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天山脚下粮食亩产也能过千斤
  ——新疆米泉县红旗公社兴无大队学大寨由低产变高产的先进事迹
在天山脚下,有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红旗公社兴无大队。这个大队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学大寨”的光辉道路,由低产变高产,由穷队变富队,由落后变先进,人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农业生产连年增产,粮食单季亩产连续两年过“黄河”,第三年跨“长江”,去年上千斤,今年预计比去年还好。五年来,全大队交售给国家的商品粮共达一百二十二万多斤,集体储备粮一万四千五百斤,公共积累十六万四千多元,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社员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
兴无大队,解放前是一块碱滩连片、芦苇丛生、野猪成群、地瘦人穷的苦地方。总共二百来亩盐碱地,全被三家地主霸占着,各族贫下中农不是扛长工就是当佃户,过着饥寒交迫的穷苦生活。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各族贫下中农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紧跟毛主席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组成互助组,办起合作社,建立人民公社,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对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怕得要死,对各族贫下中农紧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恨得要命,极力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刮起了一股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妖风,干扰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这股妖风的影响下,兴无大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受到了干扰,集体经济遭受破坏,使这个大队成为吃粮靠国家、用钱靠贷款的后进队。
一九六六年,兴无大队各族贫下中农一遍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指示,学习大寨党支部带领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阶级斗争,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实现思想革命化的经验,对照自己找差距。他们越学越深切体会到:兴无大队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是因为象大寨那样紧跟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兴无大队集体经济一度遭受破坏,是因为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结果。大寨的经验和自己的教训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
“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照毛泽东思想办事就无往而不胜;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就失败,集体经济就受挫折”这个伟大的真理。
认识提高以后,各族贫下中农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们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认真地、刻苦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指示。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象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兴无大队各族贫下中农前进的道路。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联系本大队的阶级斗争实际,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农村推行的复辟资本主义的黑货,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大大提高了社员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端正了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方向,树立了为革命种地,为国家、为集体多创造财富、多生产粮食的思想。他们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他们把全部耕地都进行三犁三耙;把撒播全部改为插秧;施足底肥、追肥。为了消灭杂草、多打粮食,他们还普遍拔草六次,使稻田里很少看到杂草。毛泽东思想被群众所掌握就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九六六年这个大队第一次实现了亩产七百二十九斤,夺得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这一年,他们不仅还清了国家的贷款,还上交了很多余粮,使全大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向荒滩进军,向盐碱地要田
一九六七年,兴无大队的各族贫下中农从本队的革命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中,看到了“农业学大寨”的巨大威力,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的意志更坚定了。他们对照大寨贫下中农用毛泽东思想治山治沟、背石垒田的革命精神,联想起本队大片休弃的荒滩和白茫茫的碱地,提出了“治理盐碱滩,为革命夺高产”的建议。开始,有的人还担心在盐碱滩上种稻子可能办不到。可是贫下中农坚决地说:有毛泽东思想来指引,有大寨为榜样,就能够在盐碱滩上夺高产。
兴无大队没有一分无碱地。开始,他们由于经验不足,洗出的碱水从高处流到低处,尽管费了不少力气,但碱还在兴无大队的地里。这时有人就说:“这是劳民伤财,白费力气”,也有人劝他们干脆停工。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毫不气馁。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的光辉教导,把失败当作成功的先导,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找出了治碱必先平地的途径,信心百倍地坚持治碱不止。
这个大队原来的荒滩和熟地,都有高低不平的土丘和坑洼,要整理成平地,确实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贫下中农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挽起裤腿,浸泡在初春的冰浆里,用泥船把碱泥拉到有坡度的地方去洗,把好泥拉到低洼的地方填。有的社员脚被冰碴戳破了,腿冻肿了,手震开了血口,还是坚持不下火线,顽强地平地不息。
经过几个冬春的艰苦战斗,兴无大队的贫下中农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把全部旱地、苇湖、碱滩、渠沟、田埂都平整为完全连片的一大块能灌、能洗、能排的肥沃平整稻田。由于全大队所有土地都变了样,粮食产量也节节提高,一九六八年全大队平均单产达到了八百零三斤。
为革命打井,向大自然要水
兴无大队位于老龙河的下游,本来水就不足,再加上他们连年填滩造田,治碱开地,把耕地面积扩大到解放初期的四倍多,这样水就更不够用了。因为缺水,每逢旱年总是不免旱死稻苗,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解决水的问题,一九六八年冬,兴无大队革委会又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老三篇”,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们越学心越明,眼越亮。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贫下中农提出了“打井取水,誓夺亩产千斤”的战斗口号。他们在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没有向外地要一个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只用一架简单的打井火箭锥,抽调一些劳力,展开了一场为革命打井,向大自然要水的战斗。
兴无大队的地下水层,一般都在三十多米深,而且要经过很厚的坚硬岩石和易塌砂土层。在这种地上打井,对既缺乏机具、又缺技术的贫下中农来说,确实是困难的。可是,参加打井队的贫下中农,不迷信大机器和技术,只相信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他们组成三个轮换打井战斗队,分别办起三个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井台上学,在打井中学。砂土塌,他们就随打随用红胶泥浆灌边;地层硬,他们就把火箭锥改成尖牙齿带犁铧的先进打井机;岩石坚,他们就用自制的冲机在井底把石头打成碎块再挖出来。
在这场艰巨的打井战斗中,参加打井的贫下中农把对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和为国家多作贡献的心愿,倾注在为革命打井的实际行动上,不怕苦,不怕累。没有电动设施,他们就用人力抱着钻钎日夜不停地转圈。为了确保质量,他们不分昼夜,三班轮换打,不让钻锥停一分钟。就这样,打井队经过一个冬春七十五天的艰苦战斗,终于打成了三十多米深,总流量达九十秒公方的三眼井,比公共渠道分给他们的总水量还大,解决了本队缺水的问题。
水解决了,丰收也有了保证。一九六九年这个队的水稻单季亩产达到了一千斤,创造了新疆历史上的高产奇迹。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有了毛泽东思想,就能亩产千斤粮”。
现在,兴无大队稻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广大贫下中农决心以更高的革命热情,更大的革命干劲,做到精收细打、颗粒归仓,誓夺今年农业生产的更大丰收,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新疆吐鲁番县五星公社红星大队第三生产队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奋战八年,改变了穷队面貌。这是他们在运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自力更生炼出来的人最过硬”
  ——记涿鹿县黑山寺公社劈山引水的先进事迹
在塞外海拔两千多米的西灵山脚下,一条“青龙”穿过座座高山,跨越条条险沟,蜿蜒伸展。这是河北省涿鹿县黑山寺、仓上等五个山村的英雄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光辉指示的指引下,联合兴建的一条长达二十二华里的环山渠。这条渠的建成,使已受益的七千亩土地粮食亩产由原来一、二百斤,一跃跨过了“黄河”,谱写了一曲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凯歌。
黑山寺公社地处西灵山北麓,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水源奇缺。贫下中农每天要到十几里地外去背水,一盆水要淘米、洗菜、洗脸、刷锅、饮牲口。这里没有一亩水浇地,粮食产量一直很低。
一九六五年,黑山寺遇到一场特大旱灾,禾苗枯焦,土地干得冒烟。贫下中农急得火烧火燎。就在这时,新任公社社长唐玉山,脚穿山鞋,怀揣红宝书,来到黑山寺。
共产党员、复员军人唐玉山,十四年前在这一带工作时,就曾和老贫农一起翻山越岭找过水。这时,他回到久别的黑山寺,面对着严重干旱的情景,心里十分焦急。刚放下背包,他就深入到各个山村,宣传大寨改天换地的英雄事迹,听取贫下中农对开渠引水的意见,决心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把水引上山来,改变世代干旱低产的落后面貌。他亲自组织了一支由老贫农、革命干部和水利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水利调查组,带领调查组的同志,翻山越岭,走遍三个公社的山岭沟坡,钻石洞,下枯井,仔细勘察了大小水源,最后确定在灵山沟挖截地下潜流,把水引上黑山。经过贫下中农的充分讨论,公社党委制订了“挖河引水、环山开渠,苦战五年改变黑山寺面貌”的规划,吹响了环山渠工程的进军号。
挖潜引水的消息一传开,喜煞了贫下中农。隆冬季节,水利专业队的社员们手捧红宝书,脚踏冰雪,浩浩荡荡地奔赴灵山沟。但也有个别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们说:“搞这么大工程,国家不支援,单靠自己怕是竹篮打水——落个空。”
晚上,在工棚里,共产党员高富银和社员们围坐在煤油灯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专家治水”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老贫农张哲说:“引水上山是咱山区人民的世代愿望,现在要开渠了,又说缺这少那,不是别的,归根结底,缺的是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少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老贫农郑元福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满怀信心地说:“事事用钱挡是阔少爷作风,只要大家肯动手,这么大的山场还愁没工具?”他一有空就上山割条编筐,几天时间就编筐篓四十多只。民工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制工具五千多件,满足了工程需要。社员唐喜成从家里拿来一把钳子、一个铁锤,在一个山坳的破羊圈棚里办起了铁匠炉。就这样,只花了二十五元的工具费,就截住了潜流,打通了二十七个隧洞。
整个工程是一条地下渠道。为了避免渗漏和塌方,渠道要打混凝土渠槽,需要大量的沙子、石子。沙子要从五里以外沙河里去取。山高坡陡没大路,只好靠人背。大家主动担负运沙石的任务,迅速组成一支背篓上山突击队,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篓一篓地把四千八百万斤沙石背上了高山。渠槽打成了,还要盖水泥盖板。老贫农史万才说:“山上的石头,身上的劲,不用水泥,打石板代替。”第二天他带领七名民工,爬高山,走峭壁,苦战二十天,就打出石盖板一千四百多米,节约水泥二十八吨、钢材两吨,使水顺利地通过流沙洞。人们看到这种精神,无限感慨地说:“自力更生炼出来的人最过硬。”
正当凿洞、筑坝、开渠胜利前进的时候,一场特大洪水把刚刚建成的三道一百多米长、十六米高的石坝,全部冲垮。望着石坝的残迹,半晌没人说话。唐玉山把公社领导成员和大队干部领到烂泥沟烈士墓前开会,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教导,回忆山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唐玉山指着烈士墓说:“黑山这块地方,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建设这块地方,难道遇到一点困难就被吓倒了吗?”这场深刻的教育,使社、队干部在困难面前站起来了。大家分析了大坝被冲的原因,改进了原来大坝的缺点,很快地又砌起七道坚固的大石坝。
烂泥沟是兴修环山渠的关键工程,沟深五十三米,宽四百米。阶级敌人曾断言:“环山渠要想通过烂泥沟,除非是神仙给插上一双翅膀。”究竟能不能过?高富银想:只要听毛主席的话,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他和群众商量后,决定搞倒虹。安装压力管是倒虹吸的主要工程,一根根几吨重的铁管,要吊到四十度的陡坡上。没有吊车,他们就把铁管绑在两副小车轮做成的“铁马”上,经过二十五天的日夜苦战,一根根铁管送上了工地,大倒虹象一条巨龙,横卧在烂泥沟。
工程穿过宝山,需要凿五百多米的大石洞。有人看了摇头说:“这么大的工程,三年也打不透。”贫下中农坚定地回答说:“别说是个石头山,就是火焰山,我们也要闯过去!”开工那天,四十八名勇士庄严宣誓:“打不透宝山,决不下战场!”
宝山主峰大石洞打通后,紧接着又遇到了立土塌帮、流沙压顶、四周渗水的锅坑廊洞。狼窝村贫下中农在民兵副连长阎登昌的带领下,组成了一个尖兵排,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洞底的稀泥,小车不能推,他就和大伙一块用篓背。经过六十个昼夜的奋战,又打通了长达三百四十一米的锅坑廊洞。流水奔上了烟洞山,流进了狼窝村。
英雄的黑山寺人民,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大干苦干了整整四个年头,凿通了三座大山,穿过了上百个沙石丘,横跨了六十二条险沟,垒了二十七道石坝,筑起了七个涵洞,终于把灵山沟的水牵上了黑山寺,使高寒山区盛开着大寨之花。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洼子生产队苦战二年改变面貌
本报讯 辽宁省本溪县田师付公社洼子生产队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决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发扬“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苦战二年,迅速改变了低产面貌,一九六九年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七年翻了两番。
洼子生产队浮石遍地,土质瘠薄,四百亩耕地里,纵横交错着一千二百多个大石堆,是一个“铲地锄头叮当响,趟地一步挪三挪”的有名的穷窝。解放后,洼子生产队贫下中农强烈要求改天换地,但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贫下中农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低产面貌一直没有改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改天换地的战斗激情,象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他们说:“过去我们跟着毛主席打日本鬼子,斗地主,分田地,什么时候也没有落后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一定要立新功,改变吃国家返销粮的局面。”大队党支部根据贫下中农的意见,制订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苦战二年,改变面貌”的规划。
一九六七年秋,搬石堆、拣浮石的战斗打响了。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暗中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拣石头白搭工,不如砍木头、开煤窑来钱快”,煽动社员弃农经商,走资本主义邪路。贫下中农深深懂得:只有先斗垮阶级敌人,才能夺取改天换地的胜利。他们和阶级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狠批弃农经商的资本主义倾向,更加坚定了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决心。当时队里缺少生产工具,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人人动手编筐、削扁担。架起小火炉,自己制作锹、镐等铁具。为了尽快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他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日夜不停地干,把一堆堆石头移到地外。共产党员、妇女队长焦桂芹,身患严重的肝病,可是她一直坚持带领妇女拉爬犁捞石头。别人劝她回家休息,她坚决不肯,说:“共产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停止战斗!”他们就是这样凭着两个铁肩膀,挑走了一万多方石头,把乱石地变成了良田,还扩大耕地六十亩。一九六八年秋天,这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比历史上最高产量增加八万斤,平均亩产四百多斤,跨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洼子队贫下中农穷不减志,富不自满,把成绩当作继续革命的新起点。一九六九年,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他们继续移石垫土,平整田地。春天,播种后出现干旱,高粱地里发生严重缺苗、断垄现象。贫下中农提出:一定象解放军战士保卫珍宝岛每一寸土地那样,保住全苗,以实际行动支援世界革命。在生产队干部的带领下,从七、八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全都来到地里。四天时间,栽完九万三千多棵高粱苗。这一年,他们又在严重自然灾害侵袭下,夺得更大丰收,平均亩产猛增到八百二十八斤,向国家交售余粮十多万斤。两年时间里,总产量翻了两番。穷山洼变成了富山洼,成为本溪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