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革委会里的军队代表劳动在第一线
老于是咱们的好主任
在抚顺水泥厂,提起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于增良同志,工人群众都异口同声地说:“老于呀,可真是咱们的好主任,好宣传队长,好办事员。”
于增良同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时刻,带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到了抚顺水泥厂。他和革命工人并肩战斗在一起,是普通战士;当了革委会主任以后,他经常和工人群众劳动在一起,是普通工人。他常说:
“劳动是改造人、教育人的大课堂。锤把经常拿,锹把经常摸,手才不会变细,思想才不会变质。”他把参加劳动,看成是忠于毛主席的实际行动,是反修防修,实现思想革命化的根本途径。
于增良同志参加劳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遇到脏活走在前,遇到累活干在前,遇到险活抢在前。
一次,于增良到烧成车间运煤地沟去劳动。这里环境比较艰苦。他干了一会儿,患有关节炎的腿就觉得发凉。他看看工人同志们穿着胶皮水靴,在潮湿地方干活,就问:“你们腿不凉吗?”工人同志说:“是有些凉。”于增良接着又问:“那你们怎么不向革委会提出来想法解决呢?”工人们说,革委会成立不久,革命、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点困难我们能克服,应该让革委会集中精力领导全厂落实好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搞好斗、批、改。于增良听了,很受感动。他想:革命工人胸怀全局,一心为公,甘当革命的老黄牛,给予人民的甚多,要求人民的甚少,自己一定要以工人同志为榜样,当好人民勤务员。劳动回来后,为了防止工人得关节炎,他马上和革委会成员研究,决定给在地沟工作的每个工人制做一双胶皮毡靴和一副护膝。
工人同志领到了毡靴和护膝以后,激动地当场歌颂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赞扬了革命委员会好,表扬革委会成员和群众心贴心。工人越是表扬,于增良心里越是惭愧,琢磨:我们对工人的疾苦,为什么迟迟没有发现,迟迟没有解决呢?他对照工人群众的高尚品质,追根求源,察觉到自己在革委会成立以后,坐办公室时间还是多了,腿不那么勤了,思想有些懒了。如果自己到地沟里劳动再早一些,经常一些,这个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吗!打这以后,经常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劳动,磨炼自己的革命意志,深扎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思想根子。
毛主席最近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于增良同志结合自己的实践,反复学习毛主席这一最新指示,倍感亲切。为了迅速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他带领革委会成员,到劳动现场,边学习、边劳动,对革委会原来作出的干部要经常参加劳动的决定,重新进行了研究和补充。于增良同志决心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阔步前进,永葆革命青春。
矿井里的“新工人”
十月四日晚,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最新指示刚一广播,阜新矿务局五龙矿井下就沸腾起来了。矿务局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张建奎同志,带着刚刚打印出来的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来到井下,一张一张递到矿工手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象一轮红日在矿井里升起,照得大家心里亮堂堂。在一片欢呼声中,张建奎同志跟大家一齐高声朗读:“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学完最新指示,他就抡起大铁锹,和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这天晚上,张建奎同志心里特别激动,他回顾了到矿务局以来的工作,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这一最新指示,给干部实现思想革命化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还在今年四月间,阜新矿务局革委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张建奎同志考虑到要落实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指示,认为必须首先把自己摆到群众之中,当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于是,他就带领机关干部下井劳动。有一次,他到五龙矿劳动,干了一阵以后,工人们才发现多了一个新矿工。大家边干边小声议论说:“那儿来的个老头?干的还挺起劲呢!”有的说:“怪面熟的,好象在哪儿见过。”张建奎同志早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旁边的一个工人亲热地招呼道:“老同志!你休息一下吧!”张建奎同志心里热呼呼的,深深感到工人同志的阶级感情最深。他想:大家不认识我,这说明我还有官气,深入群众不够;工人让我休息,这说明我参加劳动少,干活还不带个工人的劲儿。这不仅是作业技术上的差异,而是思想改造上的差距,他下定决心在劳动中重新学习,不断改造思想,彻底打掉官气。
休息了,张建奎同志和工人们促膝谈心,从煤矿的阶级斗争谈到矿工的生活。当跟他一起下井的机关干部向工人介绍他是局革委会主任时,几十盏矿灯的灯光一起照向他那沾满煤灰的脸,几十名工人一起围拢过来,握着张建奎同志的手说:“你可真是咱矿工的好干部,和咱矿工一模一样,难怪我们认不出来。”升井后,工人们见张建奎同志和他们一起进澡堂,就说:“张主任,那边还有个小澡堂。”他回答说:“不!我和你们在一起洗澡,不仅能洗掉身上的臭汗,还能洗掉官气。”洗澡时,工人们见他身上有好几块大伤疤,有的同志关切地说:“张主任,你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太好,今后少干点活,多在领导上使点劲就行了。”张建奎同志说:“青年人要在劳动中改造思想,老干部也要在劳动中重新受教育。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从红军时期起,就跟毛主席干革命。现在职位高了,可是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能变,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丢,紧跟毛主席的步子不能慢。”
永葆革命本色的好干部
辽宁海城丝绸厂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杨迁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他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不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时间多紧,都坚持深入车间同工人们一起并肩劳动,沾一身油污。他自觉地把参加劳动看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向工人学习的好机会,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必由之路。
一天,他来到打棉机旁,准备和工人一起干,这是全厂最脏最累的活。劳动开始后,机轮飞转,蛹浆四溅,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杨迁感到有点不大习惯。而工人们却是生龙活虎般地干着。这时,他想:为什么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呢?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他们自觉地把生产岗位当作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战场。他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在炮火纷飞的年代,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南征北战,和战士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的情景。那时,没有丝毫怕脏怕累的思想,而现在为什么产生了这种怕脏怕累的思想呢?就是因为革命胜利后,自己对思想改造抓得不紧,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如果这样下去就要走上邪路。于是杨迁同志就在群众中亮了自己的活思想,请大家帮助。以后,他什么地方脏就到什么地方去,那里工作累就到那里去战斗。
毛主席最近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杨迁同志学习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他坚持和工人劳动在一起,战斗在阶级斗争最复杂的地方。工人们亲切地称赞他是“永葆革命本色的好干部”。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用劳动的汗水冲刷官僚主义灰尘
——记成都热电厂革命委员会委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故事
在成都热电厂的一角,有个不引人注目的车间,名叫燃运场。这里的工作最脏最累。过去,厂里的走资派从不到这里来。
革命委员会一成立,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人。他们有的穿着军装,有的穿着工作服,一到这儿就拿起工具,挑最脏最累的活儿干了起来。
他们是谁?工人们围拢来一看,原来厂革委会的成员和驻厂解放军支左人员全都来了。工人们问:“你们怎么跑这儿来干活?”他们说:“这里劳动最艰苦,也最光荣。我们来向大家学习,把这里当成思想革命化的大熔炉。”顿时,燃运场上响起了“革命委员会好”的歌声。革委会成员、解放军同志和工人们展开了劳动竞赛。这里煤灰飞扬,大家干了一会儿,就汗如雨下,浑身上下一团黑。干累了,他们就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一学习,大家顿时浑身力量倍增。他们说,我们要把燃运场当作思想革命化的大熔炉,铸炼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锻炼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燃运场成了革委会成员经常劳动的基地。革委会主任李洪经常在这里劳动。李洪同志是个老干部。原来他在这个厂当厂长时,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今天,他同工人一起劳动,在汗流浃背,浑身是黑的时候,回忆起了自己从前在老解放区和贫下中农一起放牛放猪,挥锄种地的情景。他深有感慨地说:“那时自己既是‘官’,又是民,和群众心心相连,无话不谈。但进城以后,自己一天天脱离劳动了,思想也就一天天变了。不仅安于高官厚禄,养尊处优,而且喜欢指手划脚,训人骂人,越来越脱离了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在工人群众的帮助下,彻底批判了自己过去脱离群众的官老爷作风,决心在劳动中,在群众中,重新改造自己。因此,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干部被工人选为革委会主任以后,在劳动中仍然象小伙子们那样,抢干最脏最累的活。有一天,为了抢修燃运场上的龙门吊车,他和工人一起,从下午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钟。腰疼了,手臂麻了,他就和工人们一起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终于把过去两个多月没修好的龙门吊车,在一夜之间就修好了。几个月来,李洪不管工作多忙,都毫不例外地定期来燃运场参加劳动。在劳动中,他和工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工人们对他无话不谈,成了知心朋友。工人们高兴地对他说:“老李啊!你变了,由过去吹胡子瞪眼睛的厂长,变成了汗水常淌的老工人。”他说:“我要让劳动的汗水,彻底冲刷掉我身上的官僚主义灰尘,永远当群众的小学生。”
李洪同志和革委会的其他成员深深地体会到,要“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在职干部一定要分批下放劳动。同时,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干部,也必须经常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劳动中接受工人的再教育,促进思想革命化,密切和工人群众的联系。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坚持干部下放劳动 永葆无产阶级革命青春
——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学员生活片断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五·七”战士每天出工前都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进行战斗。
新华社记者摄
“五·七”干校学员边战斗,边学习毛泽东思想,边批判资产阶级。这是学员们在口诛笔伐中国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
新华社稿
“五·七”干校的学员们到老贫农关文斌(右二)家里访问,关文斌深有感触地说:“我时常想着土改时的老干部,他们和我们贫下中农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后来干部进了城,有些人和我们渐渐疏远了,他们看不起我们贫下中农,我们贫下中农也看不起他们。你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下放劳动,我们又看到了土改时期那样和我们血肉相连的好干部!”
新华社记者摄
为了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五·七”干校的学员们主动地到风口浪头上去经受考验和磨炼,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这是在拦河筑坝时,学员们跳进冰冷的河水,艰苦奋战。  新华社稿
“五·七”干校学员温溶洗(左)在草原上向年轻的放羊娃讲述他自己的思想体会。温溶洗是一个抗日时期的老干部,参加革命前是放羊娃,革命胜利后,养尊处优,脱离群众。到“五·七”干校后,他重新拿起几十年前的放羊鞭子,感慨尤深。
新华社记者摄
柳河“五·七”干校的学员喜看自己亲手种植的丰收果——大萝卜,深深体会着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道理。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