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帝国主义集团正在加速四分五裂
本报评论员
毛主席早就说过,帝国主义阵营的内部是分裂的。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正在进一步走向四分五裂。现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美国同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正在趋于尖锐化和表面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帝国主义利用西欧各国在战争中大大削弱了的地位,从各方面把西欧控制起来,迫使西欧各国向它称臣纳贡,加剧了它们同西欧各国的矛盾。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美帝国主义甚至对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的盟国,也实行‘弱肉强食’的政策,力图把它们踩在自己的脚下。”
帝国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这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矛盾。这个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近年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所起的作用,西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相对的增长,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正在从它的霸主的宝座上一步步跌落下来,已经不可能象战后初期那样“神气”了。早在十多年前,斯大林就曾说过,西欧国家“归根到底将不得不从美国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同美国发生冲突,以便保证自己的独立地位,当然也保证自己的高额利润”。
一个时期以来,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同美国争夺市场的斗争,它们之间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争夺西欧和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斗争,逐步地激烈起来了。法国驱逐美国驻军和北大西洋集团总部的行动,表明了北大西洋集团现在连表面的团结都已无法维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崩离析状态。西德一向是美国控制西欧的主要支柱。但是现在,西德垄断资本集团同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了。西德新政府正在表现出进一步靠拢法国而同美国有所疏远的倾向。英国在美国支持下想要打入六国“共同市场”,由于法国的坚决抵制而碰壁。这些情况说明,西欧各国抵抗美国的控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而象英国那样一味追随美国,充当华盛顿的小伙计,只能使它自己在经济上陷于困境,政治上日趋孤立,在帝国主义一伙中降为二、三流的小角色。
应当指出,美帝国主义的衰落,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是整个国际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空前强大,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世界革命的有力推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亚非拉和全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大大削弱了美帝国主义的力量,打乱了它的全球战略的部署。为了挽救侵越败局,遏制中国革命的强大威力,扑灭亚洲人民革命的烈火,美帝国主义不得不把它驻在西欧的一部分军事力量转移到东方来,相应地削弱了它对西欧的控制。美帝国主义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有利于西欧国家乘机而起,加强了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向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了挑战。
尽管帝国主义各国垄断集团不断相互勾结,反对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更不能缓和它们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和斗争。事实是,各国人民革命斗争越是高涨,帝国主义集团越是受到沉重打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越是发展。
现在,正当美帝国主义在西欧的霸权发生动摇,在全世界陷入四面楚歌之时,苏联修正主义领导集团却出来为美国“保驾”。他们同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在欧洲大搞
“缓和”,并且在防止核扩散等问题上大做交易,不仅是为了反对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也是为了帮助美国控制西欧,推行所谓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政策。
但是,无论是美帝也好,苏修也好,或者它们勾结在一起也好,要想称霸欧洲,称霸世界,都不过是痴心妄想。世界的命运,是由世界人民来决定的。美帝苏修这种狂妄的政策,必然会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致命打击。
当然,西欧是整个资本主义统治的重要阵地,是美国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主要市场,是美帝国主义全球战略体系的重点。美帝国主义绝不会放弃西欧。但是,它越要加紧控制,就越要加剧它同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走向彻底的四分五裂,是不可避免的。


第6版()
专栏:

美帝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帝国主义阵营矛盾尖锐
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分崩离析危机重重
据新华社讯 本社记者报道:作为美国侵略政策重要基石的北大西洋集团,最近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它的十八周年。这个集团的分崩离析,是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四分五裂和美帝国主义在西欧的霸权加速衰落的鲜明写照。
北大西洋集团五月十日举行了国防部长会议。但是,多年来照例紧接在这个会议后举行的北大西洋集团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却毫无消息。在这以前,在法国政府一声逐客令下,十多年来一直盘踞在法国的美军已经滚蛋;美国和北大西洋集团原来集中在法国的许多军事设施和指挥机构,有的撤往西德,有的搬到荷兰,有些迁到比利时。这一切表明:美国在西欧的霸权已经摇摇欲坠,它所控制的北大西洋集团已经七零八落,半死不活。难怪驻欧美军司令兼北大西洋集团军队总司令兰尼兹尔在他的司令部撤离法国时黯然神伤地说,这是“一件十分伤心的事”,“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终结”。
去年春天,法国看到美国在越南泥足深陷,无暇西顾,趁机打出反叛的旗帜,断然宣布从去年七月起退出北大西洋集团的军事机构,并且勒令美国以及这个集团的军队、司令部和军事基地在一九六七年四月以前统统撤出法国。一年来,美国尽管软硬兼施,却无法使法国收回成命。
法国这一行动,进一步动摇了美国在西欧的霸权,打乱了美国在西欧的军事部署。北大西洋集团从此一蹶不振。法国的行动也大大地打击了美国,助长了其他西欧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
法国退出后,西德成为美国维持北大西洋集团残局的主要支柱。可是西德鉴于近年来紧跟美国的外交方针已经使自己陷入窘境,基辛格政府上台后,积极改善同法国的关系。西德特别不满美国把它当作同苏联作政治交易的筹码。它强烈抵制美苏合谋搞维持核垄断地位的所谓“防止核扩散条约”,因为它担心这会妨碍它实现染指核武器的野心。它还担心美国军事力量东移会影响美国对西德军国主义的支持,等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同西德的矛盾正在上升。
号称同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对美国倚重西德颇为不满。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由于投靠美国并不能摆脱在政治、经济上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剧走投无路的窘境,已再次申请参加西欧“共同市场”以寻求出路。
在北大西洋集团的主要国家同美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北大西洋集团中的其他一些国家,也不再对美国亦步亦趋了。
北大西洋“盟国”对美国的“反叛”,在美国侵略越南的问题上也在发展。三月底美国在关岛黑会决定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以后,美国副总统汉弗莱匆匆访问了西欧七国,再次在侵越战争问题上寻求支持。但是,除英国一般地表示支持美国的侵越政策外,其他国家的反映都十分冷淡。英国《卫报》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较小国家,大多数都倾向于同情戴高乐总统在越南问题上的不合作态度。”
为使北大西洋集团适应美苏阴谋主宰世界的需要,美国企图利用这个侵略性军事集团作为同苏联和东欧国家搞“缓和”的工具,但是,西欧“盟国”各有自己的打算,法国外交部长德姆维尔公开声明,“东西方缓和”问题“不是华沙条约和北大西洋条约处理的一个问题,而是欧洲各国的事情”。事实上,在这方面,西欧国家也早已各奔前程,谁都不愿受美国控制,反而同美国竞争。
毛主席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制度走向全部崩溃的时代,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帝国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重重,无法克服,使帝国主义者陷入了极大的苦闷中。”北大西洋侵略集团的现状,就是美帝国主义江河日下,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危机深重的缩影。


第6版()
专栏:

西欧反对美国霸权,排斥美英势力
戴高乐重申要对美国保持独立,反对英国打入“共同市场”
据新华社巴黎电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五月中旬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法国的外交政策时,重申法国保持对美国的“独立”,并且着重地阐述了法国实质上反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态度。
戴高乐重申法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要继续执行同美、苏争霸的政策。他表明,法国的欧洲政策是一方面在西欧排斥美国和英国的势力,另一方面要实现“东西欧缓和、协调与合作”,以便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彻底和平演变,最后把它们拉入法国的轨道。
戴高乐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着重地谈了英国最近正式重新申请加入“共同市场”的问题。他虽然没有正面拒绝英国的申请,但是他反对的态度却是很明显的。他列举了许多实质上是反对英国加入的理由,如英国同美国联系太密切,英国同英联邦有特别关系,英镑地位不稳等等,他说,只有这些情况改变了,英国加入“共同市场”才是适宜的。
英国政府是在五月十一日再次正式申请参加西欧六国“共同市场”、“煤钢联营”和“原子能联营”集团的。早在一九六一年,英国就曾提出过第一次申请,但是由于它同美国的“特殊关系”而被法国拒于门外;现在它硬着头皮再一次敲西欧六国集团的门,表明英国已经陷入走投无路的窘境之中。
据新华社巴黎一日电西欧“共同市场”六国在五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在罗马举行了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是以“庆祝”建立“共同市场”的罗马条约签订十周年的名义举行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六国的“政治合作”的问题和英国申请加入“共同市场”的问题。
会议最后决定,在今年内再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且责成六国外长开会研究今后六国“政治联系逐渐紧密的可能性”。人们认为,尽管这个决定只牵涉程序性问题,但是它改变了过去六国政治“合作”完全搁浅的状态。可以预料,随着六国的“政治合作”向前跨进一步,它们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必将进一步增加。
在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问题上,法国采取了拖延战术。早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法国总统戴高乐就在记者招待会上为英国加入“共同市场”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在这次会议上,法国又强调六国必须有“充足时间”,它们必须先在部长理事会上研究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各种后果”并且取得一致意见,然后才能同英国谈判。尽管英国工党政府竭力利用六国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拉拢以对付法国,但是“共同市场”的其他成员国并不愿因此同法国闹翻,它们同时还担心英国的加入会损害这个集团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会议只能决定把英国加入的问题交给部长理事会再去研究。这表明,帝国主义阵营内围绕英国加入“共同市场”问题而进行的较量,英国一开头就输了一着。


第6版()
专栏:

破落的霸主 英韬


第6版()
专栏:

西方关税谈判吵得不可开交
美国损人利己遭到西欧抵制
据新华社讯 日内瓦消息:经过持续四年多的激烈讨价还价之后,有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参加的所谓“肯尼迪回合”关税谈判在五月十五日收场,美国原先的一套损人利己的如意算盘,由于遭到西欧国家的强烈抵制,基本上落了空。
这些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谈判是根据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倡议举行的,所以称为“肯尼迪回合”谈判。美国倡议举行这次谈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互减关税”的幌子下,打破西欧“共同市场”的关税壁垒,为美国货,特别是为美国的“剩余”农产品大举涌入西欧市场扫清道路。
美国这种明显的损人利己的企图从一开始就遇到了西欧“共同市场”六国的顽强抵制。六国坚决不同意按美国的主张,把各国现行的工业品关税率“一律削减百分之五十”。
因此,从谈判的第一天起,双方就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以致谈判拖了四年多,久久达不成协议,中途还曾几次濒于破裂。
今年三月中旬,谈判进入了最后阶段。经过激烈争吵后,参加谈判的各国确定五月十四日为谈判的最后期限。
最后,总算在十五日勉强达成了一个“一揽子”的原则性协议。
谈判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以及西方通讯社在报道中透露的情况表明,协议的主要内容同美国原来的打算相去很远。
首先,在削减工业品关税方面,有关各国表示同意在今后五年内,分阶段地逐步做到平均削减关税三分之一左右,而不是象美国原先所坚持的那样,“一律削减百分之五十”。
其次,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六国坚决拒绝了美国要“共同市场”保证美国农产品数量的要求,使美国当初倡议举行这次谈判的一个主要打算落了空。


第6版()
专栏:资料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又名欧洲经济集团,成立于一九五八年一月,是西欧大陆六个国家为控制和垄断西欧市场,抵制美国渗透,而建立的关税同盟性质的经济集团。它的正式成员是: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
这六个国家为了垄断西欧大陆煤钢的生产,早在一九五一年就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它们为了共同发展对原子能的研究,还建立了欧洲“原子能联营”机构。根据一九六四年二月的一项决议,现在这三个机构已经完全合并为一个。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共同市场”、“煤钢联营”、“原子能联营”这三个组织的建立,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这就是联合起来,加强实力,以摆脱美国的控制。六国之间在各方面关系的加强,使它们在许多问题上都可以用共同态度对付美国。例如,目前“共同市场”六国在关税问题上、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改革问题上以及防止核扩散问题上,都是立场基本一致。使美国感到十分头痛。
“共同市场”六国虽然在抵抗美国方面有共同利益,但是它们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从“共同市场”成立以来,六国之间的斗争就十分激烈。特别是它们中最大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西德在农业一体化问题和建立政治联盟问题上始终达不成协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