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典型经验
  永城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找出关键,全县面貌一年巨变
河南省永城县革委会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卜子大队学大寨的典型经验,一年之间全县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永城是豫东平原的老灾区。酂阳公社卜子大队在全县又是自然条件比较差的一个大队,耕地百分之八十是盐碱地。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卜子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党支部带领下,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狠抓阶级斗争,艰苦奋斗两个冬春,把二千三百亩盐碱地改造成了良田。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九年,棉花和粮食平均亩产先后跨过了《纲要》,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成为多灾低产的豫东平原上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去年,县革委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一个“学大寨、赶卜子”的群众运动迅速在全县蓬勃兴起。一年来,涌现出近百个卜子式的大队,上千个卜子式的生产队。去年,全县十万亩棉花获得了平均亩产(皮棉)八十一斤的好收成,粮食平均亩产也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提高了一倍多。使这个人口众多、家底较薄的大县,做到了粮食自给有余。
为什么典型经验推不开?
一九六五年,卜子大队的棉花单产就闯过了百斤皮棉大关。旧县委也曾经号召全县人民学卜子。但是,二、三年过去了,卜子还是卜子,周围的后进队还是后进队。县革委会成立后,领导成员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卜子学大寨的经验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为什么没有在永城落实?他们回顾了过去的情况,发现县里的领导干部只知道卜子的棉花高产,不知道为什么高产,不知道卜子的根本经验是什么。因此,推广不到根本上。县革委会的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的伟大教导,深入到卜子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一起劳动,总结卜子大队的经验。他们终于获得了真知:卜子大队所以取得粮、棉高产,根本的经验是,这里的干部和贫下中农无限忠于毛主席,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们从总结卜子大队的经验中深刻认识到,先进典型就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代表,推广卜子的经验,就是要传播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县革委会决心把卜子大队学大寨的根本经验推广到全县去,用毛泽东思想把全县人民武装起来。
要推广典型的根本经验
永城县革委会总结了过去在推广卜子学大寨的经验上,只看生产,不从政治着眼,不抓根本不抓“线”,以致卜子的经验推而不广,永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的教训,深刻认识到:推广卜子的经验,就是要推广他们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这个根本经验。从这一点出发,他们认真调查和分析了永城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妨碍永城县落后面貌迅速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一些干部中,缺乏卜子大队干部和贫下中农那种革命的雄心壮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要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改变懦夫和懒汉的世界观。于是,一九六九年八月,县革委会召集了有县、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大会,请卜子大队党支部书记孙振荣大讲学大寨首先抓根本,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迅速改变面貌的经验,开展了“卜子能办到的,我们能不能办到?”的大讨论。大家对照卜子大队找差距,深深认识到过去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象卜子大队那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因而看困难多,看有利条件少,在困难面前成了懦夫和懒汉。
毛泽东思想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酂阳公社有个刘楼大队,过去是块“蛤蟆尿泡尿就受淹”的地方,在人们眼睛里也只有地洼、水多、土薄等不利条件。以前,刘楼大队的干部也到卜子大队参观过,可是他们看到卜子的土地平展展,机井连成片,谷子黄澄澄,进了棉田不漏影的一派好景象,回去以后倒泄了气,说什么“咱这老淤壳地,那辈子也赶不到人家卜子那样。”这一次,大队党支部在学卜子大队的经验中,带领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开展革命大批判。毛泽东思想的金钥匙打开了他们精神上的锈锁。数九寒天,刘楼大队党支部带领全体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怀揣“老三篇”,浩浩荡荡开到农田基本建设工地,大干了一个冬天,挖起了一条条排水沟,修起了一条条灌溉渠,建起了机灌站,洼地变了样。大寨精神终于在刘楼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今年小麦平均亩产比去年提高了一倍半,结束了长期吃国家供应粮的历史。
领导班子是关键
“学大寨、赶卜子”的群众运动,在全县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着。但是,少数地方却冷冷清清。是什么原因呢?县革委会的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分别深入到董楼等大队调查研究,发现凡是“学大寨、赶卜子”运动没有开展起来的地方,资本主义倾向都比较严重。主要问题是这些地方的领导权没有真正掌握在忠于毛主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有革命干劲的人手中,有的被坏人所篡夺。他们结合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现实,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不解决基层领导权问题,“学大寨、赶卜子”就是一句空话。
县革委会组织县、社革委会领导成员,纷纷深入到“老大难”单位,用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伟大学说武装群众,发动群众,狠批“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资本主义黑货,端正了方向;结合整党建党,揭开领导班子内部的阶级斗争盖子,团结教育干部的大多数,清除钻进党内和领导班子内的极少数坏人。
这样,使“学大寨、赶卜子”的群众运动在这些地方蓬勃展开。不少长期落后的大队、生产队,很快跃入了先进队的行列。
永城县革委会在推广卜子的经验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的伟大教导。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分别深入基层蹲点,把卜子的经验先推广到点上去,然后再把这些点上的经验总结出来推广开去,由一点到多点,多点到一片。一九六九年,县革委会先后总结出了陈集公社刘寨大队领导班子革命化带动群众革命化,生产面貌发生突变的经验;薛湖公社李草楼大队艰苦奋斗,苦干巧干,变不收的盐碱地为高产稻田的经验;以及酂阳公社学卜子,卜子周围尽卜子的经验。县革委会把这些先进样板在全县树立起来。各公社革委会也都照着县革委会的办法去做。今年,每个公社都出现了一至两个“学大寨、赶卜子”的先进样板。使卜子式的大队、生产队越来越多,把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新华社稿,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学大寨 谈心得

  抓根本才能抓好典型
  江苏省昆山县革委会 常明
江苏昆山县北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长期低于南部。县革委会建立以来,我们曾经一再号召:昆北要赶昆南。还用昆南高产地区的经验去指导昆北,但效果不显著。当地干部群众说:“昆南经验好是好,到了昆北用不了。”
问题在什么地方?去年秋季,我们深入昆北地区,和贫下中农一起,重新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教导,开展革命大批判;对昆北情况也作了调查。我们看到了贫下中农对学大寨的强烈愿望,了解到昆北低产的关键。贫下中农反映:“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要想学大寨,先斗水龙王。”以前,光叫昆北多积肥,放松了农田水利建设,干劲再大,施肥再多,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昆北地区普遍地势低,水位高。那为什么在同样自然条件下,又有产量高低之分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向群众请教。有一次,我们在一个队劳动,我问:学大寨从哪里学起?一个贫农说:这还不明摆着!没有一个象样的领导班子,怎么能学大寨?这个回答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感到,在学大寨运动中,有的干部思想保守,怕这怕那,缺乏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学大寨和领导班子分不开,领导班子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用什么思想指导学大寨?这是能不能学好大寨的根本。
我们选择了昆北一个地势最低洼、土质最贫瘠的周市公社蔡泾大队搞点。首先,狠抓了蔡泾大队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这个大队的领导班子中,有的成员对坏人坏事和资本主义倾向不能坚决揭发斗争,有“老好人”思想。我们就引导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他们认识到“老好人”是和继续革命的精神不符合的,不批判它,正气就不能上升,邪气就压不下去,学大寨就变成一句空话。通过学习,领导班子的觉悟提高了,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站在斗天、斗地、斗敌人、斗私心的第一线,深受群众的拥护。他们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大兴水利。全大队田地上沟渠纵横,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今年三麦、油菜产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水稻超《纲要》,创造了在昆北地区高产的先进经验。
蔡泾大队的先进经验是谁创造出来的?是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以前对这一点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没有充分发挥蕴藏在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到了一个认为后进的地方,就只做革命动力,不做革命对象,有的甚至怕“湿手捏干面粉”——甩不开;抓不好,面子无光。这次在蔡泾抓点,使我们认识到,抓点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蔡泾大队的典型树起来以后,对昆北同类地区影响很大。巴城公社杨家三队的同志说:“蔡泾能做到,我们没话讲!”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抓根本,一年打了翻身仗。蔡泾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时,昆南的同志也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鞭策。昆中地区的客观条件,好于昆北,差于昆南,产量也是中等。原来一些干部社员认为“昆南赶不上,昆北在后边,稳居中游很保险。”蔡泾的典型树立起来以后,对他们震动很大,他们看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些地区的贫下中农说:“后进的赶上来了,你们慢吞吞的步子走路,连中游也保不住了!”
我们抓好了蔡泾大队这个后进地区的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4版()
专栏:学大寨 谈心得

  抓点要抓在点子上
  湖北省宜昌地区革委会 李地山
在全区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今年二月份,我带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秭归山区自然条件差、长期后进的永乐公社办点。九个月的实践证明: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后进就能变先进。
永乐是个山高坡陡土层薄的公社。七千口人五千亩地,大部分土地挂在陡坡的岩缝里。解放后生产有所发展。但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资本主义黑风的影响下,一小撮阶级敌人煽动一部分人弃农经商,全社八个大队,就有三个大队是“老大难”单位。
在抓点开始,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调查了永乐的历史和现状。再用毛主席关于要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分析永乐。认识到:永乐缺这缺那,最根本的是缺少毛泽东思想;永乐要变山,变水,最主要的是用毛泽东思想先变人。于是,我们就组织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结合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同时,狠抓革命大批判,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群生大队过去受“重副轻农”的毒害较深,社员搞单干副业的劲头很足,搞集体农业的劲头不高。我们就引导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这种“劲头很足”与“劲头不高”的实质,就是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那种搞单干副业的劲头,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劲头。劲头越大,道路越偏。大家以革命大批判开路,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端正方向。群众说:路线觉悟大提高,心往社会主义上操。
永乐学大寨的阻力是什么?我们又进一步作了分析。认识到,有来自敌人的干扰和破坏,也有旧思想、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根子还在领导班子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针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状况,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开门整党,认真整顿了领导班子。又多次带领群众到面上参观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解放思想;总结了点上学大寨的好人、好事、好经验。层层举办学习班,批判了那种“条件差不想学”、“怕苦怕累不愿学”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学大寨的自觉性。
经过一个时期的狠抓阶级斗争,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的根本,永乐后进局面有所改观。积极分子大量涌现,群众感到方向明,干劲足。今年虽然接连遭受冰雹旱灾,粮食产量仍比去年增长四成。全社八个大队,两个大队跨上了《纲要》,五个大队摘掉了缺粮帽子,一个大队改变了后进状态。群众反映说:“不靠天,不靠地,靠毛泽东思想长志气,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跨上了《纲要》!”
在抓点过程中,经常出现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一种是从物质出发办点。他们只抓物质,不抓精神;只抓生产斗争,不抓阶级斗争;只抓水、土、山,不抓纲、线、观。另一种是,不敢抓精神变物质,说什么“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怕抓了生产被戴上“不突出政治”的帽子。他们胸中无大志,建设无规划,对生产撒手不管。这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对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指示没有理解。在学大寨运动中,必须批判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个人主义,克服片面性,才能正确处理革命与生产的关系,使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
在抓点的过程中,抓先进还是抓后进,也经过一番斗争。我们实行先进与后进两手抓的办法,及时推广跃进二队、跃进五队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但对永乐这样后进的公社,如何抓后进赶先进,是个重要问题。
我们有些同志,刚一进永明大队,看到的是“山”,听到的是“穷”,遇到的是“难”,压力很大。经过对永明情况的深入调查,认识到,永明虽然后进,但有很多积极因素,最可贵的是,广大群众有一个迅速改变面貌的强烈愿望。认识明确后,狠抓了人的思想革命化,激励了广大群众奋发图强的精神,迅速改变了面貌。
从这段实践中体会到:抓点,特别是到后进地区抓点,是推广大寨经验的重要经验;抓点必须抓在点子上,才能真正起到典型的作用。


第4版()
专栏:编后

  推不开与推得开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多灾低产的豫东平原,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一个大寨式的点——卜子大队带动了一个大县,一年之间,永城县面貌发生了巨变。
永城的变化,给我们不少启发:
卜子这面红旗前几年就树起来了,推了好几年,还是没推开。只知道卜子高产,但不知道它为什么高产,看不清什么是他们的根本经验。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为什么又推开了?永城的领导同志深入到群众中去,仔细观察总结卜子增产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狠抓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他们就抓住这个根本,以点带面普遍推广,卜子式的队联翩出现。
从推不开到推得开,这不单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是包含着如何看待大寨经验,怎么推广大寨经验等等带根本性的问题。
学大寨要有本地的大寨,在不少地方也已做到了。为什么有些地方对本地的典型经验就推得开?有些虽然树了本地的大寨,几年过去了仍然推不开?看看永城走过的道路,想想自己地区的情况:是把大寨经验看成方向道路,还是只当作个高产典型?是首先抓阶级斗争,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还是单纯抓山抓水抓产量?……在推广工作上,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还是把学大寨写在纸上,讲在口上,满足于声势规模,不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这里就不仅仅只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反映着当地领导者的思想、作风和世界观的问题。
当前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亿万农民,正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胜利前进,其势迅猛。每个革命者都为这种大好形势所鼓舞!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需要我们农村各级领导干部,满腔热情,扎扎实实,以点带面,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