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依靠贫下中农精简公社机构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实行精兵简政的经验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在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在精兵简政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贫下中农,深入开展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清除了剥削阶级旧观念、旧作风的影响,树立了崭新的革命作风,深受群众欢迎。
打破小圈子,和贫下中农一起闹革命
水源公社革委会成立后曾进行过两次机构改革。费了很大周折,工作人员才由三十七名减少到二十八名,虽然合并了一些机构,但是在公社革委会下还设有三组(政工组、生产组、教改组)一室(综合办公室)。这样精简的结果,一方面机构仍然庞大,另一方面留在公社机关或者被精简下放的人员思想不通。有的人认为:“精简是县以上机关的事,基层单位应该充实、加强。公社是基层,干部一天忙得团团转,只应该增人,不应该精简。”还有的说:“公社的干部多一点没关系,注意转变作风就行啦!”实际上,心里想的还是维持原状。贫下中农反映说:“公社砸了旧牌匾,机关换了新名称,就是干部没有新作风,必须彻底革命。”
为什么前两次精简搞得不彻底?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公社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精兵简政”教导的伟大意义。经过学习,大家深深认识到:“精兵简政”是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化领导班子的重大措施,必然会遇到剥削阶级的旧观念、旧习惯、旧势力的抵抗。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只有紧紧依靠农村中文化革命的主力军——贫下中农,才能真正把精兵简政进行到底。于是,他们发扬彻底革命精神,和贫下中农一起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紧紧依靠贫下中农,进行第三次精简。
和贫下中农一起,狠批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
学习班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的最新指示之后,带着“公社到底需要不需要精简?”这个问题,到各种不同类型生产队去,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办学习班,进行研究和讨论。
广大贫下中农和机关干部在学习班上,愤怒揭发了旧机构阻碍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重障碍:(一)会议、表报、文件多,烦琐的事务捆住了干部的手脚,使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到群众中去。据统计,有的公社干部,一年在公社和上面开会的时间就达一百五十多天。贫下中农说:“旧机构把干部锁在屋子里忙事务,割断了和群众的联系。”(二)办事层次多。一九六四年,先锋大队要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多次到公社商量,找了秘书、社长、书记等五人,费时一个多月也没解决。贫下中农不满地说:“咱们在下面找不到干部,到上面又要经过这么些关卡,这那象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机构?”(三)一些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地脱离群众。贫下中农反映说:“咱天天在水田里劳动,可是一些干部,穿得干干净净,尽站在坝埂上走干道。下来就听汇报,上去就作报告,满身是官气。”(四)一些干部坐在上面发号施令,连每年什么时候播种,怎么插秧,都要社员按照他们关着门作出的计划去做,甚至还派出工作组去监督群众执行。贫下中农对这种做法很反感,他们说:“旧机构处处管着群众,这样下去,就会越管离群众越远。”
贫下中农还揭发和控诉了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对干部的毒害和腐蚀。原公社三十七名干部中,就有三十四名是贫下中农选送的优秀分子。但到公社以后,有的地位变了,思想也变了,架子大了,劳动少了。有的开始排名次,争地位,比待遇,比吃穿。个别人还发展到蜕化变质,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贫下中农越摆,对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的反动本质看得越清;越摆,对刘少奇越恨。学习班还针对刘少奇散布的“人多了,机构大了,组织就要复杂点”的反动谬论,展开了深入的批判,进一步教育了公社干部。他们说:“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真是射向我们心脏的一支毒箭,不彻底肃清它的流毒,就会使干部变质,政权变色。”原来强调公社是基层,不应该精简,只有增人才是加强政权建设的同志也认识到:无产阶级的权力机构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最根本的标志是看同群众的联系怎样,而不是看人数多少。
群众是最好的先生,革命大批判是最实际、最生动的课堂。接着公社干部又同贫下中农一起讨论了公社机关的编制。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把三组一室改为两个组(政工组、办事组),办事人员由二十八人精简到十三人。
向贫下中农学习,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精简的方案确定了,精简下来的人员到那里去呢?有些同志又产生了活思想。有的同志想到公社直属部门当干部,怕到生产队当社员。也有的说:“下到生产队是方向,我要回自己家去。”还有的同志把自己被精简下来看作是受了处分似的,认为见到亲友、群众不光采。在学习班里,贫下中农再次帮助有思想问题的干部解决思想疙瘩。六十多岁的老贫农祝宝申说:“刘少奇想利用我们头脑里资产阶级的‘私’字,推行政权建设的修正主义路线,我们就要狠斗私心,才能肃清修正主义流毒。”
机关干部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认识到,干部是要做官,还是要革命,这是关系到在政权建设两条路线的斗争中,站在那一边的大问题。如果不狠斗私心,只能当“官”不能当老百姓,就会迷失方向,站错队。他们都表示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精兵简政”的指示,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老老实实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帮助、监督,树立革命新作风
公社革命委员会精简以后,新机构的办事人员,大多数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工作。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存在着“拔个萝卜空个坑,人员少了任务难完成”的畏难情绪。
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革委会,就组织机关全体办事人员,反复讨论:新机构人少事多要求高,到底怎么办?同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现状和习惯往往容易把人们的头脑束缚得紧紧的,即使是革命者有时也不能免。”大家认识到:新机构的建立,还只是为树立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新作风提供了组织保证,而要真正把新作风树立起来,还必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促进思想革命化,必须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同剥削阶级的旧观念、旧作风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因此,新机构一成立起来,他们就继续举办有贫下中农参加的学习班,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这样,进一步认识到:新机构人少事多,必须做到:千头万绪抓根本,首先抓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深入实际,依靠贫下中农,把大量的问题解决在生产队,解决在萌芽状态;培养典型,推动全面。
由于贫下中农的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公社干部的思想作风就起了很大的变化。平时,他们除了留两个人在家里值班以外,其他同志都身背行李,怀揣宝书,走上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第一线,那里艰苦,他们就到那里和群众同战斗,做群众的小学生;那里困难最大,他们就到那里帮助群众去解决问题。
广大贫下中农见到公社干部思想作风的变化,兴奋地说:“公社面貌一片新,干部办事到咱村,又是走访又劳动,真是和咱心连心。”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红太阳高照唐岛湾
当你翻山过海,跨进唐岛湾,走到山东胶南县灵山卫公社大岔口生产大队的时候,一幅动人的景象立刻展现在你的面前:毛主席画像家家挂,毛主席语录红满墙,《毛泽东选集》户户有,毛主席像章人人胸前闪金光。不管遇到谁,他都会举起红色宝书,祝福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解放前,在山主和渔霸的残酷剥削下,这个村是很穷的,群众过着“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牛马生活。“打渔的喝清汤,种田的吃谷糠,当妈的卖儿郎”,就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平地一声春雷,毛主席把他们从苦海里救了出来,领导他们走上了社会主义光明大道。但是,万恶的刘少奇的代理人向这个村子伸进了黑手,拚命推行“三自一包”等黑货,妄图使这个村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贫下中农处于“吃粮靠供应,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困难境地。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支农解放军给他们送来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贫下中农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肃清了修正主义的流毒,焕发出冲天的革命干劲,制服了穷山恶水。短短的两年,这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落后村一跃而成为全县的先进大队。不但吃粮不靠供应,平均每人五分地还向国家卖余粮;花钱不再靠贷款,还拿出很多钱支援兄弟队。贫下中农怎能不感激伟大领袖毛主席呢!就是蘸尽五湖四海水,也写不完贫下中农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表达不尽贫下中农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
下面我们介绍几件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社员们思想革命化的事迹:
“三早老人”
大岔口大队有位老贫农名叫高方来,人老心红,社员亲切地称他为“三早老人”。三早,是开会来得早、学习到得早、出工他最早。
“三早老人”的称呼,是最近才传开的。说起来,高大爷也曾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那就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疯狂地推销“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黑货,高方来中了毒,认为自己年老多病,有儿子、女婿捎钱,要是自己再开荒、钓鱼,晚年一定过得很舒适。于是他从供销社退休回家,整天忙碌在自己的小家庭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高大爷的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大队老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他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毛主席的话句句都触动了高大爷的心弦,激发了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认清了
“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危害。在一次批判会上,他气愤地说:“俺家四辈子给山主、渔霸当牛马,三辈子还不起阎王债。多亏毛主席共产党把我从苦海里救了出来,翻身当了主人。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却要我们走回头路,重受二茬苦,我们决不上他的当。”从此,高大爷从“私”字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一个心眼为集体,变成了“三早老人”。
每次集体学习,他就早早地提着板凳去了,认真地读毛主席的书,狠斗自己的私心杂念。有时因为文化低理解有困难,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向小学生请教。
每次开会,他到得最早,积极地帮大队革委会出主意想办法,不遗余力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他已经掉了牙,唱歌不成调调,可是,仍然和另外两个人一起登台表演。
东方刚刚发白,他就下了地,常常劳动一个多小时以后,再回来和大家一起向毛主席请示。在他的带动下,社员们普遍提早上工。他早出工,干累活,不间歇。他深有体会地说:“劳动人民嘛,就是要劳动,蹲在家里脑子里容易产生资本主义!”
“工分迷”变成了“集体迷”
文化大革命之前,陈素花中了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工分挂帅”的流毒,被工分迷了心窍,认为“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只要工分到手,吃穿住花都有”。有一次,因少给她评了半分,她就又哭又闹,一连四天没出工干活。所以社员们称她是“工分迷”。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队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批判,使陈素花逐渐认识到了“工分挂帅”的危害。她和社员一起,狠狠地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腐朽的人生观,同时,也狠斗了自己的“私”字。她恨自己过去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上了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的当。自己以前做的事真见不得人,处处为个人,没有一点集体观念,更谈不上关心国家大事,真是对不起毛主席他老人家,对不起贫下中农。从此她勤奋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思想面貌起了很大变化。
一天,她家里的粮食和队里的粮食都晾在房外。天突然下了大雨。她没有顾自己的粮食,急忙跑到生产队的场上把队里粮食收拾了起来,自己的粮食被雨淋了。别人问她为啥不管自己的,她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自己的粮食被淋坏了,是自己的损失,队里的粮食淋坏了,可是集体的损失呀!只要集体不受损失,自己受点损失算得了什么?”
现在,她劳动特别积极,从不计较工分,社员们说:“工分迷”真正变成了“集体迷”。
毛泽东思想照得盲人心里亮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照得我两眼明又亮,
能学习能听报,国家大事我思量。
毛泽东思想力无穷,我老汉干劲百倍增,
无限忠于毛主席,胸怀世界干革命。”
这首歌,是大岔口大队贫农出身的盲人金玉成创作的。他常在劳动中唱着这支歌鼓舞自己克服各种困难。
金玉成十九岁时由于害眼病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到,急得整天愁眉不展。解放后,他听到青年们又唱又笑,学习看报,就更加苦闷。他想,自己没有眼睛,什么事也干不了,对国家一点贡献也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死了好。因此他几次想寻死。
是毛主席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他革命的力量。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他和社员们共同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光辉的“老三篇”。毛主席的教导使他心里豁然明亮起来。他想: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虽然两眼瞎了,但我还有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呀。我要学习毛泽东思想,要为人民服务。从此他每天苦学苦练,背熟了很多条毛主席语录,而且用到自己的行动中。今年夏天,他和社员们一起抗旱,后来每天上山割草,砍条子。
有一次他上山割草,不小心从山坡上跌了下来,摔得又痛,满手扎了刺。他思想斗争开了:回去算啦,何必受这个罪。可是他一想到张思德、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想到老愚公的坚强毅力,浑身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他忍着疼痛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这样,他风里来雨里去,用了四十天的时间为集体割了四千多斤草,砍了两万多斤条子。社员们称赞他说:“盲人也能为人民服务啦。”
本报工人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在工人宣传队和解放军同志帮助下
  出现热情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新风尚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进驻张家口市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帮助医护人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肃清党内头号走资派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思想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流毒,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全院迅速出现了热情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的新面貌。
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担负着十三个县的医疗工作。但是长期以来,一小撮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勾结叛徒、特务、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把持着医院的领导大权,推行大叛徒刘少奇的
“权威治校”、“专家办院”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建立一整套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束缚医护人员的手脚,不为贫下中农服务。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医院的革命群众揪出了一小撮走资派和叛徒、特务等阶级敌人,改革了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相当深,旧的习惯势力相当大,医院的斗、批、改远远落后于形势的要求。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医院以后,看到了一些怪现象:某些人理论讲得呱呱叫,实际工作却是另一套,对病人的态度不大好。因为床位不够,有些病人远道来治病要住在旅馆里等上很长时间才能住院,有的住院了,却只能住在走廊上,而医生、护士却在屋子里办公。工人宣传队的工人们和解放军指战员对此非常痛心,许多人激动地说:“我们宁肯自己睡在地板上,睡在露天里,也不能让贫下中农兄弟受委屈。”他们立刻从楼房搬出来,把贫下中农病人从楼道搬进去。
他们在行动上做出了榜样,接着对医护人员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驻医院解放军同志的帮助下,工人宣传队组织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分别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活学活用“老三篇”和毛主席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在学习班里,许多老工人回忆了在旧社会受尽地主、资本家剥削压迫的苦难家史,倾诉了无限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心情,畅谈自己在毛主席的“老三篇”的哺育下,促进思想革命化,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的体会,和医护人员一起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教育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许多医护人员深有感慨地说:“老三篇”我们读过多少遍,背起来不比别人差,但是用起来却差得多,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有些人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自以为有学问了,但是并没有读进去,并没有在头脑里生根,不会应用,阶级感情还是旧的。”
在工人宣传队和解放军指战员言传身带的启发教育下,医院广大革命群众狠狠地斗私批修,振奋起革命精神。外一科的医护人员首先腾出了办公室和值班室作为病房,自己在楼道里工作。几天时间,全院就增加了六十五张病床,另外还增设了一些简易病床。医护人员又改进了服务态度,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医院的炊事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和生活习惯,改革过去的“洋食谱”,降低了收费标准。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医院时间不长,医院的面貌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病人看了激动地说:工人宣传队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进驻医院,我们高兴极了。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没有解放军参加,城市老爷医院改变不了面貌!许多医护人员也说:工人宣传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为我们彻底改造世界观树立了好榜样。活生生的事实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工人阶级不但必须领导医院,而且能够领导好医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