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就是好!
  ——河南省农村教育革命先进单位代表座谈纪要
《人民日报》发表侯振民、王庆余两位同志建议所有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来信,并加了重要编者按,在河南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全省广大贫下中农和农村教师以及广大革命群众都闻讯而动,热烈学习讨论。正在参加河南省农村教育革命现场参观典型经验交流情况汇报会的全体代表,十四日举行了座谈讨论。他们以亲身感受,畅谈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好处,一致表示坚决支持侯振民、王庆余两位同志的建议,认为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就是好,是进一步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一个重大步骤。代表们在座谈会上愤怒声讨和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同伙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滔天罪行,决心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最新指示,把农村教育大权牢牢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农村学校的现象,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下面是参加座谈的部分同志的发言纪要:
真正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革命倡议
新蔡县程庄大队贫下中农代表张玉林,开封市郊区革委会常委、贫下中农代表陈广新说:我们从实践中深切感到,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就能更好地沿着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前进。毛主席关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最新指示发表后,我们贫下中农就开进学校,管理学校。由于公办小学没有下放到大队来办,因此对于公办小学的管理,是不彻底、不完全的。如果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贫下中农就能完全地管,认真地管,彻底地管,象管民办小学、农业中学一样来管。
郸城县宜路公社岳庄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岳恒端说:我们大队的学校有两种:一种是民办小学和民办中学,一种是公办完小。民办学校完全在贫下中农管理之下,贫下中农需要什么,他们教什么,学校师生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和贫下中农有深厚的阶级感情。而公办学校则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生产劳动,脱离贫下中农。如果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完全置于贫下中农的管理之下,学校师生由贫下中农给以再教育,就会使他们彻底改变旧思想,真正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把学校办成贫下中农欢迎的学校。
嵩县白河公社农业中学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启发,襄城县建设公社杨湾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杨仓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是要使贫下中农确实掌握“三权”:一是政治领导权。办学方针、学校体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必须根据贫下中农按照毛泽东思想提出的意见来办,这样才能保证永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转向;二是师资管理权。贫下中农不仅要选拔、推荐教师,对教师进行再教育,而且对混进教师队伍中的阶级敌人和不称职的教师,有权处理、撤换和调整。教师队伍如果不是绝对置于贫下中农管理之下,就不能建立一支革命的教师队伍;三是经济权。过去公办学校教师由文教局给评级、发薪,他们只听文教局的,根本不服贫下中农管。贫下中农掌握了财权,就有利于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改造。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以后,贫下中农掌握了学校的三权,就能够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办好。
有利于贯彻执行毛主席教育路线
新乡市郊区马坊大队革委会副主任、驻“五·七”学校贫下中农代表苗昌福说:《人民日报》编者按和侯振民、王庆余两位同志的建议,是在农村贯彻落实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项革命措施。从我们大队贫下中农办学的经历,使俺深深体会到,学校的一切大权,必须由贫下中农来掌。
一九六四年,我们马坊的广大贫下中农,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办起了自己的学校,为贫下中农大开方便之门,培养了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现在已经毕业的六十四名学生,其中有五人当了生产队干部,有六人当了生产队的卫生员,有两人担任民办小学教师,还有两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他也都是生产队里的骨干,贫下中农称他们是自己理想的接班人。
唐河县谢岗大队进驻谢岗小学的老贫农金明玉说:过去俺队公办学校教师关门教学,和生产队是“两张皮”。他们和贫下中农没有感情,不问生产队的大事,不关心贫下中农的疾苦。学校放了假,教师不是在学校把大腿跷到二腿上拉拉唱唱,就是蹲到水坑边去钓鱼,从来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呢?这是资产阶级在和我们争夺下一代。我们贫下中农完全同意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以后,由我们贫下中农管理,我们就会按照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培养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范县白衣阁公社胡楼大队张庄民办小学教师张宜之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可以更好地对师生进行阶级教育,让他们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永远不忘本。还可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热爱贫下中农、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优良习惯,堵塞产生修正主义的渠道,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有利于建设一支革命化的教师队伍
开封市郊区革委会常委、贫下中农代表陈广新,嵩县白河农中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副主任陈启发说:过去教师的工资由文教局发,人归文教局管,贫下中农根本不沾边,怎能办好管好呢?结果有的教师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对贫下中农的意见软顶硬抗,不好好教书,不好好劳动,把贫下中农不放到眼里。贫下中农要管他,他说:“我又没有拿你队里的钱,又没有吃你的,喝你的,你少管。”有的明摆着是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要是民办,贫下中农早就把他给撤了;由于是公办,贫下中农管不着,结果成了坏人的防空洞,贫下中农干憋气没办法处置。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便于贫下中农对地、富、反、坏、右分子的监督和改造,纯洁教师队伍。对那些从旧学校出来的小学教师,由大队根据他们的思想表现、工作好坏评级记分,这就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利于改造旧思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加速思想革命化。
南阳市白河公社农中教师张锡庆说:我们农中的教师全都是回乡知识青年,不拿国家工资,由大队记工分,上课当教员,下课当社员。饭场、地头辅导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田间和社员一起搞科学实验,我们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斗私批修,这就大大有利于改造我们从旧学校带来的轻视工农、轻视劳动的资产阶级思想。贫下中农说我们是靠得住,信得过,说话干活合得来。从我们切身体会看,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真是大有好处。
有利于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新蔡县涧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新蔡县第十三中学教师张保常说:我们涧头公社有一所公办的谢庄完小,由于执行修正主义的办学方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贫下中农不欢迎。这所完小原来有四十二间房屋,如今倒塌十二间,一直修盖不起来,学校光知道伸手向国家要钱。学生原来有十个班,如今已下降到六个班。与此对比,谢围孜大队自己办的一所完小,由于得到贫下中农的拥护和支持,一九六五年开办时只有四间房,一班学生,现在已扩展到三十间房,六班学生,共二百五十多人,其中并有“戴帽”的初中班学生四十八人。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公办改民办就是好。民办学校在贫下中农的直接管理下,好就好在执行的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好就好在始终按照毛主席“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教导办事,好就好在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和广大贫下中农相结合。
沁阳县革委会教育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张万钟说:我们沁阳县从今年二月起,在县和公社革委会的领导下,将全县二百八十六所小学全部下放到大队来办。几个月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后,使教育大权牢牢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彻底改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同时也便于普及农村教育,便于贫下中农子女就近入学。我县入学适龄儿童八千五百多人,如今入学的已有八千一百二十四人。不仅如此,全县十三个公社还先后在七十二所小学建立了二百零七个初中班,入学学生一万一千余人。招生班数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公办中学每年招生班数的十六倍,招生人数相当于原来公办中学每年招生人数的十七倍,普及了初中教育,做到了上小学不出村,上中学不超过五里(山区除外)。学生读书在校,吃住在家,劳动在队,深受贫下中农欢迎。贫下中农说:“这种办法好得很,把文化真正送到俺门前了,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俺贫下中农的关怀,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是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给俺贫下中农办的一件大好事!”许多人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河南日报》记者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新华社记者 (本报略有删改)


第3版()
专栏:

  在劳动中锻炼成坚强的革命战士
  吉林省办起四十所“五·七”干校,一万多名干部下放劳动,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长沙、广州又有一批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据新华社长春电 在落实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伟大战斗任务,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抓斗、批、改的热潮中,吉林各地广大干部和知识青年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按照全会的号召,纷纷下放劳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决心在劳动中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各地广大干部和知识青年认真学习了全会公报后,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散布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思想,纷纷要求下放劳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许多干部连日来纷纷写决心书、申请书,要求首先到“五·七”干校学习,做同工农相结合的“五·七”战士。在全会公报精神指引下,全省各地革委会加紧进行“五·七”干校的筹建工作,许多市、县革委会的负责人深入农村选点定点,亲自参加建校。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办起“五·七”干校四十所,入学的干部已达一万多人。吉林省革委会机关干部,坚决响应毛主席“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和全会公报发出的伟大号召,也纷纷申请下放劳动。首批下放劳动的干部已经陆续奔赴工厂、农村。
吉林各地的广大知识青年,大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全会公报,坚决响应全会号召,狠批刘少奇散布的“读书做官”、“升学第一”、“下乡镀金”等修正主义谬论,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仅十一月上旬,全省又有七万多名知识青年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农村安家落户。这次下乡的知识青年,超过了今年十月份以前下乡知识青年的总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到目前为止,已有二万二千多名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据新华社长沙电 在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公报的鼓舞下,长沙市又有一批中学毕业生,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手捧红色革命宝书,出发到农村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为止,全省已有二十多万名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生奔赴农村第一线。
十一月八日,长沙市十五万军民举行盛大集会,热烈欢送下乡上山知识青年。湖南省、长沙市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在讲话中赞扬他们以自己的实际革命行动,给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湖南的代理人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以有力的回击。
长沙市这一批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在出发以前,专程到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瞻仰毛主席旧居和毛主席旧居陈列馆,学习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大大激发了革命斗志。
据新华社广州电 在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公报的鼓舞下,广州六万多名高、初中毕业生,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诚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于本月五日起陆续下乡上山,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这批下乡上山的高、初中毕业生出发前,广州市三十五万军民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欢送大会。广东省、广州市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们指出,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这是听毛主席的话,忠于毛主席的具体表现。这证明,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暴的革命小将,不愧为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


第3版()
专栏:

  藏族牧民欢迎的好教师
  ——记甘南草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玛艾小学教员何建福的模范事迹
来到辽阔的甘南草原,贫苦牧民对我们说:“何建福是毛主席派来的好‘格干’(老师)。”
贫农儿子何建福是甘肃碌曲县科才公社玛艾小学教员。五年来,他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坚定地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牧民放牧到那里,他就跟到那里办学,跟到那里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跟到那里接受贫苦牧民的再教育。
自觉地接受贫苦牧民的再教育
一九五九年秋天,何建福初师毕业了。他离开城市,来到甘南草原教学。
科才公社是纯牧区,是个比较艰苦的地方。玛艾小学当时共有四十一名藏族学生和一名藏族教师,全校除了一顶牛毛帐篷外,什么也没有。秋季雨多,帐篷里常常被雨水浸湿。冬天风急雪大,帐篷常常被雪压塌,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冻得睡不着觉。困难就象拦路虎,摆在何建福的面前。是战胜困难,在贫苦牧民中扎根;还是向困难低头,当可耻的逃兵?何建福灵魂深处激烈地斗争着。
贫苦牧民热情地关怀何建福,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谈草原的过去和将来,共同忆苦思甜。老人鼓励他说:“玛艾小学是科才公社有史以来第一所学校,贫苦牧民多么渴望学习啊!你要和我们一起把学校办好啊!”这些话,深深地教育了何建福。他想:我家三代都是讨饭的,没有一个上学的。解放后,是毛主席和党把自己送进了学校;今天,又把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任务交给自己,我一定要为毛主席争气,把玛艾小学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心中有个红太阳,天大的困难无阻挡。一九六○年春天,他怀着渴求毛泽东思想的迫切心情,骑马到一百七十多里以外的尕海去买毛主席著作。从那时起,他坚持学习,特别注重带着问题学习“老三篇”、《关于重庆谈判》和《青年运动的方向》等光辉著作。每当大雪压塌了帐篷和大雨连绵浸透了衣服、被褥,他就背诵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正是毛主席的教导,使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鼓励他战胜困难,把帐篷再撑起来,继续工作和学习。他用“老三篇”衡量自己的一切行动。在大风大雪的日子里,狂风夹着雪片从帐篷的缝隙直往里钻,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口,让学生少受点冷。课余时间,他访贫问苦,征求办学意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全心全意地为贫苦牧民服务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何建福学习这段话后,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教师的职责是用毛泽东思想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一个革命者来说,为人民服务不能局限在自己该做的事的圈子里,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都应当抢着做。”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花格公社有三十多个学生,每天上学来回要走二十多里路。夏天,洮河洪水上涨,家长们不放心,有时不让学生到校。何建福学习了毛主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光辉著作后,决心担负起送学生回家的艰巨任务。他每天来回走二十多里送学生,从一九六四年到现在,不管风雪冰冻,日晒雨淋,从不间断。碰到大雨大雪或冰雪封路的坏天气,他一直把学生送到帐圈附近才回去。在路上,他把自己的雨衣、毡衣披在学生身上,自己甘愿挨雨淋,受寒冻。有的小学生走不动,他就背着送回去。学生们见老师实在辛苦劳累,请求他不要再送了,但他还是坚持要送。每天回来时,常常是茶冷饭凉。有的同志劝他不一定要每天都送学生,何建福说:“我们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一天也不能间断。”社里的干部见他很辛苦,要派专人送学生,他却说:“你们生产很忙,我多跑点路没什么。”
对住校的学生,何建福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学生的衣服脏了,他帮助洗;住校学生糌粑吃完了,一时送不来,他把自己的糌粑分给学生吃,尽量使贫苦牧民的孩子安心上学。贫苦牧民出身的学生达绕,只有母子两人。母亲眼睛瞎了,不能劳动,生活比较困难,要求退学回家。何建福就把自己的衣服、鞋送给达绕穿,还给达绕买本子和笔,帮助他坚持学习到高小毕业。达绕的母亲感激地说:“你真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派来的好‘格干’。”
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办学
玛艾小学是在阶级斗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九五九年秋天,当何建福刚刚踏进草原时,一些反动喇嘛在走资派的支持下到处造谣说:“汉家老师来教学存心不善”,恶毒挑拨民族团结,妄图阻止藏民子女接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这些反动喇嘛还在玛艾小学帐篷对面搭起帐篷,用各种卑劣手段,妄图把学生拉走,搞垮学校。何建福满腔怒火,在贫苦牧民的支持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反动喇嘛念“经”的时候,何建福就带领学生大唱《东方红》,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他深入群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提高群众觉悟,戳穿反动喇嘛骗人的鬼话。
反动喇嘛和走资派看到何建福斗争坚决,恨得要命,便企图暗杀他。广大贫苦牧民知道后,都为何建福的安全担心,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一天晚上,阶级敌人企图暗杀何建福,贫苦牧民那木九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夜里把他从学校转移到自己的帐篷里。
一九六二年,在我国经济生活遇到暂时困难时期,阶级敌人用“神鬼”制造谣言,破坏学生学习。有些受蒙蔽的群众,借口家里困难,让子女退学。何建福看到这些情况,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就到群众中去宣传毛泽东思想,进行阶级教育。他对贫苦牧民们说:“我们的大救星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就是胜利,就能得到光明。”
过去,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办学脱离了无产阶级政治,脱离了牧民群众,脱离了生产实践。贫苦牧民说:“甜水过碱滩,好孩子也教坏了。”何建福和革命师生,听取了贫苦牧民的意见,坚持以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语录》为主课,请贫苦牧民登上讲台,大讲阶级斗争课。贫苦牧民高兴地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学,我们放心了。”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