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增产节约杂谈

“拣”和“丢”
解放军某部 刘书忱
在全国闻名的玉田粮库,有这样一件小事:一个新调来的化验员打扫货场,见到地上有一颗玉米粒,便随手拣起来,又“啪”地一声,弹出老远。保管员吴瑞华见了,赶忙跑过去把玉米粒拣起来。这位新化验员看了吴瑞华一眼,轻视地笑了笑,意思是说,这样也未免太小气了。另一位保管员胡泽民对她严肃地说:“一颗玉米粒,也是农民一个汗珠摔八瓣生产出来的,这是国家财富,不能随便糟踏着玩。”后来,经过老职工的不断教育,这位化验员懂得了爱惜粮食的意义,真是做到了“惜粮如金”的地步。她只要见到院子里掉下了粮食,哪怕是个谷子粒,也赶忙拣起来。
这个故事,把这个道理真是说得一清二楚了:思想不提高,“拣”起来的玉米粒,会漫不经心地“丢”掉;思想提高了,便惜粮如金,“一粒粮食千斤重”。
这件事,使我联想到增产节约运动中的“拣”和“丢”。“拣”,把丢掉的东西拣回来,这是增产节约的一个方面。许多单位持续地开展这一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细想一下,这里边也有个问题:为什么老有东西可“拣”呢?那是因为老有人“丢”东西。“拣”是“丢”引起的,“丢”是“拣”的根子。所以,搞增产节约,要提倡“拣”,更要提倡不“丢”。
要提倡不“丢”,就要解决“丢”字后面的活思想。思想上的“丢”字没扔掉,想行动上不“丢”是不可能的。如有的人觉着:反正东西是公家的,丢点也不心疼;还有的人认为:小东小西,非金非银,微不足道,等等。有这样的思想,怎能堵住“丢”的漏洞?所以,不管是提倡“拣”还是提倡不“丢”,都要抓活思想,从提高思想认识和提高思想觉悟入手。象玉田粮库那样,重视讲革命的情和理:“拣”,不只是“拣”回了一两件东西,更主要的是“拣”回了勤俭节约的好思想;“丢”,不仅是“丢”掉了一点什物,更主要的是“丢”掉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第6版()
专栏:增产节约杂谈

“吃烧饼”非“掉芝麻”不可吗?
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工人 王保丽
一部立式旋床经常发生漏油,机修工郭师傅想了几种办法都没有解决。有人劝他说:“算了,漏点就漏点吧!‘吃烧饼’哪有不‘掉芝麻’的!”但郭师傅并不这样看问题,他想:“即使是一点油也是国家的财产,是国家财产就应该珍惜!”他下定决心:不解决漏油问题决不罢休。为搞清漏油处所,他钻进地沟进行实地观察、琢磨,并在停电时将有关部件解体进行分析、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吃烧饼’哪有不‘掉芝麻’的!”这种思想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有些人看来,生产中浪费一点,出一点废品,都是不可避免的。“吃烧饼”真是非“掉芝麻”不可吗?不一定。这要看你“吃烧饼”的态度和方法如何。小心谨慎,“吃”法对头,“芝麻”就不一定“掉”。不是有许多十几年如一日的节约模范吗?不是有不少长期不出废品的先进生产者吗?他们天天在“吃烧饼”,却没有“掉”过一粒“芝麻”,这就是因为他们态度认真,方法对头。如果是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吃”的方法又不对头,当然就非“掉芝麻”不可了。郭师傅解决漏油的经验证明:即使原来是“掉芝麻”的,只要思想重视,“吃”法对头,也还可以使“掉芝麻”变成不“掉芝麻”。
“浪费在现场,关键在思想。”“吃烧饼”是不是“掉芝麻”,归根到底,又在于“吃烧饼”的人有没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就会态度认真,并千方百计地不“掉芝麻”了。


第6版()
专栏:车间黑板报

生产喜报满天飞
上海工程机械厂钳工 霍日炽
厂里开了职工代表会,
生产战线掀风雷:
鼓干劲,你追我赶;
闹革新,智慧大发挥!
你看咱工人手中锤,
打得满天金星坠。
阵阵锤声,
阵阵惊雷!
是顽钢,
也要把它砸碎……
压路机隆隆排成队,
生产喜报呀满天飞。


第6版()
专栏:车间黑板报

在赶超运动中当先锋
上海工程机械厂 王善平
一百八十公斤打桩机上的棘轮的销子槽,过去是用插床加工的,质量一直不能稳定,是我厂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谁见到加工这种活都摇头。有一次做插床的姑娘小李,因为报废的太多了,心疼得哭起来。检验员看到活实在难做,也就无形中降低了标准。因此,在合格品中质量也不是完全过得硬的。
自从党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号召以来,我厂五好职工薛金弟师傅想:加工棘轮销子槽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不然怎能使我们生产的打桩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呢?他带着这个问题,到上海起重运输机厂等兄弟单位去取经。看到人家小齿轮的销子槽是在拉床上加工的。质量又好,速度又快。他想:棘轮的销子槽不也可用拉床加工吗?但是我们厂没有拉床。有的技术人员建议做一台;但那拉床是进口的,造价要几万元。薛师傅说:“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做一台土的,时间既快,还可节约国家资金。”回来以后,薛师傅利用旧刨床的机身自己做了一部土拉床,还做了一套靠模和夹具。现在一只棘轮的销子槽不到一分钟就拉好了,而且槽子又光又滑又亮,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做插床的小李改做拉床加工棘轮后,笑哈哈地说:“有薛师傅带领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更有信心了。”


第6版()
专栏:车间黑板报

节约水电
有人去磨刀,
忘记关灯泡,
一去刻把钟,
电力浪费掉,
灯泡提意见,
“我要休息了”。
有人洗完手,
扬长他就走,
龙头没关紧,
好水遍地流,
叫人看在眼,
怎不痛心头!
(武汉重型机床厂工具车间)


第6版()
专栏:车间黑板报

车间里面春意浓
安徽水利机械厂工人 卞相玉
高山青松傲冰霜,
无产阶级斗志昂,
立下愚公移山志,
誓与寒冬比高强。
翻砂工人拍胸膛,
脱去棉衣拿风枪,
大喝一声困难退,
个个都是猛虎将。
熔化炉前闪金光,
红色铁流哗哗淌;
英雄手执刺炉钎,
吓得寒气退三丈!
吊车上下舞铁钩,
空中铃声阵阵响,
好似前线运输队,
吊箱运砂来回忙。
车间里面春意浓,
劳动热情溶冰霜,
第三个五年计划定实现,
高举红旗干一场。


第6版()
专栏:

“老把关”
湖南橡胶厂 李仲秋
缝帮车间生产核算牌上,产品质量图表上的箭头天天上升。鞋帮收发员不时跟在检验员身后,催促说:“张师傅,这些产品的质量,保险都要得,只管打合格印就是。”
张师傅是个老工人,叫张勤生。他戴着老花眼镜,手里拿着样板、卡尺,总是那么不急不慢地检验每一迭裁好的鞋帮。有时候催得急了,就笑呵呵地说:“莫忙,莫忙,忙中易出错。”
“不忙,你看人家成型车间天天增产,老催着我们交货。”
“交货就交货呗,质量第一的思想还是不能忘——”他的话声未落,一迭鞋帮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注意力。收发员凑近一看,张师傅已经把用样板、卡尺量比过的鞋帮放在一旁,脸上愉快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嘴里不住地唠叨:“这些青年伢子,质量第一的思想还是没有树得牢。”
“哟!有不合格的啦!”收发员惊慌地问。
“短零点五公厘。”
听到只短零点五公厘,收发员松了口气,淡淡地说:“啊哟,我还以为差得多呢,原来只差零点五公厘,不过几根头发丝。有什么了不起呢,把鞋帮布拉紧一点就行了。”
“照你这么说,毛主席著作你白学了。脑子里没一点好字当头、质量第一的思想。”几句话把收发员说得不好开口,就走了。
张师傅是个性情火辣的人,遇上产品质量好的时候,别人跟他说话,脸上总是挂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遇上产品质量差,脸就绷紧,一对浓眉也竖得笔直。由于他这种火辣性格,以前在检验鞋帮问题上,常跟人家顶吵。曾经有个别人劝他:“老张,你年纪这么大了,只要差得不多,放过就算了,何必得罪人呢!”听了这些话,他脸绷得更紧,眉毛竖得更直,带气地说:“如今是搞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当家。工人阶级当家,就得有个主人翁的态度。怕得罪人,怎么能保证产品质量好?”几年来,他就是凭着这铁面无私的犟脾气,死卡着质量关。有人给他送个外号,叫“老把关”。他自己听了,一不高兴,二不反对,却意味深长地说:“真正把好质量关的,不是我这个铁面无私的检验员,而是毛泽东思想。”
张师傅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认真,每天毛主席著作随身带,有一点空就抓紧学习。这天,当他拿起不合格的鞋帮,想立刻就去批评裁帮工人几句时,毛主席的话忽然闪现在心间:“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顿时,他脸上绷紧的肌肉松弛了,心里拐了个弯:光绷着脸批评人又有什么用呢?应该帮助他提高思想。
车间里中休的电铃拉响后,裁帮组的一群青年蹦蹦跳跳地围到张师傅工作台前,争着看自己产品的合格率,其中一个虎势雄雄的青年,拿起刚被张师傅验出的那迭不合格鞋帮,惊奇地问:“这样的鞋帮还不合格?”
“不相信,自己量嘛!”另一个工人说。
那个青年顺手夺过鞋帮,拿起样板、卡尺就量。“短零点五公厘。嘿!短零点五公厘还算不合格?”
“那当然罗,短了就是不合格。”又有一个工人插嘴。
“我说,这也太严了一点。一碗饭里哪有没有一粒谷的呢!”
“这是旧思想,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要好字当头,严字领先,差一点,就不能算合格品。”
大家七嘴八舌,为着这迭鞋帮争论不休。张师傅坐在一旁,一会把眼镜用双手摘下,一会又架上鼻梁,默默地听着大家争论。末了,他以含笑的口吻,盯着那位在一旁发呆的虎势雄雄的青年说:“帮子是你裁的,你自己的看法呢?”
“说实在话,这迭帮子,本来是裁偏了一点;不过我觉得相差只几根纱,关系不大;再说,你不晓得,我这几天来,产量总是落在人家后面,所以我……”
这位青年的话还没说完,有个青年就说:“张师傅,相差不多,我看就算了,再说,他的质量比以前提高多了。”
车间里很寂静,人们都在等待张师傅的意见。张师傅没有说什么,随手拿出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本》送给那个青年,并指着其中一页划满红杠的文章说:“我们先把这篇文章学一遍看。”当那位青年读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时,张师傅说:“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我们对待产品质量应该抱什么态度呢?”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应该学习白求恩,练出硬本领来,消灭返工品。”
“对,大家说得对。那这迭鞋帮相差不多,是不是不返工算了?”张师傅拿起那迭不合格的鞋帮,装着要打合格印的样子。那青年小伙子急了,一把从张师傅手里夺过鞋帮,说:“那不行,我去返工。”说着,愉快地踏着稳实的步子,向战斗的生产岗位上走去。(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6版()
专栏:

春夜的锤声
桂林汽车修配厂工人 陶冶
牛毛细雨满天飞,
咱师傅走出党委会,
脚步咚咚响如雷,
串串笑声飞出嘴!
“第三个五年计划第一春,
宏伟的远景叫人醉!”
党委书记一席话,
句句焊接在心扉。
党委书记一席话,
好象给炉膛加了煤,
烧红咱师傅一颗心呵,
骤然干劲增百倍。
毛泽东思想脑里装,
怕什么任务翻两倍;
大庆精神光辉在,
怕什么人力不足少设备!
立下愚公移山志,
锻就铁肩和钢腿,
闯过千道山呵万道水,
只知高兴不知累……
咱师傅越想心越热,
跨进车间开汽锤,
铿锵的锤声传四方,
恰似春夜响春雷。


第6版()
专栏:


洛阳拖拉机 锻造厂工人 李六正
指导员,老工长,
钳工小伙,车工姑娘……
班前都来得这么早啊,
手推着小车拣“宝”忙。
我们人人心火红,
我们个个眼睛亮:
一根细钢丝也看得清,
一块铜屑也漏不了网。
拣起来革命的好传统!
拣起来无产阶级思想……
手推着小车呀拣“宝”忙,
车轮咯噔噔把歌唱。
毛主席的教导刻心里,
勤俭节约永不忘!


第6版()
专栏:文化新村

“停机放映”和“开动机器”
解放军某部 宋振涛
黑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职工试验成功停机放映电影的消息,很使人兴奋。这些职工从农民需要出发,敢于思索、敢于创造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由于工作关系,我也经常接触电影放映员同志,我们也十分了解广大观众想在银幕上多看一会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愿望,也十分了解许多同志为了学知识希望把科教片“放慢一点”的要求。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停机放映”的事。这除了工作态度方面的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在作祟,对“机器”盲目迷信。总认为停机放映要烧影片是“科学”,没有真正懂得,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变的。首先在精神上背了“包袱”,哪里还会开动思想“机器”去认真思索呢!
“停机放映”试验成功,使电影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了。今天,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在大力面向农村,有多少类似“停机放映”的问题需要人们解决啊!怎样解决?毛主席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第6版()
专栏:

炉前创业(国画)   工人 殷斗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