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彻底批判为彭德怀招魂的反动影片《怒潮》
北师大井冈山 物教“遵义”
“雪压冬云白絮飞”。一九六二年,是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年代。
当时,以中国的赫鲁晓夫为总代表的资本主义复辟势力,在国内外一片疯狂的反华声浪中,向党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中国的赫鲁晓夫公然跳出来,为被罢了官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彭德怀翻案。他叫嚷:彭德怀反党的“意见书”“不少还是符合事实的”,“并不算犯错误”。他恶毒地攻击毛主席亲自领导的对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斗争,是“错误的过火斗争”。在中国的赫鲁晓夫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彭德怀在一九六二年六月抛出了一个洋洋八万言的翻案书。与此同时,中国的赫鲁晓夫还通过他在各个领域里的代理人,勾结一批牛鬼蛇神,炮制了《海瑞罢官》等大批毒草,为彭德怀翻案,为复辟资本主义大肆制造舆论。反动影片《怒潮》,就是在这乌云乱翻的阵阵妖风中出笼的。
反动影片《怒潮》,原名《平江怒潮》,剧本初稿是在彭德怀的授意下创作的。彭德怀曾经说:“平江暴动要好好写一写,材料我可以提供。”彭德怀还恬不知耻地说:“要写我的话,可以这样写:对敌斗争勇敢,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这部影片的主要编剧是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干将,他听了心领神会,于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动手编写电影文学剧本,公然为彭德怀树碑立传。
一九五九年八月,庐山会议一声霹雳,罢了反党分子彭德怀的官。他的大小娄罗一时慌了手脚。他们惊魂初定以后,立即拚命地为其主子招魂奔命。他们一方面通过编写《平江革命斗争史》,建立“平江革命斗争史展览馆”来为彭德怀歌功颂德;另一方面积极“修改”《平江怒潮》这株大毒草。他们怕露出反党的马脚,把片名改成《怒潮》,同时又增加了罢官、送别的情节,来为彭德怀鸣冤叫屈。
《怒潮》这部三易其名、八易其稿的反动影片,采用了非常卑劣非常隐蔽的手法,来美化彭德怀,为彭德怀翻案。影片的炮制者虽然故意把地名隐去,又打起秋收暴动的幌子,但是,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却是发生在一九二八年的“平江起义”。
作者为什么要挂起秋收起义的幌子贩卖平江起义的私货呢?奥妙就在这里。因为彭德怀一直把平江起义作为他的政治资本,把自己打扮成平江地区的革命领袖、平江人民的“救星”。一九五九年春,彭德怀在一次讲话中,竟然篡改历史,公开贬低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拚命吹嘘“平江起义”的作用,胡说什么“广州暴动失败了,南昌起义也失败了,秋收起义就是打城市打不开,然后退到一个地方。”“一九二八年以前处于革命低潮,低潮就是海水的潮流退到不能再退了。革命来潮的信号就是平江起义”。
彭德怀极力贬低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夸大平江起义的作用,妄图通过篡改军史,把自己描绘成创建军队的一面旗帜,以捞取篡党篡军的政治资本。
事实上,平江地区的革命烈火,完全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点燃的。早在一九二二年,毛主席(当时是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就亲手创立了平江第一个党小组。一九二七年九月毛主席又亲自在平、浏地区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彭德怀这个由军阀唐生智派往平江去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当时正陷于我地方武装的重重包围之中,同时又与军阀何键闹狗咬狗的矛盾。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带着“入股”的投机心理,参加了起义。平江地区革命运动的功绩,完全应归于毛主席,而彭德怀只不过是一个混入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
但是,影片《怒潮》的炮制者,却挖空心思地为这个混入革命队伍的大野心家树碑立传。编剧秉承彭德怀的意旨,一心想把彭德怀打扮成“对敌斗争勇敢,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根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周扬“不要受真人真事的限制”的黑指示,通过邱金这个人物的形象,极力美化彭德怀。出现在银幕上的邱金,确实被描写成一个“勇敢”的闯将,是他“果断地”下了攻城的决心,并且取得了胜利;是他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作者还煞费苦心地通过群众之口唱出什么“太阳”啊,“一条龙”啊,“帅旗”啊(最后一稿删去了),明目张胆地为彭德怀唱颂歌。影片就这样把一个双手沾满革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打扮成一个“对敌斗争勇敢”的“农民的儿子”,美化成了平江人民的“大救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剧本在彭德怀被罢官以后,又作了三处重大的修改:一是增加了一个敌军参谋黄维国,影片写他“为革命而投身国民党”,又“为革命反正投奔共产党”,还在“扑城”中起了关键作用;二是增加了罗大成坚持正确路线而被“罢官”的情节;三是增加了渔鼓老人的恶毒的唱词。
影片的炮制者借黄维国这个军阀手下的参谋,暗中影射彭德怀这个军阀团长,千方百计地为彭德怀镇压革命的罪恶行径进行辩护,又费尽心机地把他打扮成一个一心“为国”的英雄。编剧故意安排了黄参谋在革命最困难的关头,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共产党干部的情节,企图把彭德怀打扮成挽救革命的“英雄”、共产党的“恩人”。
影片描写黄维国投奔邱金时,还慷慨陈词:“国民党没有希望了,我是个无知的青年,投身国民党,实指望能报国为民,没想到他们背信弃义屠杀穷苦百姓,我走错了路……。”好一个“报国为民”!影片的炮制者正是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法,把彭德怀这个屠杀革命群众的大刽子手的累累罪行,洗刷得一干二净!接着,又让这个“报国为民”的“青年”,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取得了“扑城”的胜利,以此来影射彭德怀在“平江起义”中建立的所谓“功勋”。
影片的炮制者苦心孤诣地通过邱金和黄维国来美化彭德怀,同时又别有用心地安排了一场“罢官”的戏。这场戏与《海瑞罢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一配一搭,相得益彰,为被罢了官的彭德怀抚尸招魂。影片的炮制者把罗大成描写成一贯正确的典型,甚至在与上级党失掉联系的情况下,仍能坚持正确路线。为此,影片的炮制者特别安排了特派员王怀志撤销罗大成“党内外一切职务,明天就回区党委检讨错误”这样一场戏。影片告诉观众,“党”的代表是一个“专横独断”“昏庸霸道”的“老爷”,而罗大成则是“一切为了穷苦人民翻身求解放”、“深受群众拥戴”的“青天”。就是这样一个“大好人”却被“罢官”了。作者正是企图以此情此景来牵动观众的心弦,引起观众对被“罢官”者的同情,呼唤牛鬼蛇神起来为彭德怀鸣冤叫屈。此时的罗大成坚毅地说道:“我可以去党委,工农自卫队不能解散!”这多么象《海瑞罢官》中海瑞被罢官时所说的“大丈夫顶天立地,岂可怕杀身之祸”,这不就是彭德怀被罢官后叫嚷的“我对庐山会议有保留”吗?作者作了这样一番精心的刻划之后,还嫌不够,紧接着通过渔鼓老人为彭德怀唱了一支缠绵、忧伤、如泣如诉的招魂曲:“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海瑞罢官》中群众送“海青天”时也唱:“天寒地冻风萧萧,去思牵心千万条,海父南归留不住,万家生佛把香烧。”异曲同工,两首诗这么相似,这不正说明影片的炮制者同吴晗一样,向彭德怀暗送秋波,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吗?不仅如此,影片还给彭德怀打气,鼓动他东山再起,什么“死里逃生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什么“风里浪里你行船,我执梭标望君还。”这不是明目张胆地鼓励彭德怀在“风里浪里”继续行他的反党贼“船”,并且告诉彭德怀:牛鬼蛇神们正在“望君还”,盼着他东山再起吗?这不也正是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在中国的赫鲁晓夫亲自带领下,大大小小牛鬼蛇神一齐出动,千方百计为彭德怀翻案,准备“大干一场”的真实写照吗?
毛主席说:“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反动影片《怒潮》正是通过曲折、隐晦的故事情节,借邱金的勇敢善战,黄维国的“报国为民”,罗大成的一贯正确而被罢官,来美化彭德怀、为彭德怀翻案,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尽管编剧的反党手法是如何的隐蔽和狡猾,今天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照妖镜下原形毕露了。我们一定要奋起毛泽东思想的千钧棒,把这部反动影片批深批臭!


第4版()
专栏:

《怒潮》是为大野心家彭德怀翻案的大毒草
空军直属机关 红文
反动影片《怒潮》是为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彭德怀翻案制造舆论的大毒草。它公然篡改党史军史,大肆美化彭德怀,极力贬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恶毒地把矛头直接指向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怒潮》的主要作者是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忠实干将。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罢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彭德怀的官,这个反党分子如丧考妣,心怀不满,一心想为其主子翻案。到了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国际、国内乌云乱翻,“腊鼓鸣”,“春草生”,反党分子纷纷表示要“大干一场”,他也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了。果然,在中国的赫鲁晓夫的直接号召和支持下,他“破门而出”,挺枪跃马,充当为彭德怀翻案造舆论的急先锋。
要给彭德怀翻案,就必须为他树碑立传。想当初,彭德怀就是带着“入股”的思想混入革命队伍的,“平江起义”是他的“老血本”。因此,一提“平江起义”,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彭德怀。而且,反党分子篡改了历史,把平江起义吹捧成为“在历史转折阶段”上“具有全国革命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彭德怀也自我吹嘘地胡说什么平江起义是中国“革命来潮的信号”。于是,彭德怀的这个忠实干将就在“平江起义”问题上大做文章。为了配合彭德怀继续向党进攻,他策动编印宣扬彭德怀的《平江革命斗争史》,建立“平江革命斗争史展览馆”,写文章、作报告,利用一切机会在群众中大肆吹捧彭德怀。与此同时,他积极编出了这棵大毒草《怒潮》的电影文学剧本。
但是,庐山会议已经罢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彭德怀的官。因此,作者不敢明目张胆地描写彭德怀和“平江起义”,而不得不采取极其隐蔽曲折的手法。不公开写“平江”,而又必须“暗示”出“平江”;不具体塑造一个类似彭德怀的身份和经历的人物,而又要歌颂彭德怀,怎么办呢?作者采取了鱼目混珠、前后掺合的办法,来贩卖私货。
无论从人物、情节和场景来看,影片都是表现“平江起义”的。例如影片中的国民党团长阎紫剑,就是当时平江国民党反动派清乡司令、挨户团主任阎仲儒和伪平江知事王紫剑。影片描写化装赶庙会扑城故事,就是一九二七年三月平江农民的“扑城”之事。这不过是作者故意移来,和一九二八年七月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事相掺合,以免露出反党的马脚。而影片中邱金率大队人马攻克平江等若干情节,就是取材于彭德怀的故事。至于场景,影片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在影片主要作者的亲自督阵下,按一九二八年的平江原来面目进行设计的。船是平江船,连澧陵的都不行。为了再现“平江起义”时的平江城楼,不惜耗费巨资进行重建。邱金攻城的路线,松树炮位的安置,都是按当时彭德怀“平江起义”时的情景进行拍摄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和彭德怀的“平江起义”挂上钩,歌颂彭德怀的“丰功伟绩”,为彭德怀翻案做舆论准备。
《怒潮》的故事是从北伐军在工农武装协助下攻克平江,国民党叛变,对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开始的。在这紧急关头,影片通过罗大成和邱金两个幸存的党员的对话,一再告诉观众:“党中央离我们太远,区党委又失掉了联系。”这就是说,平江起义是在没有任何上级领导的情况下,平江的“基层领导骨干”“动员组织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自卫武装”的。
影片还告诉观众,当时平江不仅建立了人民武装,而且这支武装已经相当成熟,已经有了一系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不但可以整班整连地歼灭敌人,而且还可以整团地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不但一下子端掉了刘团总的老巢刘家桥,还一举攻克了国民党正规军防守的平江城。
影片还说明,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逼迫平江“工农自卫队”交出武装时,平江地区党的领导人坚决进行了抵制,胜利地进行了反右倾的斗争。
显然,观众通过影片得到的总印象是,这里的革命斗争,已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而且这一切都是在找到毛委员之前取得的。
看了这样的影片,任何一个稍有一点党史军史知识的革命同志,都会理所当然地要提出质问:
大革命失败之后,究竟是在谁的思想指导下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究竟是在谁的领导下我们党创建了第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究竟是在谁的领导下,我们党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难道不正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吗!影片的这种描写是对党史军史最粗暴最无耻的篡改和抹杀。
实际上,平江地区的农民运动也是在毛主席的直接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平江地区的第一批党员就是毛主席亲自介绍入党的,从此才有了平江的第一个党支部。一九二六年召开湖南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平江的农民代表直接听了毛主席的报告,接受了毛主席的指示。平江的农民斗争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这完全应该归功于毛主席,归功于党。当时彭德怀在哪里呢?他还是一个镇压农民运动的国民党反动军官!
当《怒潮》剧本刚刚写出时,有人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影片的主要作者一听就气势汹汹地反驳道:“那时的毛委员不是今天的毛主席,思想没有今天高。”他还丧心病狂地说:“再高就不是当时毛主席的思想了。”他污蔑当时毛主席的思想不高,但又把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写的那么高,用意何在呢?就是为了贬低毛主席,吹捧彭德怀。
彭德怀是个老机会主义分子,老野心家,老军阀。别的不算,就算他“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新开张”那时候,他就是“左”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他一再拉着队伍打大城市,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作者在影片中,不仅没有丝毫的批判,反而倍加粉饰。甚至把彭德怀的一些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黑货,也加以肉麻的吹捧。
然而,到此为止,《怒潮》的作者还不感到满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怒潮》的作者也抓住罢官问题大做文章。嘉靖罢了海瑞的官,党罢了彭德怀的官,王怀志则罢了罗大成的官。当王特派员厉声对罗大成说:“我撤销你党内外一切职务”之后,渔鼓老人接着唱出了一支《送君》歌。这首歌可以说是整个《怒潮》的点睛之笔。它最集中地表达了牛鬼蛇神们对彭德怀罢官的哀伤,最集中地寄托了地富反坏右和资产阶级分子对彭德怀的无限怀念和迫切期望,对他的“恩情”“心里亮”“永不忘”“永相望”。在这首歌的末尾甚至唱出了“我执梭标望君还”这样的反动词句,希望彭德怀东山再起,率领着牛鬼蛇神们拿起枪杆子来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怒潮》的反动主题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怒”字,“怒”在何处?“怒”在党身上,“怒”在毛主席身上。
“蚍蜉撼树谈何易”。曾几何时,这些“庞然大物”和“嗡嗡叫”的苍蝇们还在疯狂地进行篡党篡政的反革命活动,现在他们已经一个一个地陷入了人民的包围之中。然而,我们决不能麻痹。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再接再厉,乘胜前进,把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彻底批深批透,斗倒斗臭。


第4版()
专栏:

《怒潮》是为大野心家彭德怀翻案的大毒草
空军直属机关 红文
反动影片《怒潮》是为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彭德怀翻案制造舆论
从来没有过而且将来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垂死的阶级自愿放弃自己的阵地而不企图组织反抗。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全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