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好儿子·好学生·好领导
  八赞焦裕禄
  曾尚友
焦裕禄同志是兰考县人民的好领导。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领导兰考人民,在不长的时间里,战胜自然灾害,改变了生产的面貌。
焦裕禄同志是兰考县人民的好儿子。他真正听毛主席的话,到兰考县去,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全心全意地做兰考人民的勤务员,做兰考人民的老长工。
焦裕禄同志又是兰考县人民的好学生。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迈开两脚,走遍全县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访贫问苦,从群众中找到自力更生建设兰考的新道路。
焦裕禄同志用他的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首先做群众的好儿子,好学生,才能成为群众的好领导。
共产党人的任务是什么?归根到底,难道不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吗?大风雪中,焦裕禄同志走进老贫农的家中,问寒问饥,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他说得多好,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心实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把自己看成群众的儿子,看成群众的阶级兄弟,群众有了困难,就想到这是自己的责任,群众有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应该感到羞耻”。
作为一个领导者,群众要求他的,不但是能够关心自己的痛痒,更重要的能够为自己指出前进的道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象焦裕禄同志那样,用毛泽东思想把群众武装起来,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群众武装起来,与风斗,与沙斗,与水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新世界。这样做,才是一个好的领导,好的领路人,也才真正是人民的好儿子。
斗争的办法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不是从办公室中来,不是从少数人的头脑中冒出来,还是要到群众当中去,做群众的小学生。一切真知都是从群众的斗争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焦裕禄同志从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找到了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兰考的样板,又把它们的经验推广到全县三十六万群众当中去。群众的觉悟提高了,又找到了正确道路,他们就会在战斗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切人间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愿我们一切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同志,都来做群众的好儿子,好学生,好领导,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领导群众在自己的工作中完全地结合起来。


第6版()
专栏:

  焦裕禄同志的二三事
  兰考县爪营公社社长 张士义
一九六二年冬天,焦裕禄同志来兰考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我正在兰考县委办公室工作。前前后后,我跟他在一块工作有五个多月的时间。他那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革命精神,是我最难忘的。
给老韩岭大队治“病”
焦裕禄同志到兰考的第二天,他就深入到城关公社老韩岭大队。那次是我跟他一起去的。老韩岭大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二年连续遭受自然灾害侵袭,是个老灾队。可是,这并没有吓倒焦裕禄同志,他深入贫下中农家庭,作了一次访问,晚上又叫大队支部书记通知九个苦大家贫和种地有经验的老贫农,老党员进行座谈。通过座谈,找到了改变老韩岭面貌的途径:必须制定合理制度,保护好田间天然的泡桐树苗;必须根据沙地土质的特性,多种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少种粮食作物(待桐树长起来形成林带能起防风固沙作用后,再适当增加粮食作物);必须制定合理的牲畜繁殖奖罚三角合同,大力繁殖牲畜。改变老韩岭面貌的“药方”找到了。他对公社党委书记孟庆凯同志说:“贫下中农社员看得准,问题提得尖锐,方向看得明确,我们要坚决支持,照这样办下去一定能很快改变面貌。”自那以后,我和焦裕禄同志经常到老韩岭大队去参加劳动。现在,焦裕禄同志的预言已成为现实了,老韩岭大队的泡桐树已经普遍生长起来,防风林带已开始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了。从一九六三年秋季起,这个大队“老灾队”的帽子已经摘掉,而且成为一个余粮队了。
热爱兰考的一草一木
一九六三年春节,我跟着焦裕禄同志一起到南彰公社去布置工作,经过小宋公社境地,焦裕禄同志看着小宋西部那些沙丘的土地说:“这些废堤和沙丘,普遍营造上树林,三五年之后,这里就变成绿洲,那时,树不是就成了摇钱树了吗!这废堤和沙丘旁边的土地,也可以变成肥沃的良田!”我们从红庙、小宋、南彰、张君墓、仪封等公社转了一圈回到县里。有一天,焦裕禄同志在县委办公室里说:“兰考好极了,真是个好地方。从这里物产来说,有小麦、高粱、大豆、花生,有大枣和苹果,有‘百合’和山药,有出名的兰考豆腐乳,特别是还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兰考潜力无穷,前途光明。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就不走!”
焦裕禄同志的这些话,对我们教育很大。遍布兰考的大水坑、洼子窝、废堤、沙丘,历年来就没有收益过。不少同志,包括我在内,对耕种这些土地是没有信心的。但是,焦裕禄同志把那些土地看成三五年之后的“经济收入基地”“聚宝盆”“摇钱树”和盛产五谷的良田。我在兰考工作这些年来,老实说,我是感到灾区工作难做,虽然口头上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但是内心是很希望组织上把我调到外县去工作的。自从我跟随焦裕禄同志工作一段时期后,他那种在困难中看到光明的精神鼓舞着我,也使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现在,我愿意在兰考干上一辈子了。
革命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有一次在县委办公室里,焦裕禄同志鼓励我们要学习写作,给报纸写稿、编现代戏。当时办公室的同志都说:“我们水平不高,写不好。”他说:“作为一个革命者,必须向困难作斗争。革命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会要去学!”接着他又说:“在一九四八年我刚到河南的时候,正是土地改革运动全面铺开的前夕,那时需要宣传,我们工作队就组织演戏,我没演过戏,也参加演了《血泪仇》和《白毛女》。在演《白毛女》中我扮演的杨白劳。”他还说:“一九五三年以前我是搞农村工作的,一九五三年以后,上级调我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去搞工业了,真是什么也不懂,但是革命需要,就应该钻进去。”自那以后,我跟他在一起,就逐渐学着写文件。
不忘过去
焦裕禄同志出身于一个贫农的家庭里,自幼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生活过得不如牛马。他还受过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有一次,他在城关公社干部会上讲生产救灾工作的时候,他说:“丰收地区出售余粮是反帝反修的爱国主义表现,咱们灾区搞好生产自救,少要国家的统销粮也同样是反帝反修的爱国主义表现。”会议结束,我们回来的路上,他说:“提起帝国主义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日本鬼子,我差一点死在他们手里。那年我被鬼子抓去当苦力,弄到东北关在一个地下室的监牢里,夏天热的不得了,他们不给水喝。后来大家选我当代表向鬼子要水喝,要了多次也不给。要得狠了,他们用水龙头往牢里喷水,把个监牢喷成了水牢,水齐胸深,冷水激得大家浑身发抖。还有一次开饭的时候,我当代表给大家发馍吃,发到末了,独独没有我的了。那时我饿得不行,就找日本鬼子要馍吃。他们不给,一个穿黄呢子衣服的鬼子,还用绳子套住我的脖子,让我爬行,我不听,他就用鞭子打我,一直被他打了几个小时,打得浑身稀烂。我们不能忘掉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啊!”


第6版()
专栏:

  焦裕禄同志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了九年。九年来,他一直辛勤地工作着,在职工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人们回忆起焦裕禄同志当时工作的许多往事,这些“往事”仍象当时一样具有教育意义。这里刊登的几则回忆,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编者
  在暴风雨中……
一九五三年秋末的一天,焦裕禄正领着民工在修筑公路。忽然,阴云密布,雷声滚滚,紧接着瓢泼似的大雨便倾盆而降。
焦裕禄冒着大雨到各处检查完工作才回到工棚,衣服上的水还没拧干,一个技术员便气喘吁吁地跑来向他报告说:“公路上还有一段排水沟没挖通,雨又下得这么大,很快便会把公路冲垮的!”
焦裕禄一听这话,忽的一下站起身来,问:“那为什么不赶快组织人挖?”
“天气太冷,人力不好组织。”
不等那位技术员说完,焦裕禄便说:“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嘴来指挥大家,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大家。”说完,焦裕禄便首先抄起一把铁锹,一个箭步,冲出了工棚,消失在暴风雨之中……。工棚里的同志们见焦裕禄冲出去后,也紧跟着冲了出去。
在焦裕禄他们的带动下,民工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赶来抢挖排水沟。
没有多长时间,排水沟终于被挖通了,雨水顺利地排了出去,保住了公路的安全。


第6版()
专栏:

  向焦裕禄学习
  敬爱的兰考县县委会同志
我怀着满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在一九六三年八月入伍的时候认识焦裕禄同志的。那天,我们一些要入伍的青年人来到县招待所。焦裕禄同志接见了我们,和我们亲切地握手、谈话。他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年青的硬小伙子,有文化有才干,到了部队,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们在家里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
临走时,他一直把我们送到火车站,还嘱咐我们:“路上搞好生活,注意安全,到北京后就来信。”我恋恋不舍地看着焦裕禄同志,慢慢松开了握紧的手,向他敬了个礼上了火车。火车徐徐地开动,我从玻璃窗里看到他还在站台上向我们招手。
去年七八月间,部队领导上批准我回乡探亲。一下火车,就觉得兰考的面貌和过去大不相同。真是一派丰收景象。我想:几年前,这里不是旱就是涝,现在变成旱、涝、碱都不怕的“绿洲”了。我心里高兴极了。
我入伍不到三年,按照他的话去做了,去年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今后,我要学习焦裕禄同志那种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对革命坚定不移的精神;学习他那种热爱人民,为人民不辞千辛万苦的高尚品格;学习他那种长年深入实际,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归根结底,要学习他那种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为革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北京部队战士 常尽春
二月九日


第6版()
专栏:

  节约十万元建设资金
一九五四年,焦裕禄负责领导修筑一条临时公路。在工作中,他很珍惜国家的财产,经常对同志们讲,我们国家是个穷的国家,要同志们处处注意勤俭节约。
修筑这条公路前,曾拟定了一个方案,按设计要求,公路底层要铺十五厘米厚的石子,面层要铺十二厘米厚的石子。焦裕禄经过考虑后,对技术人员说:“我们修的是一条临时公路,只在建厂初期使用,一两年后就不用了,是不是可以将路面的厚度减薄一些?要知道,光这一条临时公路所花的钱,就等于几个县一年所交的公粮啊!”
在场的几个同志听了他的话之后,都不禁为他那种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处处为国家节约的精神所感动。后来,经过几个工地技术人员仔细研究,都认为焦裕禄同志的意见提得好,便决定采纳他的意见,把路面铺薄一些。
结果,仅这一次就为国家节约了十万元的建设资金。


第6版()
专栏:

  席棚办公
一九五六年年底,焦裕禄从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回来,就在一金工车间当主任。当时,由于车间还没有建成,车间的一些同志便在离厂一里多路的宿舍区办公。焦裕禄感到这样工作起来很不方便,就在厂子里找了一个施工时留下的旧席棚,要求大家把办公地点搬到席棚去。有个别同志说:“天这么冷,席棚四处透风,怎么能工作呢?”
焦裕禄回答说:“席棚虽然冷一点,但工作起来却方便得多,只要对工作有利,冷一点又算得什么。我们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再说,天冷还可以生火么!”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思想通了,就愉快地把办公室搬进了席棚子里。
搬到席棚办公后,焦裕禄更是处处为大家着想,无论刮风下雪,每天清晨,他总是来的早早的,先把火给生着,同志们一来上班,便看到火红的炉火熊熊正旺,但焦裕禄同志却不在炉旁烤火,而是在他自己的办公桌前专心致志地阅读毛主席著作呢。


第6版()
专栏:

  你真是我的好邻居
一九五八年三月间,铸铁车间工人张泉生由上海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住在焦裕禄的紧隔壁。当时洛阳地区供给大米很少,张泉生吃不惯这里供应的粮食,一心想调回上海工作。焦裕禄发现邻居的思想不对头,有一天就找老张谈心,“老张啊,眼下洛阳在许多地方还不如上海。可是,我们不应该拿生活水平高的比,应该看一看全国人民的生活情况,也就是说拿低标准来比,就不会有意见了。我们干革命,搞建设,不能怕吃苦,怕吃苦,慢慢就会犯错误的。我们应该努力工作,把洛阳也建设成象上海一样的城市。”张泉生觉得焦裕禄说得对,但是心里却想:反正杂粮总没有大米好吃。没想到,事隔几天之后,焦裕禄竟把自家积存的二十多斤雪白的大米亲自送到张泉生的房间来,执意要他收下。张泉生又感激,又羞愧,他紧紧握住老焦的手,激动地说:“焦裕禄同志,你真是我的好邻居!”


第6版()
专栏:

  两用大衣
一九五九年,焦裕禄同志从一金工车间调到生产调度科当科长。科里的同志见焦裕禄同志上班时,老穿着一件又破又旧的黑大衣。一天,有位同志和他半开玩笑地说:“焦裕禄同志,你怎么这么俭省,现在都当了科长啦,怎么还穿着这件旧大衣,该把它送到博物馆了吧?!”
焦裕禄当时笑了笑,回答说:“换新的?我还没想过哩!这件大衣还能穿,就让它多为人民服几年务吧。再说,穿旧大衣还有个好处,下车间和工人接触多方便,要是穿件新大衣,工人还怕给咱身上蹭上油,不敢接近呢!”
他的话虽然只是随口说说,但却使那位同志感受很深。
要说焦裕禄同志这件黑大衣,还是有点来历的。一九五三年从地方转业时,大家都见他穿着它,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了九年,他从车间到生产科,天冷时,人们见他穿着它。直到他从工厂又重返农业第一线,送别他的时候,人们仍见他带着那件黑大衣。
人们记得很清楚,这件黑大衣,天冷时他当衣服穿,遇到工作忙,在车间睡觉时,他就铺一半盖一半当被子用,所以后来,大家都称这件大衣是“两用大衣”。


第6版()
专栏: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焦裕禄》组画之一)
广州部队美术工作者集体创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