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倾听群众批评和建议 改进工作方法
翼城县城关公社革委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接受群众监督,促进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
新华社太原五日电 山西省翼城县城关公社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直接倾听贫下中农的批评和建议,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
过去,城关公社革委会曾经多次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解决自身思想革命化问题,但是,由于没有直接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因而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广大革命群众尖锐地批评说:“革命化,革命化,不听群众意见那能化。”公社革委会根据群众的批评,认真总结了过去关门搞革命化的教训,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由革委会常委分头下去广泛地征求群众的意见,然后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带着革命群众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斗私批修,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这样做以后,对促进革委会成员的思想革命化起了很大作用。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安正元,有一段时间放松了思想改造,在工作中犯过一些错误,思想背上了包袱。后来,当他到对自己意见最多的西关大队征求意见时,老贫农一针见血地对他说:“你进了革委会官气大了!资产阶级派性严重,政策观念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安正元从群众提的这些宝贵意见里,打开了思路,抓住了主要问题,在斗私批修中打了一场主动仗。他深有体会地说:“群众的一条意见,是一服清醒剂;群众的一条希望,是一份革命力量;群众的一条建议,是一个进步措施。群众真是自己思想改造的良师益友。”
城关公社革委会成员还带着群众的意见到群众中去斗私批修,接受群众的监督。开始,有的成员产生了活思想,认为到群众中去征求意见可以,要是到群众中去斗私批修,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解放军支左人员针对这一活思想,组织革委会成员学习毛主席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关教导,启发和引导大家勇敢地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勇敢地到对自己意见最多的群众中去斗私批修,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促进思想革命化。这样,革委会成员每向贫下中农检查一次,认识就提高一步;贫下中农每帮助一次,就吸取一份政治营养。斗私越是深刻,在群众中威信就越高。革委会成员深有体会地说:“贫下中农的批评帮助,是我们继续革命的‘加油站’,开门搞思想革命化实在好!”贫下中农也满意地说:“领导到群众中来斗私批修,又见面又见心,这样革命化一定会搞得好。”
城关公社革委会成员认为,要真正实现思想革命化,还必须落实到行动上。革委会七个常委,背上行李,怀揣红宝书,深入到北关、谭村、上高等七个“老大难”大队去蹲点,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学习,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帮助大队领导班子搞好思想革命化。为了让贫下中农面对面地监督自己的行动,他们向所到大队的贫下中农提出四条保证:第一、一言一行用毛泽东思想对照;第二、请贫下中农评论自己的工作;第三、坚决地和贫下中农实行“四同”;第四、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批评监督。革委会副主任陈增福,过去因和一些同志闹不团结,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这次,他到问题比较多的南官庄大队蹲点时,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革命和生产中的问题。陈增福把思想革命化落实到行动上,使大队干部和群众很受感动。这个大队革委会主任王永新过去由于有私心杂念,曾再三要求不当干部。当他看到陈增福严格要求自己,过细地做思想工作,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受到很大教育,进一步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主动在群众中亮私斗私,重新振作革命精神,挑起了革命重担。


第3版()
专栏:

思想革命化 工作战斗化 劳动经常化
广州部队某团党委改进工作方法收到很好效果
新华社广州五日电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团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劳动和工作的关系,既保证了干部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做好了工作,做到了劳动经常化,工作战斗化,思想革命化。
这个部队长时期以来担负着较重的生产任务。团党委虽然很重视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订出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广大干部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往往机关事务一忙,蹲机关的人员又渐渐多起来,影响了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的落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委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要想保证干部经常参加劳动,除了要狠抓干部对参加劳动的思想认识之外,还必须妥善解决劳动和日常事务的矛盾,使干部从烦琐的会议、表报中解放出来。于是,党委在狠抓思想教育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大破机关工作中的烦琐哲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做到可写可不写的材料不写,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可要可不要的表报不要。机关除留少数人员坚持日常工作外,其余人员一律到连队和战士实行“五同”,并且每月召开一次劳动讲用会,发动群众进行评议。这样,就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党委采取了这些积极措施,许多干部摆正了劳动和日常事务的关系,大大增强了干部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他们为了更好的参加劳动,纷纷把机关搬到生产第一线去办公,把会议搬到连队去开。一次,政治处一个干事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在三天之内向领导上汇报连队抓革命、促生产的情况。当时,有的同志认为这是特殊情况,少参加一次劳动没啥关系。他说:“情况有特殊,思想改造不能有丝毫特殊,少参加一天劳动看起来是小事,影响思想革命化是大事。”他坚持参加劳动,利用劳动空隙时间收集情况,使这次汇报既生动又具体。
不久前,部队接受了围海筑堤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分队进度快,有的分队进度慢,影响了整个计划的完成。是什么原因呢?开始时,负责工程指挥的副团长,整天在指挥所内忙于听汇报、开会研究,仍找不到症结所在。他遵照毛主席关于“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的教导,走出指挥所,深入工地,和战士一起挖泥、挑沙,一边劳动,一边同干部、战士谈心,摸经验,找原因,发现进度快的分队,主要是运用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进度慢的分队除了工作方法不当外,工地附近的积水阻碍了通道,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于是,他在劳动中帮助进度快的分队总结经验,在整个工地推广,一面帮助进度慢的分队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筑堤任务。
党委针对少数同志怕参加劳动影响工作的活思想,请这个副团长介绍了经验,使大家认识到:通过劳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才能掌握领导的主动权;在劳动中抓“点”,以点带面,才能真正做好工作。(附图片)
驻辽宁省本溪煤矿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班组虚心听取工人群众意见。(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遇事同群众商量 难题靠群众解决
下马坨大队革委会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注意工作方法,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本报讯 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公社下马坨大队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教导,凡是重大问题都经过群众讨论,听取群众的意见,取得群众的支持,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在“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中,不断取得新成绩。
好办法从群众中来
下马坨大队革委会成立以后,为了改变本村的落后面貌,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制订了改变落后面貌的规划。但是,由于只是干部知道,没有交给群众认真讨论,因此群众心里没底,行动劲头不大。大队革委会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的伟大教导,认识到彻底改变自然面貌是件大事情,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才能完成。于是革委会成员分别到各生产队,同群众一起学习
“老三篇”,一起总结多年来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共同商讨学大寨彻底改变自然面貌的计划。广大贫下中农一方面表扬了大队革委会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一方面对规划里贪大求洋、不实事求是的部分提出了修改意见。大队革委会根据群众的意见,重新修订了规划,再次到群众中去讨论修改补充,群众满意地说:“照这样干,不愁我们下马坨不变样。”由于干部群众齐心合力,经过三十多天的奋斗,就建成了一座蓄水二万立方米的蓄水库,比原计划节省开支六千五百多元,同时还挖了一条一千米长的排水渠。
难题依靠群众解决
下马坨大队革委会干部除了经常到群众中去,同群众商量全村大事外,还经常把老贫农请进革委会,请他们带着群众的意见,给革委会当“参谋”,出主意,帮助革委会解决难题。
这个大队在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一度出现了药品浪费、财务超支的现象。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的教导,请了老贫农代表一块研究巩固合作医疗制度的办法。在他们的建议下,全大队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并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忆苦思甜。他们说:“如今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我们实行合作医疗,有病及时治,看病不出村,这是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福。”通过学习和忆苦思甜,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贫下中农的亲切关怀,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就是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大家经过反复酝酿,订出了一套既便利群众,又能节约,又切实可行的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请群众帮助“把关”“定向”
下马坨大队革委会还遵照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伟大教导,把落实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和党的方针政策问题,都交给群众认真讨论,请他们帮助“把关”,并监督革委会贯彻执行。
这个大队的各生产队都有副业。由于领导不力,曾一度出现过“利润挂帅”的错误倾向,大队革委会就遵照毛主席“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的教导,发动群众讨论副业生产问题,跟贫下中农一块研究确定副业生产的方向。贫下中农尖锐地指出:“搞‘利润挂帅’,是资本主义经营,那样下去,要了钱,丢了‘线’,忘了社会主义,走到邪路上去了。”大队革委会虚心听取了贫下中农的批评,以毛主席“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为武器,在全大队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利润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在开展革命大批判的基础上,大队革委会集中了群众的意见,明确了副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健全了管理制度,把副业纳入了正确的轨道,在支援农业生产、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上做出了贡献。


第3版()
专栏:

环境卫生管理所的好“班长”
南昌市东湖区的清洁工人们,经常赞扬环境卫生管理所革委会主任罗时桂是个好“班长”,说他带出了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革命化的队伍,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罗时桂原来是工会干部。今年二月初,他带着上级开的调动工作的介绍信到东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报到。他跨进大门后,看到的是一些横七竖八的垃圾车、大粪箱,臭气随着微风一阵一阵地冲进他的鼻孔。就是到这样的单位来当主任吗?他放慢了脚步,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摸摸口袋里的介绍信,就没精打采地往回走。回到家里,他爱人兴冲冲地问他:“分配在哪里工作呀?”
“当大便所所长!”他没好气地回答了一句,就一屁股坐下,自个儿生闷气去了。
晚上,这位在旧社会当过近三十年码头工人的共产党员,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翻来复去地回想这一天遇到的事情。带着上级开的介绍信不去到职,跑回家来,这符合毛泽东思想吗?他带着这个问题,坐起来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他越学越感到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越感到不愿到环境卫生管理所去工作,就是不愿继续革命;就是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开小差。
这时候,他爱人带着红肿的眼睛,含着泪花从厂里回来了。他看见爱人这个样子,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惊奇地问:“干什么啦?”他爱人回答:“厂里开忆苦思甜会,同志们要我诉一诉在旧社会所受的苦。”爱人的回答,引起了罗时桂对过去几十年身世的追忆。他含着热泪对爱人说:“我们在旧社会受苦,苦就苦在没有掌握印把子,现在我们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就是因为我们工人阶级掌握了大权。现在要我到环境卫生管理所去为工人阶级掌权,可我却不愿干,辜负了工人阶级对我的信任,这是翻身忘本!”他站在毛主席像前,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到环境卫生管理所去工作,这是我继续革命的起点!”
第二天清晨,罗时桂带着革命的红宝书,迎着朝阳,去上班了。
这位码头工人出身的干部,曾经历过一个穿上新皮鞋,丢掉破草鞋,穿上呢子服,扔掉工人装的过程。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他也曾经沾染过官气。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特别是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之后,他深深感到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是多么重要,所以他到东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以后,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多钟就起床同工人一道扫大街,运粪便;即使是刮风下雨,炎日酷暑也从不间断。一天清晨,他拉着一车垃圾,迎面碰到一位熟人骑车而来,老罗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但这个人没有认出他来,车子一闪而过。他难过地想:还是回原单位吧!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罗时桂就马上意识到这是“私”字在作怪,是继续革命的思想树得不牢的表现。于是,他主动在群众大会上亮“私”斗“私”。他说:“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带好,首先必须在劳动中扫除带队人头脑中的‘垃圾’。”他坚定地表示,为革命甘当一辈子清洁工人,把继续革命道路上的“垃圾”统统扫掉。
东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革委会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他们当上革委会成员以后,担负了领导工作。罗时桂遵照毛主席关于“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的教导,把他们带回到劳动岗位上。工人们称赞说:这才象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
有一个委员,过去是个清洁工人。当上革委会委员后,也浮在上面了。罗时桂就找他谈心,同他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既当
‘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并给了他一辆很旧的木轮车,要他到任务很重的地段去劳动。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这位委员一直坚持在任务重、条件差的地段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斗私批修,一起抓革命、促生产,思想有很大进步,得到群众的好评。
还有一位副主任,是一个脱离垃圾车十来年的工人干部。革委会决定他不脱产时,思想不通。以后经过老罗及其他同志的热情帮助,使他认识到参加劳动是继续革命的需要,是为无产阶级掌好权用好权的需要,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需要,便愉快地下到班组跟班劳动,扫地、拉车样样干,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斗争中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新华社南昌五日电)


第3版()
专栏:

呼兰火柴厂革命工人制成无杆火柴
新华社哈尔滨五日电 黑龙江省呼兰火柴厂革命工人经过多次试验,试制成功无杆火柴。
无杆火柴没有普通火柴的木杆,粒状的火柴头装在带有一根钢针的塑料火柴盒内,使用时用钢针扎起一粒火柴头,在磷板上划着后,能象普通火柴一样燃烧十五秒钟左右。带有钢针的塑料火柴盒能长期使用,磷板用完后可以换上新磷板。这种火柴还具有安全性好,防潮,耐磨擦,便于携带等优点。
这种无杆火柴的生产,可以节约大量木材、纸张等原料,由于生产程序减少,可以大量节约人力。
第一次试销的无杆火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