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毛主席开辟的航道上展翅飞翔
——记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女飞行员的成长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一九五○年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诞生了。
一九五二年三月八日,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编队驾驶的雄鹰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
二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女飞行员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迅速成长。在前进的道路上,她们认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刻苦改造世界观,不断加强思想革命化。这些女战士在火热的战斗生活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她们飒爽英姿,豪情满怀,在万里长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不忘阶级苦,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教导,多年来,飞行大队党支部始终坚持对女飞行员们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不断提高她们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把她们的朴素的阶级感情提高到无限忠于毛主席,誓死保卫无产阶级政权的高度。
在忆苦思甜大会上,女飞行员们诉说自己血泪斑斑的家史,愤怒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贫农的女儿、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诸惠芬,就是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的一个。
诸惠芬家,祖祖辈辈几代给地主扛长工,有诉不完的血泪仇。一九三九年,诸惠芬两岁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嘉定县烧杀掳掠。诸惠芬一家饱尝阶级苦,又咽民族恨。她父亲一根扁担挑起全部家当,一家人乞讨流浪到上海。
在上海,诸惠芬的父亲到黄浦滩给资本家干活,累得死去活来,家里还是少米无柴。没多久,她父亲在饥寒劳累中死去。刚刚掩埋了父亲,她的小弟弟又活活饿死。为了把诸惠芬抚养大,母亲给资本家去当佣人。一九四四年一个大雪天,母亲又在资本家的压榨下含怨而死。短短三年时间,万恶的旧社会,夺去了诸惠芬一家三口人的生命。从此,一个女孩子,就在上海街头,拾着瓜皮烂菜,充饥度日。阶级仇,民族恨,象一团团烈火在诸惠芬胸中燃烧,象大海怒涛在她心中汹涌激荡。
春雷一声震天响,东方升起红太阳。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了。毛主席、共产党把诸惠芬救出了火坑,把她送进学校;一九五六年,又把她送到空军部队。当她第一次穿上军装,站在毛主席像前的时候,激动得热泪顺着脸颊流,她有多少话儿要向毛主席讲啊!她说,有了毛主席,我这个苦孩子才有了今天;有了毛主席,中国苦难的妇女才飞上了天。
女飞行员们和诸惠芬一样,她们在旧社会,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今天,她们是一条枝上的向阳花。她们说,旧社会把我们当成一根草,今天毛主席把我们当成宝。我们一定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
靠毛泽东思想飞上万里长空
我国年轻的女飞行员们每前进一步,都是靠毛泽东思想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的。毛泽东思想灿烂阳光照亮了她们飞行的万里航程。
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岳禧翠,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五好飞行员。来到部队后,她遵照毛主席关于“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的教导,很快结束了航空理论学习,接着就准备参加飞行训练。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突然感到身上关节麻木,经过医生检查,才发现是全身性关节炎。医生确定,她暂时不能参加飞行训练。
岳禧翠住院后,首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导,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她每天除了抓紧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外,坚持三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隆冬季节,岳禧翠没有躲在温室里,还是照样出去锻炼。别人休息了,她又拿起扫帚,去打扫冰场。
一天,岳禧翠听说“爱兵模范”王裕昌和“无私无畏的战士”杨梓云也在住院,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她就请他们讲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和舍己救人,一心为公,赴汤蹈火的事迹。英雄的思想,英雄的行为,使她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从此,岳禧翠更加积极地锻炼身体,汗水经常湿透衣裳。有时身体支持不住了,她就背诵着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坚持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病情有了好转。她立即要求出院,提前返回部队参加飞行训练。
回到部队时,比起别的同志,她的飞行进度已经拉后一大截。为了增强飞行耐力,给开飞做好准备,岳禧翠每天坚持三千米长跑。
不久,领导上决定岳禧翠参加飞行训练。她心里十分高兴。可是没想到,刚刚摸着驾驶杆,就碰上了困难。由于目测不好,看不准飞机离地面的高度,着陆不是高,就是低。在教练的帮助下,练习了一个起落又一个起落,还是没有成功。岳禧翠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毛主席的教导,又一次使她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飞行训练归来,岳禧翠坐在汽车里也不放过苦练的机会。她站在车厢前头,迎着大风,精神抖擞,目不转睛地练习目测着陆动作。回到营房后,她不顾疲劳,取下飞行图囊上的透明玻璃板,举起来挡在眼前,把楼下的地板当成机场的跑道,一会儿从楼上跑到楼下,一会儿又从楼下跑到楼上,反复练习目测着陆动作。就这样,她凭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颗赤胆忠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胜了疾病和技术难点,终于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飞上了天。
心中升起红太阳,毛主席挥手我出航
十多年来,女飞行员们驾驶着战鹰,远航出征,展翅高飞,在完成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交给的战斗任务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凯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优秀战士。
女飞行员、共产党员于富兰就是其中的一个。
有一次,由于连降暴雨,某地一个水库快要决堤,急需用麻袋装土把堤坝加高,防止洪水淹没附近的城市和工厂。上级决定:立即用飞机运送麻袋,空投救急。于富兰和机组的同志们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空运任务。
战鹰腾空而起,顶风冒雨,向水库方向飞去。
通向水库的航线,两侧都是起伏重叠的山峰。这一天,水库旁边几座只有一百米高的小山,已经笼罩在云雾中。从天空要想找到水库的位置,必须冒着飞机与山礁撞击的危险,穿到云层之下。面对这种情况,于富兰毫不犹豫,明知航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她和战友们开始下降飞机的高度,两百米,一百米,八十米,由于云层已把地面罩得严严实实,下边的目标一点也看不见,水库在那里,还是找不到。这时从无线电里传来了指挥所的声音,命令她们立即返航,汇报情况,研究措施。
在返回机场的路上,于富兰看见后舱里堆着的一捆捆麻袋,想到水库周围,正在暴雨中与洪水搏斗的贫下中农迫切地等待着毛主席派飞机支援他们。于富兰下决心,一定要飞出云层,找到水库,把麻袋空投下去!
于富兰把情况向指挥所作了汇报后,再次求战。领导经过慎重研究,批准了她们的请求。
担任领航工作的于富兰胆大心细,严格掌握飞机的航向和高度。她们从三百米降到一百米,八十米,窗外还是一片低云浓雾,水库仍然找不到。她们已经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云层比附近的山头还要低,飞机随时都有撞在山上的可能。面对这种情况,于富兰毅然对驾驶员说:“再下降二十米!”随着她的命令,飞机下降到离地面只有六十米,穿过一层云,忽然一片白花花的水展现在机翼下面。地面上的人群,奔跑着向飞机招手。水库找到啦!于富兰和机组的同志们,大胆沉着地操纵着飞机,按照预定的航线,在水库上空低飞盘旋,一次次敏捷地躲过了小山,把一捆捆麻袋准确地投了下去,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解放军报》通讯员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大协作的威力
——记吉林哈达湾火车站和四个工厂实行大协作
吉林铁路局哈达湾火车站和附近四个工厂的革委会,遵照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从去年十一月份起,实行了大协作,大大促进了革命和生产的迅速发展。
吉林铁路局哈达湾火车站,主要担负着附近七一、二○一、造纸、水泥等四个工厂的运输任务。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铁道部门的代理人,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照搬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经验”。他们在站、厂之间指定了一条线路,叫“交接线”,规定工厂自备的机车和车站机车,无论送货取车,都不准过“交接线”一步,结果产生许多互相刁难、互相扯皮的现象。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一站四厂的革命工人紧紧团结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下,并肩战斗。他们造了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反,批臭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从政治上、思想上为实行大协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又从工人中选拔优秀代表和革命领导干部,成立了“运输协作领导小组”,真正按照工人阶级的意愿,建立起崭新的协作关系。
协作小组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充分发动工人群众,周密规划,妥善安排,很快发挥了大协作的威力。吉林造纸厂积压二万七千吨纸张,水泥厂也积压了十万多张石棉瓦。站厂协作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水泥厂首先提议,先运造纸厂的积压纸张,保证报刊用纸的供应,迅速传播毛泽东思想。站厂协作领导小组采纳了这个提议。一站四厂的革命群众齐心协力,五天就装运出二百一十多车。春节期间,造纸厂原木源源而来,几天就积压了三百八十多车,而造纸厂的卸车能力,每天只能卸五车,有堵塞线路的危险,如果是按过去的老办法,车站就得通知发货站停发原木。但是这一次,协作领导小组动员一站四厂人力物力,苦战七昼夜,卸下积压的全部原木,排除了堵塞,保证了生产,再一次显示了大协作的威力。
在企业之间实行大协作,这是清除修正主义路线流毒的一场斗争。因此,抓协作,必须首先抓好人的思想革命化。一站四厂的革委会在抓协作的过程中,大抓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帮助群众树立全局观念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广大群众也自觉地把协作的场所,当成破私立公的战场,培养共产主义精神的课堂。车站调车组长王泽洁,在第一次进工厂搞调车协作时,看见工厂线路障碍物多,怕出事故,没有进厂。后来他对照自己活思想学习了“老三篇”,越学越觉得自己不愿协作,不是因为线路障碍多,而是自己思想上障碍多。提高认识后,他又到工厂去,工厂有一段路轨被焦炭埋上了,障碍行车,他把焦炭清除掉,继续开车前进。两次到工厂搞协作,使王泽洁深有体会,他说:缺乏共产主义精神,去搞协作,大协作就没有灵魂。一遇到问题,不是偏着自己,就是退缩不前。
站、厂实行大协作,进一步挖掘了生产潜力。七一厂和二○一厂有四台机车,平时有两台就够用了,而哈达湾火车站的机车却不够用。站、厂大协作后,互相支援,挖掘了潜力。协作的第一班,就装车三十五辆,卸车五十二辆,作业时间只有七点四小时,创造了近十年来装卸车的最高纪录。
站、厂实行大协作,带动了厂与厂、车间班组间的大协作。二○一厂和七一厂,厂房相连,路轨相接。七一厂生产下来的废料,是二○一厂需要的生产原料;二○一厂也有一种废料,是七一厂需要的原料。但是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两厂都把废料垫了大坑,分别到外地去购买原料。开展大协作以后,两个厂的革命群众狠批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主动地把自己厂的废料供给对方作生产原料,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发展了生产。
水泥厂制成车间,按过去的制度,交班时必须停产一个半小时检查设备。在大协作中,制成车间的革命工人带着这个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看作是自己最高的岗位责任制,提出“交班要保证设备完好,换人不停产”的战斗口号,改革了旧的不合理制度,提高了生产。
从去年十一月实行大协作到今年十月份,站、厂相互过轨调动车辆五百多次,车辆周转显著加快,在站一次作业时间平均缩短百分之五十七,车站货运量比协作前一年增长百分之六十点六。由于原料运进和产品出厂及时,促进了工厂的生产。一年来,二○一厂和七一厂的生产,都超过了一九六六年的历史最高水平;造纸厂和水泥厂的生产也都有很大增长。现在,大协作不仅在哈达湾一站四厂之间越搞越好,而且也已在吉林铁路局的许多兄弟站、厂开花结果。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勤俭办工厂
上海绒毯三厂艰苦创业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绒毯三厂革命工人认真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艰苦创业,厉行节约,成为上海工业战线勤俭办工厂的一面红旗。
上海绒毯三厂是一九五六年由五十多个手工业小作坊合并建立起来的一个弄堂小厂,全厂工人、干部只有三百八十人。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日子里,这个厂的工人自力更生,勤俭办厂,把全部手工操作的布机改成了机械化。
经过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上海绒毯三厂这种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他们利用旧设备、旧材料,创造了“双无织罗机”(无龙头,无“半综”)这一重要设备。这个厂的罗纱织机一九五八年虽然实现了机械化,但是产量还比较低,消耗大,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罗纱机中要用的“半综”,消耗比较大,如果从国外进口,需要花费国家大量外汇。工人们决心在没有技术员、没有洋设备、没有图纸的情况下革掉“半综”的命。他们在不满二十平方米面积的茅草房中开始了试制工作。遇到困难时,厂革委会成员和工人们就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夜以继日地试验,仅仅花了二、三百元,经过半年多时间,终于试制成功“双无织罗机”。这种织罗机不易损坏,机配件大为减少,在全厂推广后每年能节约一万六千元辅助材料,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好几倍。
在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中,这个厂的革委会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一次,要把一批钢材从很远的地方运回厂内,厂革委会的新老干部和几个工人推了一部胶轮车,步行几十里,把钢材运了回来。这个厂革委会的办公室已经先后搬了二十四次,只要生产上需要,他们就把办公室让出来。
本溪矿务局自觉节约闹革命
据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省本溪矿务局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用毛主席关于“节约闹革命”的伟大教导教育工人群众,把勤俭节约提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保持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今年以来,节约坑木四千多立方米、电力六百二十多万度、自用煤一万七千多吨,回收废钢铁三千四百多吨,加工和修复各种设备和配件几百种,为国家节约五百多万元。
本溪矿务局各级革委会成员在抓节约闹革命的工作中,引导工人群众以毛主席关于“节约闹革命”的伟大教导为武器,狠批铺张浪费的资产阶级思想,使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思想在工人群众的头脑中牢固地树立起来。过去,在刘少奇及其在煤炭部门的代理人鼓吹什么“家大业大,要啥买啥,浪费点没啥”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影响下,这个局每年都购进大量的机械设备,使一些并不算“陈旧”的设备被扔进废铁堆中,有的还被封闭在矿井里。在现场批判会上,工人们指着这一个个“废铁堆”,愤怒地控诉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大搞铺张浪费,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罪行。通过革命大批判,使广大工人群众深刻地认识到铺张浪费的危害性,增强了节约闹革命的自觉性。共产党员、老工人张振忠从废铁中拣回了被技术“权威”认为拉力不够而判处“死刑”的连结大环,和本班组的工人们一起动手进行拉力实验,终于使报废的三百多个大环和几十台矿车重新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节约了二万多元。
天津化工厂革命工人狠批“浪费点没啥”的思想
据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化工厂革委会在驻厂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坚持勤俭办工厂,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个厂的五车间有一千多吨硝土,过去厂里的走资派只追求利润,不注意节约,鼓吹什么“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谬论,他们以这些硝土质量低,怕影响生产为借口,一直积压了好几年没有使用。这次工人们提出要使用这些硝土的建议,厂革委会和车间革命领导小组非常重视,热情支持工人们的革命行动。工人们在现场展开了革命的大批判,狠批厂里的走资派推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挥霍浪费国家财产的罪行,狠批所谓“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资产阶级大少爷作风,更加激发了广大革命工人对刘少奇的仇恨,树立了勤俭办工厂的思想。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把这批硝土挖出来,用到了生产上,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四车间聚氯乙烯干燥塔加热片检修时,没有备件,这个车间的工人就自己制造,他们利用废铁皮和旧钢管,制造出十八片加热片,既满足了生产上的需要,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