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英雄的铁道兵战斗在祖国四面八方
英雄的铁道兵战士胸怀朝阳,战斗在祖国四面八方。他们高举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英勇顽强地战天斗地,为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高温熔炉炼红心
铁道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某部九连,从寒冷的北方转移到炎热的南方,接受了一项修建铁路桥的任务。
这里夏季作业,骄阳似火,扭开自来水龙头,喷出来的水都烫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党支部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引导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抗酷暑,破难关,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同志们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革命热血洒地,心甘情愿!
战士李国良战严寒是一员闯将。来到南方,热得他头晕脑胀。恰好,他们班又担任桥墩内的施工,桥墩里气温高达五十多度,钻进里边干活,象是掉进蒸笼里,加上混凝土蒸发出来的味道,热得他汗流浃背,呛得他直想呕吐。他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浑身充满力量,坚持在桥墩里战斗,越干越有劲。
担任铆梁任务的十二班的同志,一个个都是英雄汉。他们要把烧得通红的铆钉一个个铆在大桥的钢梁上。开始由于技术不熟练,接不住扔过来的烧得通红的铆钉,几乎每个人的手臂都被烫伤过。当时天气正热,干起活来汗如雨淋,衣服整天湿漉漉的,热得透不过气。许多同志被太阳晒脱了几层皮,他们却豪迈地说:“太阳越热心越红,晒得我们里外红彤彤。”
九连的指战员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和修建大桥的工人一起艰苦奋战,提前三个多月完成了大桥建设任务,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胜利进军。
烂泥深潭变通途
铁道兵四好连队标兵——某部十一连的指战员们,在一段“潭深数丈,烂泥如胶”的烂泥潭地段修建铁路路基。
征服烂泥潭最困难的是要掀起烂泥层。部队上场第一仗,就碰个“软钉子”。一挖一滑,好容易挖个坑,转眼泥满坑。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铁道兵战士,敢于迎着困难上,踩着艰险闯。烂泥站不住脚,使不上劲,大家就用圆木钉成木排放在泥潭中,分散压力,站在上面施工;烂泥滑动,就在泥潭中分层打桩立排架,固定淤泥。泥烂如胶的烂泥潭,锹挖粘锹,铲挖粘铲,大家就用手扒,一点一滴的抠。 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在烂泥潭里施工,真是“下潭一身泥,上潭掉层皮”。二班副班长、共产党员尹怀友每天争先下泥潭,火辣辣的太阳把他身上晒起一层水泡,手指磨破,双脚在泥水中泡伤,领导上要他去住医院,他坚决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候,我的岗位不是病房,而是战斗的第一线。”
一天,二班担负施工的地段遇到两个大孤石,搬不走,抬不动,放炮炸又怕震垮排架。孤石成为继续施工的“拦路虎”。尹怀友带领全班同志,肩扛大铁锤,斗志昂扬地来到烂泥潭,一点一点地砸掉了这两块大孤石。
十一连的同志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掀起了泥潭烂泥,筑起了路基,使革命的列车隆隆地飞过烂泥潭。战 胜 “地 下 长 河”
铁道兵四好连队标兵——某部七连,是一个敢打敢拚、作风过硬的战斗集体。这个连队的指战员和兄弟单位在一起,胜利地打通了一个铁路大隧道。
这个大隧道,地质结构十分复杂。隧道打进山心,导坑里出现八股地下水,每天要流出六、七千吨,把整个导坑灌成了一条“地下长河”。面对汹涌的地下水,党支部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教导,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指战员们站在没膝深的冷水中,齐声高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们说:“地下水再冷,有毛泽东思想温暖着我们全身;坑道里再暗,心中的红太阳照耀着我们前进。”一次,风枪班的同志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打眼,突然,掌子面上塌落下一块大石头,一股大水喷涌而出,把风枪手董合文冲出老远。董合文看到大水冲得其他同志睁不开眼睛,就毫不犹豫地用钢钎顶住自己,拚尽全力用身体将大水撇开,为其他同志创造打眼条件。扒渣班的同志要在一尺多深的水中挖出枕木坑,埋上枕木铺钢轨,困难更大。为了争取时间,他们扔掉铁锨,用双手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捞石渣。共产党员刘焕喜,一双手指头全部磨破了,又红又肿,一触冷水,痛得钻心。同志们劝他休息,他不肯;班长要他干轻一点的活,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为革命应该吃苦在先,冲锋在前。”七连的同志们经过整整八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地下水,为提前打通这个大隧道作出了贡献。
“黑风口”上架钢桥
铁道兵某部十三连,担负一座新型大桥的修建任务。大桥就横跨在一处“黑风口”上。当地群众说:“人过黑风口,只能爬着走。”
大桥开始施工,正逢一年一度的大风季节,这里成天狂风怒卷,沙石飞扬。狂风把悬空的钢梁刮得直摇晃,人站在钢梁上作业,就象战斗在乘风破浪的战舰上。但全连同志迎着困难上,踩着艰险闯,大桥钢梁在狂风飞沙中迅速向前延伸。
一天深夜,大桥工地上灯火通明,机器声隆隆,呈现一派抓革命、促生产的沸腾景象。就在同志们紧张战斗的时刻,天气突变,狂风卷着暴雨哗哗地下起来。这时工地停电,大桥上下一片漆黑,正好一根架梁的钢杆吊上桥面,安装吧,没有灯光,放下去吧,又看不见。同志们说:“不能放下去,如果把钢杆别弯了,就要影响完成任务的时间。”连队党支部立即在工地上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指导员陈苍林作了紧急动员,于是,大家怀着对毛主席的一颗红心,凭着两只手电筒干了起来。突然一股旋风冲天而起,把吊上来的钢梁吹离了位置,在半空中打转转,坐在上面的同志荡起了秋千,情况十分危急,连长陈腾芳大喊一声:“这危险,我来干!”一步窜上去。战士们也一齐跟上,顿时,桥上桥下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毛主席语录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经过一夜的搏斗,指战员们战胜了狂风暴雨,迎来了朝阳,大家纵情欢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战斗在昆仑山上的一支采矿队
在莽莽昆仑山上,战斗着一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采矿队。这个采矿队的工人怀着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克服重重困难,长年累月攀登在昆仑山的悬崖峭壁上,勤劳勇敢地为革命采矿,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九六○年,采矿队的工人们怀着豪情壮志,举红旗,迈大步,登上了雄伟的昆仑山。他们决心扎根昆仑山,为革命采矿。矿工们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他们在毛主席光辉思想的指引下,开始了对矿区资源的普查工作。
工人们爬上经常发生山崩的“飞石滩”和巨石交错的“老虎口”,身系一根绳子,跃身在鸟也不敢飞过的险谷深渊。夜晚,他们架起帐篷,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从中吸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穷力量。狂风不断钻进帐篷,连油灯也点不起来,工人们就钻进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坚持学习“老三篇”。有一次,为了摸清一个矿点,工人们在共产党员迟肇林的带领下,每人背着六十多斤重的行李、干粮、工具,去翻越一座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高峰。进山一个多小时后,突然狂风怒吼,雪片夹着冰雹,劈头盖脑地打来,工人们眼睛都睁不开,加之强烈的高山反应,使工人们头昏目眩。大家互相拉着衣角,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坚定地前进。十个小时以后,他们终于登上最高峰,取得了第一手资料。采矿队的工人们就是这样,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先后普查了二十七个矿点,取得了整套具体而又详尽的资料。
昆仑山高耸入云,乱石纵横,经常发生山崩。工人们常年攀登在悬崖峭壁上,抬头见青天,低头望深渊,生和死的考验时常摆在人们的面前。但是,他们面对艰险,面不改色,心不跳,把风雪昆仑山做为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战场。
采矿队扎根昆仑山以来,没有住房,自己建筑,没有运输工具,自己背着沉重的行李、粮食、锅灶和生产工具,辗转沟沟壑壑,一直为国家找矿。有一次,采矿队的工人们在一个海拔四千多米的矿点上,开出一个巨大的矿石。他们坚定地说: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们一定要排除万难,把矿石完整无缺地运下山去。要把巨大的矿石从山上运下去,中间要涉过几十条激流,翻过两座冰大坂,还要翻过三道陡峭的岩屏迭成的庞大石阶。在严寒的三月,采矿队的工人高举毛主席画像和毛主席语录牌,拿着钢钎、铁锤、钢丝绳等简单的工具,在昆仑山上修起了一条长达一百四十多里的简易公路。他们渡过激淌的河水,砍伐木料,制成运送矿石的土绞车,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运送巨大矿石体的任务。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就无往而不胜
解放军武汉部队某部七连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治服了“老虎口”
今年,解放军武汉部队某部七连接受了一项号称“老虎口”地段的施工任务。这里,岩层结构复杂,裂缝纵横交错,倒悬的险石,象虎齿一样嵌在坑道顶上,接洽部是一些岩浆和泥石。排险棍随便一捣,险石就成堆成堆地往下掉。战士们在险石下作业,的确很危险。面临这种情况,党支部首先应该抓什么?有的支委认为,当前主要的问题就是险情严重,只要能够战胜险情,其它问题就好解决了。战斗一打响,一些同志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战胜险情上。当炮班第一次进入南口作业时,点了五炮,就有两炮出了问题。这件事引起了党支部的重视,当天晚上就组织炮班谈教训,找原因。
党支部认为,问题在炮班,根子在支部。他们召开了支委会,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和“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认识到,在政治与军事、政治与施工的矛盾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决定作用,把严重的险情看作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对的。因此,越是在险情变幻莫测的情况下,越要用无产阶级政治作统帅,努力战胜险情。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们以“老三篇”为武器,大批大叛徒刘少奇的“活命哲学”,进一步激发干部、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当工程进入最艰险阶段的时候,每掘进一米,都要担当很大危险,进度比较缓慢。党支部又举办了一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他们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的教导,一致认为,困难和顺利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最重要的条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西北口掘进的时候,坑道拐了几个弯,通风不好,没有鼓风设备。放炮后,坑道里浓烟弥漫,石粉飞扬。是等着让浓烟散出来,石粉降下去再进坑道作业?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排烟降尘?大家斩钉截铁地说:“有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我们能把浓烟排出来,能使石粉降下去。”战士们在洞口用席堵了一道墙,挡住西北风,抱着水管冲进去洒水,把石粉压下去。他们把棉衣脱下来煽风,加速空气的流动,钻机手把钻机抱进去坚持作业。就这样,他们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挥战斗,胜利地征服了“老虎口”,高速、优质、低耗、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揭西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教导
自觉培养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广东省揭西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的教导,努力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委员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找苦吃,刻苦锻炼。革委会常委、军队代表曹福文一次去三十多里外的“五·七”干校检查干部政策落实的情况,他不坐车,而是头顶烈日,迈开两腿走路。县革委会主任袁振山,在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领导全县人民大力建设山区的过程中,带着革委会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大北山的每个山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一次,他在翻越一个陡坡时摔伤了,同志们劝他不要上去了,他说:“过去打仗时,身上被子弹穿了几个窟窿还爬起来继续干,现在这点小伤没什么了不起。”他坚持带着大家翻过了陡坡。
揭西县革委会的成员们为了建设一个能经得起任何斗争考验的坚强领导班子,平时自觉地刻苦磨练,养成艰苦奋斗的战斗作风,在艰险的关键时刻也勇于挺身而出,站到斗争第一线。不久前,这个县遭受了台风的袭击,使全县出现了四个险区,在这紧急关头,革委会领导成员立即奔赴各险区,指挥抗风抢险。革委会主任袁振山和常委曹福文,顶着狂风暴雨,到河婆镇挨家逐户检查革命群众的安全情况。当他们听说粮仓有遭到水淹的危险时,就立即赶去指挥护仓战斗,保住了几十万斤粮食免受损失。革委会副主任陈财源不顾风大路险,连夜奔赴县里一个最大的水库,指挥抗洪抢险战斗,领导群众排除了险情。由于领导成员始终站在抗击台风斗争的第一线,率领全县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英勇战斗,夺取了抗风抢险的胜利,并在战斗中锻炼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活学活用“老三篇” 精神面貌大改观
吉林师大革命师生在宣传队教育下,逐步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思想
驻吉林师范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为武器,帮助知识分子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把再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今年春天,宣传队带领师生去农场支援插秧。到了农场后,有的师生看到稻田里水还很冷,就迟迟不敢下水。宣传队的同志便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大家先学习“老三篇”。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有的说: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就会感到水冷不敢下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水再冷也不冷。师生们革命精神大振,高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下水插秧。他们艰苦奋战,提前完成了插秧任务,同时也锤炼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为了摸索教育革命的经验,宣传队带领革命师生在一个半山区办了一个分校。分校办起来以后,有些师生感到这里艰苦,留恋城市生活。宣传队针对这种情况,请当地老贫农给师生们讲家史、村史,进行阶级教育,大大提高了师生们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他们白手起家建校园。没有房子自己动手建,没有教具自己动手制。
前些时候,这个学校化学系在进行一项科研试验,房间里没有取暖设备,师生们仍然冒着零下三十度严寒坚持试验。一天,加料管突然断了,易燃的毒药从断口喷了出来,眼看就要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师生们齐声朗诵毛主席关于“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教导,个个冲上前去排险。教师叶青林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冲向前,一把抓住加料管的断口,用尽全身力量,切断了正在喷射毒药的管口,排除了故障,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他们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终于完成了这项科研试验任务,为支援农业贡献了力量。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