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颂歌
北京永定机械厂工人 张宝申 常振声
看《海港》,学英雄,
工人阶级心最红,
领导一切志豪迈,
永跟统帅毛泽东。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我国有七亿人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由江青同志亲手培育的革命样板戏——革命现代京剧《海港》,以强烈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英雄群像,形象地表现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一光辉思想。戏中通过党支部书记方海珍、装卸组长高志扬、老工人马洪亮等一系列英雄的码头工人的高大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工人阶级最忠于毛主席、最忠于毛泽东思想、最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赤胆红心;抒发了工人阶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革命豪情;表达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就是要领导一切,永远领导一切,“定叫世界变个样”的雄心壮志。《海港》里塑造的这些叱咤风云的工人阶级英雄人物,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千千万万个工人阶级英雄人物的代表,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真实写照。看台上的英雄人物,想台下的斗争生活,真是越看越亲切,越看越激动。我们仿佛不是在剧场,而是在码头上和英雄们并肩战斗。
毛主席教导我们:“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海港》中英雄的码头工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把支援世界革命人民作为自己的神圣的国际主义义务。他们立足海港,看到的是“全世界闹革命风起云涌,觉醒的人民仰望北京;毛泽东思想东风传送,五大洲响彻了进军号声。”他们想到的是“上海港紧连着江南塞北、莽原椰林,支援那国内建设、世界人民!”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用“粗大的手,把革命大印来执掌”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伟大气魄,有这种“为革命,哪怕山高海阔来阻挡,定要把这深情厚谊,送往那四面八方”的宽广胸怀,所以他们就能够“山头踩出平坦路”,奋发图强,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码头工人志如钢”。方海珍、高志扬等高大的工人阶级英雄人物,在毛主席要“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教导下,以火热的激情,忘我的劳动,支援世界革命,表达了中国工人阶级要解放全人类的彻底革命精神。他们深深懂得“装卸工这工作意义深长”,“一包一件,紧连着世界风云”。在发生了小麦散包事故后,他们想到的是“那驳船满载着祖国荣誉,决不能让散包撒上灰尘。那驳船装的是革命情谊,怎能够让散包留下污痕。”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人阶级要领导好一切的崇高思想,使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查出散包。方海珍、高志扬率领全组工人以“钢肩铁臂经百炼,那怕麦包堆如山”的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连夜翻仓,把两千包小麦逐一查清。后来,发现散包小麦已错当大米上了驳船开往吴淞时,装卸组长高志扬想到祖国的荣誉和世界革命的责任,不顾“雷吼阵雨猛,潮涌夜深沉”,驾驶汽艇,冒险出海,那种“明知惊涛骇浪险,偏向风波江上行”的革命英雄气概,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天不怕、地不怕,无往而不胜的革命风貌。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海港》中的党支部书记方海珍,这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工人,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她牢记毛主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时时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韩小强的请调信和散包小麦事故出现的时候,她首先想到了“胜利中须保持头脑清醒,征途上处处有阶级斗争。”她以明察秋毫的锐利目光,看穿了留用仓库保管员钱守维的反动本质,发动群众,给予迎头痛击。她用阶级斗争的活教材教育了韩小强,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了韩小强,使他认识和改正了错误。方海珍这个毛主席的好干部、工人阶级的好代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工人阶级要领导一切,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指导一切,武装一切。
工人阶级要占领一切阵地,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这个历史的总趋势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住的。可是中国赫鲁晓夫这个工人阶级的死对头,却总想用他那“花冈岩”脑袋去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他顽固地站在资产阶级反动立场上,千方百计地往工人阶级脸上抹黑,恶毒地丑化和污蔑工人阶级。在《海港》的创作过程中,这个老工贼就有过一番丑恶的表演。在他看了淮剧《海港的早晨》演出以后,大肆污蔑工人阶级是什么“如不凭杠棒就要多领、冒领救济款”的“群氓”。把持文艺界大权的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也象苍蝇逐臭一样,跟在中国赫鲁晓夫的屁股后边嗡嗡乱叫,他们胡说什么“工人上台,张口难唱,抬手难舞”。他们就是这样歇斯底里地反对工人阶级“上台”,反对工人阶级“张口”,反对工人阶级“抬手”,真是可恶之极!“蚍蜉撼树谈何易”。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同中国赫鲁晓夫一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了这一小撮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率领革命文艺工作者成功地创作了《海港》。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巍然屹立在舞台上,“张口”高唱“毛泽东思想放光芒”的响亮赞歌,“抬手”高举革命的“杠棒”,把中国赫鲁晓夫之流砸了个稀巴烂!
工人阶级登舞台,牛鬼蛇神滚下来。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诞生,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江青同志英勇战斗的丰硕成果!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伟大胜利!《海港》中显示出的“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豪情壮志,将永远鼓舞着我们高歌猛进。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工人阶级永作革命的火车头。我们一定要象英雄的《海港》工人一样,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认真搞好斗、批、改”。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在战斗的岗位上狠抓革命,猛促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为支援世界革命人民的反帝反修斗争,贡献出一切力量!


第4版()
专栏:车间黑板报

工人阶级的世界观
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工人 郜承恩
在《红灯记》中,李玉和和鸠山有这样一段对话——
鸠山:其实,最高的信仰,只用两个字便可以包括。
李玉和:两个字,两个什么字?
鸠山:“为我”。
李玉和:哦,“为你”?
鸠山:不!“为自己”。
鸠山接着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做人的“诀窍”。
鸠山在这段对话中所宣扬的“为我”哲学,是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一切剥削阶级“最高的信仰”和做人的“诀窍”。这种世界观,对我们工人阶级来说,正如李玉和所讲的:“真好比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为我”,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为公”,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工人阶级英雄人物李玉和的一言一行,闪耀着工人阶级世界观的光辉。为革命,他“前仆后继走向前”;为革命,他“不屈不挠斗敌顽”;为革命,他“不怕把牢底来坐穿”;为革命,他“粉身碎骨也心甘”。一句话,就是: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李玉和“赴宴斗鸠山”这场戏,是两种世界观短兵相接的搏斗。在这场搏斗中,李玉和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以崇高的工人阶级世界观,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丑恶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第4版()
专栏:车间黑板报

品德·胆量·智慧
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工人 李昆麓
《红灯记》十分完美地塑造了铁路工人李玉和的英雄形象。
李玉和为革命忠心耿耿。他在与贼鸠山的软硬兼施的斗争中,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的革命品德。李玉和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为革命他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李玉和有着大无畏的革命胆量。“孩儿我本是个刚强铁汉”,他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被捕,不怕受刑,不怕坐牢,不怕牺牲。在就义的时候,李玉和满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想的是:“风雨过,百花吐艳,新中国,似朝阳,光照人间。”
李玉和在同敌人面对面的斗争中,不仅具有顽强的革命意志,而且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高度智慧。在“粥棚脱险”一场,他机智地藏起了密电码。在“赴宴”一场中,他把鸠山斗得“眼发花来头发胀,血压增高手冰凉”。
李玉和的光辉形象,对中国赫鲁晓夫“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市侩哲学和“钟爱自己”的叛徒哲学是有力的批判。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所以受到我们铁路工人的赞美,就是因为它热情地歌颂了我们工人阶级的品德、胆量和智慧。
这样的革命样板戏,我们铁路工人,无论是新工人或是老工人,看了以后都深受教育。老工人感到革命意志更加旺盛、越活越年轻,要保持革命晚节,无限忠于毛主席,誓把革命进行到底。青年工人感到一定要向革命前辈学习,接好革命班,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第4版()
专栏:

向工人学习 拜工人为师
上海京剧院《海港》剧组
迎来春色满人间,祖国山河一片红。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随着毛主席的这一伟大号令,浩浩荡荡的产业工人大军,纷纷开进文化、教育和其他一切上层建筑领域,一个气势磅礴的斗、批、改新高潮到来了。就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来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身边,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的演出,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我国有七亿人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回顾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诞生,回顾我们在上海港向码头工人学习的过程,我们更体会到这一指示的英明、正确和伟大。
一九六四年,根据江青同志的指示,我们来到了上海港码头,向工人学习,拜工人为师。一来到海港,我们就被海港码头雄伟的情景吸引住了。黄浦江上巨轮首尾相接,码头上拖车往返,吊车林立,码头工人以高涨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日日夜夜进行装卸。在码头上,我们与码头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特别是他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我们到工人家中去访问时,看到每个工人家中迎门墙上都挂着毛主席像。每当谈到他们解放前后生活的对比、码头的变化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时,他们总是激动地说:“这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的好!”“这些成绩应当归功于毛主席。”码头工人对伟大领袖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码头工人对伟大领袖的这种热爱,是有其阶级根源的。在旧社会,码头工人被剥削阶级污蔑为“苦力”、“臭小工”,受尽压迫和剥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他们得到了翻身解放,成了码头的主人,国家的主人。他们时时不忘旧社会的苦,新社会的甜。我们一上码头,他们就给我们上阶级教育课,用自己在旧社会的切身遭遇,指着那被汗水浸润、被肩膀磨光的毛竹杠棒,给我们讲家史,讲码头史;还带我们到现场指给我们看,在什么地方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包工头关押、吊打工人,在什么地方他们曾经拿着杠棒和反动派进行过斗争;有些工人还脱下身上的衣服,让我们看那累累的伤疤。那含血带泪的控诉,那惊心动魄的斗争,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由于有这种强烈的爱憎,他们十分热爱《海港》,特别是阶级教育那一场,工人们每看一次,都边看边呼口号:“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由于学习了工人阶级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的思想感情逐步起了变化,也为在舞台上塑造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演支部书记方海珍的演员,原来因自己缺乏码头工人的思想感情,再加上当时担任导演的反动学术“权威”要她成天跟着支部书记,搞什么“体会角色”、“捕捉形象”,因而没有和广大工人群众打成一片。后来,她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以后,改变了作风,坚持深入生活,同工人打成一片,和工人们一起战斗,一起生活。在共同的战斗中,认识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干部,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他们既带领群众前进,又是群众中普通的一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勤务员。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支部书记方海珍,就受到工人们的欢迎。码头工人高兴地说:“这样的方海珍才象我们码头工人的支部书记。”
《海港》是歌颂工人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豪情壮志的。通过与码头工人同劳动、同生活,使我们对工人阶级这种崇高的品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上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港口之一,在这儿,通过码头工人的双手,每天有成千上万吨货物,运到亚、非、拉各国去,支援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原来在我们眼里看来只是些普普通通的货物,在码头工人眼里却是反帝反修的子弹,真是“一包一件紧连着世界风云”。正因为这样,他们工作起来生龙活虎,干劲冲天,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码头上由于气候因素及其他原因,突击任务很多。不管任务多么繁重,工人们从来不喊困难,不讲条件,来多少,干多少,怎么来,怎么干。码头工人们这种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极大地教育了我们,对我们在舞台上塑造工人阶级英雄人物也有很大的启发。如扮演高志扬的演员,原来对码头工人这种革命精神了解很少,因而表现得不够豪迈有力。在与码头工人们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有一次他亲眼看到工人们在接受一次突击任务时,豪迈地表示:“天塌下来我们顶得住!”他想起舞台上的英雄人物高志扬也同样有这样一句台词,也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气魄,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再加上与工人们同生活、同劳动,学习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因而表演得比较豪迈有力了。我们有些扮演工人群众的演员,原来认为自己反正是“走走过场”,无关紧要。通过向码头工人学习,认识到自己扮演的是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十分光荣的。由于认识提高了,思想端正了,表演得也就比较有劲了。如第一场一开幕就是码头工人紧张劳动的场面。工人们在高志扬的指挥下装卸货物,没有什么语言和唱词,但必须体现出码头工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豪情壮志,体现出码头上沸腾的景象,由于演得比较认真,因而舞台上的气氛也就比较热烈感人。
码头工人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无产阶级文艺思想的一课。通过向码头工人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工人阶级是最最懂得艺术的。他们所欢迎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艺术,憎恨的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艺术。一九六四年,一些一度钻进剧组窃据导演大权的反动“权威”,从他们的资产阶级立场和需要出发,用旧京剧“点将”的方法来表现方海珍的出场,用“鬼魂出现”的方法来表现青年韩小强的所谓复杂的“内心世界”,都遭到了码头工人尖锐的批评。一个反动“权威”在表现码头工人扛包的舞蹈动作时,还设计了一个“摔包”的动作:两个人拎住一包大米,老远就往一个工人身上摔,这工人用肩接住。对这个动作,那家伙自鸣得意,非常欣赏。但工人们看后很气愤,他们说:“这二百斤包子老远摔在人身上谁吃得消。这是解放前包工头专门用来迫害工人的,我们决不能这样干!”他们否定了这个所谓“优美”的动作后,亲自教给我们扛包的动作,从而使我们舞台上的表演既符合生活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美。通过这件事,使我们深深地懂得,艺术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艺术,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艺术,这句话真是一点也不假。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在创作和排演《海港》的过程中,我们初步这样做了,也尝到了一些甜头,但这仅仅是开始,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向工人阶级学习,拜工人为师,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将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以最饱满的政治热情歌颂工人阶级,塑造出更多、更高大、更完美的工人阶级英雄形象,为无产阶级的文艺事业作出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