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关系
全国冬小麦产区完成夏粮征购计划
粮食部门负责人指出:今年夏粮收成形势虽然很好,但仍然需要十分注意节约用粮,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向广大社员进行节约用粮的教育,积极帮助生产队做好集体储粮工作,并认真管好国库和集体仓库的粮食
新华社六日讯 全国冬小麦产区已在七月下旬完成了夏粮征购计划。据各地粮食部门反映,今年入库的小麦一般颗粒饱满,水分低,出粉率比去年有所提高。
今年夏季,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收成都超过去年同期,部分地区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产。由于夏粮作物丰收和广大社员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各地生产队交售夏粮的热情空前高涨,绝大部分地区完成征购任务的时间都比去年提前。
在夏粮征购中,各地都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许多地方还合理调整了征购任务,改变了某些生产队负担畸轻畸重的状况。今年,各地生产队除了按照政策向国家交售征购粮以外,留用的口粮、饲料普遍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产较多的生产队还留了相当数量的集体储备粮。
在夏粮征购期间,各地粮食部门贯彻突出政治、以政治带业务的方针,在收购网点设置、验质作价、组织送粮、服务态度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作了很大改进。因而,保证了征购工作顺利进行。
许多地区的粮食部门还结合夏粮入库,收储了大批良种,并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积极为明年的生产准备条件。
粮食部门的负责人说,今年夏粮收成形势虽然很好,但仍然需要十分注意节约用粮。最近,粮食部已经发出指示,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向广大社员进行节约用粮的教育,积极帮助生产队做好集体储粮工作,并认真采取措施,管好国库和集体仓库的粮食。


第2版()
专栏:

广东花县花山公社新和大队南兴生产队的社员积极交公粮,今年一季就完成了全年公粮任务的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


第2版()
专栏:

带着机器带着技术下乡为农村服务
晋东南手工业流动服务队受到农民欢迎
有关部门认为,这是支援农业的新形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当前,它适应农业集体经济购买力水平和技术水平;今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它也是不可少的服务形式
本报讯 记者玉秀、东书报道:山西晋东南地区手工业部门,最近试行了一种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新办法——组织精干的流动服务队,带上农村需用的机器,到农村去串乡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现在这个地区的许多生产大队,纷纷要求他们扩大服务业务。
晋东南地区的第一个流动服务队,是专署手工业管理局在一九六四年十月份组织起来的,全队共七个人。当时,他们带着本地区制造的离心式磨粉机、胶石碾米机、滚筒式铡草机,首先来到长治县的韩店公社经坊大队。开始,社员们还不大相信这些机器,经过服务队同志们的宣传,一些社员给他们送去了谷子和麦子要求加工,他们用机器碾出的米比用石碾碾出的米又快又多;用机器磨出的面粉也细而不变味,比用石磨加工又快又好。社员们看到流动服务队加工的粮食质量好,上地的时候,都自动把粮食一袋又一袋地交给了服务队,下地回来去拿加工好的成品。流动服务队带着铡草机,直接到地里为生产队就地铡草沤肥。铡一亩地的玉米秸秆只收八角钱的加工费。当时正是“三秋”大忙时节,附近的许多大队看到他们这种做法很解决问题,纷纷来请服务队到他们那里去。服务队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马上增加了三个人,把一个队分成两个队。
当时,这两个队还只是在长治县的一些生产大队服务,后来别的县有些大队也来请。在这种形势下,流动服务队在晋东南专区各县陆续成立起来,很快增加到四十三个。
今年夏收期间,专署手工业局在总结流动服务队经验的基础上,把这种组织形式提高了一步,成立了支援农业的服务公司,组成一支千人的夏收队伍,由手工业局局长带队,除碾米机、磨面机和铡草机外,还带了八十四台小麦脱粒机,帮助各生产队突击夏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流动服务队这种形式的新发展。现在这些流动服务队又在准备秋收需要的各种机械,如玉米脱粒、轧棉花、弹棉花、粮食烘干等机械,准备在秋收大忙的时候,帮助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突击秋收。他们还准备组织打井队,带上机械下去,帮助生产队打井。
服务队所到之处,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有的社员说,流动服务队是农业机械化中的“示范队”、“促进队”、“新产品推广队”和“技术传授队”。他们真起了这些作用。前几年,有些生产大队买了一些机器,因为不会使用,有些已经损坏了,就不愿再买机器。现在,人们看到流动服务队带去的机器很管用,纷纷要求他们把机器留下,把技术留下。短短的几个月,他们在八百六十二个生产大队出售了一千六百六十五台机器。他们出售的机器,都负责安装,还用跟机培训的办法,帮助生产大队培养了近千名操纵机器的技术工人。
对工业部门来说,流动服务队也是“产品鉴定队”。
最近晋东南专区手工业局来京向第二轻工业部作了专门汇报。有关部门认为,这是支援农业的一种新形式。它能适应当前农业集体经济购买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是个很好的方向。今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组织农业机械下乡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将会成为农村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服务形式。这样做也有利于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修理,有利于延长机械的寿命。此外,新机械的推广需要他们去示范,新技术的传播需要他们去传授,将来农村机械日益增多,也需要有这样一支流动服务队伍,及时地为大家检修机器。


第2版()
专栏:资料

美制蒋帮海盗军舰剑门号和章江号
六日晨在东南海上被我海军担任护渔任务的舰艇部队击沉的美制蒋帮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都是美帝国主义交给蒋帮的海盗军舰。
剑门号(编号65)原系美帝国主义“海鸦”级舰队扫雷舰(大型、钢壳)“巨嘴鸟”号(编号MSF387),由美帝国主义交给蒋帮于今年四月驶抵台湾。这艘军舰排水量为八百九十吨(标准),全载一千二百五十吨,航速每小时十八节(一节等于一浬),舰上有七十六点二毫米炮一门,四十毫米炮四门,雷达一部。
章江号(编号118)原系美帝国主义海军猎潜艇P C 1232号,一九五四年六月由美帝国主义交给蒋帮,然后驶抵台湾。这艘军舰排水量为二百八十吨(标准),全载四百五十吨,最大航速每小时二十节,一般航速十四节,舰上有七十六点二毫米炮一门,四十毫米炮一门,二十毫米炮五门,火箭(组)七十六点二毫米一座,深水炸弹投射器四座,雷达一部。
被击沉的猎潜舰是蒋帮窜扰我东南沿海的主要舰种之一。最近经常窜入我渔场,破坏我渔业生产,威胁我渔民安全。我海军担任护渔任务的舰艇部队,为了保护渔民生产,于六日晨把它们击沉于广东省南澳岛和福建省东山岛附近海域,以示惩罚。
(新华社)(附图片)
一九六五年八月六日晨,被我人民解放军海军担任护渔任务的舰艇部队在东南海上击沉美制蒋帮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左)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上)。这两艘猎潜舰,都是美帝国主义交给蒋帮用来窜扰我东南沿海的海盗军舰。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手工业部门为农业服务的好形式
本报评论员
山西晋东南地区手工业部门组织流动服务从,带上农业机器,到农村去串乡服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是手工业部门为农业服务的好办法,它的好处是能够适应当前农业集体经济购买力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需要。
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成立了人民公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广大农村增添了不少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农业机器,这些机器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有些机器,一些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的生产队,单独购买还有一定的困难。有些机器,生产能力比较大,超过、甚至远远超过一个生产队的实际需要,单独购买也不合算。例如一部铡草机,价值几百元,一小时能铡两千斤草,以一个生产队七头牲口、每月吃两千五百斤草计算,铡两天,就够吃一年的。还有些机器,如小麦脱粒机,只是夏收期间使用一阵,夏收一过,它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有了这样一个流动服务队,带上几种农村需要的机器,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帮助一个生产队铡完了草,脱完了麦粒,再转到另一个生产队去,既解决了生产队的急需,为生产队节省了费用,又使机器充分发挥了作用,对集体、对国家都是有利的。
农村的技术力量跟不上农业机器增加的需要,是当前农业在逐步实现机械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矛盾。不少生产队买了机器不会使用,或者会使用不会修理。有关部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开办技术训练班,增设农业机器修理厂等,解决了很大问题。这些办法在今后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训练班只能按一般的要求进行讲解和指导操作,不可能针对每一个生产队的具体自然条件和耕作习惯进行具体培训;修理厂的设置毕竟有限,机器随时可能发生故障,老是运到修理厂去,交通不便,也十分麻烦。有了流动服务队,带着机器下去跟农民一道操作,把着手带徒弟;出了问题,就地找原因,就地教会修理的办法,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落地生根,效果会更好一些。
工业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手工业部门接近农村,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组织流动服务队下乡,不仅有效地支援了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机器制造工厂本身的发展。我国农村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农业机器的要求多种多样,农业机器的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据山西省统计,目前农业生产所使用的播种机、锄草机、马拉收割机、脱粒机、铡草机、磨面机、碾米机等半机械化和小型机械化农具,由这个省各专区、市手工业部门所属厂、社承担制造的,在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手工业部门带上机器下去,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让农民亲自鉴定,对农民需要什么机器,那些机器适用,那些不适用,机器有些什么毛病,怎样改进才合理等,就了解得更清楚了,设计、制造、供应也就更加对路了。农民看到了这些机器的优越性,乐于使用,农业机器也就更加有了广阔的市场。晋东南地区的流动服务队带去的机器,农民开始还不太相信,后来亲眼看到这些机器效率确实高,使用确实方便,就纷纷要求把机器留下,几个月工夫就卖了一千六百多台,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这里,流动服务队确实起了“示范队”、“新产品推广队”的作用。他们在支援农业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促进了别人,也促进了自己。
组织流动服务队串乡服务的方式,是带有方向性的创造。因为农业机器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购买大量的机器;技术力量跟不上需要的矛盾,在长时期内也会存在着;而工业为农业服务,不断提供新的农业机器,千方百计让这些机器发挥作用,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看来,这种流动性的服务组织是不可缺少的,它的服务范围将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作的发展不断扩大。这是农业在实现机械化过程中的要求。应当注意研究流动服务队这种形式,总结它的经验,不断地完善它、发展它,使它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化服务。


第2版()
专栏:

凉山有了第一代彝族医疗卫生人员
每个县都建立了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每个乡都有了卫生所,全州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一千一百多名
解放前连一所医院都没有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今天已经成长起第一代彝族医疗卫生人员。他们大都是过去的奴隶。
这批彝族医疗卫生人员共有二百四十多名,他们在汉族医生的热心帮助下,经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医疗技术。其中一部分人还担任了州卫生防疫站、县医院和县卫生科的领导工作。
几年来,自治州政府通过各种办法培养大批彝族医疗卫生人员,并且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这些彝族医疗卫生人员,有的曾经被送到成都、北京等高等学校学习,有的被送到大医院和自治州的卫生学校进修,也有的在工作岗位上一面工作,一面在汉族医生具体帮助下自学。
过去,在奴隶制度下的凉山彝族人民遇到疾病流行,只有靠巫师宰杀牲畜祭鬼驱邪。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这里的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全州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一千一百多名,卫生医疗机构九十多个。每个县都建立了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每个乡也都有了卫生所。此外,这个州还在农村培训了一千四百多名不脱产的卫生保健员。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