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第1版()
专栏:

当好干部,必须从普通劳动者做起
首钢机械厂在职干部参加劳动实行定工、定时、定量、定质的办法,收到好效果
在社会主义革命竞赛的热潮中,首钢机械厂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伟大教导,对干部参加劳动,采取定工、定时、定量、定质的办法,切实做到了干部参加劳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的思想革命化。这个办法,深受工人群众欢迎。
天天参加劳动,天天不脱离群众
首钢机械厂革委会在去年八月份实行精兵简政以后,规定了在职干部轮流参加劳动的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些干部由于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又没有固定的生产岗位和劳动时间,因此,在劳动时指手画脚,东走走西看看。也有些干部会议多,事务缠身,劳动时想来就来,不想来就走,劳动常常被工作冲掉。群众批评干部“不下来”,干部也埋怨“下不来”。有的工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干部劳动,不定工定时,象羊啃草似的,东啃两下,西啃两下,这样,没有什么效果。”
群众的尖锐批评,引起革委会的重视。今年八月,他们举办了学习班,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伟大教导,联系思想实际,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劳动镀金论”等修正主义黑货,广大干部认识到:干部只有参加劳动,才能使人不变修,党不变质,国不变色。参加劳动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于是,革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在职干部参加劳动定工、定时、定量、定质的制度,除了群众代表坚守原来的生产岗位以外,革委会中的干部代表、军队代表、革委会所属办事人员,每人都有固定的劳动岗位。每天上午有一名革委会的成员值班,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其余委员全部到点上劳动,下午办公。在劳动中,一般要求和工人一样,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长期脱离劳动的干部,在劳动中采取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办法,本着“宁少勿滥”的原则,逐步达到数量、质量的要求。
为了保证干部参加劳动不受冲击,机械厂革委会还采取了一些积极可行的措施:把每个干部定工、定时、定量、定质的安排情况,向全体工人讲清楚,发动革命群众监督;加强集体领导,充分发挥不脱产委员和办事人员的作用;调动车间干部和工人群众参加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使问题尽量在车间解决;少开会,开短会,不搞文牍主义,实行面对面领导。
两个多月来,首钢机械厂坚持实行定工、定时、定量、定质的制度,使干部做到了天天劳动,天天不脱离群众。
从普通劳动者做起
首钢机械厂的广大工人看着干部穿着工作服,到车间来了,打心眼里高兴。但是,这些干部能不能在劳动中实现思想革命化,能不能和工人打成一片?
这里,首要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姿态从事劳动。
机械厂的干部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他们总结了过去有些干部犯错误的教训:有的干部中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入党做官论”的毒害,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成了“三脱离”干部;也有的干部中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劳动镀金论”的毒害,所谓参加劳动,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给人看。下来以后,以“官”自居,指手画脚。这样的“镀金干部”,根本和群众打不成一片。
首钢机械厂的干部们说:我们决不走“三脱离”的道路。我们要实现思想革命化,就是从普通劳动者做起。在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刘华同志的带动下,他们下到车间以后,完全以普通工人的姿态出现,在车间有固定的生产岗位,明确的生产任务,和工人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谈心,一样遵守劳动纪律,有事请假,没有任何特殊化。革委会副主任张凤林是个老干部,在铸钢车间造型组参加劳动。他时时想着自己是普通劳动者,处处从严要求自己,每天早来晚归,和工人一样坚守岗位。不懂的事情,就虚心向工人请教,工人说他是车间里的“新学徒工”。一次,组里有一项急任务,张凤林紧张劳动了一个上午。虽然下午离开了班组,但他心里总是惦念着。晚上九点钟开完了会,他又跑回班组,一直坚持和工人一起把任务完成。
由于干部参加劳动定工、定时、定量、定质,处处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上,这就使一些干部逐渐地克服了“我是干部,你是工人”的等级思想,克服了“做官当老爷”的资产阶级作风,培养了“普通劳动者”的无产阶级思想、感情、作风。锻造车间有个干部,文化大革命之前,整天蹲在办公室里,只是听到汽锤不响了,这才跑到车间去检查,看看出了什么问题。那时他想的,只是怕工人完不成生产任务;文化大革命中,工人群众给了他深刻的教育,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劳动,他的思想感情变了。现在,他一听到汽锤响,在办公室里就坐不住,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工人,应当去劳动。工人赞扬他有了普通工人的思想感情。革委会副主任、老工人李向春,更是把劳动当做自己的本份,他说:“我是配砂工,要是一天不拿铁锹,心里就没了底,就成了疙瘩。一天脱离了群众,就象断了线的风筝,迷失方向。”
工人们看着干部们一个一个都象普通工人的样子,兴奋地说:“这就好了,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就是从做普通劳动者开始培养起来的!”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
干部离不开群众,群众离不开干部
曾经有人担心,干部参加劳动定工、定时、定量、定质,业务工作还能做好吗?首钢机械厂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干部参加劳动,能密切联系群众,直接依靠群众,工作能做得更好。
过去,有些人蹲在办公室里,订计划,拟方案,想办法,结果,这些冥思苦想出来的计划、方案、办法等等,拿到实际中就行不通,嘴上说得冒了泡也不顶用;现在和工人们一齐干,一切从实际出发,话就能说到点子上。革委会生产组,去年精简机构以后,由原来的六十多人减少到十人。他们一度忽视了参加劳动。每个月,靠打电话、听汇报,制订生产计划。尽管工作非常紧张,制订出的计划还是不切实际,工人群众很不满意。实行“四定”以后,他们通过天天参加劳动,了解了车间任务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计划,分批下达。这样做工人很欢迎。机械厂革委会不久前接受一项品种多、配套复杂的生产紧急任务,由于生产组的干部熟悉车间具体情况,很快便把计划、图纸、毛坯一并交给了金工车间生产班组。这样,工人群众心中有底,动脑筋搞革新,提前十几天完成了任务。干部们深深体会到:当好干部,必须从“普通劳动者”做起;当不好普通劳动者,也就当不好干部。
实行“四定”后,首钢机械厂的干部们参加劳动的时间多了,当“普通劳动者”的时间多了,这就能够随时听到群众的呼声,摸到群众的脉搏,了解了很多情况和问题,为及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决车间的实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革委会副主任、军队代表裴俊友在搪刨组劳动,看到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情绪低落,工作处处谨慎小心,便多次找他谈心,交代党的政策,这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深受感动,说出了心里话,放下了包袱,积极地投入到革命竞赛之中。工人同志满意地说:干部到车间劳动就是好,我们真正看到了干部的作用。
干部下到车间,又劳动,又工作,真正打破了“官”和“老百姓”之间的界限,真正使干部和工人打成了一片,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崭新的干群关系。过去有的干部,不劳动,架子大,工人见了躲着走;现在看到干部和见到普通工人一样,见了面亲亲热热一起走。目前,在首钢机械厂,出现了一个干部离不开群众,群众离不开干部的动人情景。
本报工人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1版()
专栏:

武钢大型轧钢厂革委会执行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劳动指示
群众代表回本单位参加劳动
据新华社武汉二十五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革委会,在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产,又要工作”的光辉指示,坚持实行革委会的群众代表回本单位参加劳动,不脱离生产的制度,使群众代表扎根于班组,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使革委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全厂革命和生产不断向前发展。
武钢大型轧钢厂革委会实行群众代表回本单位参加劳动,不脱离生产的制度,是有一段认识过程的。开始时,有的同志认为,群众代表原来都是生产班组的普通工人,革委会成立后,任务重,工作多,全部群众代表都不脱产,会影响革委会的工作。因而,在一段时间里,有的群众代表脱离了生产劳动。解放军宣传队针对这个问题,帮助厂革委会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和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伟大教导,总结了不脱离生产的群众代表扎根班组,带头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做好工作,实现思想革命化的经验。通过学习,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毛主席培育的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毛主席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措施。参加革委会的群众代表如果脱离了劳动,就不能真正代表群众,就会解除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武装,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就会改变颜色。于是,厂革委会决定,所有群众代表都实行回本单位参加劳动,不脱离生产的制度,使群众代表扎根于班组,又参加劳动,又做好工作,充分发挥群众代表在革委会中的作用。
武钢大型轧钢厂革委会实行群众代表回本单位参加劳动,不脱离生产的制度以后,群众代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同工人群众一起,坚守劳动岗位,带头学习毛主席著作,带头斗私批修,带头干艰苦的活。群众代表谭福云,是加热炉前的老工人,自从当了厂革委会委员后,一直在班组参加劳动。有一次,他因公外出,四十多天没有参加劳动。当他回到班组,拿起钢钎站在加热炉前操作时,感到眼发花,手发软。这是他当加热工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他心里十分震惊。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导,深刻认识到,懒是和平演变的开始,如果脱离了劳动,资产阶级思想就会侵蚀自己,发展下去就会丢掉工人阶级的革命本色,“舒舒服服”地演变过去。从此,他坚持在班组劳动,越是艰苦的活越是带头干,把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锻炼自己成为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的根本措施。钢坯加热后有时发生“粘炉”,即好几根钢坯粘在一起同时出炉。要把钢坯一根一根地送走,就需要在高温面前坚持作业。谭福云总是带头干这项最艰苦的活。他参加厂革委会的学习或者会议后,即使只剩下一小时或几十分钟,也要赶回加热炉前参加劳动。有一次,谭福云在厂革委会开完会,已是夜晚八点了。当他赶到加热炉前的时候,工人们正在清除结在炉底的铁皮,准备下班,有的工人见他忙了一天,劝他休息一下,谭福云说:“劳动一天也不能丢。丢掉了劳动,就丢掉了工人阶级的本色,丢掉了革命。”这一天,他还是坚持同工人们一块劳动,直到下班。
大型轧钢厂革委会的群众代表从实践中体会到,群众代表只有不脱离群众,才能代表群众;只有不脱离劳动,才会不脱离群众。只有和群众共同劳动,和群众才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思想感情上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信任。群众代表在班组劳动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在群众中斗私批修,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他们还利用劳动的机会,主动和工人交心谈心,广泛听取工人群众的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工人群众的帮助,同工人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第1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我们赞成“四定”
首都钢铁公司机械厂工人评论组
我们首都钢铁公司提出的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竞赛的建议中,有一条是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到定工、定时、定量、定质。在我们机械厂,这一条已经变为现实。“四定”是干部坚持参加劳动的一个有效的、可行的办法,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竞赛中的新事物,是斗、批、改的新成果。我们工人很赞成这个办法,大家说:“四定”好得很!
“四定”好就好在干部天天不脱离劳动。过去,干部浮在上面的时间多,参加劳动的时间少。偶尔参加劳动,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东点一头,西点一头,不是踏踏实实地干。有的干部人下来了,架子没放下,名义上是劳动,实际上是在那里指手画脚,“君子动口不动手”,说得嘴里冒泡,可就是身上不冒汗。现在不同了。广大干部参加劳动到班组,固定了生产岗位,固定了劳动时间。而且是那里艰苦那里去,那里阶级斗争尖锐那里去。我们工人身上流多少汗,干部身上也流多少汗。我们工人身上沾多少油泥,干部身上也沾多少油泥。由嘴里冒泡,变成了身上冒汗。这样,我们工人对干部感到亲切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要“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照我们看,只有把这个老百姓当好,才能把那个“官”当好。
天天劳动,就是天天当老百姓。由嘴里冒泡到身上冒汗,这是一个由“官”到民的大变化。看,现在我们的干部在劳动中拜工人为师,恭恭敬敬向工人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在生产上同工人一起并肩战斗,在学习中同工人一起斗私批修,简直分不出那是干部、那是工人。我们的干部,真正成了普通劳动者!在他们身上,热爱劳动的好思想,艰苦朴素的好作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不断增长。有的干部有这样的体会:现在一天不劳动,就感到缺了一件什么东西。好呵!这种把劳动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感情增加一分,对修正主义的免疫能力就会增加一分。
天天劳动,天天当老百姓,就能更密切地联系群众,更密切地联系实际。干部和工人汗流在一起,心想在一处。正象有的干部所说:“从坐办公室到下车间劳动,岗位不一样,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了。”汗水和油泥消融了干部和工人之间的隔阂,缩短了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距离。大家以“老张”、“老李”相称,彼此无拘无束地谈心、交心,干部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随时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又随时得到群众的监督、帮助,干群之间真正成为鱼水关系。干部天天深入斗争第一线,把毛泽东思想带下去,把党的方针政策带下去,把上面的意图带下去;又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带上来,把生产中的问题带上来,把先进经验带上来,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达。打电话、要材料、开会、听汇报少了,解决问题却更及时了,采取的措施更切实了,这就有力地克服了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使机关面貌为之一新。
目前,我们厂的干部大部分是实行半天劳动。别小看了这半天劳动,它可是上层建筑的一场革命,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呵!
林副主席指出:“领导班子就是政权”。领导班子的状况怎么样,干部的状况怎么样,是我们工人十分关心的。我们就怕新提到领导岗位上的干部,老是蹲在办公室里,高高在上,日子久了,就忘了工人。我们又怕有些老干部,没有深刻记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经验教训,穿上新鞋还是走老路。现在,看到广大干部按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穿上工作服,和我们工人一起干活、一起学习,我们就放心了。
我们工人热烈赞扬、坚决支持“四定”这个新生事物。我们要为干部实行“四定”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我们把“四定”坚持下去!让“四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