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调查报告选登

厂矿企业干部下放劳动的一个典型
——河南洛阳玻璃厂调查报告
洛阳玻璃厂,是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全厂共有职工四千三百多人。过去,由于厂内一小撮走资派推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修正主义办企业的路线,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厂部设有二十二个科室,管理人员达五百九十多人。对工人实行“管、卡、压”的一套旧制度。干部高高在上,脱离劳动,脱离群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冲刷了一切污泥浊水,打破了那一套旧制度。去年十二月,厂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在精兵简政的基础上,下放了一批干部。今年八月,他们学习了灵宝县革命委员会实行精兵简政的经验,采取撤销、合并、下放的方法,进一步地进行了精简,并举办了下放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集中地下放了一大批干部。现在,全厂管理人员留下了一百一十二人,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点六。在毛主席最新指示的鼓舞下,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已蔚然成风。
这个厂,干部下放劳动,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下放车间,顶班劳动。他们根据干部的不同情况,把大多数干部分别下放到十三个车间,实行定工种、定岗位,和工人一样,坚持八小时工作制,遵守劳动纪律,实行劳动考核制。这样,干部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有利于干部更好地接受工人的再教育,在劳动过程中重新学习,改造世界观。同时,由于大批科室人员下放,使厂内劳力调配起了变化,把一部分比较熟练的工人从辅助劳动岗位上顶替出来,投入到技术性强的生产岗位上去。
再一种是,开办“五·七”工厂。他们把一部分不宜于顶班劳动的干部组织起来,在工人的领导和参加下,利用厂里的边角废料加工各种产品,实行大厂办小厂。这样,不仅可以使所有的干部都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机会接受工人的再教育,而且可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这个厂,自开办“五·七”工厂以来,仅利用成批生产中丢下的所谓不合格的大块玻璃,就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玻璃八百多箱,为国家增加财富达万元以上,供应了市场的需要。他们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以工为主,除扩大各式各样的玻璃产品以外,还准备发展副业生产。一些享受劳保待遇、长期休养的职工,也积极要求参加“五·七”工厂,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这个厂的在职干部,也经常参加劳动,厂革命委员会成员和工作人员,每周集体劳动一天,搬掉了厂内的一个“玻璃山”,变废料为有用之物。平时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厂革委会还把办公大楼腾出来作为工人宿舍,把办公室搬到现场。各车间的革命委员会成员,基本上不脱产,正副主任都跟班劳动。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正在对在职干部实行分批下放劳动。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洛阳玻璃厂的广大干部,通过几个月来的劳动实践,学习毛主席这一最新指示,感到特别亲切。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是对广大干部的最大关怀,最大爱护。干部下放劳动,是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是改造世界观的必由之路。”
广大干部通过劳动,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老干部由保官保命,变成了保晚节。一位在旧社会给地主放过牛,当过长工的老干部说:“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过去没有被拿枪的敌人所吓倒,胜利了,感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该休息休息了。这一‘休’,懒、馋、占、贪都来了。总想吃好一点,把身体养好一点,多活几年。同工人一起劳动,这才知道自己忘了本,真对不起毛主席。以后要永远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保持革命晚节,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一个从学校门到机关门的干部,过去光坐办公室,娇里娇气,讲吃讲穿,上班总嫌时间过得慢,下放劳动后,在工人的教育和帮助下,不怕脏,不怕累,很快学会了切玻璃的技术,干起活来闲不住,嫌时间过得快。一些技术人员在劳动中,为工人阶级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阶级感情和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所深深感动,说:“学技术、学外文都不难,难的是锤炼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他们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结合的道路,老老实实地接受工人的再教育。
干部一参加劳动,打掉了官、暮、骄、娇四气,放下了干部架子,既当工人的小学生,虚心向工人请教,又同工人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搞技术革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共同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友谊。一位下放在“五·七”工厂劳动的原副厂长说:“过去工人不称我厂长,就觉得伤了自己的尊严。现在工人叫我声老张,心里非常舒服,觉得工人把我当成自己人了。”工人们也说:“干部一劳动变好了,象这样的干部多来一些才好哩!”
目前,洛阳玻璃厂的广大干部,在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的光辉照耀下,正在劳动化、革命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原载十月二十二日《河南日报》)


第4版()
专栏:

灵魂深处的变化
——河北邢台綦村铁矿干部下放劳动的收获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河北邢台綦村铁矿科室人员在下放劳动中发生的变化,雄辩地说明了毛主席的光辉指示,是实现机关革命化和干部思想革命化的根本途径,是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从大学生到小学生
一天,下放干部李维成正兴致勃勃地推着矿车在滑行道上迅跑,突然车掉道了,怎么弄也上不了道。正当他十分焦急的时刻,老工人梁如彬走过来了,他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根铁杠,垫上一块石头,只撬了几撬,矿车就乖乖地上了道。
在下放劳动的时候,李维成心想,自己前后学了八年采矿专业,读过成堆的技术书籍,来矿担任技术员也有六、七年了。讲理论,比工人高;论实践,工人得照自己制的图纸去办,下放劳动也没什么可学的,只不过是体验体验生活罢了。因此,他虽然身在车间,架子还是技术员,心里想的是搞设计、制图纸。
今天,矿车掉道这件事,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打这以后,他痛下决心,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处处以小学生的姿态出现。在滑行道上推矿车,由于矿车跑的猛,怎么也压不住,他就认真地向工人学习。为了学压车,他曾经几次挨摔,终于学会了工人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四、五种压车方法。为了更好地向工人学习,他坚持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他还经常找老工人谈心,征求工人的意见,虚心学习老矿工的实践经验。矿工们热情地称赞说:“李维成这个大学生,变成小学生了。”
从“贾主任”到“老贾”
“我下放劳动两个多月,丢掉了个‘工会主任’,换来了个‘老贾’、‘五增’。”下放干部贾五增认为这是他下车间劳动后的一大收获。
贾五增,原来担任反修车间工会主任。由于长期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渐渐滋长了做官当老爷的思想。平时工人们都喊他“贾主任”,偶尔有人喊他“老贾”、“五增”,他却感到很刺耳,嘴里不说,心里不痛快。
这次他下放到反修车间第三连,经过两个多月的劳动,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真正和工人群众战斗在一起了。工人们把他看成是一个普通工人,有什么心里话,都对他讲,他也常和工人谈心,听取工人的意见和批评。现在,工人们都亲切地喊他“老贾”、“五增”。最近,矿革委会召集了一次下放科室人员的座谈会,贾五增深有感触地说:“从喜欢听工人喊我‘贾主任’,到喜欢听工人喊我‘老贾’、‘五增’,这不光是习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的变化。我丢掉的不是‘工会主任’这个称号,而是脱离群众的政治灰尘;得来的不只是个‘老贾’、‘五增’的亲热称呼,而是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 (新华社稿,本报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前进
——记在西藏高原立足生根的女知识青年程振英
在西藏高原某军垦农场的田间大道上,一位英姿飒爽的姑娘,手挥长鞭,赶着马车,乐哈哈地唱道:“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军垦战士多荣耀,肩扛铁锹种庄稼……”这位姑娘就是深受藏族农工和军垦战士欢迎的支边知识青年,某军垦农场副连长程振英。
听毛主席的话 立志去边疆
一九六六年,程振英高中刚毕业,就听到了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到河南省招收支边知识青年的消息。她想,革命先辈为无产阶级打江山,我们青年一代就要保江山,建设江山。我应该听毛主席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边疆去,同工农兵结合,接受艰苦斗争的冶炼,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为保卫和建设无产阶级的江山贡献力量。她说服了家庭和亲友,毅然报名参加了支边的行列,当上一名军垦战士。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程振英满怀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到达了战斗岗位——西藏高原某军垦农场。这里海拔四千多米,风沙大,气候差,农场还属于初建阶段。晚上,她躺在地铺上,久久不能入睡。她原来认为军垦农场是一排排整洁的房子,在一望无际的大块土地上,拖拉机隆隆飞奔着。而眼前的农场,和她想象的完全是两回事。她越想思想上越不安定。这时,已是深夜了,她起来点着灯,翻开《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的话,照亮了她的心,使她猛醒,意识到自己是在困难面前动摇了。她想,怕困难,就不能做到对毛主席的话句句照办,这就是对毛主席的最大不忠。她又联想起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吃草根的艰苦岁月,认识到这个地方,正是自己改造思想最好的大课堂,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最好战场。她提起笔在自己日记本上写下“立下愚公志,长期有决心,建设新西藏,全心为人民”的誓言。从此,她抓紧一切时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没有灯油,就拣些柴禾,晚上围着篝火学习,越学方向越明,思想越亮。
拜工农兵为师
程振英所在的连队,有经过枪林弹雨考验的退伍老战士,有农奴出身的农工,也有和她一起支边的青年。是她和工农兵结合的好天地。
当程振英刚到连队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学校给她的影响马上表现出来了:她怕脏。和藏族农工接触,语言不懂,又吃不来酥油、糌粑。退伍战士平时发言直来直去,不象知识分子讲话那样“文雅”。这些,她都不习惯。她的这种思想感情影响着她和工农兵结合,而工农兵也看不惯她的学生腔。面对这些情况,她打开红色宝书,重温毛主席的教导:“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毛主席的话,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阶级感情有问题,还是小资产阶级的那一套,必须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就在这时,她又碰到两件事:一是走到土豆地里,同志们问她土豆结在什么地方,她看到土豆开着的蓝花儿说,那还不是结到秧上吗!她一说,惹得同志们都笑了。另一件事,连队里准备修水渠,叫她看图纸,结果看不懂。而工农出身的干部,就看懂了。通过这两件事,使她认识到必须老老实实向工农兵学习。从此,她拜工农兵为师,虚心学习,和大家一起挥镐斩棘,汗水流到一起。以前,她吃不惯酥油、糌粑,今天,已经能和藏族兄弟姐妹坐在一个卡垫上,用一个壶喝酥油茶,在一个“唐古”里抓糌粑了。她还经常深入到藏族农工家里,访贫问苦,接受教育,并为群众做好事。在连里她经常和同志们一起谈心,帮助同志们缝缝补补,拆洗衣被。和大家接触多了,感情就起了变化。她把苦大仇深的藏胞作为对自己进行阶级教育的好老师,把为革命流血流汗、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退伍战士作为榜样,学习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她学到了许多过去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由于程振英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虚心向工农兵学习,同志们都说:“我们工农兵欢迎这样的支边知识青年。”
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程振英过去虽然在学校也参加过一些课余劳动,但和农场里挖水渠、翻地、灌水、播种、收割等一年四季闲不下的劳动比较,还是两码事,这里干完一天,累的腰痛臂痛腿又酸。面对劳动“关”,她的思想又翻腾起来了,感到农场的劳动太累人。活的思想出现后,她就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完全”、“彻底”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射中了她头脑中的资产阶级“私”字。怕苦怕累本身就是“私”字作怪,这个“怕”字,又是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脆弱性的表现。程振英针对自己的弱点,改名为程钢,决心把自己的性格锻炼得象钢铁那样坚硬。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又一次写下誓言:“千难万难我不怕,为革命种田决心大,无限忠于毛主席,誓在西藏把根扎。”
她正确解决了苦与累的问题后,心里亮堂了,坚决走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道路。西藏高原的十二月,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她和战友一起,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为了排出积水,进行开荒,紧张地抢挖排水渠。虽然渠水结了冰,但她毫不畏惧,她脱掉鞋袜,卷起裤筒,第一个跳下水去,投入了紧张的劳动。手、脚和腿裂了一道道血口子,她也不叫苦,一直坚持战斗。紧张的春灌开始时,为了灌的透,浇的快,又不浪费水,她又干脆脱掉鞋,下到寒冷刺骨的水里去干。时间长了,脚冻麻木的时候,就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歌。从住地到田间,来回需要近两小时,为了争分夺秒,她和战友们带上馒头下地,中午在地里拣点烂柴草生火,把馒头扔在火里烤烤,在山上搬块冰,一口馒头一块冰,吃得满香甜。
有一天灌水时,工地上只有她一人,突然水渠冲垮了。她想,怎么办?回去叫人吧?口子越冲越大,一个人堵吧?有点困难。“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毛主席的声音在她耳边回响,她毫不犹豫地跳到水中,与水奋战,终于把口子堵住了。待她走出积水时,脚腿冻得发紫,浑身上下成了泥人。但当她想到这是为人民服务,心情特别舒畅。
程振英认为:要把有限的生命完全彻底地献给人民,就要抓紧一切时机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她顽强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目前,播种、收割、施肥、灌溉等技术,她都基本上掌握了,还学会了赶马车、抡大锤。同志们一提起她,都叫她“钢姑娘”。
程振英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深有体会地说:知识分子要实现思想革命化,首先要劳动化。走不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是考验一个青年对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线忠不忠的试金石。只有老老实实向工农学习,到劳动中锻炼,手上长上茧,脸晒黑了,才能够增强劳动人民的感情,炼出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当前,程振英正在继续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进,决心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辽宁省新金县双塔公社塔西大队的旅大市下乡知识青年,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带着阶级感情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虚心向他们学习生产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