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毛泽东
  劳动好工作也好的党支部书记
  ——记浙江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应四官同志
在东海之滨的宁波地区,人们广泛传颂着一位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浙江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宁海县越溪公社越溪大队党支部书记应四官同志的先进事迹。
一九六三年五月九日,毛主席亲笔批示的《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中,就有一份《应四官劳动好工作也好》的材料。
七年来,应四官在毛主席光辉批示的指引下,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带领广大群众战天斗地斗敌人,紧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贫下中农心贴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把应四官推上了领导岗位,担任了浙江省革委会委员、宁波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他地位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战 天 斗 地 炼 红 心
越溪原是个穷地方。解放前,这里流传着一首辛酸的民谣:“越溪塘,越溪塘,大熟年成一箩筐,一年倒塘三年荒,妻离子散卖儿郎。”解放后,由于越溪的主要干部曾一度被阶级敌人腐蚀,生产一直落在后面。一九五八年以前,逢上好年景,粮食平均亩产也只有三百多斤。
一九五八年十月的一天,党组织为了改变越溪的落后面貌,把当时全县农业先进单位山头应大队的干部应四官同志调到越溪大队。正在公社开会的应四官,接到通知后,就带着毛主席著作,背起背包,直奔越溪大队。
应四官来到越溪大队的第二天,就到田畈里同广大社员一起参加劳动。夜里,他到贫下中农家串门谈心,了解这个大队的情况。
应四官到越溪的第一年,他家的收入比在山头应时减少了百分之四十。有人说他是“从米箩跳到糠箩里”。四官豪爽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不图个人舒服,哪里有困难就要到哪里去,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不久,应四官全家都搬到越溪落户了。
越溪大队共有八百多亩耕田,其中有六百多亩是烂塘田和靠天田。老贫农告诉他:越溪穷就穷在烂塘田上,要打好粮食翻身仗,先得改造烂塘田。
一场改造烂塘田的战斗打响了!这一天,应四官带领何乾坤、王祖业、林清良等大队干部,冒着刺骨的寒风,踏冰踩霜来到越溪塘。这里是田连港,港连田,白茫茫一片,“天旱象把刀,落雨水齐腰”。应四官第一个卷起裤腿,跳进冰凉的水里。冷水象刀一样刺着皮肉,冷气透骨,双脚发麻,但是,四官拿着铁锹坚持干。在他的带动下,社员纷纷投入战斗,筑起了一条条田岸,挖出了一个个水塘。
不料,一阵暴雨,田岸被冲塌。一小撮阶级敌人也趁机散布流言蜚语:“越溪是钉好的秤,生好的命,改造烂塘田,好比水中捞月——一场空。”四官满怀革命豪情地说:“天大的事难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贫下中农!”社员齐声说:“越溪山穷水穷,我们贫下中农志不穷,烂塘田一定要改,一定能改!”
第二天,窗户刚刚透亮,四官就带领社员冒着呼啸的北风上山去,背来一株株松树,挑来一担担柴草,在倒塌的田岸两边打起一对对树桩,用树枝柴草编成一排排篱笆。雨后冲塌的塘泥象锅浆,工具使不上,四官他们便用手把泥浆一捧一捧往篱笆里填。
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经过四个冬春夜以继日的苦战,挖出大小河港三十六条,筑岸七十二条,修造了水库,畅通了积水。从此,四百八十亩烂塘田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畈,粮食亩产从三百多斤猛增到七百多斤。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在毛主席亲自点燃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中,应四官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迎着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大风大浪,坚持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行动不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一九六六年国庆节,应四官代表贫下中农上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无比幸福地见到了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国庆观礼回来以后,他带头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造反,热情支持红卫兵运动。
一九六七年六月,应四官写信给党中央,揭发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农村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并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狠揭猛批刘少奇“三自一包”、
“四大自由”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与一小撮走资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春耕大忙来到了,应四官紧紧依靠贫下中农,昂首阔步地挑起了革命、生产两副重担。有人说:“你这是抓生产压革命,你靠边站!”四官坚决顶住,从口袋里拿出《中共中央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信》,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一万个错不了!”应四官听毛主席的话,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毫不放松,这一年越溪的早稻空前丰收,比前一年增产六万斤。
当文化大革命进入向走资派夺权的关头,应四官挺身而出,坚定地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派。旧县委内的走资派怕得要死,连夜打电话压他:“你是毛主席表彰过的劳动模范,乱讲话对你没有好处!……”应四官没等他说完,就坚决顶了回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我们贫下中农的生命线,不听毛主席的话,不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就不能算是毛主席表彰过的劳动模范!”走资派气急败坏,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想暗害他。一天晚上,应四官进城开会,贫下中农担心他在路上不安全,四官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脚踏实地心不慌,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我骨头磨成粉也心甘情愿!”继 续 革 命 
 阔 步 前 进
一九六九年四月,应四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九大”期间,毛主席谆谆教导说:“要注意,要他们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产,又要工作。”毛主席的教导,象指路明灯,照亮了应四官的心。他说:“毛主席的教导给我指明了继续革命的方向,是对我们结合到各级革委会中的群众代表的最大关怀,最大爱护。”
“九大”以后不久,应四官外出开会返回村里,一个社员问他:“你下来啦!”四官心里立即起了波澜:过去社员见了我,总是问“你回来啦!”这次为啥说我“下来”呢?这很可能是最近开会多了,劳动少了,同贫下中农生疏了。“回来”与“下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到了四官的耳里,象警钟一样震动了他的心弦。
深夜,应四官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矛盾论》。他反复地读着毛主席的教导:“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感到格外的亲切。毛主席的话象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他的心窍。外出开会和工作比过去多了,这是个外因,自己有没有坚持参加集体劳动的高度自觉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则是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他深刻地认识到,工作越忙,任务越重,越要政治挂帅,抓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地参加劳动,联系群众。从此,只要能劳动,不管是一天、半天,那怕是一个钟头、半个小时,他都不放过。
一次,四官从杭州开会回来,到村里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他把背包往田头一放,就和社员一起摸田草。社员又亲切又关心地说:“天已经这样晚了,快收工了,不要下田了。”四官回答:“摸两埭也好,多劳动一会,多增加一分防修反修的力量!”社员打趣地说:“好几天不摸了,当心蚂蟥咬。”四官想,这是贫下中农又在给自己敲警钟了。他说:“蚂蟥咬就能提高我的警惕性,可以增加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免疫力。”
应四官为革命日夜操劳奔波。一天黄昏,乌云密布,应四官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步步翻山岗向四里路外的灰场岭走去。他白天双抢干得够累了,夜里又到生产队去抓工作。他快到岗顶时,只觉一阵阵头晕,眼花缭乱,双腿发软。这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
(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的教导,响在耳旁,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传遍全身。他蓦然站稳脚跟,吸了一口凉气,振作精神,大步向前,跨过山岗……。
在金光万道的红太阳照耀下,在继续革命的光辉大道上,坚持参加劳动的好干部应四官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本报通讯员


第6版()
专栏:

  在劳动中接受工农再教育
  许昌地区革委会把干部参加劳动当作反修防修的大事来抓
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许昌地区革命委员会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伟大教导,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促进了干部的思想革命化和机关工作的革命化。
许昌地区革委会一成立,就把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国家机关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地区革委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和各组、室的负责人,带头参加劳动,八个常委除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的以外,都坚持深入工厂、农村蹲点劳动,调查研究。三年来,地区革委会机关的二百多名干部,每人每年平均劳动六十天以上,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干部分批到工厂、农村下放劳动或蹲点劳动过。
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许多干部都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地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促进了思想和工作的革命化。地区革委会有一位常委是个老干部,他认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前逐步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教训,参加三结合后经常到工厂、农村蹲点劳动。有一次,他到许昌冷冻厂蹲点,坚持到最脏最累的屠宰车间和工人一起顶班劳动,和广大工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掌握了厂里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动向。他和工人群众一道狠抓阶级斗争,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使这个厂由一个“老大难”单位变成了先进单位。他深有体会地说:“参加劳动能防修,脱离劳动会变修。只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掌好权、用好权,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勤务员。”地区革委会负责工交战线工作的一位同志,今年初,在许昌八一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时,坚持白天和工人一道劳动,晚上深入工人宿舍,广泛听取工人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经过一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群众一起共同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抓革命、促生产计划,推动了这个厂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许昌地区革委会干部通过经常到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取得了领导革命和生产的指挥权。这个地区除西部山区外,中部和东部大部分是平原,历史上旱涝灾害严重,粮食产量很低。文化大革命前,旧地委的一些干部长期坐机关,很少下去调查研究,对改变旱涝面貌的规律始终没有摸准。地区革委会成立以来,通过一批批干部下放、蹲点劳动,同贫下中农一道,一次又一次地实地勘察,进行典型调查,综合分析,逐步摸清了改变自然面貌的规律,提出了“旱涝两手抓,以防旱为主;大、中、小相结合,以小型为主;扩建和配套相结合,以配套为主”的治水防旱方针。全区一个以打机井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迅速掀起,三年来新打机井三万二千眼,其中百分之八十已配套,水浇地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大量增加,保证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上升。


第6版()
专栏:

  遵照毛主席“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教导
  静海县坚持干部蹲点劳动制度
新华社石家庄电 遵照毛主席关于“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伟大教导,河北省静海县革委会坚持实行在职干部分批蹲点劳动的制度,保证在职干部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促进了干部思想革命化,密切了革委会同群众的联系。
静海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精兵简政”的教导,在一九六九年一月,把原有的县级机关三十五个大小单位、三百五十六人,精简为两部、一室,六十九人。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成果,保证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取得领导革命和生产的主动权,县革委会举办在职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在职干部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他们说:我们要当既能为工农兵办事、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民勤务员,不当“官老爷”。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县革委会建立了在职干部分批蹲点劳动的制度。去年一年,每个干部都轮流下乡或下厂参加劳动三到四个月;今年一至八月,已分别蹲点劳动两个半月。留在县革委会机关抓面上的工作的一部分干部,本着既做好本职工作,又注意参加生产劳动的精神,从去年春天起,在机关附近建立了农业生产基地,坚持在每星期二、星期五和每天上下班前后的时间,到生产基地参加劳动。到今年夏季,这个生产基地已开垦荒地二百三十八亩,养猪七十六头,收获粮食六万二千五百多斤,蔬菜十七万六千多斤。
县革委会在职干部根据各自的工作情况,通过下乡、下厂蹲点劳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对指导好面上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县革委会生产部负责抓工农业生产的四名干部,开始每天限于打电话、听汇报、开会等,总忙不出个头绪来;后来,他们经常有两个人深入到工厂、农村蹲点劳动,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以来,他们每人已参加劳动两个多月,总结推广了许多对全县有指导意义的先进经验。
静海县革委会在职干部坚持轮流蹲点劳动,改变了工作作风,使领导工作做得更有成效。今年三月,县革委会在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新党章时,由于对下边情况摸得不准,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大;后来,在独流镇公社团结大队蹲点劳动的县革委会成员,同当地党员和群众一起总结了这个大队学习新党章的先进经验,县革委会在这个大队召开了现场会,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新党章学习的深入开展。今年“三秋”时,在王口公社大瓦头大队蹲点劳动的干部,发现这个大队部分干部有“生产到顶”的活思想,影响着夺取今年农业更大丰收。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帮助大队革委会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展革命大批判,总结丰收经验,找出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差距,克服了骄傲自满情绪。同时,他们把在这个点上发现的问题带到革委会去研究。县革委会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个大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县带有普遍性,就召开了全县公社、大队革委会主任和群众代表会议,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克服松劲情绪,使全县很快掀起了一个战“三秋”,夺取农业更大丰收的群众运动。
由于在职干部轮流蹲点劳动,坚持和贫下中农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从而密切了同广大群众的联系。贫下中农发现什么问题,及时向干部反映。今年“三夏”大忙期间,有的农村干部只抓生产,放松了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贫下中农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向下乡蹲点劳动的干部反映。县革委会随即举办社、队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帮助基层干部摆正革命和生产的关系,坚持越忙越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使今年“三夏”生产搞得又快又好。
静海县革委会在职干部,由于坚持实行蹲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改变了过去靠打电话、听汇报、开会、发报表指挥工作的作风,加速了思想革命化,推动革命和生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现在干部下乡,卷起裤腿就下田,我们身上有多少泥,他们身上就有多少泥,这样的干部我们贫下中农信得过。


第6版()
专栏:

延安县南泥湾公社三台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曹怀秀和社员查看谷子生长情况。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