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健康报》在编者按语中提出:
边干边学从干的实践中提高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卫生人员
八月七日《健康报》以第一版一个版的篇幅,发表了山西沁源县李元公社贤友大队医生刘道荣和山东嘉祥县纸坊公社夏庵大队卫生员夏金娥写的两篇文章,并为此发表了编者按语。
《健康报》的编者按语全文如下:
这里发表了两篇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写的文章。他们的年纪很轻,文化水平并不高,文章中没有谈什么深奥哲理,只写了他们想的什么,干了什么。但是,从他们想的干的来看,确实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世间许多事情,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边干边学,从干的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学得的本领,是实际的解决问题的。看,刘道荣,这样一个仅仅读完高小,在县里经过半农半读学习三年医学的年轻人,他不是什么读完高中再经过五年制六年制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医生,而他,书虽读的不多,回乡后开展防治疾病工作,却给农民解决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看,夏金娥,这样一个农村的不脱产卫生员,她读的医书更少,但却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保护者,在抗疟斗争中起了那么大的作用。也许有人觉得他们医学知识不多,本事不大。就算本事不大吧,总要比没有医生好,总要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好。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为农民服务的红心。
刘道荣、夏金娥是既能防治疾病又参加劳动的卫生人员。他们学了医、学了卫生知识,仍然在农村服务,生活在农民之中,不脱离生产,半农半医,亦农亦医。农民欢迎这样的人,农村也需要这样的卫生人员。尽管他们的医务技术水平不高,今后通过工作实践,是会逐步提高的。无须担心他们本事不大,无须担心他们治不了病。高小或初中毕业的学生,再学几年医学,可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李时珍,他们何尝读完高中又上五年制六年制学校。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地把医学教育的重点转向农村,坚决破除洋教条旧框框的束缚,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革命措施,为农民迅速培养大量能为他们服务的医务人员。
刘道荣夏金娥的事迹简介
刘道荣 高小毕业后回村担任卫生员,又由大队党支部派往县卫生学校半农半读学习了三年,一九六三年秋天毕业后回到大队当医生。去年一年,他用针灸、土方单方等省钱或不花钱的方法,治疗了二百多个病人。他还和大队保健站站长一起建议队里开荒种中药,增加收入,实行半农半医,减少支出。从今年一月份起,这个大队经济困难的贫下中农、烈属、军属和五保户全部实行了免费医疗,一般社员医疗用费也都大大降低。
夏金娥 是一九六三年在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劳动,去年开始担任卫生员工作。她参加工作不久,麦收开始,她主动要求担负起七个大队的防暑任务,使劳动大军的小伤小病都及时得到治疗,没有一个人中暑。麦收后,她又克服困难,给七个大队所有在家的社员送服预防疟疾药。今年三月,她又主动担任给全公社五十一个大队在外面工地上劳动的两千多名社员送服根治疟疾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今天本报转载了在《健康报》上发表的夏金娥的文章。


第2版()
专栏:

在农村里做一辈子红色卫生员
山东省嘉祥县纸坊公社夏庵大队卫生员 夏金娥
我是山东省嘉祥县纸坊公社夏庵大队的社员,也是俺大队的卫生员。
一九六三年,我在嘉祥三中毕业后,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回家参加了农业生产。我是贫农家的女儿,从小就是在田里干活长大的,参加农业生产,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去年三月,有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对我说:“金娥!你能为咱大队干点工作吗?”我问:“干什么工作?”他说:“干卫生员。”当时我想:自己年纪小,缺乏经验,怕担任不了。又一想:啥工作不是人干的,只要自己肯努力,听党的话,工作中依靠领导,依靠群众,没有办不了的事。于是我就告诉支书说:“好吧!只要领导看我行,就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吧!”在我干卫生员一年之后,大队领导上觉得一个大队一名卫生员管不过来,又配上了两名,做到了每个生产队有一名卫生员,还让我当了大队的卫生员组长。
我当卫生员不久,麦收开始了。我们大队土地很分散,大部分土地在东乡,离俺庄三十多里路。农忙一到,社员们只好临时在那边安个家,忙完再回来。去年麦收期间,大部分劳力去东乡了,为了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上级卫生部门组织我们搞预防中暑工作。当时我想这工作要跑路,又热又累,但自己是一个共青团员,应该勇于挑重担,于是就主动报名参加,并且要求把其他六个大队的任务也担当起来。那时我不会骑车子,就得下腿跑,一连五六天,每天要跑四五十里。天气很热,常常跑得头晕眼花,也没个固定吃饭、睡觉的地方,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吃饭,晚上到哪里,就在哪里睡觉。我没有管这些,一直坚持到收完小麦,使劳动大军中的小伤小病都及时得到了治疗,没有发生一个中暑病人,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麦收以后,疟疾病人逐渐多了起来。我发现一个就登记一个,上报一个,并且连续给他们送七天药。七月以后的现症病人,按照上级要求,一律改为间歇疗法,为了服药方便,集中在一天服药。我每月的一号、十六号各送一遍药,事先我告诉他们在家等着,到时候好找。他们哪一天发病的,已经服了几次药,我都有详细的登记,一个也错不了。
八、九月份,为了控制疟疾流行,上级要我们全大队群众预防服药。这项任务很重,一天要给八百多人送药,一个人跑断腿也完不成。于是我便和周围几个村的卫生员商量,建议组织起来打歼灭战,大家带着干粮,早出晚归,突击一个村,再搞一个村,每半月服一次药,循环着突击。
全大队群众服药不象治现症病人那样对象少,好动员。大人服药还好办,只要讲清道理,一般都服了。可就是小孩难办,他不听你讲道理,又不能强迫他服。这时我想到白求恩和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便跑到供销社买了三斤红糖、一包花糖,一个一个地哄着小孩服了药。也有的大人不服药,就把我难坏了。我学了毛主席写的《愚公移山》,心想:愚公立志能移山,难道说服一个人吃药我就办不到吗?无论如何要攻破这个难关。我就耐心向他们解释,说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我们这里连年受灾,上级不但给我们拨来了大批的粮食和布匹,还拨来款给我们建房子,这又拨来了大批药品给我们治病,咱再不吃,能对得起党,对得起毛主席吗?我还向他们说明了发疟疾病的害处,发疟疾不但自己身体难受,影响劳动,被蚊子咬了还会传染给别人,影响全庄的生产。不少人经我这一说,都愿意服药了。就这样,我们七个大队所有在家的社员都服了药,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
今年三月,疟疾休止期根治服药的任务又来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劳动力到东乡济宁地区参加“稻改”(把涝洼地改成稻田),修排灌站去了。村里的病人服药还比较容易,外出的人一个一个的送药就难了。为了真正做到一个不漏,我把村里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大队的另外两个卫生员,自己“远征送药”。公社卫生院的领导看我决心很大,就把全公社五十一个大队在东乡“稻改”工地上的服药任务全都交给我了。全社两千多名劳动力,分散在方圆一百多里的九个排灌站上,哪些人去年得过疟疾,都不知道。我就采取边普查登记、边送药看服的办法,每天转一遍。开始不认识路,就边走边问,走错了就回过头来再走。因为路远任务大,早晨天不亮就得动身,晚上看不清路了才回来。出发时带点干粮,为了节约时间,常常在路上边走边吃。工地上就我一个妇女,找个厕所都困难,晚上骑车子赶路不知摔了多少个跤。这时,我又学了随身带的毛主席著作,把《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两篇文章重读了一遍。心想:白求恩是一个外国人,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张思德同志是一个平凡的战士,但他忠心耿耿为党工作,最后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为社员办这点小事,要不坚持下去,还怎么谈得上学习他们的精神呢?这一对照,劲头就来了。领导看见我早出晚归工作太累,又听说我摔着了,为了照顾我,曾几次劝我回去,再来个男同志换我,几次我都拒绝了。我想,这里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我回去,再换个人来,一定会影响工作的,我自己送药,可以坚决保证个个看服,一个不漏;换个人来,一时摸不清情况,就要拖延送药,达不到根治要求,我决不能这样做。于是我向领导表示:“不,我不能回去!工作不分男女,完不成服药任务我坚决不走。我是一个共青团员,贫农的女儿,为了社员群众的健康,为了搞好咱社的生产,我受点累、摔几跤算不了什么,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一定圆满地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就这样我坚持了十四天,每天巡回一百多里路,终于一个不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二千多人的普查和一百三十五人的七次送药看服任务。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真是愉快舒畅。
上级经常教育我们,对传染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所以我特别注意及时发现病人、及时治疗。我采取的办法是:第一,大力宣传,每家贴一张“防疟常识”,不识字就一家一家说给听,除了宣传疟疾是蚊子传染的,要采取一些办法灭蚊、防蚊,要预防服药外,重点告诉他们,有了病要马上找卫生员;第二,每天到地里劳动时问一遍,发现哪一家有病,就马上到他家去看;第三,有空串门问,时间长就多问几家,时间短就少问几家。这三种办法主要是前两种。今年一月到六月份,我们大队共发生八名疟疾病人,其中七名是在田里劳动时问到的,一名是病家找来告诉我的。八名病人都是第一场发病,没等发第二场,就吃上了药,一吃药就没再发第二场。现在不光是疟疾,有什么病群众都及时告诉我,一般不出两天就能知道。因为他不找我们,我们就找到他家了。遇到小伤小病,我就给他们治,诊断不清的,我就马上找医生来或送到医院去看。
我们卫生员都是些农村青年,知道的卫生知识很少。我们几个卫生员就商量着要学习卫生知识,保健站和卫生院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成立了卫生夜校班,由保健站长和医生担任老师,参加学习的共有七个庄上的十五个卫生员。我们都是吃过晚饭后到保健站去上课。农闲突击学,一星期学六个晚上,三个晚上学习毛主席著作,三个晚上学业务。农忙就少学,大忙就不学。在农忙不集中学的时候,我也是抽一些时间自己学。通过这段学习,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决心做好卫生员工作,为社员的身体健康服务,让社员能够多参加生产劳动。业务上我们根据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现学就用的原则,先后学习了疟疾的“三根治一预防”,种牛痘,打预防针,小伤小疮的擦擦、包包,预防中暑,以及麻疹、感冒、脑膜炎这些病的处理方法。知道了是什么病,也就知道了用什么药去治。对红药水、紫药水、消炎粉等,也知道它的用途和用法了。
工作和学习的确花了我不少时间,但是,除了全大队群众预防服药等突击任务外,很少占用我的正常劳动时间。我比社员早起点,晚睡点,中午少休息点,零碎时间抓紧点,就把工作和学习时间挤出来了。去年全年我的劳动工分是一千五百多分,和俺庄其他妇女劳动力差不多。群众说:“金娥这闺女真是个好青年,干了卫生活,还不误生产,劳动还比别人强”。
我做了一点工作,领导给我的荣誉可不小。我的这点成绩完全是党的教导、同志们的帮助、社员群众的鼓励的结果,距离党的要求和社员的希望还相差很远。今后我要好好听党的话,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卫生业务知识,虚心向其他先进卫生员学习,在农村干一辈子,做一个不脱产的红色卫生员。


第2版()
专栏:

学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大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新疆各地公社规划建设形成群众性活动
各人民公社经过规划,已经初步建成适合半机械化、机械化农具耕作的条田一万三千多块,占全区公社所有农田播种面积百分之十,促进了生产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乌鲁木齐八日电新疆各地农村有计划地开展人民公社规划活动。这是自治区各人民公社学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组织大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现在,自治区各公社经过规划,已经初步建成适合半机械化、机械化农具耕作的条田(大块长方形农田)一万三千多块,每块面积约二三百亩,占全区人民公社所有农田播种总面积的百分之十。条田由渠系、林带、道路配合组成。全区各地公社以条田为中心建成的各级排灌渠道有两万多条,长达二万五千多公里;道路近七千条,长达一万二千多公里;林带长六千多公里。此外,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地还开始修建二百六十多处居民点。这些工程大都是一九六三年以来施工兴建的。
新疆农村人民公社的建设规划,开始比较早。但是,前几年主要限于少数几个点上,而且测量规划较多,施工较少,一九六三年秋天,自治区党委提出:以建设兵团为方向,从人民公社的特点出发,全面规划,逐步实现规划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建设规划的具体任务、步骤,使全区的人民公社规划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群众性的活动。
自治区各级党委很重视人民公社建设规划工作,普遍把它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自治区还派出九个专业土地勘测设计队,分别驻到专区和自治州,帮助公社进行规划工作。各地农村人民公社一方面发动群众,利用春秋生产空隙和冬季农闲季节突击植树造林,挖渠修路;一方面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常年施工。和田专区的四十五个公社五百二十多个大队,已经规划的土地面积达二百多万亩,其中已经施工建设的面积占三分之一左右。各地在规划建设中,发扬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解决了材料不足的困难。
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耕地绝大部分夹杂在戈壁(砾石地带)和沙漠之间,所以有“绿洲”之称。沙漠居于盆地中心,戈壁连接山麓。由于雨量稀少,农田主要依靠引高山雪水、雨水灌溉,所以所有农田都离不开灌溉工程,“有水才有田”。解放前,农民零零星星地修建了一些灌溉工程,分布紊乱,耕地高低不平,农田不规则,道路狭窄弯曲,不能适应人民公社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创造条件,自治区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规划活动。
经过广泛开展规划活动,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地方在规划以前,存在着的土地利用率低、渠系利用率低、灌水利用率低、地下水位高的“三低一高”现象,经过按照合理规划进行建设,已被改变为“三高一低”。例如库车县三道桥公社过去每生产一斤粮食,需用水十六立方米,一九六三年降为九立方米,去年又降为五立方米。(附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车排子第二农场正在用国产机力喷粉喷雾器,在大面积的棉田上消灭棉苗病虫害。 王法顺摄


第2版()
专栏:

从农奴到人民教师
新华社记者 格来
早晨,西藏东部的古镇——昌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大街上三五一伙,戴着红领巾、背着小书包、唱着革命歌曲的藏族儿童,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在昌都小学的校门口,一位年轻的藏族女教师,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她耐心地教孩子们发音、识字、复习功课,有时还帮助他们洗脸洗手,整理衣服。
这位女教师是昌都小学的副教导主任,名叫扎西拉姆,她曾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有一天,扎西拉姆忽然生了病。在病床上,她蒙眬中听到:“老师,您好好养病,我们一定遵守秩序,努力学习,把您讲的课好好复习……”。她睁开眼睛看时,只见一群小学生站在她的床边。他们就是她班上的穷苦学生。扎西拉姆听着孩子们的话,眼睛潮湿了。此刻,她是多么想立刻好起来,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啊!
还在几年前,昌都地区刚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学生们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一天,扎西拉姆第一次给小学生们上课,讲的是:新旧对比,忆苦思甜。听课的学生几乎全部是贫苦农奴和奴隶的子女。这天,学生们听了扎西拉姆讲的课,都感动地哭了。
扎西拉姆班上有个叫彩嘎的藏族女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考试经常不及格,而且三天两头请假。别人说彩嘎“太笨”,而扎西拉姆却不这么想,她对彩嘎费了不少苦心。当时党和学校领导上教导扎西拉姆:“教学首先要从活的思想入手”。她按照党的教导,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经常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帮助学生温习功课。这期间,她几次去过彩嘎的家,但每次都没有碰上彩嘎。因为彩嘎家里人手少,每逢她放学回家,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下河背水,还要烧茶做饭,照顾家里的病人。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担负着这样一份生活重担,上课时精力就不集中,别人听课,她却想着家里的事。扎西拉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经常抽空到彩嘎家里去为她补课,还帮助彩嘎料理家务,解决她生活上的困难。这以后,彩嘎听课时思想集中了,学习很努力,很快成为全班的优等生。
扎西拉姆对贫苦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天,她发现班上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斯朗才仁忽然不来上课了。她深入了解后,知道斯朗才仁的母亲得了重病,生活特别困难,斯朗才仁因为没有衣服穿,无法到学校里来上课。扎西拉姆就亲自连夜给他缝衣服,作鞋袜,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看待。斯朗才仁得到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后,很快就去上课了,学习更加努力。
扎西拉姆也有着苦难的身世。每逢她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就更加热爱这些贫苦农奴的子女。那时,她家里连巴掌大的一块地也没有,父亲病重,母亲给有钱人当雇工,所得的微薄工钱,一家大小根本无法糊口。扎西拉姆七八岁时,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到晚打着光脚板到山上拾柴。有时还给人家当佣人。在苦难的岁月里,有一天,她经过当地一所学堂的门口,看到学生们穿着新衣,在院子里蹦蹦跳跳,有的手里捧着崭新的书。她羡慕极了,心想:“如果我也有新衣服穿,也能进这样的学校念书,那该多好啊!”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扎西拉姆的想法只能成为永远难以实现的幻想。
解放以后,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党保送她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而她也没有辜负党的希望。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阶级觉悟不断提高,不久她就参加了共青团,以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起这些往事,她总是激动地说:“党使我新生,党是我的再生父母。”就是这些思想使扎西拉姆和贫苦农奴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扎西拉姆处处关心贫苦学生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她班上的许多藏族儿童。现在许多学生在街道上、农村里,也都成了处处关心贫苦人民、事事不忘阶级苦的一代新人。
十三岁的贫苦农奴出身的学生相巴群觉,几年前刚入学时,还不大爱集体,可是现在,他在老师的亲切教导和影响下,不光成了全班的好学生,而且成了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当他知道隔壁邻居小朋友的母亲患了重病后,就经常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走很远的路,爬很陡的坡,帮助邻居小朋友去打柴。他还常给小朋友们讲雷锋的故事。扎西拉姆班上另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加央降错,学习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他一有空就忙着帮别人、做好事,大家叫他“闲不着”。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他就跑东跑西,发现谁家老人缺柴烧,就上山去打柴,哪一家老大娘的水缸空了,就帮助背水,在大街上一遇到有些大爷大娘提不动东西,就跑去帮忙。每当作完这些事情后,有人问起他的名字,就说“新中国的儿童”。
很多藏族老人一遇到这个学校的好学生,看到他们为群众办事,都赞不绝口,感激地说:“有了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教导,他们一个个都成了新人,都超过我们老一辈啦!”


第2版()
专栏:

既利于工 又利于农
东北铁路沿线三百多个车站建立了亦工亦农装卸队伍,有力地保证了货物的运行;又为人民公社增加了集体收入,支持了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长春八日电 东北铁路沿线车站已经建立起一支由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组成的亦工亦农的货物装卸队伍。实践表明,这样做,既利于工,又利于农。
目前,东北五个铁路局所属九百二十多个经营货运业务的车站中,已有三百一十多个车站建立亦工亦农的装卸队伍,经常参加装卸作业的社员有五千七百多名,另外还有七千多名社员临时参加装卸作业。据今年头六个月的统计,这支亦工亦农的装卸队伍总共装卸了三百八十多万吨货物,平均每天装五百多车,有力地保证东北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
东北铁路实行亦工亦农装卸的主要做法是,由车站和当地的人民公社或生产队双方签订协议,由人民公社或生产队出人,组织亦工亦农装卸队。亦工亦农装卸队的形式因地而异,大多数车站采用的形式是分基本装卸队和预备装卸队两种。基本装卸队根据正常装卸量配备人力,人数较少,担负日常装卸作业;预备装卸队根据装卸量的增长幅度配备人力,人数较多,作为装卸量增长时动用的后配力量。
这种装卸队,机动灵活,车来装车,车走务农,车多时多来人,车少时少来人,既不耽误农业生产,又解决了铁路装卸工作上的矛盾,使许多车站货物及时装车或卸车,保证了组织更多的直达列车的需要。丹东铁路分局从本溪到田师傅一线的十个车站,有九个组织了亦工亦农装卸队,在上半年所发的一万车货物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直达或成组的列车,仅车辆的停留时间就节省了两万多车小时。
组织亦工亦农装卸队,还为人民公社(或生产队)增加了集体收入。今年上半年,参加车站装卸的各公社生产队,得到的装卸报酬总共计达二百二十多万元,其中大部分作为公共积累,用于购置农具、车马和化肥等生产资料,壮大了集体经济,支持了农业生产。
为了进一步开展亦工亦农的铁路装卸事业,铁道部东北区办事处最近在吉林市召开了东北区亦工亦农办铁路装卸工作座谈会。除了东北地区的铁路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有关单位参加外,铁道部和全国其它地区的十一个铁路局和一些省的有关部门,也派人参加。


第2版()
专栏:

根据草原特点制造多种畜牧机具
内蒙古畜牧业机械工业积极支援畜牧业生产,最近一年制造的畜牧机具比前一个年度增加两倍多
新华社呼和浩特七日电 内蒙古的畜牧机械工业部门,最近一年制造的各种畜牧机具比前一个年度增加两倍多。
解放后新兴的内蒙古畜牧机械工业,在过去几年内已经制造了大批机引或马拉割草机、搂草机、捆草机、铡草机、饲料粉碎机,以及水车、水泵、牛奶分离器等二十种机具。
为了减轻牧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近两年来在剪毛、提水等方面又发展了许多新品种。新近制成的动力、畜力剪羊毛机,用两匹马拉或用三马力汽油机带动四把剪头,每把剪头一天可剪羊一百二十只,而且留毛茬短,增加了毛产量。一种适应草原自然条件的风力机,最近也试制成功并开始生产。利用这种风力机,在风力每秒八米时,一小时可提水七吨。
内蒙古草原有的地方河流少,地下水位低,人畜饮水往往需要从地下深处去取。现在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一种拉杆泵,用一匹牲口拉着就可以从七十米到一百米深的井中提水。同时为适应流动放牧需要,还成批制造了移动方便的手压抽水机和手摇水车,设计制造了用畜力拉的放牧寝车,使放牧员不再风餐露宿。这些机具,都得到广大牧民的欢迎。
现在,内蒙古东西部各有一座较大的专门生产机动机械和畜力机械的牧业机械制造厂。在全区半数以上的牧业旗县也兴建了牧业机具制造修配厂。这些厂的少数民族工人,比十年前增长了四倍多。


第2版()
专栏:

上海制成新型活性染料
上海新伟染绸厂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批计划出口的翠绿色富春纺刚刚染完一半,就因为缺少了进口的直接黄色染料拼染而停下来了。眼看这批富春纺的交货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工人们焦虑不安。正在这关键时刻,上海润华染料厂试制成功一种新型的活性黄色染料。新伟染绸厂立即用这种染料试染,效果很好,染出的富春纺鲜艳、漂亮。这批富春纺终于按时完成了交货任务。
这是发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事。这种新型的活性染料叫KD型活性染料,目前上海润华染料厂已能生产淡黄、枣红、玫瑰红和深蓝四个品种。
这四个品种的新型活性染料和上海润华染料厂原先生产的活性染料不同,它们使用手续简便,可以和直接染料拼用。
使用新型的活性染料,八小时内可以染六十匹富春纺;而使用原先生产的活性染料,工序复杂,七个多小时只能染二十五匹。
新伟染绸厂用新型活性染料代替进口直接染料,和国产的直接染料拼用,提高了染色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用新型活性黄色染料代替进口直接黄色染料,同国产直接翠蓝拼染的翠绿色富春纺,每一百米可以节约染料费百分之五到六。
目前,上海其他一些印染厂也开始采用这种新型活性染料。


第2版()
专栏:

西安制成高精度金属网
一种用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粗细的磷青铜线编织成的高精度金属网,最近在西安电缆厂试制成功。
这种金属网,每平方厘米有三万零九百七十六个孔。用编织的方法生产出这样精密的金属网,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这种金属网主要供应科学研究单位和某些工业部门用来筛极其微小的颗粒体和过滤气体、液体用。从这种金属网孔里筛下的颗粒体,大小只有普通面粉粉粒的百分之一,液体、气体里有比它大的杂质都可以过滤出来。精密磨床的砂轮,就是用这种金属网粉筛出来的极其细小均匀的颗粒原料制成的。冶金工业中的粉末冶金技术,也需要这种金属网。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