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医学教育必须面向农村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编者按: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为发展我国医药科学和进行医学教育革命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本期集中刊登了几个医学院校对如何执行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的初步意见,希望大家展开讨论。
毛主席教导我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遵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我们发动全校革命师生下楼出院,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进行教育革命。
但是,由于大叛徒刘少奇长期歧视、排斥、打击中医,部分师生对于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的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我们首先组织大家办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一系列指示,并且开展革命的大批判,帮助革命师生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划清两条医疗卫生路线斗争的界限。
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我们和中医学院一百余名师生一起,于去年十月下旬开始,分期分批地徒步行军开赴农村。在行军中,我们组织师生沿途进行了调查。队伍到达增城时,我们组织部分师生到全省中草药现场会议上进行了参观学习。广大贫下中农向他们介绍了许多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草药特效药方。行军到博罗时,我们又组织师生参观了驻军举办的中草药展览,请解放军医护人员和当地“赤脚医生”介绍使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病的经验和体会。这许多活生生的事实,大大开阔了师生的眼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意义的认识。
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
毛主席教导我们:“从战争学习战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革命师生提高了西医学习中医的认识以后,大家都主动、积极地向富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赤脚医生”和解放军医护人员学习,请他们讲课;跟老贫农、老药农上山采集中草药;向贫下中农学习民间长期积累的防病、治病经验。他们把高山密林、田间、草地和贫下中农的家作为课堂、病房和手术室。分布在五个县的师生大多数以排为单位,举办中草药学习班,广泛开展学习中草药的群众运动。为了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革命师生还自力更生,学习制药,将采集回来的中草药加工成服用方便的膏、丹、丸、散,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七个多月来,我们把专业学习的重点放在中草药和针灸治疗方面,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为主,实行中西医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了迅速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我们还引导革命师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办起了“赤脚医生培训班”、“新针疗法学习班”、“防盲复明学习班”、“中草药学习班”等各种学习班五十多期,组织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既培养了师生们中西医结合的专业技能,又配合县、社、大队培养了基层卫生人员二千多人,直接为部分贫下中农患者解除了疾苦。例如,我们在杨村公社举办的一次防盲复明学习班,只有四名青年眼科医生,加上十多名当地的卫生人员,他们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通过边学边干,在查盲过程中学会了诊断眼科常见病的本领,在从外眼到内眼的手术操作过程中,掌握了眼科手术的操作技术,治愈了不少被大城市医院宣判为“不治之症”的盲人。这些复明的盲人见到了毛主席像,热泪盈眶,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在教育革命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中医和西医的师生按比例和特长混合编成班、排,以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广大师生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他们初步摸索了一些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某些“奇难杂症”的方法。
实践证明,医学教育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有利于广大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有利于克服旧医学教育“三脱离”的弊病,从贫下中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用结合,立竿见影;有利于教师改变“分科过细”、专业上片面发展的缺陷,向能中能西、能防能治、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创立中西医统一的祖国新医学,为世界革命贡献我们的力量;有利于巩固、发展合作医疗,迅速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实行中西医结合,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农村中草药丰富的“天然药库”,更好地贯彻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
对新型医科大学的设想
医学教育革命探索的实践,为我们如何办好新型医科大学,提供了经验,明确了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这就是,医科大学的教育革命,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医科大学必须面向农村,把教学、医疗、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农村、厂矿广大劳动人民的多发病、常见病、职业病为主要内容,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毛主席教导我们:“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医科大学的教学体制必须有利于加强工人阶级领导,有利于贫下中农参加管理学校。医学院校必须以广大农村作为医学教育的主要课堂。选择条件较艰苦的农村作为基地,可以在改变医疗卫生落后面貌的同时,做到使师生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促进思想革命化。当然,从教学需要出发,适当地同城市相结合,也是需要的。
要以辩证唯物论指导教学和实践,批判医学教育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逐步创立中医中药、西医西药结合的新教材。按照“课程设置要精简”的原则,新的医科大学的课程,拟设:政治课,主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军事课,包括战场救护;生产劳动课,把参加工农业生产与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医学专业课,包括医学基础、卫生防疫、内科、外科、妇产科五门。以农村、基层厂矿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要内容,编写中西医结合的教材,建立中西医统一的病房,开展中西医同时教学的办法,通过实践,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提高,达到从简单的混合到科学的融合,创立中西医统一的中国新医学。
社会主义医科大学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原则;同时,通过团结、教育、改造原有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永远忠于毛主席的、中西医统一的、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
驻广州中山医学院工人、
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第2版()
专栏: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社会主义的医科大学应当如何办?我们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后,于去年十一月派出部分革命师生员工,在东丰县的两个公社试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农医班”。
通过试办“农医班”,我们在医学教育革命问题上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普及是医学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
毛主席早在二十四年前就指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因此我们认为,在农村开展医学普及教育,是医学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举办“农医班”是迅速普及农村医学教育的好办法。不仅医学院校可以办,省、市、县医院可以办,有条件的公社卫生院也可以办。如果大家都来办“农医班”,预计在一、二年内,每个大队就可以配备二、三名新型的医生。这不仅符合“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全面落实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指示,并为医学教育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农医班”培养出来的医生,虽然能处理一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毕竟还缺乏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还不能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不会作外科手术。因此,社会主义的医科大学还必须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为解决这个问题,医科大学可以从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亦工亦医、亦农亦医人员和部队卫生员中选拔一部分学生,办“提高班”。为了取得经验,我们正在分别筹备三种类型的“提高班”,重点放在亦农亦医的“提高班”上。
今后,社会主义的医科大学也还是要搞科学研究的,但绝不能走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提高什么,从哪里提高,这些问题,只有“下楼出院”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彻底改变旧医科大学的教育体制
社会主义的医科大学,在工宣队和校革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把全校革命师生组成若干个教学连队,下农村办“农医班”和“提高班”,培养当地需要的“赤脚医生”和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生。在一个地区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再开赴另一个地区接受新的教学任务。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能使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更好地领导和管理学校,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培养全心全意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新型的医生;能使学和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学连队既是一个教学单位,又是一个医疗单位和科研单位;既能教学、看病,又能研究各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教学连队住在农村和工矿,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
我们认为,原有的校本部也要留下一定的教学力量,指导教学连队,研究疑难病和必要的高、精、尖项目。校本部既是教学连队的指挥部,又是进行提高工作的基地。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彻底革命
医学科学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旧的医学基础课必须大大精简,有的课程可以不要。基础课必须和临床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缩短学制,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为实用的理论。
驻吉林医科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第2版()
专栏:

医学教育必须面向农村
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医学教育是不是着眼于为五亿农民服务,这是医疗卫生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大叛徒刘少奇顽固地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使得广大贫下中农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为了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医疗卫生路线,迅速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我院革命师生和医护人员组成了“六·二六”农村卫生工作队,开赴农村进行医学教育革命的试点工作。实践使革命师生深深体会到:医学教育也必须把重点移向农村,到农村去办学,为广大农村培养和提高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推广和巩固合作医疗制度,把农村的医疗卫生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
彻底改造“三脱离”的旧学校
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特点,就是教育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实际,脱离工农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学制长达六年之久,而且学生“三年不见病人面,四年不沾临床边”。学校的教员不会看常见病,学外科的学生治不了一点内科的病,这都是十分反常的现象。
“六·二六”农村卫生工作队,遵循毛主席关于“干就是学习”的教导,在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的实践中,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在广泛地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使一些一年级的同学也能单独出诊,处理农村常见病。由于他们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能急贫下中农之所急,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欢迎。一家五保户老大娘,病倒在炕上,工作队十次登门送医,精心为她治病,打针配药,洗涤脏物,终于治好了她的病。她激动得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许多同学就是在这种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了拔牙,配血,脓肿切开,抢救胎盘滞留等医疗技能。
根据贫下中农的需要
培养新型医疗队伍
毛主席教导我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六·二六”农村卫生工作队在三个多月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普及,同时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去提高。这次“六·二六”农村卫生工作队中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怀着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为一个横位难产的贫农女社员做了内倒转术,保护了母亲和胎儿;而一个在医院工作了九年的妇科大夫却从未做过这种手术。这一鲜明对比,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树立了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以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
工作队在实践中还体会到:必须根据广大贫下中农的迫切需要,打破洋框框、旧框框,把防治、医护、中西医、基础课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这样才能继承和发扬“抗大”的优良传统,把医学院校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新型医疗队伍来。
驻北京医学院工人、
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第2版()
专栏:

办“抗大”式的医科大学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为了迅速改变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为了把祖国医学遗产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以创造祖国新医药学,必须多快好省地培养医务人员。因此,办“抗大”式的医科学校是当前医疗卫生战线上革命的需要。
要想办一所“抗大”式的医科学校,必须使教学、防治、科研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实现一元化领导。我们认为其编排设置应该如下:
一、设总校与分校:总校和分校都要设在农村,主要是通过进修的形式,使学生在政治觉悟、医学理论和技能上得到提高。总校可设于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分校根据具体情况布局于全省广大农村,特别是那些缺医少药的地方。总校可由各省工宣队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各分校可由总指挥部派出的工人和当地的贫下中农直接领导。
二、设巡回教学队:组织几个精干的小分队,主要以巡回医疗的形式,把毛泽东思想、医疗技能和卫生知识送到“赤脚医生”的家门口,或为大队培养不脱产卫生员。这样可以了解和掌握广大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状况,为教育革命的步步深入提供意见和措施。巡回教学队的成员可以同在校教学成员定期轮流对调,这样更有利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三、设新医药学研究班:我们认为,我国的医学,今后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我们的高等医学教育,也必须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因此,高等医学院应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中西医生组成新医药学研究班。通过学习和临床实践,为创造我国统
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创造条件。这个研究班必须在工宣队和院革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科研方向,坚决贯彻毛主席的科研路线,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与广大“赤脚医生”相结合,主要通过临床实践去研究和探讨中西医结合的问题。研究内容应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驻山东中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山东中医学院革委会调查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