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五·七”战地

干校要开门办
毛主席教导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办“五·七”干校,一定要注意历史的经验。在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控制和干扰下所办的一些党校和干校,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把学员同千千万万的革命群众隔离开来,同轰轰烈烈的三大革命斗争隔离开来。学员们穿的是干部衣,吃的是干部饭,说的是干部话,关门“修养”,闭门思过。这样,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无产阶级的干部队伍。
我们的“五·七”干校,是按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创办的新型学校,与旧党校、旧干校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千万不要忘掉历史的经验,千万不要忘掉在如何办“五·七”干校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干校是开门办还是关门办,就是这个斗争的一种反映。
我们有很多“五·七”干校,是办得好的,是注意联系群众,注意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但是,也有很少数的“五·七”干校,还没有建立“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起码制度,还脱离着广大贫下中农,只是忙于在干校劳动,忙于在干校学习,没有把联系群众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使干校基本上处于关门办的状态。在这样的干校里,有的学员也就满足于干校的“上午一张锄(劳动),下午一张凳(学习)”的生活。有些“三门”干部和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应该比较长期地到工厂、农村中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是进了这样的干校后就不到工农中去了;有的本来是接近基层还能联系群众的干部,进了这样的干校后也不大接触群众了;有些犯了错误的干部自得地说:“我现在接近群众了。”其实,他所说的群众,还是干部。我这个干部接近了你那个干部,你那个干部了解了我这个干部。那么,我们的干部是否与贫下中农更接近了呢?对贫下中农更了解了呢?所谓“接近群众了”,而又脱离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这能叫做真正接近群众了吗?象这样的干校,如果不解决开门办校的问题,学员的思想革命化能不受到影响吗?
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本来就是响应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在干校里劳动锻炼,重新学习的。我们锻炼有成绩,学习有收获,精神面貌有变化,这不挺好吗?还有什么必要“走出去”
“请进来”呢?是的,很多干部由长期脱离劳动到参加劳动,精神面貌是有了一些变化,但对思想革命化来说,只是一个起点,远远不是终点。毛主席教导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我们要思想革命化,就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如果我们干校的学员脱离了农村的三大革命斗争,又不去接近广大贫下中农,怎么能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又怎么能使自己的思想真正革命化呢?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我们好生想想毛主席的教导,如果干校关起门来培养干部,采取由出机关进干校,出干校进机关的“两进两出”的办法培养干部,是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的,是不能培养出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实质上,这还是刘少奇的“关门修养”“闭门思过”的余毒没有完全肃清的反映。
我们每一个干校的领导者,一定要有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一定要把干校的门开得大大的,一定要使学员接触广大群众和实际斗争的机会多多的,这样,才有利于干部改造思想,锻炼成长,才能真正培养出无产阶级的干部队伍来。
云南省潞西县革委会 王卫红


第2版()
专栏:

和工农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创办“五·七”干校,是国家机关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五·七”干校办在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为学员联系群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有些学员由于过去受大叛徒刘少奇“群众落后论”的毒害较深,长期脱离群众。因此,“整天围着工农转,不知老师在身边”,虽然身在工农群众之中,心却在工农群众之外。如何帮助学员真正密切联系群众,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是干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这样做的。
帮助学员“把立足点移过来”
毛主席说:“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为了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我们遵循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的教导,紧抓一个“移”字。
我们干校有一部分农业工人。有一个连队的一些学员,认为向农业工人学技术有可学的,学政治思想没什么可学的,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和农业工人劳动在一起,话说不到一起;生活在一起,心想不到一起。我们就组织他们批判了“群众落后论”,挖了轻视群众的思想根子,使大家逐渐认识到,农业工人在政治思想方面不是没有可学的,而是大有可学的。
今年春节,他们参加了干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回到住地时,离吃午饭还有半小时,就都进屋去休息。这时,十一位农业工人不见了,原来他们利用这半小时到猪场出粪去了。大家深深感到:自己同农业工人比,千差万差,就是一字之差,农业工人比自己多的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公”字,自己比农业工人多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私”字。
我们就抓住这样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帮助学员把立足点移过来,使学员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点”
在学员参加干校劳动的情况下,建立联系群众的“联系点”,十分必要。这个“联系点”既是学员“重新学习”的“学习点”,又是“从事群众工作”的“工作点”。我们把全校四个连队分别安排与四个生产大队保持经常联系。学员到“联系点”去,都身兼三员: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接受“再教育”的学员,“批判资产阶级”的战斗员。这样做就把当“革命对象”和当“革命动力”结合了起来,把学习群众和宣传群众结合了起来,把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从事群众工作结合了起来,这对加强干校同群众的联系,对学员思想革命化,都有促进作用。
有一个学员,初进干校时,总觉得自己家庭出身很苦,文化大革命中有功,下放劳动有点委屈。后来经常到“联系点”去,旧思想受到了冲击。有一天晚饭后,他到“联系点”去给一位驼背的老贫农理发,他越剪越觉得吃力,就随口说了一句“你腰不能直一直吗!”这话触到了老贫农的痛处,老贫农说:“这腰是二十年前扛大活累弯的,腰痛,痛碎了我的心,恨地主恨得咬碎了我的牙,我这腰能直得起来吗?咱可千万不能忘了那吃人的世道啊!”老贫农的话又触到了这个学员的痛处,使他想起了自己的血泪家史,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贫下中农的感情,连当老百姓都感到委屈,这是最大的忘本。从此,他的思想就有了较大变化,决心在干校锻炼改造自己。
请贫下中农进来当教员
“五·七”干校把贫下中农请进来当教员,是给学员以“再教育”,促进思想革命化的一项有效措施。
今年开春备耕时,我们请一位老贫农上“抓革命促生产”课。有一天,平塘里的水从冰下往外“跑”了,这时候,有些学员主张用炸药破冰,投泥堵水。老贫农说:“冰下跑水的事,我们生产队年年都会遇到,从来都是人力破冰,下水堵漏,从来没想过什么炸药。可你们一张嘴就是炸药,我问你们,你们好几百人哪去了!”老贫农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哑口无言。于是,在场的学员,纷纷进了平塘,破冰下水,抢修堤坝,经过一场战斗,水被拦住了。
事后,学员说:“这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毛泽东思想教育课!”“‘四个第一’叫老贫农讲活了!”“贫下中农这种优秀品质真够咱一辈子学的!”
派学员出去受“再教育”
“派出去”是“联系点”的发展。什么时候“派出去”,派到什么地方去,“派出去”多久,主要根据接受“再教育”的需要来定。但是,“派出去”的学员同时要肩负一定的“从事群众工作”的任务,所以,“派出去”时还要配合全县革命和生产任务的部署。
去年十月建校以来,我们组织了二十九个学习队,分五批派到十八个公社的生产队去,一面接受“再教育”,一面“从事群众工作”。学员们反映,从“五·七”干校走出去,跟从机关里走出去大不一样。他们说:“在‘五·七’干校这座革命熔炉里,烧掉了官气,炼红了心,到群众中去,位置摆得正,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强,改造世界观的收获大。”
辽宁省新金县“五·七”干校


第2版()
专栏:

要同群众相结合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办干校也一定要解决同群众相结合的问题。
我们这个连队是去年十一月一日来到农村的,当时,由于建校的需要,参加采石劳动,分散住在贫下中农家里。我们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一起批判资产阶级,有时还一起劳动,邀请贫下中农对我们进行阶级教育。有时,我们也参加社、队一些斗、批、改活动。由于改变了“三脱离”的状况,促进了思想革命化。大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找到了在机关找不到的差距,受到了在机关受不到的教育,得到了在机关得不到的收获。”我们的校舍建成以后,又采取了轮流派出小分队的办法,到贫下中农中去接受再教育。
我们认为“五·七”干校有自己独立的劳动基地,过紧张的战斗的集体生活,这对培养锻炼干部也是有好处的。但一定要采取适当的办法,解决联系群众的问题。
锦州市“五·七”干校
卢家大队四连


第2版()
专栏:

贫下中农欢迎开门办校
办好干校要依靠群众
现在,很多“五·七”干校是开门办的,是联系群众的,我们贫下中农非常欢迎。但是,有的“五·七”干校还没有开门办,干校的学员还没有走出去。这种状况要改变。
毛主席教导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五·七”干校是实现国家机关改革和干部思想革命化的新事物,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密切联系群众。干校的学员,既要在干校中劳动、学习;也要到生产队去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学习。这样,才能比较彻底地改变过去“三脱离”的状况,既不脱离劳动,又不脱离群众,更不脱离实际。
毛主席又教导说:“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我们的“五·七”干校也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办在农村的干校,就要直接依靠广大贫下中农。要依靠群众,一个重要办法是“走出去”,直接在农村的三大革命斗争中受锻炼,直接受广大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样的锻炼和教育是在干校里得不到的。
我们有不少干部,多年来受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毒害,高高蹲在机关,远远脱离群众,少数干部,已经从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变成了要群众为他服务的官老爷。象这样的干部,不给他们机会到群众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是不利于触动他们的灵魂,改造他们的思想的。
江苏省南通县东海公社红卫大队
第十二生产队贫农 姜华江


第2版()
专栏:

开门办校合我们的意
去年,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最新指示一发表,甘肃省革委会就在我们公社办起了“五·七”干校,一部分干部在我们生产队参加了一个多月的劳动,同贫下中农实行“五同”。以后,每隔十天、半月,又回生产队一次,同我们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起学习。十个月来,我们看到了干校的发展和干部的变化,我们贫下中农都在称赞:开门办校就是好!
干部到生产队里来,我们首先从政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开始,我们看到有的干部对参加劳动倒抓得紧,对思想改造却放得松,就对他们讲:“你们下放劳动不是为了给生产队增加几个劳动力,而是为了改造思想。”为了帮助干部,我们队里的老贫农一次又一次地给干部讲家史;我们还同干部一道学习毛主席著作,一道开展革命大批判,共同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
觉悟提高了,劳动干劲更足了。一次,他们同我们一起往地里背粪,路又远,山又陡,一天背二十来趟,来回走四、五十里。我们贫下中农看他们沾了一身泥,出了几身汗,劝他们休息一下,他们不肯,还说:“汗水洗私心,劳动除修根,流汗也是斗私批修啊!”
觉悟提高了,思想感情也变了。一次,一个老贫农打柴时把腰摔伤了,伤势很重。干校的干部和医生星夜赶来,治疗他的摔伤,关心他的生活。这个贫农非常感动,他说:“干部要不是下放劳动能知道贫下中农的疾苦吗?能有这样的感情吗?不能!现在能够同我们贫下中农心连心,这证明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真英明!”
毛主席教导我们:“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我们希望干校进一步加强同贫下中农的经常联系,进一步开门办校。把这座重新教育干部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办得好上加好。
甘肃省徽县伏镇公社贺店大队
第五生产队 贫下中农


第2版()
专栏:思想短评

要象什么样子?
“干校,干校,应该象个学校的样子,这那里象个学校!”这是有些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人,对“五·七”干校的一种看法。
一个学校应该有个什么样子呢?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样子观”。“三脱离”的旧党校、旧干校,我们反对,觉得不象个无产阶级学校的样子;而资产阶级却拥护,觉得很象个资产阶级学校的样子。“五·七”干校这样一个新型学校,我们觉得很象个无产阶级学校的样子,衷心拥护;而资产阶级却觉得太不象个资产阶级学校的样子,拚命反对。
在干校问题上的两种“样子观”,再一次证明,我们的“五·七”干校办得越是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证明它就越象无产阶级学校的样子。
资产阶级认为象样子的学校,鄙视劳动,我们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资产阶级认为象样子的学校,完全脱离实际,我们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资产阶级认为象样子的学校,根本看不起群众,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做群众的小学生。
两种“样子观”反映了干部教育问题上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的“五·七”干校一定要在这场灭资兴无的斗争中,作出个好样子来。


第2版()
专栏:思想短评

到大天地中去
走出脱离劳动的城市机关,来到参加劳动的农村“五·七”干校,确乎是个变化。
但是,我们干校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这种变化,不要以为有了这种变化,学员的思想就会革命化。如果这样认识,是不正确的。
长期的“三脱离”,是我们很多干部思想革命化的主要障碍。因此要实现干部的思想革命化,首先就得扫除这种障碍,逐步改变这种“三脱离”的状况。到了“五·七”干校,只解决了脱离劳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问题。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到工农群众中去,就得到实际斗争中去。
比起农村广阔的大天地,“五·七”干校毕竟还是个小天地。我们干校的领导上,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员“走出去”,到广大贫下中农中间去!到农村三大革命斗争的大天地中去!在那里,经“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见“群众斗争的大世面”,受干校受不到的教育,得干校得不到的锻炼。让我们的干部,象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