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县委要把造林营林放在重要日程上
森林覆被少,林业资源不足,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解放以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我们,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变成千百万群众的行动,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十多年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许多荒山、荒滩、荒坡,许多铁路、公路、河流和渠道两侧,许多村庄的房前屋后,都植了树、造了林,使一部分大地披上了绿装。但是,总的来说,林业建设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赶不上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今年我国已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在这个新的时期,为了使林业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了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地党委和政府有必要检查一下林业工作进行的情况,特别是造林营林的情况,把造林营林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造林营林工作做得好不好,原因固然很多,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党委的领导,特别是县委的领导。许多县委是重视造林营林的,他们在大抓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也大抓、狠抓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生产,把植树造林作为发展农牧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在这样的地方,林业建设的成就就比较显著,树栽得多,养护管理也好,很多已长大成林。但是,也有一些县委不重视造林营林,把这一工作看作可做可不做,甚至当成一种负担。平时很少过问,在造林的季节也常常不能进行有力的领导。结果,造林的质量不高,养护管理更差,栽的多,活的少,成林的更少,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如果一个县的县委是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是充满着革命热情的,它就应当经常考虑,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个县的面貌,把这个县建设好?县委有了这样的愿望和要求,它就不会不重视以营林造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工作。广东省电白县,原来是一个水、旱、风、沙灾害连年不断的重灾县。中共电白县委认为,不领导全县人民改变自然面貌,不把电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就是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要改变电白的自然面貌,就必须狠抓植树造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电白县的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再过两三年全县就可以基本上实现绿化,这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电白县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县委同志们的注意。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县委要坚决地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办事,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应当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认真地组织和领导群众,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既抓农业生产,又抓林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物质财富。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对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林业生产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林业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农业、牧业和副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有了林木就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雨量和气候,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我国有许多地方,特别是许多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干旱频繁,只有下决心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各种防护林,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木材又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物资,国民经济各部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林业生产。我国有许多省是山多田少,宜林地比宜农地的面积大得多。在这样的地方,只有把林业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抓起来,才谈得上有效地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快地发展和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改善社员的生活。植树造林,这是一件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大事。如果一个县的其他工作做得都好,而林业生产搞得很差,那就很难说这个县的县委做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抓农业,当年就能见效;抓林业,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才能见效,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确,同农业生产比较,林业生产的周期要长一些,几年以后才逐步有收益。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难道应该仅仅考虑人民当前的利益吗?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人民的当前利益当然应当考虑,但是,我们应当站得高,看得远,在走第一步棋的时候,就看到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多步棋怎样走,对一个县的建设要有统一的全面的规划。只有这样有计划地进行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农村一天天地富裕起来。
其实,所谓植树造林是“远水”,也并不是那么远。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奋战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林业生产就会有收益;时间越长,收益越大。四川南充县龙桥公社,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大种芭茅草,大造速生薪炭林,三年就解决了群众的烧柴问题。反之,如果以为植树造林是“远水”,总不抓它,许多迫切的需要,例如缺木料、缺烧柴等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当然,我们的国家大,在长期的反动统治下,林木的破坏又极其严重,要使一切能够植树的地方都植上树,完成全国的绿化任务,不是短时期内的事情。因此,在对待植树造林上,一方面要敢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有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另方面又要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有些同志说:“植树还不容易,挖个坑,把树苗栽上就行了。”这是把林业生产看得太容易了。树木是有生命的,从播种育苗到长大成林,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全面规划,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着手,一步一步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正确处理林权问题,经常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充分调动群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在植树造林期间,要发动群众打歼灭战;在植树造林以后,要组织群众打持久战,切实抓好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
“我们这里是粮棉产区,对国家的贡献不小,外地支援我们木材是应该的。”当然,由于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生产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粮棉集中产区,着重抓粮棉生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地方,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的条件,也是广泛存在的。把这方面的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在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也抓好林业生产,既可以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并且能够减少国家的木材供应,减轻群众购买燃料和木料等开支。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尽力自己解决,力争对国家和对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才是革命者应有的胸怀,应取的态度。
“既要抓农业,又要抓林业,争地争劳力的矛盾不好解决;弄不好,就会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林业生产同农业生产,固然有互相矛盾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互相促进的一面。林粮争地的矛盾,在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区并不突出,那里宜林的土地很多;在平原地区,当然不应当占用好的耕地去种树,只要把荒滩、荒地和“四旁”等一切可以种树、需要种树的地方都种上树,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解放十五年来,山东鄄城县除成片造林取得显著成绩外,“四旁”植树也搞得很好。现在,全县平均每人有二十七株“四旁”树,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庄基本上植满了树,有三百一十个村庄营造起围村林带,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林场。林粮争劳力的矛盾,一般地说,由于林业生产的季节同农业生产的季节不尽相同,只要安排得当,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当然,要掌握林业生产发展的规律,学会正确地处理林业同农业以及其他生产事业的关系,需要有一个实践过程。但是,只要有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认识到植树造林在发展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起来,任何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做到林茂粮丰是完全可能的。
植树造林,绿化我们的国家,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在我们的国土上画最新最美丽的图画所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完成这一伟大光荣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毛泽东同志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在林业建设上,必须有这种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应当在这方面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3版()
专栏:

县委抓紧了,造林工作就做好了
新会县委一九五七年以前对造林抓得不紧,效果很小;以后把造林工作认真抓起来,几年时间,山川面貌大大改变。
本报讯 中共广东省新会县委,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观点出发,在大力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狠抓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新会县一变而为广东省造林绿化的先进县之一。
尝到了造林的甜头
新会县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肥沃的冲积平原占全县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历来都着力于经营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也在平原上种植柑桔、荔枝、香蕉等果木树,早就成为广东省的一个盛产稻谷、甘蔗、蒲葵、水果、塘鱼的鱼米之乡;而全县约三分之一的山地则缺林少树。解放前,全县八十万亩宜林山地,除八万亩有稀疏的残林外,其余都是光秃秃的。解放后才开始组织群众上山造林,特别是一九五七年农业合作化以后,中共新会县委认真地把造林工作抓起来,经过八年的努力,就大大地改变了山川面貌。到一九六五年止,全县造林面积已达五十二万多亩,占宜林山地的百分之六十三。其中马尾松三十三万亩,竹子七万四千亩,杉四千多亩,杂树和防护林六万九千亩,上山荔枝、沙梨、乌榄等二万三千多亩,木本油材八千多亩。现在,全县许多大小山头松竹并茂;平原水网地区,大部分堤圩植上了竹子、荔枝、水松、苦楝等经济林和用材林;几十个大小墟镇、四百多公里长的公路和村道两旁,绿树成荫、花果夹道。一些造林较早、较好的公社和大队,已经做到竹材全部自给,木材自给一部分。有的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公社、大队,植树造林以后,涵养了水源,调节了气候,粮食生产发展了。有的副业门路不多、生产项目单一的公社、大队,开始有林副产品出售,增加了现金收入。这些地方的农民,开始尝到了造林的甜头,都说:早一年种树,早一年富裕。
关键在于县委抓得紧
从新会县来看,一个县造林绿化工作好不好,关键在于县委是否抓得紧。一九五七年以前,新会县委也年年号召造林,但是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明确认识农林互相促进的关系,实际上把造林当作次要的、附带的工作来抓,每逢造林季节才管一管。“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结果,各级干部也不重视林业,全县除极少数单位有比较健全的经营林木的组织外,大部分地区是在造林季节才发动群众上山突击几天,过后就很少有人管,因而年年种树,年年不见树成林。据统计,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六年,全县造林共用去五六十万元和二十万个工日,而效果很小。县委认真地总结了造林工作失败的教训,认为主要是县委重视不够,领导不具体,没有发动全党来做这项工作;林业部门没有培养重点,做好典型示范工作;没有向群众做好绿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群众造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县委检查了在领导生产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片面观点,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决心纠正过来。这以后,县委便组织干部对全县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制订了十年左右绿化全县的计划。然后,就在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干部会上、城乡群众大会上,广泛宣传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教育干部和群众为国家、为集体、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绿化河山。这样,就在全县吹响了向荒山、向一切宜林地进军的号角。
发挥样板的示范作用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造林工作提到县委的重要日程上来了。县委分工由一个常委领导造林工作,县委每年都要集中研究几次,县、公社进行生产检查评比活动,把造林工作列为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造林既是季节性的又是长期性的工作,所以除了每年在关键时期集中抓一段以外,其它时间主要由专业部门按照县委规定的计划、方针政策来部署和进行工作,事实上并没有增加县委许多负担,没有同其他工作发生很大矛盾。这些年来,新会县委在领导林业生产中,主要是抓了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县委便选择有万亩宜林荒山的圭峰山作为全县造林的示范点。县委派一名常委负责领导圭峰山的造林工作,从县委书记到各个县委委员都上山种过树,亲身体会栽培林木的艰辛,培养对林业的感情。县委又组织了大批下放干部、工人、学生和城镇居民参加开发圭峰山的劳动,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把圭峰山建设成为出产木材、水果、花木、蜂蜜、牲畜的基地。开发圭峰山的成就,打开了新会人的眼界。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二十二个公社,绝大多数有自己造林的重点,建立了社办林场。
新会县县、社两级干部经营的这些造林重点,不但起了样板示范的作用,而且成为训练技术人才,试验介绍树种和繁育供应种苗的基地,对推动全县造林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如平原水网地区的礼乐公社,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堤圩搞造林重点,在境内三十五公里长的堤圩斜坡上种荔枝、水松等经济林和用材林一万九千多株,并间种蒲葵、香蕉等经济作物二十万株,打破了过去堤圩上不种树木和经济作物,以免影响堤围安全的陈规。七年多来,几经洪水考验,堤圩从未出过险。果木和经济作物的收入很可观,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上缴给公社八万多元。公社用这笔钱来岁修堤围,建筑小型水利,支付排灌站的电费,减轻了生产队的负担,群众非常满意。他们说:“堤圩绿化,以堤养堤,办法真好。”全县许多水网地区的公社、大队,都以礼乐公社为榜样,把堤圩绿化起来。由于有了县、社两级的造林重点作示范、作基地,因而推动全县的造林工作由点到面地迅速发展了起来。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新会县委在领导造林营林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不灰心、不后退,坚持领导群众继续前进。一九六○年以前,全县曾先后从广宁县引进七百多万株竹苗,分给各地种植,大部分没有种活。群众意见很多,说本县不宜种植竹子。县委不甘心失败,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分析了本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肯定新会县适宜于种竹子,群众种竹成活率差,是经验不足造成的。当时的县委书记党向民,为了教育干部和群众相信本县种竹可以成功,在自己的门前种了几棵竹。县委副书记谭星越,到了种竹屡次失败的双水公社上凌大队,上山检查竹苗成活率,和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并且建议他们到种竹成功的牛湾公社和崖西公社参观访问,终于帮助他们找到了种竹失败的原因。现在,上凌大队已有二千三百多亩竹子长大成林,三年来共收入五万多元。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新会县在植树造林中,做到了“适时适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什么地方种什么树,都经过群众讨论,经过科学研究和试验,才大量推广。山地上种植柑桔不行,就改种荔枝,高山上种植桉树长不大,就改种相思和杉树;低温、矮山种植杉树失败,就把杉树移到低温的高山下去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县委还认真贯彻了“以林为主、农林间作、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因而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崖西公社林场从一九五八年办场以来,在造林的同时,每年都利用山地种植花生、甘蔗、番薯及其他短期作物,并发展养蜂、养家禽等副业生产。七年多来,这些短期生产收入二十余万元,解决了林场建设的资金来源,在公社投资很少的情况下,完成了造林一万二千多亩的任务。全县没有一个单位因造林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认真执行造林政策
新会县委在领导全县的林业生产上,认真执行了以人民公社集体造林为主的方针。而在人民公社内部,又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一齐造林,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正确地处理三级经济的关系,贯彻执行互利政策,充分地发挥了各级造林的积极性。据统计,人民公社三级造林的面积,占全县有林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强。此外,国营农、林场六个,造林十三万六千二百多亩,占全县有林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六。其余是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学校、城镇园林处经营的林场,和社员个人在屋前屋后种植的树木。
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造林,都采取群众性的突击和专业队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造林季节发动群众突击植树,专业队则负责做好造林前的准备工作和造林后的管理、抚育和林产品的收获工作。全县各公社、生产队共有造林专业人员八千三百多人,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三点五。造林季节参加突击植树的劳动力,约占农业总劳动力的一半,工作时间十天左右。看来,新会县每年造林营林所花费的劳动力并不多,而创造的财富却很大。据估计,到一九七○年,全县林产品的收入,约等于一九六五年全县粮食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强。(附图片)
新疆皮山县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已培植起长达八十六公里的二十八条防沙林、四百四十多条农田防护林。这是卫星公社四大队的社员继续在绿洲边缘植树造林,改造戈壁。
新华社记者 岳国芳摄
广东省电白县南部沿海地区的南海公社,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年年坚持造林,现在已初步遏制了风沙的为害,废耕的田地全部恢复了耕种。这是南海公社炮台大队恢复耕种的一部分田地。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
黑龙江省绿色海洋林场自力更生创造和改制了从播种到抚育的一系列林业机具,既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又提高了抚育林木的质量。这是林场职工正在使用机械抚育幼林。  新华社记者 刘非摄


第3版()
专栏:

关系着农村多快好省地实现电气化的一件大事
推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管理农村用电
山西省电业部门在几十个县市推广祁县经验
本报讯 山西省电业部门,正在全省四十七个办电县、市,推行祁县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上实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的经验。
这个省的领导机关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情。祁县的这种做法,不仅关系着农村用电管理工作实现革命化的问题,而且关系着全省农村更加多快好省地实现电气化的问题。
山西省农村电气化事业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现在,全省农村拥有的输电线路相当于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两倍半还多;农业用电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四百八十六倍。
祁县农村在一九五九年以前没有电。目前,这个县的大多数人民公社生产队已使用电力进行农业生产和照明。全县四十五万三千亩耕地中,使用电力抽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十万六千多亩。但是,过去供电部门沿用管理工业用电的方法,只管全县百分之三十多的直接由国家投资兴建的高压设备,其余百分之七十由集体兴建的高压设备和遍布社队的低压设备,实际上都缺乏正常的维护管理。去年三月,祁县供电所在中共祁县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和上级电业部门的领导与配合下,总结了几年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要真正管好农村用电,首先必须突出政治,教育职工树立牢固的为农业服务思想,既要加强专业工作,又要发动群众管电,才能使管理工作与农村电网线路长、分布广、设备分散、用电季节性强的特点相适应,和解决目前农村用电事故多、损耗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这个供电所就通过深入调查,决定在农村用电管理上推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由供电所组织和指导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亦工亦农的电工,统一管理农村的高低压设备。
祁县的具体做法是:以高压干线为主,结合公社行政区划,把全县用电的公社、生产大队划分为五个供电服务片,由祁县供电所按片各派一名专职电工常驻农村。供电所通过各用电社队的群众性机电管理组织,把在全县范围内挑选出来的一百四十多名社队亦工亦农的电工组织起来,让他们分别担任各所在社队高压线路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和各项管理工作。在各个片,又采取了以片定组、以组定段、以人定杆、以活定工的“四定”方法,把亦工亦农电工分别划为若干小组,把每根电杆和每台变压器以及其它设备的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这些亦工亦农电工不脱离农业生产,平均每人负责二公里左右的高压线路、四公里左右的低压线路和一定范围内的用电管理工作。他们每人用于高压设备的劳动日,由供电所支付工资,由各社队进行合理分配,并给电工本人记工分。这个县还把各用电社队的具有粗浅用电知识的机电手也分别组织在各个亦工亦农电工小组内,由亦工亦农电工带领他们学习和工作,就地进行培养训练。为了适应亦工亦农管理工作的需要,供电所还改革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中共祁县委员会对农村电气化事业十分重视,确定一名负责干部统一领导机电部门。在县、社、大队成立了机电管理委员会,通盘安排机电工作,统一步调,加强领导。
中共祁县委员会最近总结农村用电管理工作经验时认为,实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好处很多。首先,它体现了统一领导、工农结合、互相协作、共同管理的优点。如任村公社,一九六三年架设高压线路,县里有关部门和公社担负建设任务,由供电部门验收,双方互不挂钩。验收时找出了许多毛病,拖了半年才送电。去年这里架设高压线路,情况与过去大不相同。专职电工和亦工亦农电工,在开工前共同选择线路,又共同参加施工,完工后马上送电,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再就是实行这种亦工亦农劳动制度,解决了农村电气设备分散和管理集中的矛盾,克服了只使用不维修的缺点。绝大多数亦工亦农电工能够按设备维修制度的要求进行巡视检查,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保证正常供电。实行这种制度,还能使建设、运行、使用三者统一起来,共同管电,促进了技术改革。
这个县的专职电工和亦工亦农电工相配合,兼顾全套设备,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始出现“一工多艺,一职多能”的新局面。专职电工过去只能承担检修任务,现在是检修、运行、收费、抄表、接电等一套工作都能全部承担下来。
实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以后,祁县供电所负责管理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比原来增加了将近两倍,专业人员却由原来的二十四人减少到十六人;而各人民公社生产队用电更加便利了。全县的电灌设备在抗旱斗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第3版()
专栏:短评

靠谁办电
在农村靠谁办电,是依靠少数人,还是依靠多数人?是单纯依靠专业电工,还是依靠群众?这是一个需要正确解决的问题。
最近几年,农村电气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办电是一项新兴事业,还缺乏经验,许多地方仍然沿用着城市管理用电的办法,单纯依靠专业电工。专业电工人手少,一般都住在县城;农村电路长,分布广,设备分散,用电季节性强。这样,就造成了管理集中和设备分散的矛盾,管理起来不方便,处理事故不及时。而且,管理不统一,专业电工只管供电,不管用电,只管高压设备,不管低压设备,很大一部分设备,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山西祁县推行的亦工亦农办电制度,提供了一个好经验。这是一种工农结合,依靠群众管理农村用电的制度。实行这种制度,在专业电工和亦工亦农电工的合作下,实现了农村的供电用电和高低压设备的统一管理,也解决了管理集中和设备分散的矛盾。这样,就给提高设备利用率,消灭事故,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农村安全用电和经济用电水平,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但是,目前对农村办电靠谁的问题,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认为,办电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只能靠专业电工办电,不能靠群众办电;要解决管理集中和设备分散的矛盾,也只需要扩大专业电工队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农村办电,逐步实现农村电气化,是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如果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自己办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专业电工再多,也不可能实现这项伟大技术革命。群众没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就不能办电吗?不。知识和技术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山西祁县在管理用电上实行亦工亦农制度,把电办得很好,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依靠群众办电,是不是说专业电工负的责任就小了呢?当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专业电工的责任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实行亦工亦农办电制度以后,专业电工不仅要做好本身的工作,而且要在政治上和技术上团结教育亦工亦农电工,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好。因此,专业电工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为实现农村电气化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山西祁县是在北京郊区大兴县之后,第二个实行亦工亦农办电制度、改善了农村电力管理的县。山西祁县所以能够比较快的做到这一点,是和县委领导重视这项工作分不开的。祁县办电的时间并不长,祁县县委开始也不懂得办电,但是他们敢于领导,敢于实践,善于学习,他们中间有的人已经开始从不懂电的外行变成了懂电的内行。他们的这种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