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个“三不脱离”的领导班子
河南省三门峡铝厂的调查报告
三门峡铝厂有四百多人,是一九五八年土法上马建设起来的。
一九六八年六月,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遵照毛主席关于“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的伟大教导,坚持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仅从今年一月到八月,革委会六个成员(另有一人参加工宣队,长期驻学校)除到上级革委会学习、开会近两个月外,平均每人劳动一百三十八天,占在厂工作时间的百分之七十六。通过参加劳动,密切了干群关系,锤炼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促进了思想革命化,使革委会真正成为一个革命化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战斗指挥部。全厂革命搞得轰轰烈烈,生产搞得热气腾腾,今年以来,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全市的先进单位。(一)
革委会成员怎样做到“三不脱离”?三门峡铝厂革委会的体会是:必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遵照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同高高在上,不愿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官当老爷的恶习,展开斗争。
这个厂的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大部分革委会成员表示要用毛泽东思想掌好权、用好权,带领大家不断前进。但是,个别同志由于受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一度讲吃穿,图享受,浮在上面,不参加劳动。工人们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指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劳动要变修,你们可不能走下坡路啊!
工人们尖锐的批评,引起了革委会领导成员的重视。他们组织革委会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这一教导,对照过去有些领导干部长期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所犯严重错误的教训,联系各人的思想实际,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劳动惩罚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批判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通过革命大批判,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促进思想革命化的需要;也是保证革命委员会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需要。原来一度脱离劳动的同志,也认识到,脱离劳动,必然要脱离群众,表示要好好参加劳动,改造思想。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革委会决定:参加革委会的革命干部代表每月最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劳动;工人代表除了集体学习,参加必要的会议,研究处理重大问题外,都回到自己的生产岗位,顶班劳动。
三门峡铝厂革委会成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后,少数同志中又出现了几个问题:有单纯的劳动观点,错误地认为只要好好劳动,就算联系了群众;注意了劳动,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改造世界观;指挥别人多,自己实干少。
针对这种情况,厂革委会及时举办了革委会全体成员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同时,以“干部为什么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怎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为题,开展讨论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提高革委会成员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认识。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要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不停顿地前进,就要永远参加劳动,不断改造世界观。从这以后,厂革委会全体成员都自觉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在劳动中拜工人群众为师,自觉地改造世界观,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革命干部、厂革委会主任张学义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在长期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和工人汗流在一起,心贴在一处,那里有困难,就到那里去。电解车间出铝排,大部分是青年工人,过去由于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革命搞不好,生产上不去,是全厂的“老大难”单位。张学义怀揣革命宝书,来到这个排,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一块学习,促膝谈心。他针对一部分青年工人的活思想,给工人们讲自己在旧社会十三岁就给地主扛长工,吃尽了黄连苦的悲惨情景,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这个排变成了全厂学习的榜样。
通过劳动,厂革委会成员深刻体会到:劳动越勤,汗水流得越多,就和工人群众越亲,跟毛主席越紧。只有永远不脱离劳动,才能为革命奋斗终生。(二)
三门峡铝厂革委会有七个成员,八个办事人员。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怎样做到“三不脱离”?他们的体会是:必须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妥善解决好三个关系。
一是妥善解决好劳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革委会的工作千头万绪,确实很忙。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能不能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革委会的成员中有不同的看法。为了统一认识,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主席的教导,使他们认识到:工作忙是客观存在,是能不能参加劳动的外因;而起决定因素的是人的思想,是人的革命自觉性。有了革命自觉性,就会一举一动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把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就会自觉地从“忙”中挤,摆脱日常事务,坚持参加生产劳动。
认识提高了,参加劳动的办法也有了。他们明确分工,到班、排“落户”,把大量工作做在班、排。过去工人上来解决问题,现在干部下去解决;过去召集基层干部上来开会研究工作,现在干部下去在劳动间隙碰头解决;过去工人找领导解决思想问题,现在领导在劳动中发现活思想,就地解决。他们把这总结为:会议开在现场,问题解决在班、排,思想工作做到人。
二是妥善解决好劳动与抓“点”带“面”的关系。干部参加劳动以后,“面”上的工作怎么抓?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的教导,在劳动中抓“点”,在抓“点”中带“面”,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典型经验,指导全厂的工作。
从去年六月厂革委会成立以来,干部在劳动中发现、培养、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集体和个人的经验,利用多种形式,在全厂推广,做到了:“点”上下功夫,“面”上见效果,领导成员带领群众创经验,带头推广。这样,既保证了革委会成员不脱离劳动,又推动了全厂的工作。
三是妥善解决好“下去”与“上来”的关系。有一段时间,个别同志下去只埋头劳动,不抓工作,革委会又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下去参加劳动,是为了同工人群众永远保持密切的联系,永不变质,更好地干革命。他们采取了五上五下、四不忘的方法,处理好“下去”与“上来”的关系。这就是:每星期五下午,带着下面的情况和问题,上来集体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交流经验,斗私批修,下去更好地劳动;每月上来总结、讨论、布置一次全厂工作,下去贯彻执行;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时,集中上来,认真学习,加深理解,下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迅速落实;定时上来处理日常工作,下去摸清实际情况;定期开门整风,上来、下去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在劳动中不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忘改造世界观,不忘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不忘抓革命、促生产,事事带头干。
由于妥善地解决了这三个关系,因此,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劳动中推动了全厂斗、批、改运动的深入发展。(三)
三门峡铝厂革委会牢记毛主席关于“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伟大教导,不断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
为了把“三不脱离”坚持下去,使革委会成员牢牢扎根于群众之中,厂革委会采取了定期开门整风的办法,接受广大革命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今年以来,他们已经三次发动全厂广大群众帮助厂革委会整风,做到亮私同群众见面,斗私由群众监督,破私由群众讲评。同时,在劳动中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引导群众向领导提意见,提批评。今年一月,厂里有一个青年工人,写了一张大字报,向厂革委会提出了三条意见,用词比较尖刻。厂革委会认真讨论了这张大字报,认为这三条意见虽然用词不当,但都是事实,立即作了改进,并表扬了这位青年工人敢于大胆向厂革委会提出批评意见的精神。
由于革委会成员坚持“三不脱离”,在劳动中和广大工人群众身挨身,心贴心,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因此,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思想革命化。革委会成员深有体会地说:只有坚持“三不脱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能方向明,在革命道路上不断前进,永远前进。
三门峡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新华社郑州电) (附图片)
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南皋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志玺(右),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从不脱离劳动,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这是他和社员一起抓紧秋田后期管理。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当好人民勤务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委会成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大大提高。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加强思想革命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深入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称赞和爱戴。
流动办公室
在抚顺发电厂,人们每天看到一个身穿褪色军装的老战士,从早到晚,不疲倦地和革命群众学习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他就是厂革委会主任、军代表李国清。
革委会成立前,李国清是军宣队队长。被群众推选为革委会主任后,他更加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遇事和群众商量,白天在革委会里很难见到他。这时候,有的革委会成员和工作人员向李国清建议说:“老李呀,现在革委会成立了,该有个正常秩序了,还是给你设个专门办公室,安个写字台吧!”还有的讲:“你当主任是掌舵的,少到下面跑两趟也没啥,只要出出主意,想想点子就行了,有事让我们多跑点好了。”听了这些话,李国清深思了很长时间。他专门找那些关心自己的同志开了一个谈心会,语重心长地说:“别看添个办公室,加个写字台是件小事,关在办公室里忘了群众可是件大事。”老李的话,使同志们受到一次深刻教育,原来主张给他设专门办公室的同志说:“老李事事想到群众,一刻不脱离群众,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要彻底改变脱离群众的作风,坚决支持老李到‘流动办公室’里办公。”
在李国清的带领下,革委会成员制定了分工蹲点、坚持劳动的制度,纷纷扎根到群众之中,到“流动办公室”去办公——那里有困难就到那里去,那里有问题就在那里解决。工人说:“有这样联系群众的班子,什么事情都能办好。”
“好班长”
在大兴安岭林区塔河建筑工程处二队的工人中,提起处革委会常委、队革委会主任刘万才,个个夸他是工人群众的“好班长”,继续革命的带头人。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刘万才刚刚担任革委会主任,队里就接受了一项冬季施工任务:建筑一所学校。冬季施工,在被称为“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是稀有的事。老刘想,革委会刚成立,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程干好。他和工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冒着严寒进行施工,很快进入了房屋内部施工。当时,屋外气温经常在零下四十度左右,而屋内必须昼夜保持零度以上。不然,墙壁就要挂霜上冻,工程进度受影响,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队里安排人轮班在工地烧炉子。老刘想,大兴安岭的严冬,滴水成冰,烧炉子的同志们夜里在工地上又冷,又累,烟熏火燎,太辛苦了。这艰苦的活自己应该带头去干。白天,除了开会,他就和工人一样劳动;夜里,他穿件半截皮大衣到工地上,和值班的同志一起烧屋子里的二十个炉子,一到早晨四点钟,天还漆黑,他又把屋外的十口大锅水烧开,拌好白天要用的泥砂,保证工人一上班就能开始干活。夜里困了,他就把两块木方子靠在一起,在上面睡一会。工人说:“你黑夜和我们一起烧炉子,白天照样干活,这怎么能行?你还是回家休息休息吧!”刘万才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还是坚持在工地上干。工人们知道,再费多少话,他也是不会离开工地的。于是就劝他:“你晚上在这里睡,多拿点东西,盖得暖和一点。”刘万才说:“一盖多了,身上暖和了,就试不出屋里的冷热了。睡着了要是身上稍微一冷,就会醒过来,那就说明这屋子的温度低了,咱就往炉子里多添点柴,使温度保持正常。”刘万才就是这样一直在工地上坚持了十二个昼夜。工人们赞扬说:“我们的刘师傅是用自己的身体测温度的。”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工作再忙 也不忘劳动
海城公社革委会成员深入基层,边工作,边劳动,促进了思想革命化,加深了和贫下中农的感情
本报讯 广西平果县海城公社革委会成员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思想革命化,有力地推动了斗、批、改运动。
海城公社革委会成立初期,少数委员对于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认识不足,一度坐在机关开会多,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少;劳动的时候,跟在后头多,走在前头少;作样子的多,真正干的少。贫下中农一针见血地指出:“革委会是新生的革命政权,你们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呀!”革委会成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整风学习。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和“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挖脱离生产劳动的危害性。
认识提高后,革委会常委带头按照普通社员的标准,各自配备了劳动工具,做到人到那里,工具带到那里,劳动到那里。今年三月,革委会主任周富仁和副主任兰荣福带着检查组到万康大队工作,一到那里,就直接到水利工地跟贫下中农一起扛石头,一起劳动。那块石头最大,他们就抢着扛那块;那个工段进度慢,他们就到那个工段去参加战斗,连续四十八个小时,他们一步也没有离开工地。贫下中农说:“现在干部作风改变了,步步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有这样的人来掌权,我们信得过。”
革委会成员在下面是这样,回到机关也是这样。他们经常挤出时间和机关里的群众一起挑粪、种菜、修桥、铺路、站柜台、装卸货,总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
去年十一月,海城公社革委会实行“精兵简政”以后,留下的人员少了,工作多了,可是,革委会成员认为,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劳动。他们把许多会议和学习班都带到田头、工地去开办,边工作,边劳动,大大促进了自身思想革命化。今年四月,正是春播大忙季节,工作多,机关又进行整党建党,但是,革委会成员始终都和贫下中农同学习、同劳动、同斗私批修。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毛主席的指示是整党的最好教材,贫下中农是最好的教员,田头是最好的课堂,劳动治好思想病,汗水冲洗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流毒。只有永远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才能为无产阶级掌好权。”
这个公社革委会成员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还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每当从县城或外地开会回来,他们总是先到生产队去,边劳动,边传达上级指示,边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群众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后,再开干部会,作正式传达。大队干部对此反映很好,他们说:“公社革委会开的会议短,话头不空,有说服力。”
海城公社革委会经常以毛主席关于“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的伟大教导,检查自己革命化的程度。他们从来不把后进的地区当作包袱,而是把它看成战斗的岗位。荣方大队内莫生产队在海拔九百多米的山上。过去,生产队的领导权被一小撮阶级敌人篡夺,集体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社员一年吃国家八个月的统销粮,是全公社闻名的“老大难”单位。公社革委会成立以后,副主任、人武部部长廖统旦同志,率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进这个生产队。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他们一面用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武装群众的头脑,勇敢地向一小撮阶级敌人作斗争;一面同群众一起积肥,沤肥,造田整地,向大自然宣战,很快地就调动了这个生产队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打破了所谓“山高水冷烟雾多,大种早稻不适合”的论调,种上双季稻,获得大丰收,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
通过劳动,公社革委会成员思想炼红了,跟贫下中农的感情越来越深,贫下中农心里有话都愿意对他们讲。这就使革委会能及时了解情况,掌握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率领广大群众向阶级敌人进行战斗,使革委会在斗争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