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恭恭敬敬做群众的小学生
  荣立三次一等战功、人民解放军某部团长 李明友
编者按:毛主席最近指示军队办学习班要有战士参加,是从教育着手解决干部问题、搞好干群关系的一个重大措施。这就是教导我们广大的革命干部,要永远同群众在一起,恭恭敬敬地做群众的小学生,从群众那里接受教育,得到帮助,不断地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把革命工作做得更好。李明友同志的亲身体会,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李明友和战士一起冲杀滚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但是,他在立了几次战功以后,有了点名气,“官”做大了,就摆起“架子”,和战士越来越疏远,如同隔了一道墙。
身隔群众一道墙,心隔群众一座山。干部如果脱离群众,就不能爱群众所爱,恨群众所恨,急群众所急,就不能和群众心连心,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到邪路上去。
因此,我们所有的革命干部,都应当永远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要永远永远做毛主席的小学生,永远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经常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诚恳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这样,“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军队办学习班要有战士参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太重要了。联系实际情况来看,干部犯错误,往往是从脱离群众开始的;要改正错误,首先必须回到群众里面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帮助,从根本上树立群众观点。这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是一个斗私批修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到群众里面去,和群众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促进思想革命化的几点体会。
  有了“官架子”,就要脱离群众
以前,我也常下连队,那是去检查工作,教育别人。带着“官架子”下去,心里就没有群众,眼里就光看缺点,嘴里就只有我说你听。有一次,我坐着小汽车到三连生产点去检查春播情况。一下车,看见战士们没按我规定的春播计划执行,气就来了,立刻把指导员李国钧叫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地“训”了一顿。战士们背地议论说:“南方的‘官’儿管北方的事,种地也得立新规章,真厉害!”事后,我才知道自己订的那个春播计划,不适合东北的气候条件。指导员李国钧和多数战士都是东北人,最懂得什么时候种什么,怎么种。我没有虚心向他们学习,还拉着架子“训斥”他们。这个教训象棒子一样狠狠地敲了我一下子。
我想:近几年,为啥自己与战士的距离越拉越远了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自己当连长,当营长时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那时,生活在战士中间,遇事和战士一起商量,打仗和战士一起制订作战方案,遇到难关就和战士一起琢磨点子攻破它。可是,当打了几个胜仗,立了几次一等功,名声出去了,我错误地认为“有两套”了,就不大想当战士的小学生。后来,我当上了团干部,更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官”了。就这样,大部分时间,我坐在大楼里,批文件,听电话,和战士隔绝起来。
回想起这一切,我不禁大吃一惊。毛主席早就告诫我们:“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我跟战士一近一远的变化,不只是职务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感情在变。党和人民把我放在领导岗位上,这是对我的信任,理应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可是我反而把它当成包袱背。我严重地脱离了群众,背离了毛主席的教导,这是多么危险啊!
  打通隔绝群众的“墙”,做群众的小学生
这个变化是以“私”为核心的变化,是脱离群众突出个人的开始。有些人变成修正主义分子,不也是往往从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开始的吗?我一想到这里,不寒而栗。我就痛下决心,到群众里去狠斗“私”字,狠批“修”字。于是,我背上背包,到一连去了。
到了一连,我本想住到二排去,连里的干部却拉着我,关切地说:“团长,还是住在连部吧!排里人多,休息不好;这里跟二排只隔一道墙。”当时,我也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又有高血压病,住在连部离战士也不远。可是,当我晚上到班里排里去参加学习讨论时,我走到那个班,那个班的讨论就“卡壳”。我虽然一个劲的解释,可是大家还不敢大胆发言。有的鼓起勇气来说两句,也是先来个开场白:“我没想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团长指正。”为什么一个热烈的场面,我一来就冷场了呢?这个问题象一块土坯压在我心上。我躺在连部的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听听隔壁战士们的酣声,不觉又回忆起那战斗的年月和战士滚爬在一起的情形。可现在呢?一想到这里,我再也躺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打开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毛主席的话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我想,战士不发言,这是用行动对我提出了严厉批评,既说明我过去脱离了群众,又说明我现在虽然到了连队,还没有真正接近群众。什么原因呢?就是眼前的这道墙,这虽然是一道有形的墙,可更是一道无形的思想上的“墙”。我决心打通这道“墙”,真正走到群众里面去。
第二天一早,我就搬着背包到二排去了。战士们见了格外高兴,有的帮我铺被子,有的跟我拉家常。早晨出操,我跑在前面;劳动、训练,我和战士爬在一起,滚在一起;开会学习,我和战士们一样认真地讨论发言。在群众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战士们跟我交心时说:“过去见你总是挺着胸脯走路,瞪着眼睛训人,怪怕的。现在你走到我们中间来了,人也变了,也没啥可怕的了。”这使我体会到,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打通自己思想上的“墙”,真正走到群众里面去,和群众在一起,群众才会真正了解你,收下你当小学生。你才会真正同群众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动,才会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发现战士们和我在一起虽然不拘束了,可很少给我提出批评意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去找老战士王金山谈心。王金山一句话剖开了我的闷葫芦。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了解你的思想,怎么能乱放炮呢?”对呀!我来到连队光注意生活上“五同”,没有把思想交给群众,战士们怎么能向我的思想开刀呢?于是,我决心和战士一同亮思想。以后,我走到那里,就把思想亮到那里,还专门准备了个本子,把大家的意见和帮我选得的毛主席语录,一条一条记下来,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我这样做了以后,战士们从思想上把我编入了排,以一个革命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我,象帮助战友克服缺点一样,帮助我实现思想革命化。
  欢迎“高温烈火”,经常请群众批评
到群众中去以后,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正确对待来自群众的批评。
开初,我对群众批评的“高温烈火”很不习惯,把群众的批评看成是“整”自己。有一次,我去预习场和战士们一起训练。休息时,我征求同志们对训练的意见。没想到,新战士张万庚冲着我就放了炮:“坐在办公室里订计划,在训练场上落不了实。”这劈头盖脑的一炮,轰得我的脸直发烧,身上直冒汗。我想:你这个当兵才几天的年轻娃娃,见了多少世面,我打的仗比你听的故事都多哩。但冷静一想,张万庚既放了一炮,可能训练计划有问题。经过了解,原来的计划,不符合战士的实际。不管是新战士还是老战士,也不问技术水平高低,都共练一个课目,结果是老的
“吃不饱”,新的“吃不了”。张万庚的意见正确。于是就按照群众的意见,重新修订了计划。
事情处理了,可我脑子里却翻腾开了。为什么战士给我提出批评意见,不去作认真检查,反而感到吃不住劲,想发火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从毛主席著作中找到了答案。毛主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毛主席在这里明确地指出,听不听得进群众的批评,是衡量一个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志。我在听取张万庚的批评上,就不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的。在脑子里有这么一条杠杠,认为我是团长,你是兵,我只能训你,你不能“训”我。战士给我提批评意见,总觉得触犯了我的“尊严”,扫了我的“官面子”。
本来我也是从战士提起来的干部,普通一兵的本色为啥变得这么快呢?我回想起参加革命二十多年的情况。过去,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里,我成天和战士滚在一起,思想上只有“为人民服务”,没有“官”呀“兵”呀这个界限。一些“炮筒子”战士,给我们连里干部提意见,直来直去。干部从不挑剔提意见的态度,感到同志们的批评处处知心,字字知情,把战士们当作帮助自己思想革命化最热心、最负责的好教师。当了团干部以后,没有不断地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受别人的“训”少了,训别人多了,天长日久,再听下面的批评,就不顺耳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欢迎还是反对群众的批评,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根本分界线。无产阶级革命者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勤务员,都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欢迎群众的批评。满脑子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不相信群众,害怕群众,害怕群众的批评,把敢于批评的群众看成是“整”自己的“反对派”。我听不进战士的批评,根子还是世界观没改造好。要想根治这个毛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经常请群众“训”自己,在自己思想革命化的征途上烧起破私立公的漫天大火,烧掉官气,烧掉灵魂深处的资产阶级的残渣余孽,老老实实当好普通一兵。


第2版()
专栏:

  丢掉了“架子”以后
  过去的教训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革委会副主任沐育托,原来是个技术员,一九六五年四月才被提拔为副科长。他在当技术员的时候,和群众的关系很好,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沐”。后来当了副科长,他就想,当科长就得有个科长的样子,不然人家会瞧不起。于是,他逢人便摆出一副“科长”的架子,连同志们亲切地称他“老沐”,也觉得不舒服了,认为这是对他“不尊重”。这样,有些人就叫他“沐科长”了。他听着心里乐滋滋的。
沐育托开始担任领导工作,各方面经验都比较缺乏。照理,他更应当遵循毛主席关于“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做群众的小学生”的伟大教导,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但他并不这样想。他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在决定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想个人包办代替。设计出图样以后,未经同志们充分讨论,就自己决定试制样品,结果试制出来的东西往往不符合实际需要。他很少参加劳动,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但一开会,却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他爱听恭维话,听到批评就不高兴,还喜欢训人。有些人见他这样,就不愿意再给他提意见了。
“当科长就得有个科长的样子。”在这种错误的思想指导下,沐育托在担任副科长一年多的时间里,越来越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沐育托犯了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严重错误,一些受到打击、压制的革命群众非常气愤,对他进行了多次的批判和斗争。
开始,沐育托不理解群众为什么对他有那么大的气,心里很不服气。后来,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主席的教导,革命群众的批评和帮助,打开了沐育托的心窍。他开始明白了:群众对他有气,根本原因是自己违背了毛主席的教导,是自己错看了群众,而不是群众错看了自己。
  新的开端
沐育托找到了病根,就对症下药,痛下决心医治自己的毛病。他认真地向革命群众检查了自己的错误,到群众中去,跟无产阶级革命派站在一起,做了他们的亲密战友。今年二月底,当厂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给了革命小将很大的支持。在共同的战斗中,沐育托看到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了解了群众。沐育托深有体会地说:“跟革命派滚在一起,我浑身感到有了力量。”革命群众在斗争中也进一步了解了沐育托。
工厂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他参加了“三结合”领导班子,被推选为副主任,分工抓全厂的生产。他除了在办公室里开一些必要的会,处理一些必要的事务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就到车间、科室里去,和群众在一起。不久以前,二车间生产一度落后,他就到二车间和工人一起,改进了工作。十月份,总装车间生产很紧张,他又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安装,一起刷漆,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
“多听工人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支持新的创议”,这是他针对过去“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好发议论的缺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个时期以来,他确实这样做了,走到那里,首先就虚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说得对的,就照办。总装车间的工人建议把检查站人员分到车间和工人一起干,他支持了这个正确的意见,改变了过去检查和劳动分家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什么地方轰我,我就到什么地方去;那里群众给我提意见,我就到那里去听。”这是沐育托现在对待群众批评所采取的态度。今年七月,厂里生产搞得比较出色,当时他有些骄傲情绪,同志们严肃地给他指出了这个问题,他很快就改正了。
现在,工人们不再叫他“沐科长”,仍然亲切地称呼他“老沐”了。他丢掉了过去的架子,和群众融洽无间了。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