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编者按:毛泽东同志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今天,培养革命接班人,更是富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运用文艺的形式,塑造当代各类先进青年的光辉形象,把他们生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刻划出来,把他们积极的创造力量表现出来,为同时代的广大青年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是我们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今天本报发表的四篇群众的评论文章,评论的都是以培养革命接班人为主题的作品。
努力塑造革命新一代的光辉形象
武汉 彭立勋
在党的亲切关怀和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里,我国革命的新一代正在迅速、健壮地成长,雷锋、王杰式的一代新人不断涌现。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是关系到革命事业能不能一代代的传下去的重大问题。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业余作者的短篇小说中,表现培养革命接班人主题的越来越多了。如反映部队生活的《高山峻岭》、《沉船礁》、《提前量》;反映工业题材的《目标》、《巡线工》、《龙腾虎跃》和反映农村生活的《高高的山上》、《三月清明》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问题,分别塑造了一批工农兵革命新一代的形象。
小说《高山峻岭》中的青年雷达兵洪家根,《提前量》中的青年飞行员石柱子,《沉船礁》中的青年副舰长杨亭山等,他们都能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自觉地用革命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了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荣传统。洪家根为了更迅速地进入“一等战备”,“不怕淌汗、摔跤、流血”,苦练攀登“山羊都不敢上去动一根‘毫毛’的卧虎腿”;为了练成一个战时需要的“活仓库”,不分日夜地端着一只盛满水的搪瓷杯,山上山下来回折腾。石柱子在中队长路平诱导下,发现自己脑子里缺少一个“提前量”,就立刻向自己的缺点展开顽强的斗争。他自己觉得还不合乎接班人的高标准,于是“回炉重炼”,结果不仅炼出了新的战斗方案,也炼出了新思想,“脑子里装了个‘提前量’,天空中有了自己的脚印”。这些年轻的战士和指挥员迎难而上的顽强斗志,无穷无尽的革命精力,是用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精神武装头脑的结果;是他们明确意识到自己这一代的革命责任,时刻记住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期待着解放,心怀远大革命理想的结果;是他们清醒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本性,时刻准备应付最严重的事变,把一切都跟“打”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结果。这些就是他们在日常训练中英雄意志和行为的思想原动力,也是他们性格中毛泽东思想光辉的集中体现。
描写工业题材的许多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工人阶级的新一代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迅速成长的道路。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思想已经比较成熟了,如《目标》中明确了革命的“大目标”,出色完成开车革命任务的青年司机林岸英等;也有的正在老一代革命工人的帮助下,逐渐走向成熟,如《龙腾虎跃》中担任了电机生产重担的女徒弟周小虎,《巡线工》中不断向老师傅“火神爷”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的“我”,等等。尽管这些人的成熟程度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股敢想敢干的革命闯劲和好学向上的革命热情。他们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创造了许多惊人的奇迹。在外国资本家曾经失败的地方,我们年轻的工人一代却取得了胜利;外国资本家无法做到的事,在我们年轻的工人一代手中却变成了现实。工人后代的雄心壮举,都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威力的生动体现。
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中,有许多农村一代新人的形象,写得既朴实而又动人。《三月清明》描写了一个既有文化,又热爱农业劳动的新一代农民连清的形象,这是一个被毛泽东思想所武装的崭新的革命种田人。《高高的山上》写了一个山区的青年革命闯将刘志红,他在和大自然斗争中,敢于前进,敢于胜利,显示了大寨人改天换地的那种革命气概。他用愚公移山精神带领群众制服洪水,改造河滩。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在老支书的教导下,他学会了全面考虑问题,学会了把革命的胆略与科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关键的地方,他敢于挑重担,充分显示了英雄的年轻一代的革命胆识。
这些活跃在不同战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虽然个性各有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特点,这就是他们都是被毛泽东思想所武装的革命新人。作者们通过他们之中许多人性格的发展,表现了我国革命新一代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不断革命化的过程;通过对他们性格本质的揭示,显示了他们性格之中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反映了我国革命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在这些革命接班人的形象中,毛泽东思想不是外加进去的,不是贴在一个人脸上的标签,而是“一种非常内部的、神经——脑髓的”东西(高尔基语)。它渗透到人物思想里,和人物活生生的性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整个人物性格的核心,是人物整个精神面貌的支柱。正因为如此,这些青年一代的先进人物,才能以昂扬的革命精神、进取的革命性格、蓬勃的革命活力,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染。
这些小说塑造革命新一代的形象,不是孤立地写他们的英雄事迹,而是把他们放在党的领导下和群众基础上来描写,特别是放在他们同老一代革命者的关系中来描写,这就更加突出了一代新人性格成长的革命意义,深化了这类作品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主题。在《高山峻岭》、《沉船礁》、《龙腾虎跃》、《高高的山上》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于工农兵各个方面老一代革命者形象的成功描写。作者们大都从培养革命接班人这个角度,刻划了这些老一代革命者的远大的政治眼光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他们不仅都能从革命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高度认识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迫切性,而且也懂得怎样才能带好班,怎样用正确的方法促使接班人更快地成长。如《高山峻岭》中的团政治处主任章健,就是一个优秀的部队带班人的形象。他象“那高高矗立的雷达天线”,立得高,看得远,心胸辽阔,眼光锐利,他看到了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也深深了解象洪家根这样的新一代具有着极大的革命进取心,因此,他能够打破常规,大胆地、积极地培养革命接班人。他及时地发现了洪家根这个好矿苗,又能因势利导地诱导他正确地、迅速地成长,一方面对洪家根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干劲加以热情的鼓励,同时又指导他学会扎扎实实、全面考虑问题。洪家根性格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章健这个老一代革命者的心血的结晶。此外,象《沉船礁》中的大队长严明,《龙腾虎跃》中的“神刀”师傅曹金龙,
《高高的山上》中的支部书记余诚和等,也都是写得成功的带班人的英雄形象。在这些作品中,革命的前辈向革命新一代交班,所交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毛泽东思想。这些优秀的带班人形象,他们既是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者,体现者,又是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者,播种者。他们总是那样热诚而又严格地用毛泽东思想去要求革命的新一代,既肯定他们身上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地方,予以发扬,又指出他们在那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思想。大队长严明用什么来要求杨亭山呢?这不止是那个“教范要求”。从这一点上说,杨亭山已经合格了。他所要求于杨亭山的是不断革命的精神:“现在虽然听不到炮声,看不见硝烟,但战争‘就象这暴风雨,说来就来,一切工作都要抢在前头……”这是严明对杨亭山提出严格要求的指导思想,也是他要求杨亭山掌握的思想。这不正是毛泽东思想吗?其他如曹金龙用毛主席对青年的期望鼓舞小虎,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任激励小虎;显满叔用“种田要不断革命”的思想影响连清;余诚和教育刘志红把革命胆略与科学分析结合起来,也无不体现了交班首先交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两代人的英雄形象,互相起到了交相辉映的作用。一方面,老一代革命者大胆放手地培养接班人,敢于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材到关键性的负责岗位上来;另一方面,革命新一代也敢于挑重担,而且挑得很好。一方面,革命老一代从难从严要求接班人;另一方面,革命新一代也能自觉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老一代革命者热心播种毛泽东思想,新一代革命者则努力让毛泽东思想在自己心里生根、开花。这就深刻地显示了:革命接班人从前辈手中接过革命的接力棒,正在英姿奋发、勇往直前,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正在发展、壮大。
如上所述,青年业余作者的小说在塑造革命新一代的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也要看到,就塑造我国革命新一代的光辉形象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的文艺创作也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青年要求。我们希望文艺作品中能够不断出现一些概括性更高、更理想、更丰满的我国革命青年一代的典型形象,通过它们以进一步推动广大青年的革命化。


第6版()
专栏:

正是山花烂漫时
——喜读《三月清明》
西安 宋建元
小说《三月清明》(见《新人新作选》第二集)写的是知识青年回乡参加农业劳动、搞科学实验的故事。事件平凡,但却新颖有趣;情节单纯,但却委婉有致。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揭示了年青一代生气蓬勃的面貌,歌颂了半耕半读教育制度的优越性。
作品一开始就以清新的笔调,勾勒了江南田野绚丽的色彩,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背景上,小说的主人公连清出场了:这个又象种田郎又象读书仔的农中学生,劈头就遇上虹妹友好而尖刻的挑战。面对着这个挑战,他毫不畏怯,哗啦便走进秧田去,“手臂一扬,秧把便飞进了春水满洋的田里,不远不近地落在秧手的身边。”连那爱挑刺的虹妹也不得不承认“看不出我们这农中的秀才,倒还是个种田的把式哩!”这个场面写得干净利落,很有特色,一开始就把人物放在较高的基点上来描写。为了更加深刻地表现人物,使形象在行动中一步步树立起来,作者紧接着写了对他来说更为严重的考验——和本村种田的第一高手显满叔比赛插秧。虹妹为他担心,怕他丢丑,劝他不要赛。但他却把衣裳一脱,说声“论理说,青蛙不是水牛的对手,可是不比就学不到真功夫,显满叔,来!”两人便唰唰唰地比赛起来。结果他比显满叔还快,引起大家的叫好。对于一般青年人特别是刚到农村劳动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被这个胜利、赞美所陶醉。而他呢,却只顾埋头在自己插的秧中找缺点,在显满叔插的秧中找优点,最后说:“是我输了!”这里不仅较有力地刻划了他敢于战斗、勇于锻炼过硬功夫的勇气,而且表现了他的谦逊、朴实、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通过这个行动揭示了人物精神世界的美。
这篇作品主要是描写连清搞科学实验的。但是作者没有过多地写这个实验失败成功的一般过程,特别是技术过程,而是提炼、选择人物在实验中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行为,由此来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丰富和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党支书让他担任科学实验小组长,队上要把办公室给他们做实验室。但他却坚决不要,另挑了个废牛棚。别人觉得不象样,他却说:“黄支书要我们改造世界,我们就先从这个废牛棚改造起吧!”这个场面提炼得好,突出地表现了他不但有青年人那种富于理想、敢想敢说敢做的锐气,而且有不务表面,不图享现成的求实精神。
新秧种试验出了问题,而三省十八县代表就要来参观。在这个严重的节骨眼上,作者通过对待问题的几种不同态度,展示了几种不同性格的冲突:以洪盘叔为代表的人生怕丢了丑,打了“显满叔和我们的先进生产队的金字招牌”,要求快些犁掉。这看来是为生产队、为显满叔着想,实际上想的只是名誉和面子。虹妹气烘烘地出来辩驳:“我们搞试验,不是为哪个人的面子,是为了大伙的肚子!”这思想跳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荣誉、面子,而能着眼于群众的生产、实际利益,比洪盘叔的思想高出一头。但连清的眼光还不局限于这一点,他想的不只是多打几百、几千斤粮食,让群众吃饱肚子,而是为了革命,
“为了给社会主义踩出一条增产路!”他不把科学实验的成功、失败,看成是个人的得失;不把它看成一个单纯技术性问题,而是把它和整个阶级斗争紧紧联系起来,看作是一个政治性问题。一心要为党、为无产阶级争口气,向那些歪眉毛斜眼睛准备看笑话的人证明“我们拿锄头把子的年轻人,也能掌握科学”。他的目的是要“绣出花世界”,他的办法是靠自己的革命心,靠大伙的“前辈帮来后辈闯”。唯其如此,所以在顺利时他能扎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在失败时也能沉着镇静,不灰心,不泄气,跌倒了再爬起来。因为他“只要想到是为党争气,跌了我也不知疼!”因而他不但不怕在三省十八县代表面前出丑,把试验田改掉或犁掉,反而出人意外地在木牌上写上“矮子稻——青年科学实验小组育种田”,插在地边。这个情节的处理是新颖别致的,它把人物那种敢于革命,一心革命,在失败面前毫无惧色、毫无杂念,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性格一下子突现出来了。农业中学是培育又会劳动又有知识的新型农民的学校。《三月清明》通过连清这一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半耕半读教育制度的优越性,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显满叔是老一代革命农民的形象。在他身上有着强烈的不断革命的精神。这种不断革命精神,不但成为推动他思想、行动的精神力量,而且成为他指导、培育青年一代的指导思想。他是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但是他为了鼓励、锻炼青年人种田的真本领,甘愿和年轻人在田间比赛,也甘于认输。在洪盘老汉看来“要真是输在后生仔手里,你这老面皮往哪放?莫把金字招牌打坏罗!”可他认为“劳模也罢,代表也罢!都是党和人民给我的鼓励,要叫我为社会主义多出点力,可不是叫我摆虚架子的。”“为社会主义多出点力”是他力量的源泉,是他能毫无负担、毫不自满、不断革命的根本原因。他精心培育出来的“显满号”良种,驰名南方几省,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人们盛赞“显满号”好时,他却说:“这‘显满号’有个致命伤,就是容易倒伏。”启发、鼓励青年人革他自己培育出来的良种的命。他对他们说:“你显满叔可不想让你们光踩着我们的脚印走啊!今天显满叔把这个底交给你们,我就是指望你们和我交起手来,打我一个翻天印。”当新的品种证明比他的“显满号”高出四成时,他满怀热情地称赞:“好后生,有出息,你们一伙算是把我打倒啦,把我那号旧种子的命革啦!”好一个“打我一个翻天印”,好一个“你们一伙算是把我打倒啦,把我那号旧种子的命革啦!”没有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那种赤胆忠心,没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出一把力的忘我感情,一句话,没有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进行不断革命的精神——对自己对别人——是很难说出这样感人肺腑的语言,做出这样崇高的事来的。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人物最新、最美的品质,是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结晶。


第6版()
专栏:

中国工人的英雄性格
——读焦祖尧的《时间》
太原 梁庚寿
焦祖尧的短篇小说《时间》(见一九六五年一月份《收获》杂志)是一篇较好的作品。它通过季艾水父子对于时间的不同的理解所造成的冲突,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劳动态度,表现了老一辈对年青一代殷切的期望和严格的要求。
掌握时间,对于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们来说,谁还不懂得呢?但自以为最明白的事情,却往往不能真正认清它的意义。《时间》中的青年矿工季阳春,认为“时间用钟表来计算,一天二十四小时,上班时间是八小时,睡觉也要八小时,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而在他父亲季艾水的眼中,时间并不是钟表指针所记录下来的东西,而是壮丽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作者正是从这样一个思想高度来把握作品的主题的。
由于对时间理解的不同,自然地造成父子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在旧社会深受践踏、饱经风霜的老矿工季艾水来说,强烈的阶级爱憎和工人阶级崇高的革革责任感,使他对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有着清楚的理解。所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思想,便自然地变成了他的血肉,深入到他的骨髓,放在他的“心坎”上。他喜欢听机器运转时隆隆的声音,他喜欢提早一点上班和推迟一些下班,这也成了他的“习惯”。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自觉的劳动热忱。青年矿工季阳春则不同。在他看来,时间是按钟表计算的,工作是按钟表进行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机械刻板地根据钟表来生活,只看到钟表指针的移动,看不到生活急流的前进;只听到钟表走动的细微的声音,听不见战斗生活的召唤。究竟怎样对待生活?是采取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是抱着消极冷漠的态度?是做时间的主人,还是受时间的支配?两种不同的认识,在季艾水与季阳春之间展开了一场冲突。这不是一般的父子冲突,而是对革命事业极端热忱负责与被动消极的两种思想的冲突。作品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即任何工作都是革命,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珍惜时间,为这一天的到来而自觉勤奋地工作。
《时间》的主题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它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生活问题:怎样对待生活的问题。因此作品能给你生活的启示,思索的余地,冲击的力量,鼓舞你积极地去对待生活,自觉地做生活的主人。
这篇作品在艺术描写上也有一些特色。
《时间》的情节发展,能紧紧地环绕着人物的性格的矛盾冲突而展开。小说一开头就较有力地渲染出了父子俩由于对“时间”的不同认识所形成的紧张气势,接着作者通过对具体工作场面的描写,初步地告诉读者,他们在“时间”问题上的矛盾,是基于工作态度的不同。工作态度的不同又是因为什么呢?第三部分作者巧妙地利用季艾水的痛苦回忆说明了问题的根源。由于忆苦的场面适逢其时,并仍能紧紧围绕父子对“时间”不同看法这一主脉,所以毫不牵强附会和生硬。通过父亲语重心长的教导,季阳春大受感动,行动上也有了转变,矛盾似乎解决了。但儿子对“时间”的理解并未抓住本质,因而峰回路转,矛盾继续向深处发展。最后通过季艾水的身教言教,才真正地教育了儿子,解决了矛盾。通篇以性格冲突为纲,以对“时间”的理解为中心,以手表为线索,有弛有张,有波有澜,紧凑动人。
这篇作品还有一些缺陷,提早一些上班与推迟一点下班,这不是本质问题。主要问题是有没有主人翁的思想,自觉的劳动态度。
《时间》表现这个思想还不够突出鲜明,而在上班下班的时间上作了过分的渲染,因而显得有点生硬。


第6版()
专栏:

锤底风雷谱战歌
——读《加热炉之歌》和《红色的铆钉》
兰州 陈兵 裴云天 李裕河
戚积广和王方武都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人,是在大跃进的战鼓声中涌现出来的年青歌手。几年来,他们在党的培养下迅速地成长着。在戚积广的《加热炉之歌》和王方武的《红色的铆钉》(见《萌芽丛书》)这两本诗集里,作者以磅礴的激情,豪迈的调子,歌唱了沸腾的斗争生活,生动及时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烈场面。
首先,作者热情奔放地抒发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壮志豪情。他们以那铁锤砸在铁砧子上似的铿锵有力的诗句,通过对自己劳动的赞颂,表现了工人阶级作为生活主人翁的豪迈感情,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放眼世界的战斗气概。象戚积广的《车工谣》:
钢龙青鳞我敢揭几片,
铁虎黑皮我能扒几层。
就在咱这把车刀下,
要做出时代飞车的大轴承!
为了实现这种宏伟的理想,他们以战斗者的姿态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在他们的劳动中,充满了紧张热烈的战斗气氛:“红通通的世界哟,——在这里!一万个太阳哟,——烧炉底!这儿雷火交加,风云四起!”而战斗在这儿的人们,是在“从烈火中夺取胜利”,是在进行着一场火热的革命:
是淬火还是退火?
每个零件都问一问自己!
是坚强还是软弱?
每块材料都要万分警惕!
看谁在炉里越炼越红!
看谁在炉里化为黑泥!
——戚积广:《加热炉之歌》
这英气逼人的诗句,形象地刻划出了工人阶级改造世界又改造自己的革命者的形象。然而,我们的作者没有停留在这一步,他们是胸怀全球的人,他们的眼光,关注着五洲四海的风云变幻。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抬头望啊低头瞧”,看得见“纽约的工人卧街头,巴西的工人坐牢房,伦敦的少女卖青春,意大利少年卖血浆……”(王方武《天车上》)。他们深知:
全世界一切战斗着的江河,
联结成一个装配线上的链条!
全世界所有觉醒了的峰峦!
倾听着装配线上运转的讯号!
全世界一切暴怒的大洋,
与装配线同声在呼啸!
——戚积广:《汽车装配线抒情》高度觉悟的中国工人阶级,他们那种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变成支援世界革命人民斗争基地的国际主义精神,通过这些火辣辣的诗句表现出来,是多么的豪壮动人!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歌手,才会有这样宽阔的襟怀,才会唱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战斗的强音。这一点,在戚积广的《最大的动力》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当我把主席著作打开,
一股春风迎面扑来,
它吹得我心胸无限开阔,
双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第二,两位作者都很注意关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题材。他们善于抓住革命接班人成长的关键性问题,表现老一辈对下一代的教育和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朝气蓬勃的气象。戚积广的《血锤》,通过一件工具的来历叙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当我们读到:
掂一掂这锤子重如山啊,
亲人的血已流进了我的心肺!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宣誓:“先辈们创下的火红的江山,革命的后代要把它牢牢保卫!”王方武的《记住这一锤》通过老师傅对学徒的阶级教育,告诉我们要牢记阶级仇。诗中两个“铁柱子,记住这一锤!”分别出现于段落的结尾,就象两声巨雷震撼着人的心坎。正因为作者以革命接班人的身份和感情来作自我教育,因而也就能够教育别人。这两部诗集还着力刻划老一辈人辛勤培养下一代的形象,表现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如戚积广的《第一夜》,通过喜剧性的小事件描绘了两代人的高贵品质;王方武的《考新手》通过考新手的场面,从侧面画出老师傅精心培育下一代的形象:
多少人眼睛亮闪闪,
多少人脸上挂笑纹;
鬓发斑白的张师傅,
满面红光喜盈盈,
叨着个烟斗,
站在最外层……这个小镜头是耐人寻味的。从这喜气盈盈的画面里,我们看到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我们工人阶级的年青一代是在怎样迅速地成长着!
这两本集子是作者创作道路上的第一个脚印,从总的方面看来,作者的方向是正确的,步子是踏实的。但是,严格地说,两个集子里的作品水平还参差不齐,有些作品比较粗糙浮浅,有些诗的语言也还欠锤炼。愿这两位青年业余作者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扎根斗争的第一线,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比、学、赶、帮、超”的增产节约运动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