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到处洋溢中阿两党和两国人民深厚的革命友情
我党政代表团访问费里区受到热烈欢迎
谢胡和托斯卡同志等陪同 代表团参观了热电站、石油加工厂和氮肥厂
新华社地拉那二日电 以李先念同志为团长、李德生同志为副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二日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同志和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哈基·托斯卡同志的陪同下,访问了阿尔巴尼亚中部的费里区,受到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极其热烈的欢迎。
陪同代表团访问的,还有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总参谋长彼得里特·杜米,外交部长奈斯蒂·纳赛和外交部礼宾司长科乔·普里夫蒂。
地处米泽克平原的费里是阿尔巴尼亚现代工业中心之一。在阿尔巴尼亚解放和人民革命胜利二十五周年前夕,费里区的工人阶级在劳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又一辉煌胜利——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两个巨大工业项目:费里热电站和费里石油加工厂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今天,美丽的费里市区主要街道的两旁悬挂着阿中两国国旗和无数面红旗,巨大的横幅上用阿文和中文写着:“阿中两国伟大的战斗友谊万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恩维尔·霍查同志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欢迎您,亲爱的朋友”。
中国党政代表团乘坐汽车进入费里市区时,受到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费里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彼特罗·马季斯塔里,劳动党中央委员拉姆切·谢梅、佩特尔·莱卡,费里区人民会议执行委员会主席尼古拉·普罗菲等同志的热烈欢迎。几位青年用迎接尊贵客人的传统方式,向中国贵宾敬献了面包和盐,一群少先队员献了鲜花。早就冒雨迎候在街道两旁的成千上万名工人、农业合作社社员、国营农场职工、机关干部和学生,举着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的画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举着各种标语牌,挥舞着阿中两国国旗、红旗和花束,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和高呼“恩维尔—毛泽东”、“人民中国”、“友谊就是保证”。穿着民族服装的文艺工作者,在民间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中国战友的到来。
代表团首先参观了象征着阿中友谊的费里热电站,受到了电站党组织书记科乔·贝察卡、电站总工程师安东·斯特凡和工人群众的热情欢迎。斯特凡同志向代表团介绍了电站的建设过程和广大工人群众的高涨的劳动热情。接着代表团参观了电站的各个车间。随后,代表团还参观了同热电站毗邻的费里石油加工厂和费里氮肥厂。
参观过程中,李先念等同志热情赞扬了广大工人群众在以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天下午,劳动党费里区委员会和费里区人民会议执行委员会设宴招待中国党政代表团。在充满阿中两党和两国人民深厚革命友情气氛的宴会上,劳动党费里区委员会第一书记马季斯塔里同志和中国党政代表团副团长李德生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谢胡同志和李先念同志祝了酒。
在宴会上,李德生同志还把代表团赠给费里区人民的一面锦旗交给了马季斯塔里同志。锦旗上写着:“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代表团于当天回到了地拉那。


第5版()
专栏:

沈阳南京革命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分别隆重举行集会
热烈庆祝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光辉节日
新华社三日讯 沈阳、南京的革命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今天分别隆重举行有一千多人参加的大会,热烈庆祝兄弟的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光辉节日——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五周年。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贝赞尼、武官哈卡尼分别专程到南京和沈阳参加庆祝大会,今天上午到达沈阳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政治部副主任纳奈·库特拉和由他率领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艺术团全体成员,以及在沈阳的其他阿尔巴尼亚同志,也应邀出席了大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负责人陈锡联,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春甫、尉凤英,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素文,中共中央委员、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吴大胜,中共中央委员、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副司令员张才千等,分别出席了沈阳、南京的庆祝大会。
中共中央委员、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吴大胜,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副政委李伯秋,分别在庆祝大会上讲了话。
他们热烈赞扬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他们在谈到中阿两国人民深厚的战斗友谊时说,中阿两党和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共同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我们一定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坚决支持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同兄弟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并肩战斗,携手前进。
贝赞尼同志和哈卡尼同志分别在两地的庆祝大会上讲了话。
他们介绍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在以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英明领导下,二十五年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们说,我们的前途是光辉灿烂的,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修正主义,如果试图阻止我们前进,我们军民必将给予迎头痛击,并把它们葬身在人民战争的火海里。
他们说,在毛泽东同志和霍查同志的领导下,阿中两国人民,无论是在美好的日子里,还是在困难的时刻,都将为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侵略阴谋,为保卫革命政权、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并肩战斗。
分别参加沈阳和南京庆祝大会的,还有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和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其他负责同志王良、杨弃、王从周和战斗英雄孙玉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空军副司令员蔡永,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玉等。


第5版()
专栏:

阿人民军艺术团到达沈阳受到热烈欢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锡联同志接见艺术团
新华社沈阳三日电 由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政治部副主任纳奈·库特拉率领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艺术团,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负责人吴晓达、赵政一等陪同下,今天上午乘专车从北京到达沈阳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受到广大革命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到车站欢迎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辽宁省军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和沈阳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陈绍昆、尹灿桢、何渠若、陈凯、毕文廷、李素文、李劫夫和战斗英雄孙玉国等同志,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和部队革命文艺工作者。
在沈阳的其他阿尔巴尼亚同志,也到车站迎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负责人陈锡联,今天下午接见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政治部副主任纳奈·库特拉和艺术团的全体同志。
今晚,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政治部和沈阳市革命委员会举行宴会,热烈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五周年和欢迎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政治部副主任纳奈·库特拉率领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艺术团。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哈卡尼、副武官扬尼·鲍罗瓦应邀出席了宴会。
艺术团在二日离开北京时,有关方面负责人丁西林、李连庆、朱开印、王笑一等,前往车站送行。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革命友谊之歌
红山鹰
崭新的“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使古老的培拉特城显得更加雄伟、瑰丽了。举目望去,山坡上用石头垒起的大字“恩维尔—毛泽东”、“中国阿尔巴尼亚友谊万岁!”光华耀眼;倾耳静听,那滔滔的奥舒密河水仿佛在为兄弟般的牢不可破的中阿友谊热情歌唱!
在培拉特,我详细地了解了阿尔巴尼亚兄弟抢救在“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徐超群同志的动人事迹。
战友们的心愿
二月十五日下午,一件不幸的消息传遍了“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中国技术人员徐超群因胃出血,生命正处在危险之中。
徐超群来这里工作已经一年多。一年来,他与纺织厂的广大工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有的工人同志这样对徐超群同志讲:“你已成为我们的亲弟兄了。每天我进车间第一件事就是看你来了没有,你不在,我的心里就象丢了什么似的。”
中阿战友之间是这样亲密无间。今天,徐超群同志突然得了急病,这怎能不使战友们焦心呢?消息一传出,人们一窝蜂地把徐超群同志的住处围起来了。有的老工人下了班不回家看出麻疹的孩子,而马上赶到徐超群同志的床边;有的老妈妈不回家做饭,象疼爱自己亲人一样说道:“一定要把徐同志的病治好。如果有个好歹,我心里一辈子也不好受啊!”有的女青年急得哭了起来,三番两次向医生恳求:“徐同志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远万里来到我们中间,就象我们的大哥哥一样,一定要给他治好病!一定!一定!”
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无数充满阶级友爱的话语飞到徐超群和医生的耳旁,一股暖流激荡着徐超群的心房,觉得全身都是力量。他激动地喊道:“毛主席万岁!”“恩维尔·霍查同志万岁!”
“救中国兄弟生命要紧,不要管我!”
热情的阿尔巴尼亚兄弟和姐妹们正在议论着,忽然跑来了年轻的工程师万健力和十六岁的女护士阿爱丽。万健力,这位朝气蓬勃,豪情满怀的小伙子,两年前,从中国天津纺织学院毕业回国,来到“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他无限热爱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霍查同志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每天总是那么热情,中国同志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这天下午,他本来要参加一个紧急的重要会议,一听说徐超群生了重病,便立刻赶到徐超群同志的住处。
“怎么样,有危险吗?”万健力小声地向医生问道。
“不轻啊,看来非输血不可!”医生冷静、沉着地回答。
“要血献血!”人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当阿爱丽知道徐超群的血是A型时就高兴地喊道:“我的血液是A型的,我最有资格输血了!”
“不!小爱丽,你才十六岁,还小哩!”
“小!?我们阿尔巴尼亚十六岁的女孩子就算是大人了,救中国兄弟生命要紧,不要管我!”
徐超群同志被送到培拉特医院最好的病房里,主治医生玛克舒丁熟练迅速地给他打了强心剂,然后便开始进行输血。病房里鸦雀无声。墙壁上霍查同志和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在向人们微笑着。这位阿尔巴尼亚十六岁女青年的三百CC的鲜血静静地流进了中国同志的血管里……
不眠之夜
黑夜沉沉,繁星点点。地拉那第二医院院长办公室里几位服务人员正在急切盼望院长拉姆比和最优秀的外科医生巴巴雷斯托赶紧回院。几分钟之前,他们接到了培拉特医院的紧急长途电话,为了坚决保证中国同志的生命安全,培拉特方面要求地拉那派人前去协助。
院长拉姆比和外科医生巴巴雷斯托为了慰问在卡瓦耶工作、现在正患胰脏炎的一位中国同志,专门乘车到卡瓦耶去了。
当他们晚上八时回到医院,听到徐超群的病情,连晚饭都没有吃,就急忙乘车向培拉特驰去。从地拉那到培拉特汽车要行走三小时,要翻越连绵起伏的百萨、赛亚克山丘,穿过波涛汹涌的都拉斯海滨,渡过水流急湍的德沃利河。汽车加大了油门,全速前进,仿佛长了两只翅膀似的。十一点整,他们赶到了培拉特城。
拉姆比院长和巴巴雷斯托医生来到徐超群的房间,这时“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的厂长吉玛、总工程师阔兹玛、培拉特医院主治医生玛克舒丁,全都聚精会神地坐在徐超群的身边。来自地拉那的两位医生详细地询问并记录了徐超群的病情,然后便和当地医务人员共同商定了为使患者迅速恢复健康的各项措施。
夜深了,古老的培拉特城的市医院里的几盏灯依然闪烁着亮光。灯光下,徐超群同志安静地熟睡了,可是拉姆比、巴巴雷斯托、玛克舒丁等同志全都坐在徐超群同志的身旁。走廊里还有人走动,从傍晚徐超群入院到现在,很多病人都来看过中国同志,甚至有的人竟忘记了吃药,三番两次嘱告医生一定要把中国同志尽快治好。有的病人把自己亲人送来的好吃的东西悄悄地送到中国同志的房间里,然后又悄悄地走开了。在徐超群同志的床头摆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金黄的无核柑桔,营养丰富的水果罐头,一串串清香的无花果干,一包包点心、糖果……
半夜,徐超群从朦胧中醒了过来,睁眼一看,玛克舒丁医生还一动不动地坐在他的床边。徐超群的心里热辣辣的,他紧紧地握着玛克舒丁火烫的手说:“我没有问题,您太辛苦了,身体又不好,该休息了!”这天晚上,玛克舒丁医生发高烧,可是他却不让别人知道。他和蔼地象安慰自己的亲人似的对徐超群说:“我不累!你千里迢迢来到我们阿尔巴尼亚都不累,难道我只坐这么一会就累了吗?”
就这样,主治医生玛克舒丁带着病,整整连续工作了三十个小时,一步不离地守在徐超群同志的身旁……
幸福的时刻
徐超群同志生病入院的消息在培拉特市传开了。几天来,看望徐超群同志的阿尔巴尼亚战友络绎不绝。从徐超群入院的第一天起,“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的厂长吉玛、总工程师阔兹玛先后来院多次探望,而提花车间主任沙费特、工程师万健力差不多每天都要来探望一次。汽车司机阿路斯同志早去晚归,整天为中国同志奔波不息。
二月十九日,劳动党中央委员、培拉特区委书记皮洛·库索看望了徐超群同志。嘱告他把病养好是头等重要的任务,并且再一次指示市医院一定要竭尽全力,让中国同志尽快恢复健康。
主动为徐超群同志输血的阿爱丽同志那天输血之后,第二天一清早就身穿绿军装,背着枪弹到高高的托莫里山上参加军训去了。一个星期之后,她满载军训的丰硕成果,跑到了市医院探望徐超群同志。见徐超群已经脱险,她高兴极了,马上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一边哼着《地拉那—北京》,一边蹦蹦跳跳地离去。
二月二十五日,全城男女老少传着一个鼓舞人心的喜讯: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要来培拉特视察工作,到“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参观。
消息传到市医院,徐超群同志顿时从床上跳下来,向玛克舒丁医生恳求出院。玛克舒丁完全理解他的心情,不过,为了确保他的健康还是劝他暂不要离开医院。徐超群急了,干脆把心里话说了出来:“医生同志,自从来到阿尔巴尼亚,我就日夜盼望能见到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恩维尔·霍查同志,今天他来培拉特,你能不让我见见他老人家吗?”在徐超群同志的强烈要求下,玛克舒丁把他的病情向院部作了详细的汇报,经过研究,最后决定批准他出院。
临别时,病人和医务人员依依不舍。徐超群根据阿尔巴尼亚战友的心愿送给了玛克舒丁一张彩色毛主席画像,两枚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一本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玛克舒丁医生代表全体医务人员送给徐超群一本厚厚的《霍查著作》。
徐超群怀揣毛主席和霍查同志的著作,匆匆来到纺织厂,挤到了欢迎队伍的最前头。突然,人群里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口号声和欢呼声,霍查同志来到工人中间了。在这人心沸腾的时刻,徐超群的心里激荡着多少热情的话语啊!他使出全部力量与欢迎的人们一起高呼:“恩维尔—毛泽东!”霍查同志向中国同志走过来了,徐超群一个箭步跑上去紧紧地握住霍查同志的手。工场长同志向霍查同志讲述了徐超群的病情,霍查同志吩咐工场长,一定要照顾徐超群好好休息,彻底养好身体。徐超群热泪满眶地望着霍查同志魁梧的身体和慈祥的笑脸,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霍查同志万岁!”“毛主席万岁!”
为了不辜负霍查同志和阿尔巴尼亚战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徐超群同志决心为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只休息了五天,就又来到车间开始了紧张的劳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