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让毛泽东思想占领灵魂深处
——记李崮寨社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破私立公的事迹
李崮寨,座落在山东省五莲县一条深山沟里,是石场公社船舫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只有十三户人家,其中十二户是贫农。这个过去不被人注意的小山村,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照射到山村每个角落,照亮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这里人人自觉地斗私批修,破私立公、一心为公的模范事迹不断涌现。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要斗私,批修”的伟大号召后,李崮寨家家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家庭里,不管是什么人,谁有了“私”字,全家人就群起而攻之,寸步不让。
老贫农房守吉,一年四季不辞劳苦地给队里放羊。有一天,他从山上拾回一篮松笼子。在晚间的家庭学习班上,他的小女儿房保红就给他提出来:“拾松笼子来家是‘私’字作怪,应该斗。”开始,房守吉不承认这是“私”字,他说:“我整年在山上放羊,风里来,雨里去,饭都不回家吃,是一心一意为集体。松笼子是我随手拣来的,又不误放羊;我不拾,松笼子也烂在山上,这怎么能算是‘私’字?”对这件事,全家人用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分析。老伴孟庆菊说:“照老规矩,放羊的拾松笼子带回家是‘合理’的,可今天用毛泽东思想来衡量,就不合理了。松笼子是集体的,你为什么不拾来交给集体,却拿回家来?你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是‘私’字是什么?”女儿房保荣接着说:“如果放羊的可以拾松笼子来家,刨花生、收白薯的,也都往家捎点花生、白薯,这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全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房守吉脸发烧、身出汗,他表示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打这以后,房守吉每天上山放羊,还是挎着篮子拾松笼子,不过,拾的松笼子不是往自己家里捎,而是送到生产队里去。
为了让“公”字在头脑里安家落户,李崮寨人还狠斗“私”字“一闪念”。女社员段有兰,看到队里一块白薯地被獾扒了一百多棵。她想到队里已经没有白薯种了,回到家就从自己的白薯堆上挑选白薯种,要给队里补种上。可是,挑着挑着就心疼了。她想:“才选出几十个白薯就装满一提篮,够全家人吃几天,还是和队长说说叫他打谱去。”刚想到这,张思德、白求恩的光辉形象在她脑子里出现了。她马上批评自己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上那儿去了?个人的事再大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是大事。她把白薯种选足,不声不响地栽到那块集体的地里。后来,她在家庭学习班上把这“一闪念”的私心亮出来,自己狠斗了一番,说自己离“一个纯粹的人”还差着老远呢!
李崮寨人斗私批修越自觉、越深入,他们就越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常常听到人们传诵老贫农社员马太朴的英雄事迹。马太朴在一九六一年得了严重的膀胱结核。在他没学习毛主席著作前,思想苦闷、悲观。队里照顾他,不让他干活,送他住医院治疗,要他安心在家休养,他却总是唉声叹气地说:“我没指望了,就等着死吧!”后来,马太朴学了“老三篇”,自觉地斗私批修,精神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九六七年,他的病已经发展得很严重,他带着病如饥似渴地活学活用“老三篇”,加快步子干革命。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一定要革命到底。”他拄着拐杖找队长要活干,队长和社员说啥也不答应。他一再恳求,表示自己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队长没法,只得把放牛的事安排给他家,叫他的孩子放牛,让他在山下一早一晚照看点。
大家的好心,马太朴是领受了。但是,他并不满足完成这点任务。他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以惊人的毅力,干着又重又累的活。放牛时,他见牛在山上吃草,到山下喝水,路上糟踏庄稼,他决心把饮牛的水担到山上去。饮一次牛要五、六担水,马太朴拄着棍子,一步一拐地硬是把水担上山去。
一天,社员们向山上运粪,马太朴看到牛圈建在村里,来回运粪担土太远。这时,毛主席“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又出现在他的脑子里。他下定决心要在黑峰山下建一个牛圈。他说:“我要用有限的生命,为革命多添一砖一瓦。”于是,他利用放牛中午歇晌的时间,弯着腰,拄着棍,把石头一块一块地扛到一起。干部社员都关心他,劝他少干一点,他总是说:“只要我的脊背一天不着地,就跟毛主席他老人家干一天革命。”就这样,一天、两天、十天、一个月……终于把牛圈建成了。马太朴心里很高兴,他觉得自己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上这份力量,是伟大毛泽东思想教导的结果。
去年春天,老贫农马太朴死去了。临死前,干部和社员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他说:“我跟毛主席干革命就干到这里了。我有四个孩子,大家要好好教育他们永远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大众日报》记者


第5版()
专栏:

红太阳照亮了盲人的心
一天中午,河北易县紫荆关人民公社革委会门前,插着印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八个大字的一杆红旗,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大堆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宣传演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盲人,演奏了二胡独奏《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又甩开竹板,演唱快板书“老三篇”。他那流利的台词,形象的动作和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激情,博得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贫下中农激动地说:“这真是毛泽东思想威力大,把盲人的心都照亮了。”
这个青年盲人名叫郭路钿,文化大革命以前,是紫荆关公社教场大队有名的“闲人”。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支农”人员的帮助下,这个深山沟里的大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读毛主席的书,家家高挂毛主席像,户户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田间地头到处摆开革命大批判战场,全大队抓革命促生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唯有郭路钿这个盲人,啥也不参加,整天闷闷不乐,认为文化大革命与他无关。在队里“支农”的五好战士蔡玉春想:郭路钿还是个闲人,说明自己的工作没有作到家,没有完成毛主席交给我们解放军“三支”“两军”的任务。
于是,蔡玉春主动上门,和郭路钿谈心,还和他结成了“一对红”。一次,蔡玉春问他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提起这事,郭路钿深陷的眼眶里,辛酸的泪水一涌而出。原来,郭路钿四岁那年害了眼病,没钱治,他父亲就向地主借,狗地主不但不借,还恶狠狠地说:“穷小子,一双眼睛值个屁!瞎了算了。”就这样,他一双好好的眼睛瞎了。郭路钿想起这些,气得把牙咬得咯咯响,他说:“我的眼睛是万恶的旧社会给害瞎的!”蔡玉春又问他解放后的情况,小郭擦干眼泪,兴奋地说:“是毛主席使我这个双目失明的人有饭吃,有衣穿,还送我到易县上了两年盲人学校。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毛主席他老人家。”
为了提高郭路钿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蔡玉春就和他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大讲大揭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疯狂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对毛主席革命路线,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郭路钿听了,气愤地说:“刘少奇这个大坏蛋和狗地主的心肠没有两样,他还想让我们重过牛马生活,我们决不答应!”蔡玉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意味深长地说:“是啊,路钿。毛主席教导我们:‘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们都应该积极参加这场文化大革命啊!”郭路钿坚决地说:“过去只怪我认识糊涂!以后,你就看我的行动吧!虽然我眼睛看不见,但是我有嘴,有手,有腿,我一定要积极参加宣传、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
在蔡玉春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郭路钿参加了教场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活学活用“老三篇”,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了一名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勇敢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士。
石驷


第5版()
专栏:

请客吃糠窝窝的故事
八年服役八年红的老战士吕如惠回乡探亲,决定请几位同志来家作客。母亲和爱人听说要请客,便准备杀鸡买酒。吕如惠说:
“啥也不要,准备些糠窝窝头就行了。”母亲和爱人听说他要请客人吃糠窝窝头,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吕如惠便和她们一块学习《毛主席语录》,谈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吕如惠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老相识们都请他作客。他发现有些青年请客摆阔气,讲排场,杀鸡宰鸭,买酒买肉。个别原来很艰苦朴素的青年,现在也追求生活享受。看到这些情况,吕如惠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这些青年是革命的后代,如果一味追求生活享受,就会忘记过去,忘记阶级斗争。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一个革命战士不能不管。因此,他决定请他们来家作客,和他们一起重新学习一次毛主席的伟大教导。
母亲和爱人听了吕如惠的话,都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但又觉得他们都是吕如惠的好朋友,
“将”他们这一“军”,怕他们受不了,情理上过不去,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吕如惠说:请客送礼讲排场,摆阔气,吃吃喝喝,这是资产阶级的一套。革命同志不是酒肉朋友。通过请客,使我们一同受到教育,一同紧跟毛主席永远前进,这样的“情”,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之情。这样的“理”,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真理。
请客那天,吕如惠见被请的同志来齐了,便端出糠窝窝头请大家吃。并结合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意味深长地说:“解放前我家祖祖辈辈当长工,从没请过客。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我们夺取了政权,翻身得了解放,生活过得比蜜还甜。我们不能只知今日甜,忘了昔日苦呵!为了使全家受到教育,我们吃这餐忆苦饭,也顺便请你们来作客,大家一同受到教育。”吕如惠的母亲接过话头,回忆了他们一家在旧社会的辛酸血泪史。她说:“我家祖辈几代都给地主当牛做马,如惠他哥哥给地主当长工,背都压弯了。一家人一年到头拚死拚活,还是没吃没穿。如惠很小就跟着我到处挖野菜。有一年腊月,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主家杀猪宰羊准备过年,我家连续三天连糠窝窝头也吃不上。后来把如惠的小妹妹卖了,才换回几斗救命粮。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我们翻身解放,我们哪来的今天!”吕如惠接着说:解放前我们千苦万苦,就苦在没有掌权上。现在我们掌了权,阶级敌人不甘心死亡,时时刻刻想把我们夺得的政权再夺过去。大叛徒刘少奇鼓吹“剥削有功”,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就是为了麻痹我们的斗志,腐蚀我们的思想,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喝着新社会的甜汤,不要忘了旧社会的苦水,不要忘了阶级斗争,不要忘了世界上还在受苦受难的人民!
听了吕如惠的话和他一家在旧社会的血泪史,客人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大家结合自己思想的变化,结合本地阶级斗争的实例,愤怒地控诉了刘少奇对自己的毒害,表示要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吕如惠请客吃糠窝窝头的故事,迅速传遍了三乡五里,贫下中农称赞说:“这样的请客好得很!”


第5版()
专栏:

盏盏灯标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盏盏灯标闪金光;毛泽东思想来领航,大风大浪有方向。”海军某部航标兵,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长年累月,爬山涉水,吃大苦,耐大劳,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保证了战备值勤。他们靠毛泽东思想战胜了各种困难,锤炼了一颗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一次,班长张金录同志和五个新战士去某岛执行补给任务。这个岛实际上是块礁石,周围的水流急,浪也大,舢板往上靠很不容易。他们划着小舢板往岛上靠了几次,都被激浪推出好远。第一次出海的新战士,这时都晕船呕吐了。有的同志说:“今天浪这么大,等个好天气再来吧。”还有的同志说:“为什么把灯标设在这个鬼地方!”班长张金录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这段毛主席语录。同志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开展了对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钟爱自己”的活命哲学的大批判。张金录同志说:“这里就是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前沿阵地。灯标设在那里,我们就要叫它在那里发光,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把氧气瓶送上岛,就会影响舰艇出航,就是对毛主席的不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心情万分激动。同志们说:我们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放哨站岗,怎能被一点点风浪吓倒?我们一定要迎着风浪前进!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风越刮越大,浪越来越高。小舢板一会被抛上浪峰,一会又摔进浪谷。同志们与风浪几次搏斗,已经又饿又乏。但是,心中有了红太阳,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无限忠于毛主席的航标兵,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迎着风浪勇往直前,硬是把小舢板靠上了岛。
正在往岛上运送氧气瓶的时候,一个大浪把船推出去了,氧气瓶一下子掉到水里。新战士王水根眼明手快,抓住系在氧气瓶上的绳索,在手腕上绕了几道,用尽平生力气,紧紧拉住不放。系着两百来斤重的氧气瓶的绳索,把他的手腕勒出一道深深的血印,他也顾不得痛,硬是把氧气瓶拖了上来。
补上了氧气,灭了的航标灯又发光了。灯光映照在海面上,金光闪耀。同志们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红水兵报道组


第5版()
专栏:

一副担筐话今昔
在高家大队杜屯生产队下乡知识青年住的地方,摆着一副担筐,扁担上写着“为革命挑重担”六个金色大字。提起这副担筐,是有一段来历的。
十月初的一天,阳光灿烂。一批城市知识青年,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怀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强烈愿望,在贫下中农热烈欢迎的锣鼓声中,走进了这个普普通通的山村,给队里又增添了一户“新人家”。
这件事,使贫农社员丁大娘乐开了花。她逢人就说:“毛主席太英明了。过去孩子进了大学堂,光想读书升官,不想革命,今天毛主席又把这些学生送到咱身边当老百姓,这真太好啦!”丁大娘想:应当怎样教育好这些后代,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呢?长在蜜罐里的人,不知道黄连苦。不从黑夜里过来的人,不知道太阳亮。丁大娘看到这些知识青年,幸福地生长在毛泽东思想新时代,满心高兴;想到这些知识青年还要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摔打锤炼,又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丁大娘串连了一些家庭学习班,一起召开了欢迎会。丁大娘向知识青年赠送的第一件礼物,就是毛主席的宝书和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另外,她又赠给下乡青年一根扁担,一副担筐。丁大娘面对着这副担筐,一字一泪地讲述了这副担筐的经历。她说:“在吃人的旧社会,我就是用这副担筐,挑着孩子,从山东到关东,讨了几十年饭。今天送给你们这副担筐,就是让你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为革命挑重担,磨出一双铁肩膀,炼出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前进。”
知识青年们听了丁大娘的话,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他们纷纷表示:要一辈子走毛主席指引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一辈子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把自己锻炼成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现在,这副担筐已经成了下乡知识青年最心爱的东西。每次劳动,大家都争着挑这副担筐。


第5版()
专栏:

第二冶金建设公司的广大革命工人在建设包钢轨梁厂的过程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图为他们在工地举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