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新医班”
——记广州中山医学院工农学生试点班
在广东省惠阳专区罗浮山下,一支新型的医疗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航道,面向农村,阔步前进。这就是中山医学院在农村办起的社会主义医科大学试点班——“新医班”。
这里,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转业军人,正在被培育成扎根农村和厂矿的新型医生。他们卷起裤腿能劳动,背上药箱能治病,拿起枪杆子能打仗,握起笔杆子能批判资产阶级。
这里,一批从旧学校培养出来的教员,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他们一面劳动,一面学习;一面医疗,一面教学;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在斗、批、改的滚滚洪流中,日益焕发出蓬勃的革命朝气。
是学生又是工人农民
“新医班”设在博罗县的石坳村。在一间间朴素整洁的平房里,有课堂、宿舍,有土药厂、土医院;在一大片绿油油的校园里,有药圃、菜地、番薯地。
半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只有几间养牛、养鹅的破平房。今年四月下旬,学员从四面八方,怀揣红宝书,背着背包,扛着锄头前来报到。他们放下行李,便和教师们一道投入紧张的建校劳动。大家挑沙,抬石,钉门窗,除杂草。“新医班”的学员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前进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开学不久,有的学员对这里的一面学习,一面劳动,一面搞革命大批判的战斗生活,产生怀疑:照这样下去,能够学到本领为贫下中农掌好医疗卫生大权吗?还有的说:我脚上的泥巴还没洗掉,手上还有厚茧,要参加劳动,何必来“新医班”呢?针对这个问题,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带着他们到附近的龙华大队办学习班。许多贫下中农听说他们是来自“新医班”,都热情地跑来探望他们,对他们说:“医科大学向我们贫下中农开门,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的关怀。你们可不能进了学校,丢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啊!”老贫农和他们一道忆苦思甜。通过学习,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参加劳动,这是“新医班”不同于旧医科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面学习,一面劳动,也是反修防修的重要措施。
一次,“新医班”部分师生到一个大队巡回医疗。饭后大家就在车站食堂服务,收洗碗筷,打扫卫生。一位旅客对学员郑紫霞说:“同志,请给算算账!”原来,这位旅客看到郑紫霞那黝黑的皮肤,纯朴的脸庞,熟练的动作,就把她当作车站食堂的服务员了。当他知道郑紫霞不是服务员,而是中山医学院的学生时,高兴得连连称赞。
当学生又当老师
毛主席教导我们:“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新医班”的学员来自工人农民,有着较高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他们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而学,为革命而学,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思想革命化。教师陈华燮在一次讲授新针疗法时,共产党员、转业军人、学员张天喜,要求在他身上示教。接着,其他学员也纷纷要求在他们身上做试验。教师陈华燮在张天喜身上做了试验以后,就想:在这些新型的学生面前,难道教师的思想不应当是“新型”的么?于是在讲完埋线疗法,需要在腹部做穴位结扎示范时,他果断地安排学员张天喜在自己的身上做结扎实习。尽管由于张天喜手术不熟练,陈华燮的肉体受了一些痛苦,但是精神却很愉快。他说:“我过去进行手术操作,第一刀总是割在病人身上,第一针也是扎在病人身上。现在,我能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这是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结果,是向学生学习的结果。”
“新医班”的教师还发现,不但在政治思想上应该向学生学习,而且在一些业务技术上也应该向学生学习。“新医班”的不少学员在中医和草药的识别和运用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位病人患顽固性的呃逆,教员只懂得用西药治疗,但又控制不了,学员建议采用中草药配合治疗,结果一服药就好了。有一位副教授是教西医理论基础的,但对中草药却懂得很少,当过“赤脚医生”的十八岁学员朱俊卿便热情地帮助她学习,还特地上山找回几种容易混淆的草药标本,逐一帮她辨认。一位副教授原先不安心当教师,经过半年来“新医班”的战斗生活,使她和学员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她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边学,边教,边改造自己,为培养无产阶级医疗卫生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论与实践结合
“新医班”的学员,和劳动人民血肉相连,最懂得广大工农群众的疾苦,贫下中农需要什么,他们就要求学什么。“新医班”的教员,经过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对旧中山医学院“三脱离”的修正主义教学进行了批判,积极按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按照广大贫下中农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
搞农村卫生,这是落实毛主席“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但是过去却上不了资产阶级教授编写的卫生学教科书。他们把农村卫生象踢足球一样踢来踢去,卫生学把灭蚊子推给寄生虫学,把灭老鼠推给传染病学,把修建粪便无害化的厕所推给工学院。现在师生带着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无产阶级感情,边调查、边研究、边动手、边讲授,不但学会了依靠群众开展农村卫生工作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农村卫生的基本知识。
“新医班”的师生根据毛主席“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教导,反复进行医疗实践,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学习针灸,首先在自己身上扎,为了掌握中草药的性能,首先亲口尝一尝。一次,“新医班”为附近一个生产大队预防一种传染病。用西药防治,手头没有这么多西药,还会增加贫下中农的负担。经过调查,听说一种草药可以有效地防治。于是,大家就上山采集。有的群众说,这种草药有毒,不能服用。学员张丁来和教师罗贵华听到了,争着把这种草药煎好自己先尝试。经过服用,证明没有毒,便在群众中推广。这样,全大队一千三百多人很快都服用了,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毛主席教导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新医班”的教学,正是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正确处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关系。在讲授基础理论之前,先让学员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参与一定的临床实践,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讲授一些基础理论,使学员能够带着问题学,学用结合,立竿见影。一次,湖镇公社老贫农黄大娘患有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昏迷不醒。师生奋力抢救,几天几夜守候在病人身旁,密切注视病情的变化,细心护理病人,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学员在抢救黄大娘的战斗中,懂得了什么是休克,什么是心力衰竭等许多临危病人的特征。教师再有的放矢地给他们讲授一些有关的基本理论。学员反映这样的教学,印象深刻,忘记不了。
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这些来自工农的“新医班”学员,想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关心的是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事。他们走到那里,就在那里治病、劳动、采药、制药,就在那里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医疗卫生的基本知识。贫下中农高兴地称赞他们:“真是毛主席给我们贫下中农培养出来的好医生!”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永远扎根在群众中
——记谭青松同志坚持“三不脱离”的先进事迹
地位变了,“泥脚杆子”本色没有变
湖南湘乡县东山公社东坪二队队长谭青松同志,参加县革委会后,贫下中农自豪地说:“我们的‘泥脚杆子’选进县革委会了,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贫下中农的最大信任啊!”老谭心情更是激动。他想:毛主席为我们贫下中农撑腰,我们要为毛主席争气。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的伟大教导,越学越感到心明眼亮,越学越感到一刻也不能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三不脱离,关键的一条是不脱离劳动。脱离了劳动,就脱离了贫下中农,就脱离了革命,就没有资格代表贫下中农。谭青松同志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除了积极参加县革委会的一些重要会议外,平时坚持和社员一块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是去县城开会,也从不走空路,总是一条扁担不离肩,一担箩筐不离身,散会回来时,不是挑一担大粪,就是挑一担煤灰。去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县革委会常委会议散了,老谭仍然顶着刺骨寒风,在街头垃圾堆里摸黑搞了一担灰屑挑回生产队。有一次他从省里开会回来,天已经很晚了,当他看到社员正在紧张地挑塘泥时,急忙把行李往堤上一丢,拿起箢箕就干起来。
老谭自从一九六一年担任生产队长以来,从未要过生产队的补贴工。参加县革委会工作后,在队里干的活也并不比别人少。社员们见他事多、工作忙,劝他队里的事少搞些,他总是笑着回答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劳动会变修,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坚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啊!”
条件变了,继续革命的精神没有变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这些人还在,这个阶级还在。所以,我们不能说最后的胜利。几十年都不能说这个话。不能丧失警惕。”谭青松同志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担任革委会的领导职务以后,自觉地把坚持三不脱离提到继续革命的高度,勇敢地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去年十二月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县里开会,广播里传来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他想,毛主席的最新战斗号令是指引我们贫下中农前进的灯塔,一定要尽快地传达到贫下中农中去。于是,他立即脱掉鞋子,渡过涟水,来到了东山学校,马上与革命师生一道,组织宣传队挨家挨户传达毛主席最新指示,一直到深夜两点多钟才回到家里。他爱人见他满身泥水,关切地说:“我说你呀,革命要搞,身体也要注意点呀!”老谭说:“我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及时传到贫下中农的心里,我的心就热乎乎的,滚身泥巴也值得。”
不脱离实际,最重要的是不脱离阶级斗争的实际。谭青松同志在阶级斗争中立场坚定,敌我分明。一次,一小撮阶级敌人妄图破坏集体养猪事业,在群众中散布“集体养猪是国家沾光,集体吃亏;少数人占光,多数人吃亏”的谬论,老谭发觉后,就把铺盖搬进了养猪场,一边教育饲养员要为革命养好猪,一边深入发动群众,终于揪出了躲藏在阴暗角落里进行捣乱破坏的阶级敌人,有力地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巩固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去年他们除完成了国家征购任务,还超额卖给国家余粮四万多斤,交售了肥猪四十八头。贫下中农赞扬说:“老谭带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坚定!”
职务高了,和贫下中农的感情没有变
谭青松同志参加县革委会的领导工作以后,牢记毛主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心和贫下中农贴得更紧了。
十六年来,他头上戴的仍是从部队带回来的那顶旧军帽,肩上背的仍是在朝鲜战场上背过的那个黄挎包,身上穿的仍是当年在部队发的那件旧军衣和已有十二年历史的旧夹裤。去年冬,他爱人准备给他做条新棉裤,老谭知道后,马上和家里人忆苦思甜,教育全家“生产丰收了,生活宽裕了,不要忘记旧社会,不要忘记世界上还有绝大部分人民没有解放。如果我们只顾个人吃穿,就会忘本,就会忘记贫下中农,就会忘记革命。”在老谭的教育下,棉裤没有做。几年来他家节省了一万多斤粮食卖给国家,还借给和送给有困难的贫下中农。邻队贫农社员陈伏英,房子有倒塌的危险,老谭急忙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前去为她修理。没有材料,自己掏钱给她买。陈伏英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谭队长,你这样关心我们贫下中农,叫我怎么感谢你呀!”老谭说:“是毛主席把我们贫下中农从苦海里救了出来,应当感谢毛主席!”陈伏英仰望着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激动得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老谭关心贫下中农的生活,又何止这一桩啊!刚迁来的一户移民有困难,他就亲自挑上一百斤谷子送去。邻队贫农冯家明患病,他就送一些钱粮给他治病。今年八月的一天深夜,老谭得知队里有两名青年因使用农药不小心中了毒,他飞步跑去医院请医生,回来又通夜守候在病人身旁,直到安全脱险后才离开。贫下中农非常激动地说:“老谭真是我们的好带头人!”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罗师傅又拿起了瓦刀
吉林省抚松县革命委员会委员罗福堂同志,原是县房产维修队的老工人,作为群众代表进入了革委会。起初,他不忘劳动,经常手不离瓦刀。后来工作忙了,事多了,就渐渐地劳动少了。他想:“我是工人出身,身上的汗味还没有散净,少劳动点没有啥!”
老罗一扔下瓦刀,工人们对他的称呼也变了,过去热情地叫他“罗师傅”,现在却称起“罗委员”来了,甚至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罗委员,你的瓦刀生锈了!”这些反映,引起了老罗的注意。他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和“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伟大教导,认识到:这个变化,主要是变在脱离劳动,脱离群众上。扔掉的不是瓦刀,而是劳动人民的本色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是瓦刀生了锈,而是自己的思想生了锈。老罗体会到:作为县革委会委员,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群众,群众有话不说,有意见不提,还有什么资格代表群众呢?过去有些干部背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犯了错误,不就是从不参加劳动,脱离群众开始的吗!
认识提高以后,老罗又重新拿起了瓦刀。尽管工作很忙,但是,他总是不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每次到县开会以前,总要到工地和工人们干一气活,再背上瓦刀去开会。开会回来,哪怕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也要到工地看一看,干一干,决不轻易放过。
一次,老罗听说饲养厂的修建工人和饲养场的同志不团结,他马上拿起瓦刀来到饲养场。他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教导,引导大家斗私批修,多做自我批评,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很快地解决了不团结的问题。老罗深有体会地说:“带头人”不带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参加劳动,就会有耳听不到群众的呼声,有嘴说不到点子上,就会走不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只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永远代表广大群众。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身不离劳动 心不离群众
浙江宁海县越溪大队革委会主任 应四官
今年有一段时间,我在上面开会的时间比较长,刚回到大队,一个社员碰见了劈头就问:“你落来啦”!我想过去社员见了我,总是问“你回来啦”,这次为啥说我“落来”呢?“回来”与“落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味道大不一样。我再仔细一想,原来是长久没在队里参加劳动了,群众也慢慢地不把我当作一个社员看待了,好象是上级派来的一个什么“官”似的。再看看自己的手,老茧开始脱掉了,皮肤也开始变白了。我越想越感到吃惊,一旦脱离劳动,和群众的关系就开始疏远。
过去在大队当干部,工作与劳动的矛盾比较好解决。但是,自从去年我担任了省、县的部分领导工作后,工作与劳动的矛盾就突出起来。因此,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要么工作好,劳动少参加一点;要么在本大队劳动,不担任上面的工作。但是,又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头。
带着这个问题,我反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要注意,要他们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产,又要工作”。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正确地处理劳动和工作的关系,这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对待毛主席、对待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态度问题。工作是为了革命,参加劳动也是为了革命。作为一个群众的代表,要在革命委员会中发挥作用,首先就要不脱离集体生产劳动,不脱离实际,扎根于群众,保持劳动人民本色。通过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革委会的各项决议;另一方面把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带到上面去,做到下情上达,使上级革委会研究工作、制订计划,更能符合实际情况,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
我感到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劳动和工作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例如,外出开会和工作比过去多了,这就要在思想上更加牢固地树立劳动观念,要抓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地参加劳动,不管是一天、半天,甚至是一个钟头、半个小时,都不要放过。一次,我在省里开完贫代会后,接着又要参加另外一次会议,中间只相隔四天时间,我就抓住机会,回生产队劳动了两天再去开会。由于我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贫下中农就高兴地说:“四官和我们还是一个样,是咱们贫下中农的好代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