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请看:
大寨一年的最大成果
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委员 郭凤莲
我们大寨大队是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翻了身的。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大寨人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又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说:“必须通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毛主席的思想灌输到工人、农民中去,才能改变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才能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这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今天的大寨人体会得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今年,是大寨人的政治觉悟提高得最快的一年,也是生产上获得特大丰收的一年。早在今年二月,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伟大号召的鼓舞下,我们就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农业大丰收,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报喜。我们的愿望果真实现了,全大队的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六点一,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九六四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二点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我们大寨收到的最大的成果,是广大社员政治思想上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彻底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及其代理人反大寨的流毒,更加认清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罪行,更加坚定了紧跟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信心。广大贫下中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清楚地看到: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就必然会胜利,永远胜利。
现在大寨的每个大人和孩子,都会兴致勃勃地向你说一大堆使你听了既觉得新鲜而又振奋的故事。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大寨的贫下中农有四个自觉:自觉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自觉地斗私批修;自觉地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自觉地在口粮分配中实行政治挂帅。我们大寨的贫下中农每逢听到毛主席的伟大指示,首先想到的就是坚决执行,句句照办。
光辉灿烂的毛泽东思想大普及,使我们大寨的广大贫下中农心里想的不光是一个大寨大队,而是全社、全县、全省、全国以及全世界的阶级弟兄。在今年夏收分配的时候,我们大队第一年试种的优种豌豆获得了大丰收。但是社员们舍不得吃,除了给队上留下两斤作种子,其余全部支援了兄弟队作为推广用的种子。“等全县人民都吃上了豌豆,大寨人再吃!”这是陈永贵同志和全大寨社员的一致想法。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我们大寨人深深懂得:有了毛主席才有大寨,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大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夺取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第3版()
专栏:

矿山上的一天
十二月一日,是山西大同煤矿大斗沟矿普通而平凡的一天。这天,革命和生产就象平常一样,热烈而有秩序地进行着。
但是,就在这座矿山平凡的一天里,发生了多少不平凡的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新鲜事……
从学习班回来以后
这天,在大斗沟矿的生产日报表上,除了各采煤队日产数字外,出现了一个新项目,里边记载着运输队常友小队日产量十六吨。大家都感到奇怪,常友小队是在井下管运输的,没有采煤任务,他们的十六吨煤是从哪儿来的呢?
运输小队长常友对工作一向认真负责,但过去他有一个想法:“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们只要每天把车皮调动好,采煤队出多少煤,保证运出就算完成任务了。可是最近他从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回来,思想有了变化,认识到过去对自己要求太低了。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我们绝不能仅仅限于搞好分内工作,还要千方百计搞好革命,多出煤炭。他跟大家商量:“今天我们小队除了搞好运输,能不能出煤?”全队工人听了,异口同声地说:“能出煤,我们的工作有潜力,坚决出煤!”
这天,常友小队下井以后,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有的调车,有的找煤源。他们在采空区的古塘里发现被丢弃的浮煤,就利用空暇拣煤。这天,采煤各队出煤特别多,需要大量的车皮,因而常友小队的工作就更加紧张。但是他们千方百计,满足了回采的需要,还腾出手来到古塘里去拣煤。他们说:“多出一车煤,就使阶级兄弟多得到一分温暖,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多一分胜利的保障!”这样,这天的生产日报表上,就多了他们的十六吨煤。
守着煤山不烧煤
这天,人们走进大斗沟矿的选煤楼,发现楼里有些异样:取暖用的大铁炉没有象往常那样烧得炉体通红。原来,选煤楼工人从今天起采用矸石来代替好煤烧炉子。
雁北的冬天是够冷的,选煤楼里每天有成千吨的好煤经过这里,为什么工人们守着煤山要烧矸石呢?
事情是这样的:选煤楼的工人阮凤桐昨天听了解放军驻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一个报告,知道当前铁路非常需要煤,全国人民生活也非常需要煤,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今天,当他和往常一样,顺手拿起一大块乌黑的好煤要往炉里添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这样做对吗?他的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教导:“要节约闹革命”,“要提倡顾全大局”。他的手紧紧握住那块煤,想:煤炭是工业的粮食,非常宝贵,身边有矸石,为什么不能凑合着烧呢?选煤楼里好煤多,我们可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呀。毛主席的指示,学了就要一滴一点地去做。想到这里,他把手里的那块煤扔回到溜子上,然后拣了几块矸石添到炉子里。他下定决心要烧矸石,每天为国家节省一百多斤块煤。
坏条件下创造新纪录
这天,大斗沟矿的采煤一队创造了一个日产七百四十四吨的最新纪录。这个新纪录的可贵,不仅是因为这天产煤数量多,质量好,而且它是在很不利的生产条件下取得的。
这天,采煤一队的职工,在班前对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像,请领了任务,讨论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给煤炭工业战线职工的信》,人人感到肩上担子重,越重越光荣。
第一班下井之后,人人奋勇争先,生产还比较顺利。二班工人下井不久,割煤机出了故障,一时不能修复。怎么办?如果把责任推到机器上,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也不能说没有理由。但是班前在毛主席像前领受了任务的矿工们,没有这样作,他们齐声背诵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工人们说:割煤机坏了,我们人工装!于是干部、工人拿起铁锹,一齐动手,人工装煤。煤溜子隆隆运转,几十把大铁锹上下翻飞。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干!为了实现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任务,干!割煤司机赵有成带头装煤,检修工纪士威、杨亮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下,也拿起铁锹干起来。工人们不分工种,互相帮助,互相支援,人们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三班下井后,割煤机还没有修好,三班工人向二班工人学习,继续用人工干。他们不仅把作业面上的煤全部装完,还把遗留在采空区古塘里的浮煤,也装到溜子上运了出去。
这天,采煤一队的工人们就这样创造了日产七百七十四吨的最高纪录,完成日计划的百分之二百二十二。采煤一队的职工在班后向毛主席汇报时激动地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有您的光辉思想指挥我们战斗,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晋卫东


第3版()
专栏:

邮电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孔祥山,别人称他是个好“班长”,他自己不这样看。他虚心向干部和同学学习。因为:
他心里有本“差距账”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飞跃。
毛主席亲自发动、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一大批革命接班人迅速成长。北京邮电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孔祥山同志,就是千千万万新人中的一个。
在领导班子中,不论是同他一起并肩战斗过的革命小将,还是富有经验的革命老干部,提起孔祥山,都称赞他毛泽东思想学得好,工作认真,生活艰苦朴素,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很虚心,是一个好“班长”。
可是,孔祥山同志自己却不这样看。他在和几个常委共同工作的日子里,总是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分析每个人的优点,在他的心里经常装着一本“差距账”。
革委会有一位常委负责宣传工作,尽管这项工作任务很繁重,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完成。有一次,要制定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计划,准备在第二天开大会时交给群众讨论。可是头天开会很晚才结束,这位同志仍然加班到深夜,按原计划完成了任务。孔祥山从这件事中,给自己找出一条差距:“工作干劲不如他大,责任心不如他强”。
有一位老干部,身体不好,但工作勤勤恳恳。孔祥山和其他几个同志劝他注意休息,这位老干部却表示:自己活一天就要紧跟毛主席干一天革命。在教育革命中,有些同学给这位老干部贴出了大字报。这位老干部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著作,诚恳地说:“十几年来我中了不少修正主义的毒,世界观没有得到彻底改造,说过错话,做过错事,群众的批评给我敲了警钟,我要很好地向群众学习。”这件事孔祥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对照自己有时听见批评,心里就发火。他又从中找到了差距:“对革命事业的心不如他红,对待群众的态度不如他诚恳。”
孔祥山还是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一年级学生。在革命实践中,他体会到:“经常和群众在一起,就办法多,聪明得多,思想丰富得多,干劲足得多,事情好办得多。”他完成一项任务,第一个行动就是到群众中去,召开“诸葛亮”会,让大家献计献策;当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向群众请教。他既当“官”,又当老百姓。 杨建科


第3版()
专栏:

济南千佛山医院负责人吴佩芳,经常带着医疗队到郊区给贫下中农看病,帮助他们改善医疗卫生状况。她说:
“毛主席叫我这样做的”
济南千佛山医院护士吴佩芳,自从被群众推举到领导岗位上以后,每天工作都非常忙碌:抓本单位的大批判,安排每天的工作,到各病房去查看……。但是,不管工作怎样忙,她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到郊区窑头公社去给贫下中农看病。有人问她:“你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老是往山沟里跑呢?”她回答说:“是毛主席叫我这样做的!”
一九六○年,吴佩芳来到千佛山医院。经过一段时间,她愈来愈感觉到,医院里推行的一套,是完全违背毛主席的教导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把医院办成了一座资产阶级式的安乐窝,一个病人平均就有五个人伺候。她想,现在农村中广大贫下中农还缺医少药,我们应当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她向大伙建议组织一个医疗队,到偏僻山区去为贫下中农服务。这个建议得到了全院大多数医务人员的积极响应。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知道以后,就从各方面进行阻挠,并威胁她说:“你是一个护士,到下面能搞出什么名堂!如果闯出祸来,你们就别想回来了。”吴佩芳坚定地回答说:“按毛主席的教导办事,为五亿农民服务,这条路我们走定了,有毛主席他老人家为我们撑腰,我们什么也不怕!”
在吴佩芳同志的带领下,一支小型的医疗队早出晚归,一心一意地为郊区的广大贫下中农服务。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吴佩芳和她的战友们一起,大造了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反,夺了他们的权。不久她被选为全院勤务组的负责人。繁忙的工作担子压在她的肩上,但是,她始终没有忘掉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继续带领医疗队来到大山沟里的窑头公社,为贫下中农治病。
这个小山村只有五十来户人家。过去有人害了病,得用担架抬到济南市去治疗。吴佩芳和医疗队的同志们来到这里以后,和社员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劳动,深入田头和山头,一面治疗,一面宣传毛泽东思想。他们还给全村社员作了全面的体格检查,摸清全村社员的健康状况,经常向社员讲解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卫生常识。老贫农刘经玉由于得了脑膜炎,全身瘫痪,躺了三年。吴佩芳每天给刘经玉作针灸,医治了三个月,终于把病治好了。刘大爷热泪盈眶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吴佩芳同志带领的医疗队,还给这个村培养了两个卫生员。贫下中农说:“吴同志真是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家庭妇女参加了宣传队
北京市中国强街道居民举行晚会。
台上演唱《老两口学毛选》。论艺术水平,算不得“精湛”,但是,由于“演员”满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一字字、一声声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忠心,字字句句唱到了观众心坎上,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演员”是谁?
是两个普通的街道妇女。一个叫董礼芬,一个叫王喜玲。
说起董礼芬登台演戏,倒是有一段故事。
董礼芬,四十多岁,有四个孩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前,很少参加会,成年累月在家里刷锅、洗碗、看孩子,再就是为一家大小做针线。孩子、家务把她缠得大门不出,二门不到,不要说登台演戏,连她女儿唱歌,她听了也心烦。
前些时,街道上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董礼芬也参加了。
第一课,是学习“老三篇”。董礼芬拿张思德、白求恩和自己相比,感到很惭愧。晚上,睡不着觉,她翻来复去地想:象这样生活下去,终日只为个人的小家庭的事,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如果为人民服务一辈子,那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她立下决心,尽力为人民服务,能做多少做多少。
从那儿做起呢?
正在这时候,街道上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董礼芬想:宣传毛泽东思想,让人人热爱毛主席,让毛泽东思想在每个人心中扎根,这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对,宣传毛泽东思想也是为人民服务!董礼芬报名参加了宣传队。
董礼芬不识字,演剧、唱歌实在有困难。怎么办?向老愚公学习,“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她跟着收音机一句一句地学,让女儿一字一字地教。女儿教了几次,嫌妈妈学得慢,有些不耐心了。董礼芬又做女儿的工作:妈妈在旧社会,吃不上,穿不上,那能上学识字。要不是毛主席、共产党,你还不是和妈妈一样,是个大文盲?毛主席从火海里救了我们穷苦人,我们就是要从心里歌唱毛主席,歌唱共产党!
妈妈一片肺腑之言,打动了女儿,从此以后,女儿天天抽时间教妈妈唱歌、演剧。在不长的时间内,由于董礼芬勤学苦练,就能熟练地演唱十几首毛主席语录歌曲和歌颂毛主席的节目。
节日来了,曾被人称做“家庭妇女”的人,更是扬眉吐气,豪迈地站在社会主义的舞台上,尽情地歌唱我们伟大的领袖,歌唱我们伟大的党!
东方红,
太阳升。……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