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


第1版()
专栏:

让革委会中的群众代表更好地发挥作用
吉林柳河县革委会的经验是:群众代表不脱离基层,把本单位当作参加劳动和联系群众的基点,使本单位成为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带头单位,推动全县的斗、批、改
本报讯 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中的革命群众代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吉林省柳河县革委会的经验是:群众代表不脱离基层,把自己所在单位当作参加劳动和联系群众的基点,搞好工作的试点。群众代表立足于搞好本单位的工作,做到了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自身思想革命化,而且对推动全县斗、批、改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切实发挥了群众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
柳河县革委会是去年七月成立的。当时,进入革委会的革命群众代表和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代表一样,决心不辜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关怀,为革命掌好权,但是,对于群众代表怎样在新生的革命政权中发挥作用,有些人并不明确。有的群众代表觉得要掌权,就要“批条子能兑现,指挥起来有人干”。一度出现了一些群众代表浮在上面多、深入本单位少的现象。群众批评这种现象说:“新机构,老作风,浮在上面乱哄哄,不脱产的也脱了产。”有的群众代表对这种状况也不满意,形容自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象钟摆一样左右摇晃”。
县革委会带着怎样发挥群众代表的作用这个问题,结合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权建设的伟大学说。他们认识到,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是毛主席对于马列主义政权建设学说的重大发展。“有革命群众的代表”,这是毛主席亲自总结的革委会三条基本经验中的一条。群众代表要代表群众,就要不脱离群众,尤其不能脱离本单位的群众。革命群众代表立足本单位,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巩固革委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认识提高后,县革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改进常委轮流值班制度,缩短群众代表值班时间,使群众代表既有一定的时间到上面来,了解全局,又不过多地占用他们在下面的时间;对于兼职过多的群众代表,作了适当的调整,保留上下两头的职务,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本单位活动;大刀阔斧地减少会议次数,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群众代表不脱离基层。
由于群众代表立足于本单位,又面向全县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无论在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方面,还是在搞好自身思想革命化上,都有了明显的成果。他们在本单位里充分发动群众,踏踏实实地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努力把自己所在单位的工作搞好,使它成为带头单位。县革委会副主任、群众代表赵泉我,是县粮库的工作人员,每当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下达,他就带领粮库的群众迅速贯彻落实,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斗、批、改运动中,他和本单位的工人群众一起,总结出一套工人管理粮库的经验,精简了重叠的机构,下放了管理人员,改变了关门办库的作风,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通化专区在这个粮库召开了全地区的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对搞好全县的斗、批、改,起了积极的作用。县粮库的经验,进一步启发了县革委会的群众代表。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群众代表要掌好权,不在于批批条子,管管具体事务,重要的是使自己所在的单位成为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带头单位,用本单位的经验去推动全县的工作。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柳河县革委会的群众代表,在本单位里时时、处处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向县革委会反映群众的意见,反映斗、批、改中出现的新问题,使革委会和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县革委会副主任、群众代表王生修,在农村斗、批、改运动中,发现他所在的大队由于领导成员闹资产阶级派性,使党的政策不能落实,群众也有意见。他及时向县革委会反映了这一情况。县革委会认为这个问题有普遍性,便在全县进行了增强无产阶级党性、克服资产阶级派性的教育,推动了党的政策的落实。
这个县革委会的群众代表,总结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深深体会到,立足于本单位搞好工作和思想革命化,有很多好处。立足本单位和不立足本单位,同样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但身份不一样,到外单位去参加劳动,人家把自己看作是领导,是“官”,回到本单位,群众把自己看成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是民。同样是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但收到的效果不一样,本单位的群众对自己最了解,对自己的观察最细致,批评最中肯。同样是联系群众,但联系的程度不一样,自己对本单位的群众最熟悉,因此也容易掌握群众的脉搏。同样是接触实际,但接触实际的深度不一样,自己对本单位的情况了解全面、深透,总结出来的典型经验,针对性更强,说服力更大,推动全局工作的效果也就更好。


第1版()
专栏:

金寨县革委会在各项工作中大力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到群众中去 抓好活思想 解决新问题
据新华社合肥电 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委员会在各项工作中大力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活思想,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回答和解决实际斗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了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金寨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伟大教导,始终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做到召开任何会议,首先学习毛主席著作;处理任何问题,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抓好全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一年多来,全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和先进集体,推动全县斗、批、改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县革委会认为,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最重要的是抓活的思想,抓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用毛泽东思想进行回答和解决。因此,县革委会十分重视在各项工作中抓好活思想,认真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在着手进行精简机构工作时,有些领导人曾经提出,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主张多留人,对精简机构决心不大。县革委会成员带着这个问题,及时深入山区公社调查研究,和干部、群众谈心,共同商量。他们发现,所谓“山多地皮大,脱产干部要多”的说法,只是一个借口,实质上是有些领导成员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旧习惯没有抛弃。活思想抓住以后,县革委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毛主席关于精兵简政和群众路线的伟大教导,回顾过去机构臃肿,层次繁多的弊病,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政权建设方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是不是实行“精兵简政”,是关系到政权机构实现革命化的大事,是关系到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事。这样,精简机构立即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工作迅速展开。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金寨县革委会在解决了一个活思想后,继续注意研究运动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思想、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指导全县。在一段时间里,县革委会针对一些基层革委会的情况,集中地进行了一次增强无产阶级党性,克服资产阶级派性的教育,加强了革命团结,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号召后,县革委会认为,进一步增强各级革委会领导核心的团结,是团结全县革命群众,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的关键。县革委会领导成员立刻带着这个问题,再次深入基层革委会进行调查。他们发现有些基层领导班子不够团结,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主要的是新老干部之间有隔阂。县革委会通过许多点的调查,认为这是阻碍革命团结的一个重要问题,便帮助基层领导班子举办增强革命团结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新老干部应该是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伟大教导,引导他们斗私批修,消除了隔阂,进一步增强了革命团结。县革委会又总结推广了张冲公社革委会新老革命干部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思想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金寨县革委会成员深深体会到,要抓好活思想,必须迈开双脚,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阶级斗争中去。因此,县革委会成立以来,常委、委员先后七次带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身背行李,深入边远山区,和贫下中农同学习、同斗私批修、同劳动,抓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的苗头,抓好人好事的苗头。他们认为,抓得住苗头,思想工作才能有预见性、主动性;抓不住苗头,就会打被动仗,放马后炮。
金寨县革委会非常注意对革命群众进行活的教育,抓好人好事的苗头,抓新生事物的苗头,并及时加以总结推广,指导全面。一年多来,这个县先后推广了三十多项各项工作、各种行业的先进经验,树立了许多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标兵,做到学有标兵,赶有榜样。革委会对推广一些先进典型、先进单位的经验,不是停留在一般号召,而是抓紧、抓落实、抓出成果,不断提高。这个县的青山大队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在治山治水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县革委会抓住这个典型认真帮助这个大队总结经验,并召开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现场会,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随后,又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抓落实的工作。现在全县二十四个公社,社社有自己的“大寨大队”,许多大队有自己的“大寨生产队”,青山大队的先进经验在全县开花结果,又有新发展、新创造。


第1版()
专栏:

丰年想歉年 年年储一点
辛江公社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大搞储粮备荒
据新华社杭州三十一日电 浙江省海宁县辛江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大搞储粮备荒群众运动取得显著成绩。从一九六二年以来,他们坚持丰年想歉年,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到目前,全社已拥有储备粮食三百三十多万斤,可供全社社员吃四个月;同时,社员户户都有三、四个月的余粮,真正做到队有储备,户有余粮。
一九六二年秋,辛江公社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广大贫下中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与洪涝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搏斗,使这一年的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广大贫下中农通过这次自然灾害深刻认识到储粮备荒的重要意义。他们主张在留足种子、饲料、安排好口粮以后,多留储备粮防灾荒。但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却乘机跳出来贩卖大叛徒刘少奇“少留多分”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胡说什么:“储备粮不牢靠,还是分给大家好”。广大贫下中农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揭狠批了阶级敌人妄图破坏储粮备荒的阴谋,顶住了分光吃光的邪风,这一年全社留了十二万斤储备粮。以后,年年坚持留储备粮,逐年增加。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辛江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指示,进一步认识到储备粮食的重要意义。公社各生产队的储备粮食比过去又有了更大的增加。今年全公社留的储备粮有一百二十万斤,比去年增加近一倍。


第1版()
专栏:

为革命节约粮食
抚宁县钟庄大队家家制订了节约用粮计划
据新华社石家庄三十一日电 河北省抚宁县下庄公社钟庄大队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
“必须把粮食抓紧”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在今年农业丰收的大好形势下,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节约运动,全大队出现了为革命节约粮食,为革命储备粮食的新风尚。
过去,这个大队由于受大叛徒刘少奇及其代理人鼓吹的“多分少储,分光吃光”的反革命谬论的影响,每年麦收和秋收以后,一些社员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不久前,大队革委会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伟大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所鼓吹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大大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家深刻认识到,丰收之后坚持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是支援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在学习班里,还进行了忆苦思甜。通过忆苦思甜和开展大批判,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大大增强了储粮备战、储粮备荒的自觉性。全大队家家户户都制订了节约用粮计划。


第1版()
专栏:

大同煤矿支左人员把培养新干部当作重要战斗任务来完成
热情帮助新干部提高继续革命自觉性
据新华社太原三十一日电 驻山西大同煤矿解放军支左人员,按照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满腔热情地帮助各级革命委员会大力培养新干部,使一批新干部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茁壮成长,促进了各级革委会的革命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大同煤矿一批经过阶级斗争锻炼和考验的革命群众代表,走上了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岗位。解放军支左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的教导,把培养新干部当作一项重要的战斗任务来完成。
这个矿的解放军支左人员在教育和培养新干部中,把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武装新干部的头脑,使新干部不断提高斗私批修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作为最根本的一条来抓。
革委会成立后,有的新干部产生了“政权到手,革命到头”的思想,认为可以歇口气了。支左人员抓住这个活思想,组织他们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结合矿上阶级斗争的实际,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狠打击了一小撮妄图破坏新生的革命委员会的阶级敌人。广大新干部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委员会虽然建立了,但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一定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进行到底。
有的新干部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对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发生动摇。解放军支左人员就抓紧对他们进行突出政治的教育,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这个根本。红三矿采煤十队机械化程度很高,但过去有一段时间月月完不成生产任务,成为全矿的“老大难”单位,矿革委会有的新干部认为,要解决十队的问题,就要搞一点“物质刺激”。驻矿支左人员组织革委会中的新干部和十队的干部在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摆十队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使大家提高了认识。接着,矿革委会组织十队工人和干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批判刘少奇的“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结果这个队当月的生产任务十三天就完成了。革委会的新干部从这一事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表示今后永远要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道路。
毛主席教导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既当‘官’,又当老百姓。”驻大同煤矿解放军支左人员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经常和新干部一起联系矿上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事实,狠批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使新干部认识到要继续革命,就必须坚持做到“三不脱离”。红九矿新干部、革委会主任马吉经常用毛主席有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教导勉励自己,时刻警惕不要染上官僚主义的灰尘。他参加劳动,总是挑重活、苦活、脏活干。工人们高兴地说:马吉当了“官”不象官,和俺们工人没两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