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引我们科学种田
  云南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保山县道街公社道街大队
 杨钊
我是保山县道街公社道街大队第七生产队科学实验小组组长,今年六十六岁了。几年来,我和社员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伟大教导,通过实验,总结出“早播、密植、早打顶”的棉花高产经验和棉、粮双丰收的经验。实践使我认识到:庄稼生长离不开雨露阳光,我们夺取棉、粮双丰收全靠毛主席光辉的哲学思想。
为革命科学种田
我们生产队座落在怒江东岸。解放前,这里是荒草遍地、人烟稀少的“瘴疠之区”。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开发成了植棉区。
开初,由于大家没有经验,种的棉花成本高、收成少。为了提高产量,领导上决定组织科学实验小组,叫我当组长,领着大家进行棉花高产的科学实验。
这个消息一传出,村头寨尾就议论开了。有的说:“大老粗也要搞科学,真是瞎胡闹!”有的说:“科学实验可不简单,老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能行吗?”听到这些反映我也有点动摇。
领导上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在旧社会,地主霸占着土地,我们贫下中农受尽剥削和压迫。今天,毛主席把我们救出了火坑,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我们就要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管天管地管庄稼。”还说:“种棉花的科学,是从种棉花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要我们按毛主席的教导勇于实践,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听了这话,我心里亮堂了。我想,只要能为革命搞科学,为革命种好棉花,就是绞尽脑汁累断手,我也心甘情愿!
科学实验小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良土壤,多施肥料。那时,队里牲畜少,肥料少。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编了一些粪箕,挖塘泥,扫街心,动员家家户户积肥,把二十五亩棉花试验地都施足了肥。这一年,棉花产量由往年的每亩二、三十斤增加到五十多斤。
第二年我们施了更多的肥料,到了五月,一棵棵棉花长得枝多叶大。社员们说:“今年的棉花,没说的,小马拴在大树上——稳妥妥啦!”我心头也着实高兴。心想: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没啥巧,肥多就会好。可是,到了六、七月,气温高、雨水多,满田的棉花直往上窜,旁枝歪杈把棉田封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黄花、青铃边开边掉,治虫除草也难搞。收下棉花一过秤,亩产不到三十斤。有人就说:“实验小组的棉花是五月报喜,六月报忧,七月报丢。”
试验失败了,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完不成试验计划,怎么对得起党和毛主席?同时,我又想,施了那么多肥料,为啥产量反比去年少?这说明“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话并不完全对。庄稼靠人种,靠人管,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才能当它的“家”。我把这个想法给贫下中农讲了,大家都说:“对呀,不能让庄稼牵着人走,我们要变失败为胜利,叫棉花听人的话!”
要叫棉花听人的话
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主席的教导使我认识到,种庄稼也和做别的事情一样,你不摸透它的规律,任凭你费多大的功夫,也不会有好收成。
我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把铺盖搬到试验田里,日夜守在棉株旁边,细心看,用心想,反复比较,加深对棉花生长过程的认识。在实践中,我终于找到了棉花“报喜、报忧、报丢”的原因。怒江地区五月天晴,六、七月雨水多。正当棉花普遍开花时,遇上了阴雨,花粉被雨水粘住,不能授粉,就会造成花铃脱落。在这种情况下,花开得再多也无用,肥料施得再多也用不到点子上。我仔细琢磨:天阴、下雨,是眼前还不能改变的客观条件,只能从棉花身上找办法。如果棉花能提早在五月开花,使授粉时间避开雨季,就能解决这个矛盾。到六、七月,棉花已经结桃,需要大水大肥,遇上雨季,又正好把不利条件变成有利条件。
要让棉花提早开花,最好是适当提早播种。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在一亩六分地上,从十月开始,每隔十天播几行种,一直播到第二年的二月底。经过试验,还是提早两个月播种的棉花好,它的开花期正好是天气晴朗的五月份,早晨开的黄花,到十一点钟就授了粉,棉花结桃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这年部分提早播种的棉花,亩产皮棉七十多斤。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又碰到了新的问题。我们队里的棉花长得比人高,一棵棉花要开几十朵到一百多朵花,养分消耗大,蕾铃脱落多,结果是树干高,空枝多。我到棉田里进行选点调查,发现开七、八十朵花的棉株,只有八、九朵长成棉桃,其余六、七十朵花全部脱落了,真使人心疼。
有一回,我见到有十多棵棉花尖,尖在传统的打顶季节前被牛马撞断了。后来,这十多棵棉花都长得矮小粗实,果枝健壮,授粉结铃好,座桃稳。这一情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棉花什么时候打顶最能增产?我们又进行了不同台数的打顶试验。到收花时发现:八、九台时打顶的,青铃多,老桃少,成熟迟,虫害重,产量不高;六、七台时打顶的,棉桃又多又大,成熟也早,产量最高,说明早打顶比迟打顶好。社员们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办法,棉花就得听我们的话了。”
第二年,我们又在二十五亩试验地上,把“早播、密植、早打顶”配合起来进行高产试验,采取稀行密株的合理密植方法。在我们的控制下,一棵棵棉花,须根发达,茎秆粗壮,开花结铃多,蕾铃脱落少,吐絮集中收花早,亩产皮棉超过一百五十斤。
掌握了规律就有办法
种棉花不仅要跟天斗,跟地斗,还要跟害虫作斗争。棉花害虫小,过去没把它放在眼里。有一年六月以后,长绒棉长到一人多高,害虫大量发生,我们喷了不少农药,效果还是不大。看着一个个棉桃掉的掉,被虫吃的吃,我心里象刀割一样疼。
毛主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托人买来一个放大镜,从早到晚,守在棉田里,观察危害棉花的十多种害虫,看它几时下蛋,小虫几时出壳,几时变成摇头虫,几时变出小飞蛾。根据各种棉虫的不同特性,想办法对付它。
有一种名叫斜纹夜蛾的害虫,我发现它白天躲在地下,晚上才偷偷摸摸出来搞破坏。我们就在晚上打起火把喷药,大大提高了杀虫效果。在所有的害虫中,最难治的是“金刚钻”。因为它的幼虫钻进棉桃里,喷药治不着它。我想,必须要摸清“金刚钻”的活动规律,用特殊的方法消灭它。我在试验田里选了十几个点,在有“金刚钻”虫蛋的地方拴上线,白天黑夜注意观察它的动静。晚上看不见了,我就点上一盏小油灯,一夜又一夜地坐在棉株旁边。到第三天早晨,终于看到小虫破壳出来了。它们一出壳,不吃水,不咬叶,屁股还在壳壳里,头就钻进棉桃里去了。
我还发现,“金刚钻”的活动与气候有关系。如果天气热,它在棉桃里只呆一天半就出来一次;天气冷就呆两天到两天半。掌握了这个规律,治服它的办法也就有了。我们普遍建立起查虫制度,准确预报虫情,在“金刚钻”幼虫刚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就及时喷一次药,隔一天再喷一次,终于把“金刚钻”的幼虫消灭了。由于掌握了虫情,就能做到巧喷药,目前每亩用药量,由过去的六斤减少到两斤左右,治虫效果却比过去提高得多了。
不断实践,不断前进
几年来,我们在种植棉花的科学实验过程中,摸出了一些经验,棉花获得了连年增产。但是,有人反映说:“老组长的棉花倒是种的好,就是粮食还过不了关”。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我和同志们一起商量,决心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闯出一条棉、粮双丰收的新路,更好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先在三亩三分田上,试验种棉后稻。起初,由于缺乏经验,水稻生长期太长,到棉花播种时水稻还没有收完,棉花不能按时播种,影响了产量。有的人又议论开了,阶级敌人也趁机破坏。这时是迎着困难上,还是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又一次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认识到,棉后稻第一次试验虽然失败,但是,在棉田上拿到了粮食,这个失败中就包含着成功的因素,这就是成绩和光明。
棉、粮生产上出现了争土地、争节令、争劳力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呢?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贫农赵尚武说:“老组长,我们牵牛都是牵牛鼻子,砍树都是砍树根子,我看抓住了棉、粮争节令这个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解决。”我觉得老赵的话说得有理,就去找生产队长一起商量,在解决主要矛盾上下功夫。根据怒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我们从外省引进来早熟、高产的棉、粮品种,终于获得了棉、粮双丰收。去年,在试验田上,亩产皮棉二百三十四斤,亩产水稻八百二十九斤。今年,我们生产队的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八十斤;随后,我们又及时种上了棉后稻,也获得了丰收。过去,全队每年靠国家供应十万斤粮食,现在基本自给,可以做到“棉农不吃国家粮”。
几年来,在开展棉、粮双丰收的科学实验中,我深深认识到:只要我们刻苦地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就能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克服重重困难,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支援世界革命作出更大贡献。


第2版()
专栏:

  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改造世界观
  武汉部队某部政委 董国庆
实现党委思想革命化,关键在于“班长”。要当好“班长”,不能单凭老经验和一般化的工作方法。只有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改造世界观,才能达到既改造自己又带好“一班人”的目的。
我刚到这个部队时,有一股子革命热情,一心想把党委建设好,把工作搞上去。干了一段,工作有一些起色。但是有一段时间,也受到了上级的批评。于是,一个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毛主席说:“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我反复地想,在工作中,总是会有正确和错误,因此就会有表扬和批评。正确和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只看我们对它采取什么态度,或者说给它什么条件。如果是谦虚的态度,对自己“一分为二”,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就会把表扬作为新起点,继续前进,把批评当作动力,正确吸取教训,把缺点转化为优点。
有这样两件事对我教育很大。一件,去年四、五月间,上级表扬我们抓干部的思想教育比较好,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变。由于我们不能正确理解上级的表扬,认为干部的问题基本解决,放松了教育,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干部中又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另一件,上级批评我们工作一般化,浮在上面多,下去蹲点少。由于我们正确对待这一批评,立即订出措施,付诸行动,使基层建设有了很大加强。这两件事情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工作顺利的时候,就包含着不顺利的因素,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有缺点的一面。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对表扬和批评抱什么态度,是一个原则问题。只有正确地对待表扬和批评,才能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从此,在工作中,我就经常运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对待自己,自觉改造世界观。
今年初,部队的工作有明显的进步,受到上级的表扬和鼓励。有的同志就对我讲:“你来咱们部队,把工作抓上去了,进步很大。”听了这种说法,我就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说:“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我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过程,深深感到,部队建设所以有进步,最根本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威力,是领导帮助、群众促进的结果。如果把成绩记在自己的账上,就会陷入盲目性,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上。
端正了对待批评和表扬的态度,进一步焕发了革命精神。但是,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有一段时间,我想为革命争上游,又感到压力太大,认为兄弟部队是标兵单位,自己就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睡觉也难超过人家。什么叫压力?我觉得,压力就是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与形势任务的要求有了差距,产生了矛盾。我又想,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对它采取什么态度。如果在压力面前有高度的自觉性,经常鼓励自己加速自身思想革命化,就能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在实践中,我有这种体会:什么时候感到工作做得可以,思想上轻松而感到没有压力时,也就是工作停止前进或快出问题的时候。凡是感到自己的工作与党的要求有差距,而努力突破现状的时候,也就是工作局面比较好的时候。所以,压力并不是坏事,它能促使我们加强思想改造,促使我们动脑筋想办法,把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得更好。今年四好初评以后,思想放松了。不久,工作中的问题就出来了。问题一发生,我思想又紧张起来,越想越感到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党;越想,越感到压力大。于是,又赶快抓紧工作,使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斗争的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干革命就要有压力。革命的压力是做好革命工作的推动力。
一年多来,我们狠抓了党委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抓了基层建设,部队进步幅度比较大。因而,我们党委被上级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在荣誉面前,我却产生了活思想。我想:我们好不容易创造出个先进集体,可不能把它丢掉了!闯着跑不如稳着走。由于我有这种想法,工作中就害怕矛盾,总想回避矛盾,结果越怕矛盾越多。
毛主席教导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认真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使党委成员的思想革命化又前进了一步。通过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为保荣誉护短,会越护越短;为革命揭短,越揭越进步。
甩掉了消极保荣誉的思想包袱,我就进一步鼓起干劲,在思想改造的道路上轻装前进了。


第2版()
专栏:学哲学 用哲学

  不分析矛盾,就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昆明部队某部运输连战士 唐开元
我是赶马车的,心里常想,要为革命赶好马车就得多拉快跑。可是,事情总是不照我想的办。有时想快,快不了;想多拉,多不了。就拿拉煤来说吧,第一趟马跑得很快,第二趟马就不肯跑了。马不跑,我就使劲地打。谁知,越打马越不听使唤,尽往路两边闯,还差点把老百姓的墙撞倒了。结果,弄得人疲马乏,没有达到多拉快跑的目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去问班长,班长说:“干革命,蛮干不行,还得学点辩证法。”班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原先,我总是这样想,我这赶马车的,有啥辩证法可学的。看来,我这想法不对头了。于是,我就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毛主席教导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我想,在赶车中,“快”和“慢”,“多”和
“少”,这不就是矛盾吗?不分析矛盾,就拿不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当然就达不到多拉快跑的目的。
从这以后,我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赶车中反复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马拉过一趟煤后,已经很累了,接着再拉第二趟,马不肯走,这是必然现象。如果让马休息一会,喝点水,吃点草,看起来是耽误了一点时间,实质上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因为马消除了疲劳,就跑得快,也拉得多。过去,光叫马跑得快,不叫马吃草休息,是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学了辩证法,在赶车中,我就注意正确处理失去时间和争取时间的关系,“劳”和“逸”的关系,爱护牲口和使用牲口的关系。结果,过去一天拉两趟煤,人和马还累得够呛,现在拉三趟、四趟,人和马还挺轻松。
我体会到: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是指引我们继续革命的尖锐武器。不学辩证法,就不能做好革命工作。(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