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依靠贫下中农创建革命化的新型学校
江西分宜县杨桥公社贫下中农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为指针,以抗大为榜样,以农村三大革命实践为课堂,创办新型学校,取得显著成绩
本报讯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和一系列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最新指示的精神,江西省分宜县杨桥公社的一百二十名贫下中农组成了三十三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入全公社所有的学校,全公社迅速掀起了一个教育革命的群众运动,砸烂了旧的教育体制,开创了以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为指针,以抗大为榜样,以农村三大革命实践为课堂的无产阶级的新型学校。全公社的学校从过去的五十一所发展到八十四所,对原有的教师队伍进行了整顿和改造。农村教育大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贫下中农必须掌握农村教育大权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赫鲁晓夫及其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农村的教育大权基本上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把持。贫下中农说:“过去的学校只认分数,不认阶级,根本不是为贫下中农开门的。”楼下大队的贫下中农说,过去由于我们没有掌握教育大权,不能培养自己的文化人,大队会计要从外面请来。自从办起高级社,我们没有请到过一个真正能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会计。第一个会计,要三十多元钱一个月,他每年回家还得补助几十元钱,当了几年会计,贪污了一笔钱,丢下了一笔糊涂账就走了。第二个会计又是个专搞投机倒把的坏分子。第三个会计也有严重的政治问题。贫下中农说,这就是吃了没有掌握文权的亏,这笔账要算在中国赫鲁晓夫身上。
广大贫下中农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危害了解最深,对旧教育制度最痛恨。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的学校,读书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当官。贫下中农子女进了那样的学校,一年保本色,二年要褪色,三年变颜色。农村学生在城里读了十几年书,学了数理化,不要锄头耙,看不起农村,看不起贫下中农,不愿回家参加生产劳动。这样的人怎么能接革命事业的班?他们还说,从旧学校出来的人,文不能文,武不能武,读了中学,一不会算盘子,二不会开机子,三不会掌牛鞭子(耕田),连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都分不清,只学会了摆架子。真是越学越蠢,误人子弟。
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原分宜中学的一个高中毕业生深有体会地说:“我在学校读了十几年书,越来越修。在村里读小学时,穿土布衣服打赤脚不觉得什么;到杨桥念初中,就觉得土布衣服不好看,买了八角多钱一尺的布做了件新的;到了县城读高中,就更加变了,雪花膏之类的东西也用上了。有时,家里的亲人来看我,打一双赤脚,穿土布衣服,当着同学的面叫我的乳名,就觉得丢了脸。这说明,我虽然出身贫下中农,思想感情已经变了。”这个青年学生以后回乡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现在,他深深地感到:“教育必须彻底革命,农村学校必须由贫下中农管理。”
依靠贫下中农创建新型的学校
杨桥公社的贫下中农,通过大学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大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更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教育大权的重要性,全公社各大队成立了贫下中农教育革命委员会,直接掌握学校的政治方向,统管学校的一切大权。
贫下中农根据毛主席“学制要缩短”的教导,把原来的小学六年制改成五年制,中学六年三三分段制改为四年二二分段制。公社办了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各生产大队办七年一贯制的学校,生产队办五年一贯制的学校。基本上做到队队有学校,学生念高中不出公社,念初中不出大队,念小学不出生产队。这样就方便了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过去学生读初中要带钱、带粮、带油、带被子到学校寄宿,现在就近入学,读书在校,住宿在家,劳动在队,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了。贫下中农非常满意地说:“这真正是为贫下中农办事,把学校办到了家门口”。为了使放牛和打猪草的小孩也能读书,有些大队还办了中午班和夜班,许多过去不能入学的贫下中农子女都能上学,全公社很快就可以在适龄儿童中普及小学教育。
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彻底改革。学生不但学文,而且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建坡大队的学校把学生带到社员正在队里治山的“愚公田”“大寨山”,讲“愚公移山”,上完课就参加劳动。社队革委会负责人为学生上政治课,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家史、村史,大队监管主任讲阶级斗争课,民兵干部讲军事课,有实践经验的老农讲生产技术课,财会人员讲珠算课和会计业务。上课和劳动时间也根据农事季节和天气变化作灵活安排,各学校认真学习解放军,学生按连、排、班实行军事编制,在七至十五岁的儿童中成立红色儿童团,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也大大加强了。广大革命群众热情赞扬贫下中农管理的学校,他们说:“这是贫下中农说了算的学校,好得很,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楼下大队有个老贫农,儿子在旧学校读到四年级,他就不让再读了,说:“莫坑害了我儿子。”教师到他家里动员了五次,要他儿子上学,他都不答应。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以后,他说:“现在的学校是我们贫下中农自己办的,信得过。”就高高兴兴地把儿子送到学校。
承认不承认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杨桥公社开始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时候,阶级敌人便放出阵阵阴风,说什么“文盲管学校,总会管得一个字都不认得”,“现在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在革命队伍里,也有少数人对贫下中农在农村教育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认识不足。不少学校的干部和教师也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有的态度消极,有的干脆撒手不管。针对这种情况,进驻学校的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就发动革命师生深入开展对敌斗争,深挖狠批一小撮阶级敌人。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使学校革命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社队革委会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大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宣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最新指示。革命师生进一步认识到,走不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承认不承认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两条教育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忠不忠于毛主席的大问题。
在教育革命中,各大队普遍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学校增加了,学生增多了,校舍、设备不足怎么办?开始时,有的人想慢慢来,等条件齐全了再上课,有的想向上伸手要求拨款。是因循守旧,求大求洋,讲“正规化”,还是发扬彻底革命精神,勇敢地跳出旧圈子,走“抗大”的道路,这是教育革命中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公社革委会及时引导大家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依靠贫下中农,调整住房,迅速把学校办起来。凳子不够,就动员学生自己带,桌子没有,就用土砖支撑木板代替。这样,全公社共增加了三十三所学校,近五千学生,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


第3版()
专栏:

湖南省工人阶级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进驻上层建筑领域的工人宣传队,认真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使一批“老大难”单位迅速改变了面貌
据新华社长沙二十四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国有七亿人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的最新指示鼓舞下,湖南省工人阶级,从八月份以来,接连派出大批工人,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赴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和其他没有搞好斗、批、改的单位,领导斗、批、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狠抓阶级斗争,一个多月来,已使一批“老大难”单位迅速改变了面貌。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后,大力宣传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和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战斗号令,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发动群众,武装群众。长沙市十六中,过去由于阶级敌人的捣乱破坏,长期“内战”不休。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校后,深入到广大革命师生中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使全校革命师生很快提高了觉悟,擦亮了眼睛,揪出了破坏学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阶级敌人,很快实现了革命大联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现在,这个学校复课闹革命搞得热气腾腾。进驻长沙市一中、三中、五中等学校的工人宣传队,通过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展谈心活动,以及进行家庭访问等方式,宣传、落实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推动了这些单位的斗、批、改。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进驻一些“老大难”单位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狠抓阶级斗争。进驻长沙市、株洲市和郴州、衡阳、常德、岳阳等专区、县的一些“老大难”单位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阶级斗争为纲,充分发动群众,稳、准、狠地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大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有力地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斗争中,工人宣传队注意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争取了群众,孤立了阶级敌人。许多“老大难”单位的面貌迅速改观。
湖南各地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十分重视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革命群众。进驻湖南大学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宣传队内部开展了向解放军学习,搞好思想革命化的活动。他们的行动带动了学校的革命师生员工。工人宣传队进校后,这个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校内从办公楼到家属区,到处是朝气蓬勃的革命景象。


第3版()
专栏:

三登“老虎洞”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怀来县革命委员会举办的“五·七”农林场中,有一百三十多名下放干部在劳动着。下面就是在这里劳动的干部重新学习,改造思想的几个小故事。
种山药的队伍,正向“老虎洞”进军。人们扛着镢头,背着种籽,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爬着。走在最前头的是原县委副书记范荣儒,他为即将来到二十年前曾经爬冰卧雪与敌人艰苦战斗过的地方而感到格外激动和兴奋。一到地头,他就甩掉外衣,卷起裤脚,抡起板镢干起来了。一口气干了三个多钟头,弄得满脸汗水,满身尘土。
休息的时候,大伙在地头上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大家共同学习毛主席的亲切教导:“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接着,面对高高的“老虎洞”,展开了热烈议论,越议越起劲,越议越觉得这高耸入云的“老虎洞”确实是重新学习的好课堂。这时老范更加激动,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道:同志们,我来讲几句。我今天已是三登“老虎洞”了。八九岁时,我给地主打柴放羊登过“老虎洞”。二十年前,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在枪林弹雨中,我登过“老虎洞”。但是,解放以后开进城,我的职位一天天高了,感情一天天变了,二十年工夫再也没有登过这“老虎洞”。人离开了“老虎洞”,心离开了同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并肩战斗过的阶级兄弟。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了我很大触动,使我深深体会到:这大板镢长期不用就要长锈,这肥沃的土地长期不种就要荒芜,我们干部长期脱离劳动就会变“修”。我一定要把农场当作革命感情的再建立、劳动习惯的再培养、战斗意志的再锻炼的好地方,好好改造自己。
老范的一席话使同志们很受感动。休息之后,大家以加倍的劲头,投入了开荒战斗。


第3版()
专栏:

贵在“坚持”
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上,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热情洋溢地交流着闯越“劳动关”的经验。这时,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精神焕发的青年干部,站起来说道:
“我是三门干部,我的体会就是‘坚持’二字,越是艰苦的时候,越是要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简短有力的几句话,顿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青年叫郜登明。
小郜的这个体会,从何得来?
进场的第一课是开荒种山药。队伍进了“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兑臼沟,小郜边走边想:莫非老班长领错了路?这个地怎么个刨法?一到目的地,他二话不说抡起镢头就干起来,嗵,一镢刨下去只见一个白印印,不一会累得满头大汗,两手磨起血泡,实在刨不动了。这时老班长走过来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郜呀!我看你是累了吧。来!歇歇吧!”小郜镢头一离手,两腿就发颤,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一个念头从心底涌起:这艰苦的劳动关我能不能过去?念头闪过之后,抬头一看,周围几十个同志都在紧张地劳动着,唯独自己坐在这地中心,实在不象样子。晚上,回到宿舍,小郜还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小郜的心头锁:要改造旧思想就得坚持。
从此,小郜时刻用“坚持”二字鞭策自己。
往高达五百多米的“摩天岭”上安装电杆,小郜担当了打眼凿坑任务,爬到顶峰已是汗流浃背,再抡八磅大锤已是气喘嘘嘘。这时小郜高喊着“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奋战七小时完成了任务。
场里修建房屋,小郜带大家上山砍树。他的衣服撕破了,手扎破了,又要把几百根的檩条扛下山来,力气实在支不住了,怎么办?小郜又以“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作动力,闯过了这一关。
就这样,在烈日下,在风雨中,血泡磨破了坚持一下,肩膀压肿了坚持一下,实在累得支不住了再坚持一下。经过五个多月坚持不断的磨练,脸膛晒黑了,身体壮实了,两手结茧了,心也更红了。在学习班上,小郜激动地表示:“我一定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永远坚持下去,在艰苦劳动中彻底改造自己。”


第3版()
专栏:

由“官”到“倌”
一阵愉快的歌声过去,富淑珍一手提小桶,一手拿小勺走出了猪圈。一个扛着铁锹的老同志迎面而来,边走边开玩笑地说:“老富啊!你这‘倌’当得真带劲哩!”老富停住歌声,抬起头来回答道:“我这倌就是越当越起劲!”
五月初,场领导决定要富淑珍喂猪。当时,富淑珍虽然嘴上没说啥,可是心里直别扭:“我是个公社团委书记,让我来喂猪?!谁不知道喂猪是个脏活,要叫熟人看见了,该多难为情。”别人一喊她猪倌,她脸上立刻火辣辣的,很不是滋味。思想上结了疙瘩,行动上就要出岔,几口猪喂了好些天,就是不见肥。支左解放军和同志们察觉到她情绪上的变化,便拉着她坐在油灯下,学习“老三篇”,谈起心里话,开办了小型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毛主席的亲切教导,字字如明灯,亮在眼前;句句似警钟,响在耳边。富淑珍以毛主席的教导,对照自己的思想,不禁出了身冷汗,她激动地说:“不是喂猪的活脏,而是我的思想脏;不是喂猪的活见不得人,而是我没改造好的灵魂见不得人!”从此以后,她把猪场当做改造思想的极好课堂,辫子一盘,帽子一戴,脱下尼龙袜,换上硬帮鞋,挽起裤脚,系上布围裙,整天不是打泔水,就是捡菜叶,不是垫猪圈,就是修猪棚。这时候的老富看见这满圈肥猪分外喜爱,同志们再喊她猪倌时,她不但不觉刺耳,反而感到倍加亲切。五月底,场里又买来两口克郎猪,路远天热上了火,老是不肯吃食,这可急坏了富淑珍。她整天围着这两口猪打转转,一会儿弄点稠的,一会儿弄点稀的,经过老富连晌搭黑的精心料理,这两口猪同其它猪一样,也都变得滚瓜溜圆了。
在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学习班上,富淑珍同志回忆五个月走过的历程,深有感受地说:“由官到倌,这只是一字之变,可是,这一字之变,却使自己变走了‘官’老爷的坏思想,变来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这个变该有多么深刻啊!我一定要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大道走下去,永远走下去!”
怀来“五·七”
农林场通讯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