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永保艰苦奋斗作风
——记北京部队某团政治处副主任李心瑞以艰苦奋斗作风教育知识分子的事迹
早在二十年前,新中国诞生前夕,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谆谆告诫我们:“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许许多多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在夺取新的胜利的革命历程中,发扬了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了蓬蓬勃勃的革命朝气,不断地为人民立下新功。这里介绍的参加驻国家科委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北京部队某团政治处副主任李心瑞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志。
千变万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
一九六八年初冬的一天,李心瑞背着普通战士的背包,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国家科委某科研单位的大楼。当他那双穿着补了许多补钉的布鞋的脚,踏上水磨石的楼梯时,不由得引起了一阵沉思。几十年来,在这双脚下,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
在旧社会,他被迫在十冬腊月给地主放牛,这双脚曾插在牛粪里取暖;在朝鲜战场上,这双脚踏在冰雪里追击美国强盗;回国后的十几年间,这双脚不是踩在泥水里插秧生产,就是登上险峰施工测绘……。今天,这双脚走在上层建筑部门大楼里的地板上。
李心瑞想,毛主席把领导上层建筑斗、批、改的伟大历史任务,交给了工人阶级,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是彻底埋葬旧世界的英明决策。他,一个过去的放牛娃,今天登上了上层建筑这个新阵地,心里怎能不激动呢!
李心瑞深深懂得,搞好上层建筑部门的斗、批、改,必须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广大革命群众。他放下背包,怀里揣着毛主席的红宝书,就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志们一起到群众中去了。
他回来时,夜已经很深了。睡在他旁边的战士小迟见李心瑞回来,指着床上那个补了四十多块补钉的褥单说:“你这个褥单可给大楼里的知识分子开了眼,有的人说,买个新褥单花不了几个钱,该换换了!”李心瑞没有吭声,他把褥单轻轻扫了扫,就躺下了。
躺在床上,李心瑞怎么也睡不着。
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啊!艰苦奋斗,同彻底革命,同紧跟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是一时一刻也不能分开的。他想起,一九五一年自己刚参军的时候,老首长经常给自己讲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伟大统帅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军队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内外的阶级敌人。他还想起,一九五二年在朝鲜战场上的防空洞里,老班长把着手一针一线地教给他缝补衣服,并且语重心长地说:“艰苦奋斗是咱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啊!”
想到这些,李心瑞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褥单是很旧很破了,同这座大楼和陈设比较,是不那么协调;有些人也许会说自己寒酸、土气。但是,越是在这里,这个褥单越是不能换。换个褥单是小事,丢掉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却是大事。李心瑞暗暗地给自己下了一道命令:人上了楼,艰苦奋斗的思想要更上一层楼。
李心瑞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来到上层建筑部门以后,环境变了,任务变了,地位变了,但是,了解李心瑞的人都感到,李心瑞普通一兵的思想没有变,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没有变,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
一天早晨,连队紧急集合,急促的哨音把李心瑞惊醒了。从到这个单位以后,李心瑞经常忙到后半夜才睡觉。头天晚上,他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几位负责同志研究工作,又是过半夜才睡。但是他不顾疲倦,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队干部对他说:“这是一次普通的训练,你已是几夜没有好好休息,不要去了!”李心瑞想,在战场上听到号声,不管怎样疲乏也要冲上去;到上层建筑部门以后,因为困倦就可以不去吗?”李心瑞稍迟疑了一下,接着,就坚决地说:“不,我应该去!”
部队以极快的速度前进。这时,李心瑞发现就在刚才一迟疑之间,自己已经拉下部队十多步远了。他鼓足勇气,飞步向前,终于赶上了队伍。
这件事,使战士们深受感动和教育,可是李心瑞却为此斗了“官”气,检查自己这次紧急集合曾一度拉下部队十多步远。
用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作风改造知识分子
有一次,李心瑞来到一排战士的宿舍。推开门,往日见到的那张旧木桌不见了,却多了一张又大又新的写字台。他问:“这是哪里来的?”一个战士喜形于色地说:“党内走资派过去用的呗!现在该咱们‘土包子’享受享受了!”这话使李心瑞吃了一惊。他想:毛主席派我们来是改造旧的上层建筑的,可不是叫我们来享受的!贪图享受,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我们一丁点也不能有。艰苦奋斗,是我们无产阶级的本色,一时一刻也不能丢。李心瑞迅速把这个思想苗头向上级作了汇报,并且把连里的干部找来,他意味深长地说:“这不是换一张桌子的问题,而是谁改造谁的问题。有了享受的思想,发展下去,我们不但不能按照工人阶级的面貌把知识分子来一番改造,反而会被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侵蚀,使自己改变颜色。这样,我们就辜负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期望!”
李心瑞的话发人深省。连里的干部马上教育战士抬走了写字台,并且主动地撤掉了多余的电话。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小撮反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虽然被揪出来了,但是他们散发出来的资产阶级“香风”、臭气还远没有肃清,还时常在腐蚀着人们的思想。李心瑞和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志一起,除了狠抓革命大批判和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落实毛主席的各项政策外,还经常注意发动广大革命群众向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旧作风主动进攻。李心瑞看到,在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由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长期毒害,有些人好逸恶劳,过惯了靠别人打水、扫地的生活,有的人连自己的烟灰盒也不肯倒。李心瑞想,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作风改造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旧作风。他主动担任了大楼里的义务清洁员,每天一早起床,带领战士们打扫环境卫生,从一楼打扫到四楼。刚开始,一天、两天那些怕脏怕累的知识分子还坐得住,三天、四天……就坐不住了,一些知识分子就自己动手干起来了。他们说:“李心瑞同志不仅帮助我们打扫了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用他的模范行动、艰苦奋斗的作风,帮助我们打扫了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
有一个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子弟。在旧社会,他六、七岁就到地里挖野菜。是毛主席把他从苦水里捞出来,使他读完了大学。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他渐渐忘了本,开始讲究吃穿,追求名利。到国家科委工作以后,他羡慕那些反动的资产阶级“权威”讲究吃喝穿戴的那一套生活方式,认为自己再穿念书时的旧棉袄太寒酸了。当他看到李心瑞这位参加革命近二十年的老同志,现在还穿着补了二十多块补钉的衬衣,铺着补钉摞补钉的褥单,深受教育。他回忆了自己的苦难家史,狠批了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决心象李心瑞那样,永远紧跟毛主席,艰苦奋斗干革命。他找出针线,一针一线地缝补念大学时穿的旧棉袄。他爱人说:“换件新的吧,不要补了。”他说:“该换的不是旧棉袄,而是我的旧思想!”他爱人要给他补补,他说:“衣服上的破洞你能替我补上,思想上的破洞你不能代替我补上!”
象这样的变化,在这个单位到处可见。过去,有些知识分子强调科研单位“特殊”,花钱大手大脚。现在,在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教育和影响下,树立了“一分钱的精神”,处处注意为国家节约。过去,一些知识分子习惯了“上班来,下班走,八小时以外搞自由”,现在,许多人工作不分昼夜,把精力全部用在抓革命促生产上。有一个单位的革命群众在突破一项技术难关中,自觉地学习李心瑞和许多工人师傅的艰苦奋斗精神,连续奋战两个月,终于试制成功。
越是胜利越艰苦奋斗,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李心瑞所在的某科研单位各部门的领导班子都成立起来了。李心瑞和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志们心里是多么高兴啊!在一片欢庆声中,他锐敏地发现,有些领导成员抓革命不象以前那样紧张了,开会时常常迟到;有些领导成员把主要精力转向抓生产,抓事务,放松了抓阶级斗争。这些现象引起了李心瑞的高度重视。根据多年的实践,他体会到,困难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比较容易,顺利时,就比较难。而掌权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更为重要,因为阶级敌人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我们松懈斗志,丧失警惕,正是阶级敌人所企望的。李心瑞认识到,领导班子出现的问题,看来象是作风紧张不紧张,工作会抓不会抓的问题,实际上是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方向的大问题。
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其他领导同志也同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很快统一了认识,决定立即举办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导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提高阶级斗争观念和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自觉性,并确定由李心瑞同志辅导学习。
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这篇光辉著作,李心瑞不知学过多少遍了,可是为了这次辅导学习,他找领导班子成员谈心,到群众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他了解了不少活思想。如有的人认为:领导班子成立了,不要再象过去那样紧张了。有的人说:“抓革命抓了近三年,现在该集中力量抓生产了!”越调查,李心瑞越觉得重新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的重要。他想,这次学习不是普普通通的学习,而是促进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搞好上层建筑部门斗、批、改,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事。
早晨,天不亮,李心瑞就起来了。为了不影响同志们休息,他坐在楼梯口上,带着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聚精会神地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李心瑞反复读着这几行金光闪闪的大字,从心眼里感到,毛主席的教导,真象此时此地针对这里的情况讲的一样。他越学对毛主席的教导领会越深,越学对毛泽东思想越热爱。
接连几个早晚,李心瑞逐字逐句地反复地学习毛主席这篇光辉著作。一些同志看到李心瑞这种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深受感动地说:“老李呀,你的行动已经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辅导课!”
在学习班上,李心瑞用自己多年的斗争实践和切身体会,说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关系,用大量事实分析了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特点,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参加学习班的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地检查了自己的松劲情绪,无比激动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表示决心:一定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永远艰苦奋斗干革命。
做一贯的有益于革命、永远艰苦奋斗的战士
毛主席教导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李心瑞出生在贵州遵义附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他从小被迫给地主放牛,到八岁还没有穿过鞋。在旧社会,他被迫给地主、资本家当了九年牛马。他永远不会忘记:是毛主席使自己和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翻身得到解放,又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着自己成长。李心瑞从当战士起,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处处勤俭节约,而却不忘记帮助别人。有一次,他在火热的太阳底下步行几十里路,却把汽车票送给了没有买到车票的贫农大嫂。他当上干部,结了婚,有了孩子以后,有些人劝他说:“老李啊,你也该添置一点东西了。”他说:“和旧社会比,和世界上还没有解放的阶级兄弟比,我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有吃有穿,还需要添什么?”他爱人几次要他买个木箱子盛东西,李心瑞拖了半年多,才在商店里花七角钱买了两个包装用的纸箱子回家。平日在食堂吃饭,李心瑞也总是挑最便宜的饭菜。
李心瑞自己的生活这么节俭,那么他的钱都用到那里去了呢?就是这个为自己连一分钱也舍不得多花的人,把自己的积蓄成千成百地支援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说:“这钱本来就是人民的,把它服务于人民,服务于革命,这才是花在最重要的地方。”
一九五四年以后的几年间,李心瑞带领一个排在某地山区单独执行测绘任务。在寒冷的冬天,白天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在林海雪原里奔走,晚上回来,不管身体怎样疲倦,他总是坐在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常常学到灯油熬干为止。由于长期在雪地里作业,李心瑞得了一种很重的眼病,眼睛红肿得很厉害。医生要他立即住院治疗。李心瑞怕自己走了,影响任务的完成,硬是不肯走。他用纱布把病重的一只眼睛蒙上,用较轻的一只眼坚持工作和学习。这只不行了,再换那一只。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测绘任务。李心瑞多次立功受奖,荣誉多了,他却更加谦虚、谨慎。
来到上层建筑部门以后,李心瑞担子更重,工作更忙了。他想,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抓紧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越是要当好群众的小学生。不管晚上睡得多晚,他总是早早起床,专心致志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他住在一个屋里的战士说:晚上睡觉时,李心瑞同志的床是空的,早晨起床时,他的床还是空的,李心瑞同志是个“两头不见面的人”。可是,李心瑞同志又是一时一刻不脱离群众的好领班人。 三兵 北新


第4版()
专栏:

称呼又变过来了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粉厂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叶文俊,原是解放军某部的五好战士;到“三支”“两军”第一线以后,又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大家一向都亲切地叫他“小叶”。
但是,叶文俊当了革委会主任以后,不知怎的,“小叶”的称呼渐渐地没有了,大伙都叫起他“叶主任”来了。他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晚上,叶文俊躺在床上,认真地回忆了过去的工作。革委会成立后,革委会的全体成员曾向广大革命群众表示:决心永不脱离群众、永不脱离劳动。为了能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革委会还每月开一次全厂范围的“民主会”,发动群众给领导班子提意见。工人群众对这些做法都很满意,有人还夸奖叶文俊说:“小叶当了
‘官’不象官,普通战士的本色没变!”可是,为时不久,为什么群众对自己的称呼就变了呢?
叶文俊翻身下床,坐在灯下重温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毛主席的话照亮了叶文俊的心。他想:随着革委会威信的日益提高,耳朵里听到的表扬渐渐地多了;自己不警觉,“官”气也就渐渐多了。开会时还听任别人给自己端茶添水。有时虽然也感到有点不对头,但是又想这点小事没啥。这不是和群众划了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吗?难怪群众对自己的称呼变了,原来自己普通一兵的本色开始变了!
第二天,叶文俊在革委会会议上,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最新指示和有关教导,并把自己的思想亮出来,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大家受了一场教育。从此,在车间,叶文俊穿着工作服和工人一起干活;在食堂里,他端着碗和群众蹲在一起吃饭;深夜,在寝室里,他又和群众促膝谈心,征求意见。渐渐地,工人群众又亲切地叫他“小叶”了。
先锋


第4版()
专栏:

扛胶合板的故事
吉林扶余县立新大队革委会主任于广忠同志,从县里开会回来时,顺便买了一百块胶合板,准备给大队做毛主席语录牌用。老于带着胶合板在肖家车站下汽车后,没走多远,心里就犹豫起来:这里离大队有三、四里远,胶合板又这么沉,自己扛着让群众见了也不好看,不如给大队打个电话,派人来把它扛回去。想到这里,老于放下胶合板,拐回车站来打电话。
可是,他一拿起电话机,猛地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顿时,脑子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他想,打算找别人扛回去,这不是自己把重担子推给人家吗?自己扛回去怕群众见了不好看,这不是厌恶劳动的资产阶级思想吗?如果发展下去,不是人会变色,政权会变质吗?我扛不扛胶合板,是个走不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忠不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问题!于是,老于放下了电话机,决定还是自己扛回去。
一路上,老于边走边想: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错误思想呢?想来想去,答案是:在这次文化大革命中,自己被推选为县革委会常委、白城地区革委会委员,在外地开会的时间多了,接触贫下中农的机会少了,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些“官”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经常自觉地打扫灵魂深处的政治灰尘,就会走到邪路上去。现在群众拥护我,贫下中农把大权交给我,担子重了,更需要紧密联系群众,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老于想到这里,虽然被胶合板压得满头大汗,棉衣湿透了,可是他越走越轻快。他觉得:这汗水出得好!冲掉了“官”气,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贫下中农的心贴得更紧了。 穹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