带领几个共产党员、老贫农爬上白云山。经过十多天勘察,制订了“凿透白云山,引来幸福水”的方案。<br/> 听说要凿山,笑坏了村里那些“活智叟”。他们说:“没听说过一个大队能凿透一座山。做梦吃仙桃——想的甜!”<br/> 听说要凿山,惊呆了县城里那些资产阶级“权威”。他们说:“嘿嘿,学大寨,学林县,白手能凿白云山?土包子净是拿命玩!”<br/> 听说要凿山,阶级敌人怕得要命。他们煽阴风点鬼火,进行破坏,说:“咱们干部想当模范哩!拿着群众生命财产当粪土摔!”<br/> 贫下中农却高兴地队串队,邻串邻。他们说:“好啊,咱队干部真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说出了咱祖祖辈辈的心里话。”“干!愚公能移山,咱们就不能把小小白云山戳个窟窿?”<br/> 全大队开展了大辩论。结果是“新愚公”战胜了“活智叟”,顶住了歪风邪气。一九六六年四月间,由堤东贫下中农为骨干组成的开山大军,登上白云山。<br/> 堤东贫下中农在党支部领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决心群策群力战胜任何困难。<br/> 刚开工时,山上缺蔬菜,大家就利用休息时间挖野菜;没有地方住,就自己动手修补了山上一座破庙和几孔破窑洞。在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工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没有钢钎自己打,没有照明灯自己造,最后连电钻头也造出来了。<br/> 不懂技术怎么办?几个在煤矿工作过的老贫农和复员军人自动挑起重担。大队党支部委员路运行,在旧社会被迫给地主扛了半辈子长工。这次开山,他是“总工程师”。要凿透白云山,得先打成十眼通风井,把山洞截成十一节两端对挖,要求准确无误。为了掌握这个技术,路运行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他向县上一个技术员请教,这位技术员深为堤东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来到工地帮助。就这样,他们只用一根木棍,一条麻绳,一盏灯,一个不象样的土罗盘,作出了山洞合拢的准确测量。<br/> 当二号井掘进到一百五十米时,空气逐渐稀薄。人一下去就觉得喘不过气来。一天,曹发才等六个贫农社员正在施工,突然感到胸闷头痛,接着都晕倒了。这时,有人害怕了,不敢继续战斗下去。工地马上展开了革命大辩论。曹发才手举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站在大家面前,坚定地说:“‘活命哲学’必须批判,革命到底不能动摇!”他大声朗读:“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br/> 毛泽东思想给大家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共产党员、干部、民兵争先报名组成不怕苦、不怕死的突击队。采取“短干,快干,轮替干,突击干”的办法,一直坚持干了五个多月,闯过了难关。<br/> 四十七岁的共产党员焦振亚,在工地负了重伤,被社员抬下山来。在养伤的几天中,他一直想着工程进度,嘴里不断念叨着工地。第五天,他再也躺不住了,翻翻身,头晕得象罩个簸箕;动动腿,象抽筋一样疼。他咬着牙,坚持起床,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叫女儿扶着,硬是一步一步爬到山上,又干起来,并一直干到山洞流出清水来。<br/> 一九六九年国庆节前夕,哗哗的清泉从山那边流了过来。堤东人终于用毛泽东思想重新安排了河山,世世代代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报通讯员

风雪山上红日照

第3版()<br/>专栏:<br/><br/> 风雪山上红日照<br/> 一队汽车,奔驰在青藏高原。最前面一辆车的驾驶室顶上,悬挂着一张光芒四射的毛主席彩色画像。驾驶员们说:走千山,跨万水,毛主席和咱永不离,毛主席给咱指引路,风雪弥漫路不迷。<br/> 这就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某部汽车六连的车队。<br/> 一天,六连来到青海湖边的橡皮山下,遇到了几年未有的暴风雪。狂风卷着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刮得天昏地暗,人们睁不开眼,站不住脚,公路上一会儿积起了一尺多厚的大雪,几步外便看不见人影。这橡皮山是青藏线上有名的危险区,山高坡陡路窄,右边是峭壁,左边是深谷,一不小心跌下去,连人带车就会粉身碎骨。雪大没有路,怎么办?<br/> 忽然,战士们看见了车顶上那张满面笑容、亲切招手的毛主席像,好象就在阳光灿烂的北京,伟大领袖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站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上,向着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正在招手微笑。顿时,“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冲天而起。<br/> 风雪中,战士们一排排站在毛主席像前,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诵:“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这时,大家齐声说:“有毛主席给咱指路,刀山火海也敢冲!”<br/> 一场驱雪探路的战斗开始了。带队车副驾驶员张家生同志把大衣一脱,第一个跳进没膝深的积雪里,为汽车探路。一股旋风卷起地上的雪使劲向他扑来,差点把他埋在雪里。他却连头都不抬一下,一个劲地寻找着公路。其他车上的驾驶员也接着投入了战斗。风刮得什么也看不见,但毛主席微笑招手的形象时刻出现在他们眼前,他们感觉不到天寒、劳累和疲倦,象一个个“活路标”,给车队引出了一条道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车队胜利地到达了山顶。<br/> 山顶上的雪已有齐腰深。战士们一齐拥到毛主席像前,瞻仰着那高大的形象,表达他们的决心:“刺骨的寒风吹冷了我们的皮肤,但冷不了高原战士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哪怕雪堆成山,也休想挡住我们前进的车轮!”战士们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又继续前进了。红勤讯

胸怀朝阳千难万险无阻挡

第3版()<br/>专栏:<br/><br/> 胸怀朝阳千难万险无阻挡<br/> 去年十一月,北风呼啸,雪花飞舞,滴水成冰。<br/> 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公社小郭庄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郭太明同志,虽然患着严重的关节炎症,四肢骨节疼得彻夜难眠,可是他一直带领着全队的贫下中农,劈山填沟,战斗在水利建设工地上。<br/> 一天,工地附近的竹园沟水库大坝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喊声:“水库漏水了!水库漏水了!快来人啊!”这喊声象一道战斗命令,郭太明同志一马当先,飞奔水库大坝。心想:这水库蓄的几十万方水,是我们全大队贫下中农三年来用血和汗换来的,是全大队六、七百亩水稻田的命脉,决不能让它白流。当他跑到坝顶一看,库水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正咆哮地奔流,他真象抓心一样的难受,恨不得立刻跳下水去,用身子把闸眼堵住。但是转眼一想:“水这么深,天这样冷,我的腿有关节炎,能下水吗?”就在这“私”字一闪念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在耳边响起,董存瑞、欧阳海、杨水才的英雄形象在他眼前出现。他立刻脱下了棉衣,就要下水。<br/> “太明,你身体不好,不能下水,让我来!”六十五岁的老贫农王永庆带领贫下中农也赶到了坝根。郭太明说:“王大伯,您们在坝上招呼着递东西!”说着,就“扑通”一声纵身跳入了两丈多深的水库。<br/> 水库有七个闸眼,是那个漏水呢?郭太明就潜入水中逐个检查。他冻得身上象刀割一样疼痛,在水下憋不住了,就浮上水面换口气。社员们要他上坝换人,他坚定地回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这样,他进出水面十多次,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终于把一个离水面一丈八尺多深的漏水闸眼,结结实实地堵住了。<br/> 当郭太明上到堤坝时,浑身起了一层紫血疙瘩,两腿象木头一样不听使唤。王大伯心疼地问他:“身体咋样?”他笑着说:“水是凉些,只要把闸眼堵住,心里就感到热乎。”郭太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广大贫下中农,大家都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党员。<br/> 本报通讯员

一心为公的革命“老黄牛”

第3版()<br/>专栏:<br/><br/> 一心为公的革命“老黄牛”<br/> 每天早晨,太阳刚露出海面,在广东省台山县赤溪公社曹冲大队东阳生产队,经常看到一位老大爷,扛着锄头,迎着朝阳出工去。他,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杨水金同志。一提起杨水金,附近村寨的人都称赞他是:人老心红意志坚,一心一意为集体的革命“老黄牛”。<br/> 杨水金同志,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这位在旧社会曾经受过大半辈子苦的老贫农,深深懂得:毛主席是咱贫下中农的大救星,毛主席的书是咱穷人翻身求解放的书。几年来,他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阶级感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不识字,就向识字的同志请教,有时为了认识一个字,他跑遍几户人家。每当生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办学习班时,他总是积极参加,从不缺课。而且,他学了就用,一心一意为集体。<br/> 前些时候,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看到他年纪这么老,身体又弱,都劝他“退休”。他却说:“你们别看我年纪老,我学了毛主席著作有使不完的劲。干革命怎能退休,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要紧跟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真正是越学越认真,越干越有劲,处处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为集体做好事。他每天提早起床,为生产队冲刷厕所,打扫牛栏,仅短短的几个月就积肥晒肥六百多担。<br/> 去年晚造,东阳生产队在南棋围插上了二十多亩水稻。南棋围距离东阳生产队较远,走路要一个多小时,还要翻过一座大山,管理这里的水稻确实不很方便。这时,杨水金老大爷又认真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他想:目前,美帝和社会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妄图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咱贫下中农必须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用实际行动,多打粮食,做好一切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想到这里,他便主动地要求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把管理南棋围水稻田的排灌任务交给他。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考虑到他年纪老,行动不方便,便对他说:“你年纪老了,行动不方便,这个任务又很重,还是让其他同志去完成吧!”他却说:“老愚公能移掉两座大山,难道我就不能管好这二十多亩水稻田吗?你们别看我年纪老,如果帝、修、反胆敢发动侵略战争,我还要拿起枪杆子,上前线消灭敌人哩!”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同志们只好答应了。<br/> 打那以后,杨老大爷每天一早就带上红宝书,扛起锄头,高高兴兴地到南棋围管水去了。困难大,没有他为集体搞好生产的决心大;山高,没有他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思想境界高。他每天爬山涉水,早出夜归。走路累了,他就背诵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继续前进。在工作中碰到困难,他就学习“老三篇”,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同志们见他起早贪黑,都很关心他,经常劝他:“你年纪大了,要注意休息,不要把身体累坏了。”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说:“为了搞好集体生产,多打粮食,消灭帝、修、反,吃点苦,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累死了,也心甘情愿。”<br/> 在他的精心管理和培育下,去年晚造,南棋围的二十多亩水稻获得了大丰收。大家感动地说:“杨老大爷真是一心为公的革命‘老黄牛’,咱贫下中农学习的好榜样。”本报通讯员

红太阳照亮了千年荒沙滩

第3版()<br/>专栏:<br/><br/> 红太阳照亮了千年荒沙滩<br/> 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荒沙滩上,住着海军某部的一个靶场队。靶场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四周全是荒沙滩。大风一刮,黄沙直上白云间,空中鸟飞绝,路上行人断。面对这样的艰苦环境,靶场党支部坚定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全体同志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大家决心把千年荒沙滩当作当年的南泥湾,把连队建成“抗大”式的革命化大学校。同志们豪迈地说:“革命战士心最红,那里困难往那里冲,今日大战荒沙滩,明日埋葬帝、修、反!”大家一面动手建靶场,一面大搞农副业生产。没有地,就在茅草窝里刨了二尺多深,把草根一根根拣出来。几个月的时间,开出荒地百余亩,种下了粮食和蔬菜。没有水,就自己打井。大风一刮,小苗被黄沙盖住几寸厚,就用手一棵一棵扒出来。大家凭着一颗红心,一双手,与天斗,与地斗,把千年沙滩开始变成了一片良田。两年多来,他们生产的粮食、油料作物、蔬菜、猪肉和鸡蛋,达到了自给,并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br/> 靶场战士除了自己开荒种田外,还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附近周围村庄,向贫下中农宣传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宣传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贫下中农听了战士们的宣传,个个心花怒放,斗志昂扬。他们说:“有毛主席指路,有解放军撑腰,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把千年沙滩变成良田!”从此,茫茫沙滩上红旗一片,歌声震天,到处呈现出战天斗地的革命景象。一天,军民正在田间劳动,忽然狂风大作,黄沙滚滚。大家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没法干活,靶场战士高声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并拿出雨衣给贫下中农披在身上。毛主席的教导,靶场战士们的支持,使贫下中农干劲更高。任凭狂风吹打,黄沙飞扬,军民团结战斗在一起,迎来了胜利的欢乐。贫下中农赞扬靶场战士说:“战士心红意志坚,染红千年荒沙滩,军民团结如一人,革命生产齐向前。”<br/> 靶场干部、战士坚持在生产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背起钢枪能打仗、拿起锄头能生产的全面发展的新人。<br/>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靶场和指挥所的电话联络突然中断了。劳动了一天,同志们又困又乏,场长陈明伦想起毛主席<br/>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立即向全场同志进行了动员。他说:“电话是传达毛主席战斗命令的工具。我们一定要迅速把线路修好。”在场长的率领下,一个抢修电话线路的尖刀班冒着风雨出发了。这时,北风越刮越紧,雨越下越大,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靶场战士们高声朗读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最高指示,顶风雨,过沙滩,披荆斩棘跑了八十多里路,排除了故障,接通了线路。这时,风息雨停,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靶场战士迎着初升的朝阳,胜利地回到了驻地。<br/> 盛夏酷暑,烈日当头,他们在晒得滚烫滚烫的沙滩上锻炼行军,长途跋涉。深冬严寒,冷风袭人,他们在茫茫雪原上进行军事演习。一次夜间训练,靶场战士以战斗的姿态,做好了一切准备,迅速进入战位。紧张的战斗演习在继续着。突然,靶灯渐渐暗了下来,共产党员、副班长隋国恩说了声:“靶灯没油了!”拎着五、六十斤重的备用靶灯,直向灯标冲去。灯重,灯座又高,举不上,他就用头顶,经过紧张的战斗,换好了靶灯,保证了训练任务的完成。红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