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上海化工研究院试验成功全循环法合成尿素新技术过程证明
打好“技术仗” 必须打好“政治仗”
前五年,政治不挂帅,工作迷失方向,无所作为;后几年,突出了政治,坚持了正确方向,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据新华社上海十六日电 上海化工研究院研究试验成功全循环法合成尿素新技术的整个过程充分证明: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必须突出政治,以毛泽东思想挂帅,以政治统帅技术,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无所作为。
这项新技术的研究成功,为加速我国尿素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上海化工研究院对全循环合成尿素的研究花了大约八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整个试验经过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做法,因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政治不挂帅,五年没有成果
尿素是一种高效氮肥,也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的重要原料。制造尿素的合成方法有不循环、半循环、高效半循环、全循环等四种,其中以全循环法合成尿素最先进。用这种方法生产尿素,几乎可以把全部原料循环回收利用,因此产品成本低廉。这种新技术是这个世纪五十年代时,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才应用于工业生产。一九五七年,上海化工研究院决定研究这个课题,把任务交给了几个工程师。工程师们接受这个任务以后,没有真正明确这项科学研究和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关系,而是觉得这是个“好课题”、“有搞头”,个别人甚至已在盘算:“这项研究成功了,就可以成为中国的尿素专家了。”但等到翻开资料一看,面前的困难一大堆:全循环法合成尿素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解决许多附带课题,而我国尿素工业这时还刚刚着手建立,半个专家也没有,许多材料,设备都不具备。他们就犹豫起来了,把全循环法合成尿素看得很神秘,觉得简直高不可攀。
他们翻外国的文献、资料,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踏着别人的脚印走。起初,他们听说国外用乙醇胺吸收的办法进行全循环法合成,也不问这种办法是否适合我国的资源条件等情况,就进行了试验。花了不少钱,做了不少试验设备。还没有得到结果,又听说国外放弃了这条技术路线,他们没有弄清情由,也就跟着放弃了研究。以后,又听说国外正在研究用另外一种办法,他们马上又跟着做。就这样,断断续续,前后花了五年多时间,始终没有解决全循环法合成尿素的工业生产问题。
这期间,研究试验工作也是沿袭过去习惯了的旧方法。技术人员把这项研究只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他们说了算。他们不走群众路线,不和工人结合,很少到试验现场去,到了现场,也不大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研究商量。五年多时间里,研究试验路子越走越窄,研究工作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化工研究院的领导是抱什么态度,又是怎样实行领导的呢?应该说,这项研究的政治意义,他们是很清楚的,也认真地抓了研究工作。但是,他们觉得,“这终究是技术问题嘛,突出政治难道能攻破技术难关?”口头上也说要政治挂帅,实际上是就技术抓技术,没有始终把政治放在统帅的地位。院领导有时也抓政治工作,但只是一般的政治鼓动;技术问题一来,政治就被挤掉了。在技术问题上,院领导听技术人员的意见多,听工人群众的意见少;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也不加研究,只从技术上考虑,一心只想尽快解决问题,达到研究成果。这样在整个研究工作中,技术人员的个人得失不是克服了,而是发展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不是扭转了,而是发展了。结果,形成这样一种局面:看起来,研究工作是有领导的;但是实际上处于无领导的状态。政治这个统帅,实际上已经让位给技术业务了。学习了大庆,渐渐清醒过来
一九六四年初,大庆人拿下大油田的消息传到了上海,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许多人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庆人为什么三年能拿下一个大油田,我们为什么五年攻不下全循环法合成尿素?
院领导和技术人员认真地联系思想、联系实际,学习了大庆油田突出政治、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的经验,渐渐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前几年工作中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是,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思想正确处理政治和技术的关系,没有把无产阶级政治始终放在突出的地位。
他们总结了经验,立即组织了一支包括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的队伍,决心重整旗鼓,大干一场。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仔细地调查分析了世界各国全循环法合成尿素的各种办法,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根据我国自己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合我国情况的技术路线,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
当时困难并没有减少。例如参加试验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都是些二十五岁上下的青年,缺乏研究工作的经验,有的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尿素;技术资料很少,而技术路线又比较复杂,需要许多耐高温、高压、防强度腐蚀的特殊材料和设备,还要有高度的自动控制系统,这些条件当时还没有;此外,有的技术人员脑子里的洋框框、旧框框还不少,思想上也还有一些个人打算,信心也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研究院的领导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决定首先抓政治,抓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的活思想。更重要的是一场
“政治仗”
研究工作开始之前,他们就组织所有参加研究试验的人员,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著作,学习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大讲全循环法合成尿素这项研究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关系。通过学习,大家明确认识到这不仅是一场“技术仗”,更重要的是一场“政治仗”。大家表示,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在技术上、原料上的封锁、刁难,一定要争口气,象大庆人拿下大油田一样,拿下全循环!
他们还改变了过去钻在技术堆里,单纯依靠少数人从资料中找办法、在实验室里关门研究的做法,坚决贯彻了群众路线,认真实行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充分发扬技术民主,依靠集体的智慧来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没有经验,大家来创造;不懂的问题,到实践中去解答。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闹得热气腾腾。
院领导打破旧框框,改变了原有研究工作的组织形式,专门成立了一个尿素实验车间,把技术人员划归车间统一领导。许多技术人员来到车间,向工人学习,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同工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开始克服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轻视实践的弱点。院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在车间里和工人一样“三班倒”,顶班劳动,一起参加安装机器,一起解决技术问题。突出政治,技术
难题迎刃而解
他们在研究工作中突出了政治以后,许多原来觉得很难攻破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研究工作进展很快。例如:研究一开始就碰到缺少许多关键设备,其中特别是循环泵要求能抗得住在尿素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强烈腐蚀的物质,国内没有供应。研究院组织全院有关人员,按照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的教导,自己动手进行试制。他们在院外各有关单位的协作支持下,选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了上百次试验,最后终于做成了这种循环泵。
世界各国全循环法合成尿素,一般都是依靠高度自动化的仪表控制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暂时无法解决,运转试验就不能进行。怎么办?他们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树立了“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一定要做“物”的主人,决不做“物”的奴隶。他们具体分析了全循环法合成的控制问题,大胆提出:自动控制设备所以能够操纵全循环法设备运转,主要是由于它的高度精确性,现在有一定的仪器设备,只要做到高度精确,手工操作也行。于是,全车间展开了一场操作技术大练兵。在“练兵”过程中,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从难,并估计到运转中可能出现的停水、停电、停蒸汽、部分设备爆破等等意外情况,反复进行实战练习。不过一个多月,他们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操作技术。整个车间在没有自动控制设备的情况下,依靠这样一批新兵,开始了中间试验,运转十分正常。


第2版()
专栏:

处处把好突出政治的关
某团炮营不久前进行了一次实弹射击。宣布成绩的时候,炮营党委突出政治,改变了过去就靶上眼数评成绩的作法,着重表扬了训练目的明确、思想领先、作风过硬的好单位,批评了单纯为成绩而打靶的思想。事后,干部们说,党委这一关把得好,引导我们时时不忘根本。战士们反映,上了一堂最生动最实际的突出政治课。
《解放军报》发表短评说:在连队里,公布成绩和进行讲评、个别谈话一样,本来是经常要做、司空见惯的事。某团炮营党委在这个习以为常的事情上抓住了问题,把好了突出政治的关口,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认识,也教育了群众。
把好突出政治的关口,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来观察、处理一切问题;就是在一切工作中树立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思想。办任何事情,作任何工作,指导思想不同,作法不同,结果大不一样。就拿宣布射击成绩来说,是单纯公布射击表面数字,排个先后次序,还是按照实战要求,着重宣扬取得成绩的好思想、好作风?这两种不同的作法,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作指导的,因此也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种作法,会引导人们着重看靶上“窟窿”,争个人荣誉,助长重技术、轻政治的思想。后一种作法,会教育人们从政治思想上看成绩,树立为革命而打靶的思想。炮营党委采用了后一种作法,用毛泽东思想来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把好了宣布射击成绩也要突出政治这一关口。
是不是突出政治,大事情、重要任务要把关,小事情、日常事务也要把关。要做到人人、时时、处处都着眼于政治思想,自觉地突出政治。


第2版()
专栏:

当勇敢明智的领导者
怎样完成今年的增产计划?太原化肥厂硝酸车间副指导员安树润同志,开始没有突出政治,只是一个人在那里算数学账,左算右算完不成。后来,他突出政治,全面研究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把人的因素,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可以产生巨大威力等因素估计在内,信心提高了;发动群众想出许多措施,劲头就更大了。
《山西日报》发表短评说,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搞生产和打仗一样。我们现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领导这个运动的干部也必须勇敢而明智。勇敢,就是要敢于挑重担,敢于攀高峰,敢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有压倒一切的勇气;没有这种勇气,是不可能组织起增产节约运动来的。明智,就是要善于把主客观各方面的情况都弄清楚,善于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善于在战术上重视困难,有驾驭整个运动的谋略;没有这种谋略,也不可能把增产节约运动领导好。
勇敢和明智,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两者结合的过程,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人们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政治,是毛泽东思想。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提高了人的觉悟,才有敢于斗争的勇气;有了勇气,敢想敢干,才能想出办法,干出成绩,炼出才干,摸出规律;随着人们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斗争的勇气也就越来越高。


第2版()
专栏:

搞好点,是为了面
玉溪县冯井公社领导当前生产,开始,丢下面上当前的工作,组织主要劳动力去开山,搞经济林木样板山。这种做法脱离了当地群众当前的迫切需要,受到了贫农下中农的批评。后来,冯井公社的干部按照群众的需要,重新安排生产,在改土、修沟、育苗等生产活动中,办改土、修沟、育苗等样板,发挥这些样板在当前生产运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把争取今年较大幅度增产的群众性生产运动更有力地领导起来。
《云南日报》发表社论说,无论从争取今年较大幅度增产的任务来看,或从领导工作的主要职责来看,面上的工作在整个领导工作中都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点上的工作不是很重要吗?上级不是一直强调各级领导要亲自蹲点,获得直接经验吗?不错,点上的工作是确实重要的。点上工作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点能够带动、指导面上的工作,如果离开了以点带面的意义,孤立地、片面地理解点上的工作,则是不对的、有害的。我们说领导蹲点十分重要,是就点面关系来说的。搞好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搞好面。
我们应该象冯井公社那样,从当地当前生产运动的实际出发,及时加强生产运动的领导。当前生产运动需要什么,就搞什么样板。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办样板,以点带面,把三大革命运动领导得更好,使农业生产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目前来说,就是要使今年的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第2版()
专栏:

邢台地震区人民积极展开抗灾斗争
灾区群众一面安排生活、重建家园,一面不违农时地投入生产。
新华社记者 宋佑民摄
灾区社员在抗灾的同时,积极做好备耕工作。这是饲养员董法新在细心饲养耕牛,迎接春耕生产。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第2版()
专栏:

怒海狂澜救海难
——记上海救捞工人在大风浪中勇救遇险英国商船的故事
长江口海面来的求救电
二月二十二日傍晚,寒流南下,北风呼啸,东海巨浪滔天。
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接到了一个求救电报:英国万吨商船“哈巴古斯号”在长江口海面上失事,请求紧急抢救。
一场抢救海难的战斗展开了。打捞局领导立即部署战斗,下达命令:正在吴淞口外待命的“救捞三号轮”,迅速开赴现场;正在码头上待命的“救捞一号轮”,做好抢救准备;刚调来的“生产二号轮”,也立即参加抢救工作。与此同时,一支由各工种组织的抢救队伍也很快组成。
救助船队在局领导干部带领下出发了;一个战前的动员会正在船上召开。党委书记范连芳同志向船员详细说明了这次抢救任务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有利因素和困难,最后说:“上级号召我们,要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临危不惧,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难船救起。”
救助人员勇气百倍
党的号召使船员们明确了方向,鼓舞了士气,各抢救小组立即热烈展开讨论,向党、向人民庄严宣誓:坚决完成任务!
潜水组的潜水员们表示:风再大,浪再高,气候再恶劣,也一定要潜入海底把失事情况摸清,堵住破洞;
机务组的机工们表示:在任何情况下,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机器开得动,不发生故障;
水手组的水手们表示:那里需要就奔向那里,保证跟得紧,配合得好。……
救助船队在前进,全体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一个共同的信念:“现在正是我们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学习王杰、焦裕禄同志的彻底革命精神的时候,我们把平时练就的救捞过硬本领在今天使出来,再加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勇气,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船队乘风破浪出海了。海面正刮着八级大风。他们航向正东,风向却是北偏西北,海浪不断从船舷扑上甲板。这样横在海浪里行驶,是航海大忌。为了免于倾覆,船队采用锯齿形的技巧航行,艰难地前进着。但船身还是大摇大摆,许多船员都晕浪呕吐,站立不住。然而,当他们一想到自己身上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时,振作精神,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老舵工严文彬,在这紧急关头,更感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他紧紧把稳船舵,两眼注视前方,屹立在驾驶台上,一人顶了二班活。同志们看他太累了,劝他休息,他坚决地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要顶得住风浪掌得住舵!”
经过一场和风浪的搏斗,船队终于及时赶到了长江口现场。失事的“哈巴古斯号”停在东北海面上,船上一片漆黑,看上去吃水已经很深。船员们磨拳擦掌,恨不得立即上去抢救。
冒 险 强 靠
然而,在大风巨浪里,要把船靠上去,是何等艰难呵。“救捞三号”首先破浪前进,强行向遇难船靠拢。眼看快要靠上了,一个巨浪又把船打了回来。兜个圈子再靠,又被浪头击回,靠了好几次都没有靠上。“船靠不上,怎么施救?”大家心中很急,于是派出“救捞一号”船再靠,也没靠上。此时,遇难船上也不时向船队打来讯号:“快向我靠拢!”“快向我靠拢!”船员们从讯号中明白,这艘商船已处在危急状态中,很有可能继续下沉。
怎么办?指挥部决定改用小汽艇强靠,随即向遇难船打出回答讯号:“马上靠拢!”“马上靠拢!”在这汹涌澎湃的海浪里,要把小汽艇靠上大海轮,非冒险不可。“让谁去担当这样艰险的任务呢?”船队领导不能不作郑重考虑。没等领导作出选择,船员们一个个来到面前请战了:“我去!”“把这任务交给我!”最后选定工程师沈阿四,潜水员沈桂祥、宋寿富,水手长张根发,船务科长梁吉文,技术员沈钦胜,调度员王尊敏等八人,由领导干部杨振龙带领登艇出发。临行前,党委书记范连芳同志再三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上船后要先摸清情况。轮机长谭继校回答说:“我一定把小汽艇开好,让同志们安全地抢靠成功。”说着开着小汽艇立即出发了。
征服浪峰 攀缆登船
天空没有月亮,漆黑漆黑的海上,风越来越大,气温下降到零下五度。一个个浪头袭击着摸黑前进的小艇,船员们的衣服被海水溅得湿透,但大家根本不理会这些,继续前进。渐渐地一个巨大的黑影出现在大家面前,小艇开始向巨轮靠拢了。这时又一个浪头打来,把小艇抬上几米高的浪峰,接着,另一个浪头却又把小艇压到很低很低的浪谷。剧烈的颠簸,使船员们无法登上船去。
这时水手长张根发忽然看到巨轮船舷上悬着一条缆绳(这是英国船员准备逃生的救生绳),他急中生智,再等一个浪头把小艇抬高时,就纵身一跃,紧紧抓住缆绳,象攀登悬崖那样,迅速攀上去。接着潜水员宋寿富、沈桂祥也照此办理。他们在船上很快放下缆绳,把小艇紧紧牵牢,又放下软梯,让大家登船。
船舱积水与海面相平
“哈巴古斯号”机舱已经全部进水,船已熄火,动力全无,一片漆黑。甲板上没有人,房间里也没有人,鸦雀无声。英国海员们都已跑到驾驶台上去了,每人披着一条毛毯,带着细软和救生衣,准备逃生。船长也已把航海日记、船舶证明书和船员手册收拾在身边,看来,他们准备弃船了。看见了我们的船员上了船,他们都围拢来,满脸愁容地问:“我们现在这样困难,你们看怎么办?”梁吉文同志对他们表示了慰问,并说:“你们可以放心,大家的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同时,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采取积极抢救措施,使难船早日脱险。”英国海员们一听这话,情绪开始稳定下来;但,对我们能不能救起沉船,却流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
据英国海员介绍,“哈巴古斯号”遇难后,海水由船尾进入机舱,船内积水已和海面相平,船身已下沉了二米;如果不及时抢救,海水渗入密封的货舱,船就有沉没的可能。看来,要救船首先要堵住机舱漏洞。
潜水下机舱探索漏洞关好闸门
潜水员沈桂祥接受了这个任务。从甲板潜进机舱,相当于走下一座三层楼。机舱里积水很深,水面上浮着厚厚一层油污,水下路径弯弯曲曲,碰来碰去都是机器,而且伸手不见五指,完全要靠双手摸黑前进,有可能下去了爬不上来;有可能氧气管被卡住而闷死。总之,要进去是艰难而危险的。然而,老沈毫不踌躇,一接任务,立即迅速地潜下机舱。经过细细探索,漏洞很快找到了。原来,船尾底部有个破洞,海水随洞涌进后舱后,便滚滚向机舱闯来,恰巧机舱通向船尾的一个安全闸门没有关好,海水便从这里闯了进来。沈桂祥用尽全身力气,顶住涌来的水流压力,把闸门关好,切断机舱进水水源,前后只花四十多分钟。
克服困难搬上抽水机器
在此同时,一场抢运救助器材的战斗也在进行。“救捞一号”、“生产二号”,继续强行向海轮靠拢,以便运送救助器材。船员们看准有利时机,一下子靠了上去。但是,要把船上的抽水机、水管等救助器材运上海轮,还是十分艰难,因为机舱进水后没有动力,起重设备不能利用。这时船员们想到了刚刚学习过的大庆油田王铁人的英雄事迹。为了早日打井出油,王铁人能用人力把巨大的钻机一步步从车站搬到工地,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人力把设备搬上难船!革命的榜样产生巨大的力量。船员们先把抽水机捆得结结实实,抬上船舷,待一个浪头打来,把船抬高时,一声呼喊,海轮上的船员就把它接住,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硬是用人力把上吨重的抽水机拉了上去。
奋勇战斗在海底
在此同时,一场堵漏补洞的紧张战斗也展开了。潜水员宋寿富、沈桂祥继续下水,深入船底摸情况。他们两人一个从左边下去,一个从右边下去,但由于海浪太大,几次都被浪头抬上海面。他们决定采取强行下潜。船员们在整个船尾上箍起一圈绳索,潜水员就紧紧攀着绳索,沿着船艕,一步步下潜。“哈巴古斯号”吃水很深,潜水员在船底摸洞,得冒很大的危险,万一风浪一掀,船身将向潜水员压来,说不定就此粉身碎骨。但是老沈和小宋想到王杰、焦裕禄他们忘我革命精神,毫不犹豫,潜入了船底。在船上指挥潜水的工程师沈阿四多次和他们通话,告诉他们,如果有困难就赶紧上来。可是话筒里却传来坚决的回答:“一定要把洞摸到了再上来!”
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呢?不,我们的潜水员自有办法。他们一手紧紧攀住船舷上的绳索,把身体紧贴在船边,用手伸向船底探索,这样才一步一步摸清船底坏洞的大小和部位,迅速做好记号,为堵漏工作做好准备。
堵漏采用了一种防水席。这是一块特大的帆布,上面放着毛毯和棉絮,船上的人用绳索把它拉紧,潜水员就把“席子”从海底兜向破洞。利用洞口那一股强大水吸力,能把“席子”紧紧吸住时,他们就用钢索把“席子”绑牢,把破洞堵住。这种艰险的抢救工程,和中国海员顽强勇敢的英雄行为,使船上的英国海员又惊,又喜,又钦佩,不断称赞说:“这真是冒了生命危险干的,真是了不起!”
船上升了!船上升了!
漏洞终于被堵住,海水不再闯进船舱了;一场抽水战斗也在紧急进行。这时,船上一片漆黑,机器安装等工作都要摸黑进行。船员们凭着平日练就的一身夜战硬功夫,很快把抽水机安装好,迅速开动。“哗哗哗”,机舱里的水开始被抽出来,积水逐渐下降了。英国海员的脸色随着船身的慢慢上升,也改变了。原来将信将疑的神色变了笑容;有的人吹起遇难后第一声口哨;有的高兴地唱起歌来;有的打开了半导体收音机;有的量了量水呎,赶紧兴奋地跑来告诉说:“船上升了!”“船上升了!”有人还不时向我们的船员翘起大拇指,表示佩服。
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把舱里的水往外抽,舱内积水越来越少,船也就慢慢的浮升起来。到二月二十四日傍晚,“哈巴古斯号”已经浮升到接近正常吃水深度。我们的救助人员估计它可以通过铜沙海面浅滩,就决定用拖轮把海轮拖进上海港,使它完全脱离险境。
中国工人的革命勇敢精神
救了人救了船救了货
这天晚上九点多钟,海轮终于被顺利地拖进港,泊靠到民生路码头。
当我海难救助打捞局代表向英国船长告别,征求他对这次抢救有何意见时,船长感动地说:“感谢你们的抢救。”船员也反映说:“中国船员干活效率高,速度快,勇敢能干,要是我们遇到这样的事,不会象你们那样干的。”
是的,英勇的救捞工人们,你们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不但救了人,救了船,救了满船的粮食,而更重要的是,你们用行动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你们的胜利再次证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救捞工人是勇敢顽强的,是经受得住大风大浪考验的!
《新民晚报》记者 姚柏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