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紧跟毛主席 永远干革命
——记共产党员、弋阳县革委会主任郭庆和同志
永远站在革命的起点上
“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江西省弋阳县革委会主任郭庆和同志,通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斗私批修,克服了“半截子”革命思想,朝气蓬勃地带领广大群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郭庆和是工人出身、参加革命已经多年的老干部。由于缺乏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准备,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犯了错误,经过革命群众的热情帮助,他坚决站到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同广大革命群众一起,造了一小撮走资派的反。可是后来,他又产生了一些活思想:觉得文化大革命搞得差不多了,新生力量也上来了,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又差,也该“歇歇脚”、“换换班”了,不想再担任领导职务。正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他到刚成立的弋阳县革委会担任主任职务。就这样,他背着思想上没有放下的“包袱”,来到了弋阳。
弋阳,这是赣东北苏区的老革命根据地。郭庆和刚到县里,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便找他要求分配工作。这位老红军叫肖仁光,是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的干部,文化大革命前,组织上就决定他退休养老,可是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他对郭庆和说:“革命没有完,革命要继续。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路还长呢,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在他的再三要求下,革委会只好让他到县招待所工作。
肖仁光到招待所以后,擦地板,倒痰盂,扫厕所,洗被子,整天忙个不停,越干越有劲。有一次,郭庆和看到这位老红军拉着板车出去买菜推柴的背影,深深地触动了自己的灵魂。他想,这位老同志大半辈子南征北战,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他又站到新的革命起跑点上,当人民的“老黄牛”,为革命拉车。这种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不正是自己缺少的吗?他决心以这位老红军为榜样,紧跟毛主席,永远干革命。
县革委会成立后不久,郭庆和同志步行五十多里,来到这个县的边远山区——双港公社外翁大队,住到了里翁生产队长翁鉴庆的家里。翁鉴庆准备把自己的床铺让给郭庆和住,他和两个孩子另外搭铺,老郭坚决地说:“老翁,晚上我们就睡在一张床上!”
夜,已经很深了。这个平时少言寡语的老贫农的嘴却象开了闸,把心里话滔滔不绝地倒了出来。原来,翁鉴庆的老婆一九六七年病死,留下大的五岁、小的一岁的两个孩子。他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做饭,替小孩穿衣,吃过饭就出工。在田里劳动时,跟社员研究安排处理当天的工作。这几年,除了送老婆到县医院住院,他从来没有影响过工作和劳动。和这位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事的老贫农比较,老郭不由的联想到自己。现在,自己虽然初步解决了“换班”、“歇气”的思想,但是,一接触到压顶而来的全县的工作,头绪繁,任务重,总感到第一把手的担子真不好担!可是,翁鉴庆是怎样对待革命重担的呢?他说:“现在虽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天下,但是敌人从来没死过心。为了保住这个权,我一定要挑起这副重担,不要说有点困难,就是死了也心甘!”
老贫农的话,句句扣住了郭庆和的心弦,他怎么也睡不着,便从床上跳下来,点起油灯,拿出了红宝书,重温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老郭的心中升起了红太阳,身边的老贫农给了他有力的鞭策。他下定决心:把来弋阳担任新职务的那一天,作为自己继续革命的起点,从新的起点上迈开大步,朝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
干革命就要敢于担风险
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困难和风险面前,要带领群众冲锋陷阵,就要有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
去年,清理阶级队伍刚开始,郭庆和就遇到一场阶级斗争的大风浪。原县人委的革命群众揪斗了一个混进群众组织的坏人。这个家伙利用他窃取的职权,在群众中制造混乱,企图扭转清理阶级队伍的大方向。这场斗争波及整个县城和农村,一批批的群众川流不息地来到郭庆和那儿,摆情况,谈看法,问他怎么办?在这个关键时刻,由于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有些群众组织的代表对清理阶级队伍的大方向看法模糊起来了;一些刚刚站出来的革命领导干部又顾虑重重,不敢明朗表态。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眼睛都盯在郭庆和同志身上,希望他“开第一腔”,而一小撮阶级敌人也注视着郭庆和,甚至公然威胁他。是要革命,还是只顾自己的安危?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对广大人民群众是保护还是镇压,是共产党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区别”的教导,深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敢于担风险,坚决保护广大人民群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朝气蓬勃地带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向阶级敌人进行战斗!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郭庆和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坚定地站在阶级斗争的第一线,勇敢地支持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揭开阶级斗争盖子。他亲自主持举办常委学习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大家的头脑,很快地统一了认识,统一了行动,带领广大群众,稳、准、狠地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为全县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打开了局面,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巩固起来,更加具有无产阶级的权威。
今年一月中旬,信江水轮泵站正在紧张地施工,拦河坝工程从两岸向河中心推进。有一天,信江水突然猛涨。洪水威胁着正在施工中的拦河坝的安全。几百斤重的土包扔进激流,霎时间就被急流冲走。汹涌的洪峰猛烈地冲击着施工的围堰。国家财产和在河中心工地上的一千多名贫下中农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危险的时刻,郭庆和与另一位副主任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发现河中心的坝底工地低于水面三米多,随时都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立即下到坝底工地上。贫下中农关切地说:“老郭,这里危险,赶快上去!”郭庆和哪里肯听!他带领群众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和贫下中农一起抬石头、扛沙包。经过一场紧张战斗,拦河坝围堰化险为夷。郭庆和望着屹立在河中心的围堰,无限感慨地说:“这次抢险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次考验,是继续革命的一次练兵。”
带出一个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
郭庆和牢记毛主席“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的教导,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出一个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
去年十月,为了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最新指示,常委会决定,由原副县长、革委会副主任陈立新同志负责抓干部下放的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困难很大,陈立新后悔自己不该承担起这个棘手的工作。
老陈的思想情绪,郭庆和看在眼里,心想:老陈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冲击,现在虽然解放了,但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于是,郭庆和就主动找他谈心,把自己如何去掉“私”字换上“敢”字的思想斗争过程,一五一十地讲给老陈听。同时,又和他一起忆苦思甜。苦难的家史,以及自己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成长过程,一幕一幕地展现在陈立新的眼前。他激动地说:“为了砸烂吃人的旧社会,多少革命先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为了继续革命,我们还有什么私心杂念舍不得丢掉呢!”他沉痛地检查了自己因为“私”字作怪,“怕”字缠身,不敢大胆工作,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决心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第二天,他就组织县直机关的干部开办了学习班,深入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加深对干部下放的伟大意义的理解;同时,又放手发动群众,揪出了在背后破坏干部下放工作的阶级敌人,使干部下放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从此以后,陈立新同志哪里困难哪里去,艰苦工作抢在先。听到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话,看到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事,他都敢于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和斗争。同志们看到陈立新同志的变化,都说:“老陈变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了。”
毛主席说:“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所以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郭庆和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帮助新干部树立不脱离实际、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的好作风。
去年七月,老郭主动提出要和常委、红卫兵小将刘昌杰同志一道下乡。路上,他自己背着行李,边走边和小刘讲当年老八路下乡工作的革命故事。小刘越听越有味,越走越起劲。他决心向革命前辈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自那时起,老郭和小刘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劳动。后来,老郭见小刘只顾埋头劳动,不大接近群众,便开玩笑地提醒他说:小刘,我看你有点太严肃了吧,为什么老不和群众讲话?老郭的话给小刘很大启发,他想:为什么老郭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群众谈得津津有味,到一个生地方,很快就了解到新的情况,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而自己和贫下中农往往是“有话不投机,屁股坐不拢”呢?和老郭这种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比较,自己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确实有差距。此后,小刘不但努力参加劳动,而且注意通过劳动联系群众,了解情况,集中群众智慧,搞好工作。
现在,小刘经常深入群众,工作朝气蓬勃,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常委分工让他抓财贸部门的阶级斗争,他把郭庆和同志的好作风带去,依靠群众,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弋阳县革命委员会在郭庆和的带领下,坚持用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武装头脑,思想齐,动作齐,发挥了战斗指挥部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斗、批、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县革命和生产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弋阳县革委会报道组
上饶专区革委会报道组
本 报 记 者


第4版()
专栏:

革命没有到头 斗争还在继续
浙江淳安县唐村公社长岭大队 方春生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是继续革命,彻底革命,还是满足现状,停止不前?一种人认为:“革命到头”了,可以“安安稳稳搞生产,太太平平过日子。”另一种人认为:“我们农民讲继续革命,还不是种好田、养好猪,把生产搞好?”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我们讲的继续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阶级斗争,包括和国内的阶级敌人斗,和世界上的帝、修、反斗,和自己头脑里的“私”字斗。这个革命还是相当长远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扫除地球上的一切害人虫,使全世界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都能翻身得解放。那种“革命到头论”就是革命倒退论,就是不革命的开始。在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太太平平过日子”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认为“种好田、养好猪”就是继续革命,是不全面的,是大叛徒刘少奇“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流毒。如果我们看不到“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这些人还在,这个阶级还在”的客观现实,丧失阶级斗争的警惕,埋头生产,不问政治,就要上大当,吃大亏,已经得到的胜利就有失掉的危险。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土改胜利后,有些人认为地主被打倒了,“革命到头了”,热心于“劳动发家”,“生产致富”,结果一些地方又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贫下中农又被迫卖掉了刚刚分得的土地,重新靠砍柴、帮工度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及时发出了“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导我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一九五六年,全国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有些人又产生了“革命到头”思想,放松了阶级斗争。结果资产阶级右派和农村中的地、富、反、坏勾结在一起,又一次向社会主义疯狂进攻。以后,阶级敌人不断变换反革命策略,伺机向革命人民进攻。阶级斗争的规律告诉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阶级敌人是一时一刻也不甘心死亡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定要不断地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武装头脑,坚决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革命没有到头,斗争还在继续。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是很繁重、很艰巨的。我们不仅要革国内外阶级敌人的命,与帝、修、反作斗争;革自然界的命,向地球开战;还要革自己的命,向自己头脑里的“私”字进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斗私,批修。”林副主席说:“革命,也得革自己的命。不革自己的命,这个革命是搞不好的。”人们头脑里新与旧的矛盾,公与私的斗争是长期的,是经常出现的,每个人的自我革命,一时一刻也放松不得。不革“私”字的命,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就会鼻子伤风,眼睛失明,耳朵不灵;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就会站不稳脚跟,分不清是非,甚至会被“私”字牵着鼻子走,舒舒服服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最近,我们大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社员,在自留地外扩种了几行南瓜和苎麻。对这件事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私”字抬头,是两条道路问题;一种认为是小事情,不必大惊小怪。通过辩论,大家认识到:事情虽小,但是关系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如不及时制止,资本主义就会泛滥。要吸取历史教训,把头脑里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紧紧的,一时一刻也不要让资本主义有隙可乘。这件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私”字这个敌人是很顽固的,革“私”字的命,比起革阶级敌人的命,还要困难得多,艰巨得多。要防止资本主义泛滥,巩固集体经济,首先必须斗掉人们头脑里的“私”字,筑起一道“公”字的长城。
不革“私”字的命,在和自然界作斗争中,同样会思想保守,满足现状,无所作为,停止不前。要想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范围内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首先就要在头脑里破旧立新,破私立公,树立敢于革命,敢于斗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一九六六年,我们大队第一生产队首先推广小麦新品种“矮秆红”,大麦“七五七”,有些人顾虑重重,怕失败,怕减产,要我们打增产保票。我们认为“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要探索增产途径,就得丢掉“怕”字,敢于实践。如果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试验,就永远不能前进。我和队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小面积试验,结果,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第二年,就在全大队普遍推广,使小麦产量连年增产。事实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上有所前进,必须先革自己思想的命;要使生产不断发展,首先必须思想不断革命。


第4版()
专栏:

永远不脱离群众
浙江新昌县革委会副主任张钦余同志,原来是一个生产大队的民兵连长。去年建立红色政权时,贫下中农推选他担任了县革委会副主任、贫代会主任等职务。当时,有人给他安排好办公室,找好宿舍,建议他在县里脱产办公。可是张钦余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是贫下中农的代表,只有和贫下中农同劳动、同学习、同生活,才能代表贫下中农。要是整天坐机关办公,脱离劳动,那还有什么资格作贫下中农代表?”一年多来,他很少坐办公室。到县革委会或贫代会开会、研究工作,从来不住招待所,总是自己带着背包,借旧党校的一间贮藏室住宿。
张钦余同志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处处注意自己和群众的关系。有一次,他开完会很晚了,骑了公家的一辆新自行车回家。村里有个贫农社员说:“你官做大了,有新自行车骑了。”这位社员的话,对老张震动很大。这一夜,他翻来复去睡不着。深夜,他打开红色宝书,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毛主席的教导,照亮了老张的心。他意识到这不是一般问题,这是脱离群众的危险信号。此后,老张除下乡调查研究、帮助工作外,他再不骑公家的自行车回家,贫下中农同他更贴心了。
老张经常同贫下中农促膝谈心,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有时候到半夜十二点钟,还有人来找他反映情况。老张对群众的来访都是热情接待,细心听取意见,主动做好思想工作,群众非常满意。
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张钦余的工作很忙,但是,他从参加县革委会的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每次从县里开完会,不论时间迟早,刮风下雨,他都赶回队里参加劳动。平时,他去哪个公社帮助工作,就在哪个公社参加劳动。有一次,他从县革委会回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他到家没喝一口水,拔腿就往田里跑。他爱人有些不高兴。他说:“我们现在有了好日子,可不能忘记过去的苦,丢掉贫下中农的本色啊!社员出工半天了,难道我能待在家里吗?”
在劳动中,老张总是吃苦在前,拣重活、难活、脏活干。今年春耕插秧大忙季节,老张白天劳动,夜里开会。贫下中农劝他休息,他不肯,一直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在他的带领、影响下,社员越干越起劲,大大加快了春耕生产的进度。贫下中农高兴地说:“钦余当上了干部,腿上的泥更多了,手上的茧更厚了,同我们一个样。这样的干部为我们掌权,我们放心。”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