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财政经济危机深重
全世界人民汹涌澎湃的革命斗争浪潮,沉重地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促使资本主义总危机大大加深。目前,西方帝国主义陷入了日益严重的财政经济困境:金融领域百孔千疮,危机风暴一再刮起;生产领域阴霾密布,险象环生。
财政金融危机日益深化
当前,帝国主义的虚弱、腐朽和没落在财政金融领域内暴露得特别突出。迄今已持续十八个月之久的一场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在频频刮起的危机风暴的猛烈袭击下,西方世界的三种主要货币——英镑、美元和法郎先后被卷进了危机的漩涡,以美元为中心的西方现行货币金融体系也几度濒于垮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受到了猛烈的震动。今年以来,西方各金融中心黑云翻滚,警报频传,四月底又刮起了一场新的危机风暴。
当前西方世界这场四十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是在各帝国主义国家财政金融状况普遍不妙,特别是美、英、法这三个主要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相继陷入了严重财政金融困境的情况下爆发的。财政收支经常入不敷出、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物价不断上涨、公私债务越欠越多等现象,几乎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通病。美国更是这样。由于疯狂推行侵略和扩张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十三年来,美国的财政预算除六年略有盈余外,十七年都出现巨额亏空。为了弥补亏空,美国统治集团拚命滥发公债和钞票,引起了国内通货的恶性膨胀,物价迅速上涨。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也长期出现逆差;到一九六八年底,黄金储备只剩下了一百零八亿多美元,比一九四九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还不足以抵偿美元短期外债三百三十多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在战后初期曾经煊赫一时的“金元帝国”,如今已经变成一个捉襟见肘、债台高筑的破落户。这一切,使象征美帝国主义财政经济实力的美元在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位发生动摇。
同美元关系极为密切的英镑,其地位的危殆既是“大英帝国”穷途末路的写照,又是美国财政经济实力虚弱的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英殖民帝国的土崩瓦解和帝国主义竞争的加剧,英国的财政经济状况一蹶不振。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逆差,黄金外汇储备目前只剩下了十亿多英镑,而外债却欠下了五十多亿英镑。在这种情况下,英镑成了西方货币体系中最脆弱的一环。一九六七年冬,英镑危机益发不可收拾,而美国又深陷在美元危机之中,自顾不暇,无法为英镑大量输血,这样,英镑终于不得不宣告战后第二次贬值。这次英镑贬值成了触发西方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贬值一年多以来,英镑仍然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这表明英国的财政金融危机极其深重。
法国财政金融的虚弱和危机的深刻,在去年大大暴露。去年五、六月爆发工人和学生的全国性斗争以后,法国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对法国的经济前景十分不安,纷纷把资金转移出法国,再加上对外贸易有巨额逆差,这就使法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在去年一年中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去年十一月,西方金融中心盛传法郎即将贬值,顿时便出现了抛售法郎的风潮,从而引起了西方金融危机的第三次大风暴。今年以来,法国资金外逃和对外贸易逆差情况继续恶化,黄金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四月底戴高乐下台前后,西欧各金融中心又刮起了抛售法郎的风暴,法郎危机更加深刻。
既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美、英、法三国都深陷在财政金融危机之中,美元、英镑、法郎的地位都岌岌可危,整个帝国主义集团应付金融危机的回旋余地自然就大受限制。它们采取的种种“应急措施”,都无法根本扭转危局。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体系这条破船,依然在大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剧烈颠簸着,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
生产领域危机四伏
在财政金融危机日益深化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生产领域里也面临日益严重的困难。国内外市场的缩小,使帝国主义国家的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有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发生了四、五次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目前,在所有这些国家里,几乎都存在产品日益“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情况严重等现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到一九六一年为止的十六年间,美国接连经历了四次经济危机,而且危机周期越来越缩短。从那以后,美国统治集团拚命扩大军费开支,特别是在一九六五年悍然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妄图用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军火订货来给经济“打强心针”,以延缓新危机的到来。这样做的结果,虽然给一些同战争有关的军火工业带来了一时的“繁荣”,但是根本不能使美国经济摆脱由于市场缩小而陷入的困境。今年以来,美国经济领域内更是笼罩着危机的阴影。号称美国经济“三大支柱”的钢铁、汽车和建筑部门,生产分别出现停滞或下降;零售贸易额从去年八月以来基本上原地踏步;工商企业存货正在迅速增加。种种迹象表明,一场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正在孕育中。
在英国,战后以来的经济发展一直很迟缓。在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发生了战后第四次经济危机,目前工业生产回升无力。英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竞争力弱,在英联邦的传统市场日渐丧失,甚至在国内市场上也遭到外国商品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法国工业生产的情况也十分不妙,生产增长步伐放慢的现象在一九六七年特别显著。从去年第四季度到现在,再次出现生产增长显著放慢的情况。
就连帝国主义集团中战后生产发展较快的西德,在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也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工业生产连续十二个月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生产“过剩”危机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它们应付金融危机的能力就大受限制,从而使财政金融危机和生产“过剩”危机交集并发的危险越来越严重。
在深重的财政金融危机面前,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心惊胆战,惶恐不安。今年以来,纽约、伦敦股票市场上的剧烈动荡和西欧黄金“自由市场”上金价的盘旋上升,就是帝国主义者对前途充满焦虑的深刻反映。但是帝国主义绝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们一直在进行绝望的挣扎,妄图苟延残喘。
帝国主义绝望挣扎
在危机的深渊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倾轧,它们都竭力想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淹死。去年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互相转嫁危机而进行的什么“贸易战”、“关税战”、“利率战”、“货币战”……各种明争暗斗,达到了战后以来最激烈的程度,大大加剧了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四分五裂。但是,目前帝国主义个个都是自身难保,它们彼此厮打得越厉害,就只会使它们自己都下沉得越快。
帝国主义者还正在通过增加捐税、冻结工资、提高物价、增加失业等各种方式,变本加厉地把垄断资本因财政经济危机所受的损失转嫁给各国劳动人民。这一切倒行逆施,不仅使得广大人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从而造成这些国家国内市场的萎缩,而且促使这些国家国内的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去年以来,美国和西欧各国广大劳动群众和青年学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斗争浪潮,给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使它们陷入了日益深刻的政治危机。这样,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正在推进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加速走向灭亡。
为了摆脱危机,帝国主义者一向企图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来寻求“出路”。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目前,美帝国主义正在大力扩军备战,阴谋在世界各地加紧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但是,帝国主义任意妄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帝国主义胆敢发动反对世界革命人民的新战争,那就只会使它们自己更加陷入人民群众的包围和痛击之中,从而加速帝国主义的灭亡。
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早就指出:“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帝国主义者的寿命不会很长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绝望处境,就是这一英明论断的写照。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矛盾重重 气息奄奄
美帝控制的中央条约组织会议草草收场
据新华社三日讯 德黑兰消息:在中东和阿拉伯湾地区人民反帝斗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美英帝国主义五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中央条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策划加强这个侵略集团的活动,以便保持对这一重要战略地区的控制和对阿拉伯湾的丰富石油的掠夺。
刚在曼谷参加过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会议的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又跑到德黑兰操纵这次会议。英国外交大臣斯图尔特也专程从伦敦赶到那里去。
在一九五五年由美英拼凑的这个侵略集团,早已气息奄奄。罗杰斯在他的英国同伙的唱和下,拚命为这个集团打强心针,叫嚷中央条约组织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要“履行它的一切条约义务”,以加紧推行它在中东地区的侵略政策。但是,罗杰斯在会上无法掩盖美帝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对反帝斗争的蓬勃开展十分不安。他忧心忡忡地说,当今世界“仍然充满捉摸不定、出人意料的局势和危险”。他叫嚣中央条约组织要“保持团结”,还说什么他到会,就“证明尼克松要使中央条约组织继续活动下去”。
会议讨论了所谓“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争执”问题。罗杰斯声称,美帝和苏修在纽约的“四大国会议”上狼狈为奸、策划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武装斗争和迫使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屈膝投降的阴谋勾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他还毫不掩饰地表示美国“要作出一切审慎的努力来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以便加速美苏勾结的步伐,实现它们一手制造的“中东慕尼黑”阴谋。另一方面,罗杰斯又以苏修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例,要中央条约组织对苏修“保持警惕”。这反映了在争夺中东和阿拉伯湾的石油和势力范围方面,美帝和苏修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互相倾轧。
这次会议在讨论塞浦路斯等问题时,也是矛盾重重,找不到共同语言。会后发表的公报中,只好空洞地提出什么希望“根据国际法、公平合理的原则”得到解决。
巴基斯坦只派了驻伊朗大使出席这次会议。


第6版()
专栏:

转嫁对外贸易困难 兜售以邻为壑货色
美国商务部长“游说”到处碰壁
据新华社四日讯 美国商务部长斯坦斯最近先后到西欧和远东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将近一个月的“游说”活动,到处碰壁,在五月十八日灰溜溜地回到了华盛顿。他为了转嫁美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困难而在“贸易自由”的幌子下兜售的一套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货色,遭到了所有“游说”对象的拒绝或冷淡。斯坦斯的碰壁表明,美帝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已经急剧衰落,指挥棒越来越不灵。
美帝新头目尼克松上台以后,面临着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和无法摆脱的经济危机。由于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美国垄断资本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已经大大削弱。美国政府迫切需要转嫁困难,以扭转美国对外贸易恶化的趋势,而缓和国际收支危机。
斯坦斯在“游说”中一面冠冕堂皇地大肆鼓吹什么“平等互利”、取消各种贸易“障碍”,一面则公然要求美国的竞争对手“自愿”限制它们对美国的出口,同时进口更多的美国产品。他要他的谈判对手同意在今年六月间举行一次国际会议,以便确定各有关国家或地区向美国出口纺织品的“限额”,还要西欧“共同市场”集团放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甚至不惜进行露骨的威胁,企图压对方就范。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使他取得丝毫进展。特别是在西德和日本这两个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那里,斯坦斯碰了一鼻子灰。
波恩政府的代表不仅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拒绝美国关于举行国际纺织品会议的主张,而且还在会后单方举行记者招待会,透露了斯坦斯曾扬言,如果西欧“共同市场”不让比过去更大量的美国农产品涌入,美国就要限制西欧汽车进口作为“报复”,弄得斯坦斯十分尴尬。
在日本,斯坦斯的买卖也并不顺手。据透露,日本外相爱知在第一次会谈中,就开门见山地说,日本国会已经通过一项反对自愿限制纺织品出口的决议,因此任何有关这方面的倡议都是不能接受的。斯坦斯同他的对手激烈争吵了四天,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地离开了东京。
斯坦斯回到华盛顿后,不得不沮丧地承认,他的“游说”活动遭到了失败。但是他还不死心,挥舞大棒,要各有关国家或地区在九十天内“自愿”确定对美出口纺织品的限额,否则美国国会将采取“单方面的行动”限制进口。美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转嫁危机的做法只能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战大大加剧,从而使美帝国主义的财政经济困境进一步恶化。


第6版()
专栏:

美帝对“盟国”指挥棒越来越不灵
北大西洋集团两个会议反映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在加剧
据新华社一日讯 本社记者报道:美帝国主义纠集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其他国家的国防部长最近在布鲁塞尔和伦敦接连举行了三天会议,讨论加强这个侵略集团的军事实力问题。美帝国主义催迫其他成员国进一步增加军费、扩军备战的行径遭到普遍的抵制。美帝面对着指挥棒日益失灵、“盟国”不听号令的状况十分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近年来,美帝国主义从它的反革命全球战略出发,力图加强北大西洋侵略集团的军事实力,以便以此为后盾,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加紧互相勾结,互相争夺,重新瓜分世界。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在会议前后就曾一再公开扬言,美苏关系目前正从“对抗时期走向谈判时期”,北大西洋集团的军事力量必须加强,以便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同苏联打交道。
可是,尽管莱尔德一再大声疾呼,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政治危机的许多西方国家的代表却故意装聋作哑。北大西洋集团十四国的国防部长五月二十八日在布鲁塞尔讨论这个集团一九七一到一九七五年的“防务”计划时,许多国家的代表都拒绝在扩军备战上承担“进一步的义务”。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任何有关进一步增加军事预算的问题”,“都被排除了”。
使美帝更加恼火的是,加拿大国防部长卡迪厄在会上公开同美国唱反调,提出要从西欧撤走加拿大派驻北大西洋集团的部队。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害怕加拿大的行动会在西欧各国引起连锁反应,公开威胁要加拿大政府“重新审查这个计划”,以免“产生滚雪球似的影响”。可是,加拿大并没有向美国在会议内外施加的巨大压力屈服。卡迪厄在会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加拿大政府负担不起继续在西欧驻军的费用,分阶段削减并撤出加拿大派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是行使加拿大的主权,加拿大政府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除加拿大外,一些西欧国家也表示考虑采取同样的行动。会议刚结束,丹麦国防大臣尼恩—汉森五月三十日就在哥本哈根说,至少有一个国家,“不是荷兰就是比利时”,已经表示打算象加拿大那样撤出它驻在西德的军队。
在布鲁塞尔会议之后,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丹麦七国国防部长五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接着在伦敦举行了北大西洋集团的“核计划小组”会议,讨论了英国和西德草拟的“在战术上使用核武器来保卫北大西洋公约地区的进一步指导方针”。美国在北大西洋集团内建立这个“核计划小组”,原来是为了缓和西欧国家对美国坚持核垄断的不满。可是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英国同西德在会上提出的“指导方针”同美国的政策有“很大矛盾”,以至美国代表不得不表示不同意。这表明美帝同它的西欧“盟国”在核战略问题上的矛盾也在发展。
美帝最近密锣紧鼓地准备在今年“春末夏初”开始同苏修谈判所谓“核裁军”等问题,加快了它同苏修进行全球性反革命勾结的步伐。这种行径在西欧各国中引起了很大的疑虑和不安。
美帝近年来一直加紧利用北大西洋集团作为它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互相争夺、妄图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美帝的这种行径正在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矛盾,加速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分崩离析的进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