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不断加强阶级教育提高干部劳动自觉性 认真督促检查保证干部参加劳动经常化
中共朔县县委从实践中获得领导各级干部坚持参加劳动的好经验
本报讯 记者马明报道:中共山西省朔县委员会,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体会到:要使农村干部真正自觉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只靠一次两次号召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经常对各级干部参加劳动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严肃认真的检查,不断解决新的矛盾,才能促进干部劳动逐步走向经常化。
朔县组织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的。凡是做到经常参加劳动的干部,都经历了从怀疑、动摇到自觉、坚定,从再动摇到再坚定的过程。这种过程使县委逐步认识到:干部参加劳动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是复杂的、曲折的,是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的。从一九六三年五月到现在,他们先后召开了四次讨论和检查干部参加劳动的四级干部会议(他们叫做“干部劳动大会”),每次会议上,运用阶级分析观点,对各级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检查,启发各级干部开展思想讨论,进行自我教育。
朔县县委在一九六三年五月底召开第一次干部劳动大会上,针对某些干部当时存在的轻视劳动的思想和怀疑干部要不要参加劳动的问题,举办了一个展览会。展览会展出了小平易公社干部和社员同甘共苦、并肩劳动的模范事迹,同时,还展出了神头公社司马泊大队前支部书记李九润从脱离劳动开始蜕化变质的反面材料,作了鲜明对比。会上,县、公社领导干部带头检查了对干部参加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和贯彻执行不力的情况,基层干部面对面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些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沉痛地说:土地改革的时候,我们坚决斗争地主,因为地主不劳动,剥削压迫了我们。现在,我们翻身当了干部,也不爱劳动了;忘了劳动,就会忘记贫农下中农,贫农下中农也就会把干部当成外人。这样下去,多么危险啊!
召开第二次干部劳动大会的时候,大多数干部已经同社员一起下地参加了劳动。但是,县委没有满足于一时出现的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经过深入检查,发现干部参加劳动的工数虽然显著增加,但劳动时间的长短、劳动质量的高低和劳动态度的好坏,却有很大差异。原来,有些基层干部认为:上级强调干部参加劳动,好比“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有的干部认为:干部和社员一样劳动、一样评工记分,又劳动又工作,当干部太“吃苦”、“吃亏”了。针对这些情况,县委组织一部分劳动好、思想好的支部书记,介绍了他们坚持参加劳动的思想斗争情况。大家在讨论中了解到:干部参加劳动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制度,不想劳动,实质上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紧接着,县委又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当干部是为个人还是为群众?当干部为做官还是为革命?不少干部联系现实阶级斗争的状况,表示一定要认真当家作主,掌握好印把子,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带头坚持参加劳动,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为了使县、社两级干部自觉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时克服领导一般化、机关化的作风,第三次干部劳动大会着重检查和解决了县、社两级干部对参加劳动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会议开始,发动基层干部对县、社干部蹲点、劳动、实行“三同”的情况,作了一次民主鉴定。一部分县、社干部还谈了深入蹲点、参加劳动的体会。
最近召开的第四次干部劳动大会,总结了三年来各级干部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的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各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实践经验。会上,评选出思想好、工作好、劳动好的支部书记、大队长等“三好”干部一百三十九名。这些“三好”干部,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是怎样看待劳动、怎样在劳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又怎样把思想和管理工作做到生产第一线的经验,使劳动差、认为劳动与工作有矛盾的干部受到了启发。
每次劳动大会以后,各级领导干部不是拿着笔记本下乡开会传达大会的报告,而是扛起农具到田间同基层干部和社员一起劳动。这样一级带动一级、一层影响一层,以实际行动“传达”大会的精神。有些原来不积极参加劳动的基层干部,看到县委书记、县长、公社党委书记、公社主任和社员一同下地劳动,也积极参加了劳动。
过去很少参加劳动的滋润公社永安庄大队支部书记曹贵成,在干部劳动大会上曾经表示决心改正错误,可是思想深处却认为,干部参加劳动只是暂时的突击任务。经过县社干部一再检查和教育,社员群众在他参加劳动以后,又对他热情关怀,他才逐步地做到了经常劳动。神武公社下町大队支部书记董世明,受到干部劳动大会的教育,积极参加了劳动,但是感到要劳动就很难做好工作,不如当社员干脆利落。县委和公社领导干部检查发现了这种情况,就启发他回忆过去、对比现在,提高了他的政治责任感。后来他觉悟到光劳动不工作也不行,从实践中摸索到一些在劳动中做好工作的方法,对干部参加劳动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县、社干部,除经常亲自检查和教育基层干部参加劳动以外,还帮助一部分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建立了按季或按月公布干部劳动工分和评比干部劳动态度、劳动表现等制度。每次评比,都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社员意见,纠正在劳动中发生的缺点,解决劳动与工作结合上存在的问题,端正工作和劳动的态度。
朔县对干部参加劳动能够持续不断地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进行检查总结和思想教育,是因为县委在雁北地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一段曲折,接受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开始,他们组织干部参加劳动,只是从改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经营管理和加强生产领导出发的。他们曾经规定了各级干部参加劳动的定额,每季度宣布一次公社、大队主要干部的劳动工数,还建立了劳动手册和评工记分制度。这些制度对促进干部参加劳动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些干部因为缺乏自觉,到田间还是转转、看看,很少参加劳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县委深入调查了十五个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好坏典型材料和思想情况。这次调查使县委开始察觉到:要干部坚持参加劳动,必须消除各种思想障碍,提高阶级觉悟;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制度规定和就事论事地在参加劳动的方法上打圈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样,他们便有准备有目的地召开了第一次干部劳动大会。
以后召开的几次干部劳动大会,究竟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在县委领导成员中有过不同的认识。有些同志对解决干部思想问题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基层干部大部分是贫农、下中农出身,经过领导上一抓,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方法问题上。县委调查的结果证明:干部参加劳动遇到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新的思想问题在不断发生,不可能经过一两次劳动大会就完全解决,而是需要长期连续不断地加以解决。朔县县委认为:工作方法和劳动同工作的矛盾,当然也需要解决;但是,这些问题,必须放在思想革命的基础之上,在干部自觉地积极参加劳动的过程中,才容易得到妥善的解决。
这些正确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来源于县委领导成员坚持参加劳动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去年以来,除两位县委常务委员因主持全面工作留机关以外,其他常务委员都深入基层蹲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工作。因此,县委了解干部参加劳动的思想变化情况,比较接近客观实际。
从朔县这三年的经验来看,要彻底解决各级干部蹲点和劳动的问题,仍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今后仍然会发生曲折和反复。朔县县委决心不断进行检查,不断进行思想工作,提高干部参加劳动自觉性。


第2版()
专栏:

突破国际气象学界沿用多年的云是怎样变雨的旧论点
我青年气象工作者提出“暖云降水起伏理论”
他们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法,经过两三年的研究得出新的结论:影响云中水滴变化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云中含水量和气流起伏的变化。降水现象主要是由于云中水滴受气流起伏变化的影响,逐渐合并变大而形成的。在我国出现的云,大部分是暖云。我国科学工作者运用这一结论首先解释了暖云降水现象,因此,把这一理论叫做“暖云降水起伏理论”。它是云雾物理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新华社十八日讯 云怎样会变成雨?我国年青的气象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研究以后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中含水量和气流起伏的变化情况。依据这个客观认识而发展起来的理论,突破了国际气象学界沿用十多年的旧论点,从而在云雾物理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一个重要的进展。
许多年来,国内外气象学界都在探索天空中瞬息万变的风云之谜。三十年代初期,国外有的科学家提出含有冰晶的冷云(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的云)可以成雨的论点。以后科学家们又发现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上的暖云也可以引起降雨。但是,无论是冷云,还是暖云,国外一向流行的理论都认为,降雨现象是由于云中很微小的水滴(直径只有普通雨滴的百分之一),在均匀一致的气象环境条件下,垂直下降时受重力作用的影响,互相碰撞合并逐渐变大而形成的。根据这种说法推算,至少要两三公里厚的云,经过几小时的碰撞合并才能成雨。但是,在自然现象中,有时只有一二公里厚的薄云也会降雨,而且有时一小时内就会形成暴雨,这就很难从上述理论中得到解释了。
我国年青的气象研究工作者为了掌握降雨的规律,从一九六○年起开展了云雾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在高山地区进行云雾观测和在实验室里做人工云雾试验时,都发现云并不是很均匀的。它总是忽浓忽淡,云中大小水滴的总数,也总是忽多忽少。要把云中水滴的大小、浓度和分布情况控制得非常均匀,很少变化,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他们从对自然界的现象的观测中发现:在云中含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下,只要气流起伏变化很剧烈,也可以形成降雨。
青年研究工作者们经过两三年的研究,从自己积累的大量的观测资料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影响云中水滴变化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云中含水量和气流起伏的变化。降水现象主要是由于云中水滴受气流起伏变化的影响,逐渐合并变大而形成的。在我国出现的云,大部分是暖云,我国科学工作者用上述结论首先解释了暖云降水现象,因此他们把这一理论叫做“暖云降水起伏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对于解释天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现象以及冰晶、冰雹的形成等冷云降水现象也有重要意义。
大气物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基础比较薄弱。直到一九六○年,还没有一个专门从事云雾物理研究的人员,仪器设备和资料也很少。年青的气象研究工作者们在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时候,本着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的精神,开展了高山云雾观测的试验工作。他们克服了居住和生活条件的许多困难,抢在适宜于观测的季节前面,头一年就掌握了一批资料。在观测中,他们还遵循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的教导,重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受书本框框的约束。因此,他们在一九六一年就根据所掌握的数据,提出了有关“暖云降水起伏理论”的初步研究结果。以后几年,他们又进一步作了验证,丰富了这项理论。
了解降水过程的关键问题,在于弄清气流运动的宏观现象和水滴增长的微观现象互相制约的关系。过去,国外很多科学工作者是把这两种现象割裂起来进行研究的。我国的气象研究工作者注意把上述两种现象辩证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且得出结论:气流起伏变化对水滴增长起着控制作用,气流稍有变化,水滴就有变化。研究人员们在谈起他们所以能够迅速取得成果的原因时,都认为采取这种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第2版()
专栏:

坚持不懈
本报评论员
怎样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经常化?这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一抓再抓的问题。可是有人却说,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出身,经过长期的劳动锻炼,只要领导上抓一抓,他们参加劳动就可以做到经常化,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山西朔县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对于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劳动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的说法。不首先打破这种简单、片面的认识,就不能反复做好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不能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劳动经常化。
在连续三年多的时间内,朔县曾经开过四次干部劳动大会,做过不少思想教育工作,仍然发现不少干部参加劳动有反复。这说明对干部参加劳动的思想教育不能丝毫忽视或放松。基层干部绝大多数出身好,又经过长期的劳动锻炼,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剥削阶级轻视劳动的思想是无孔不入的,而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又来自旧社会,旧的思想意识、旧的习惯势力,不可能不对他们发生影响。他们过去是作为农民参加劳动,那时候,劳动不仅是他们的本份,而且是生活的需要。而现在他们成了干部,这种地位的变化,使一些人觉得似乎取得了脱离生产的权利,参加不参加劳动,对于他们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轻视劳动的习惯势力,是极为顽强的,再加上如果安排不好,参加劳动同做好工作确有某种矛盾,因而要使农村基层干部都做到自觉自愿地、坚持不懈地参加劳动,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朔县县委对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很重视的,但是他们还是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使大多数农村干部养成了参加劳动的习惯,对为什么要参加劳动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也还有一些干部参加劳动不够经常、不够认真,有待于继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正在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于推动农村干部自觉自愿地、坚持不懈地参加劳动,已经和将要继续发生重大的作用。但是,经过一次运动,也就是经过一次集中的教育,是不是就能够把干部参加劳动的思想认识问题都解决了呢?这是不可能的。必须不断提高干部参加劳动的自觉性,不断解决在新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新问题。这样的工作,不是进行一次,两次就行了,而是要反复地进行若干次,要年年进行,以至月月进行。特别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下去,同基层干部一道参加劳动,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具体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不但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检查,而且要实行自下而上的监督,不怕麻烦,不怕反复,从各个方面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促使他们自觉革命。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人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又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一种根本改变。尽管绝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干部,都是拥护党和国家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政策的,但是对于一场如此深刻、如此重大的革命性变革,要想使他们每一个人一下子都认识得很完全、很正确,在思想上没有任何反复,这是不可能的。最近几年来,虽然各级党委在动员和组织干部参加劳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一则因为人的思想认识需要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二则因为干部队伍经常在变动,不断有新生力量补充进来,因而需要继续不断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地认识到做好这件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以贯之,继续狠抓,坚持不懈。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第2版()
专栏:

西藏工商业的新面貌
工业取得重大成就,建成六十七个中小型工厂 社会主义商业网基本形成,市场发生根本变化
新华社拉萨十八日电 解放前根本没有工业的西藏,现在已经有了六十七个中小型工厂。“世界屋脊”上的这种巨变,是西藏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这些中小型工厂包括:电力、煤炭、机械修配、农具制造、水泥,以及许多轻工业企业。
在拉萨、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现在已经建起了一批中、小型电站。这些电站给工业生产提供了动力,有的地方还安上了电灯。拔海四千九百多米的西藏北部煤矿,打破了高原无煤的神话,给西藏的水泥、机械等工厂提供了燃料。建立在各个农业区的八个农具制造厂,已为翻身农奴制造了三十多万件铁质农具。
分布在拉萨、昌都等地的七座机械修配厂,对西藏的汽车、拖拉机、筑路机械、大型桥梁配件等的修配和制造,起到了很大作用。一九六二年才投入生产的拉萨水泥厂的年产量,已能基本满足西藏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修筑中尼公路用的水泥就是这个厂生产的。
西藏东部和南部有九座木材加工厂,十年来为西藏基本建设生产了一百万立方米的建筑木材。由于建筑工业的兴起,解放十五年来,使拉萨、日喀则、江孜、泽当、黑河、昌都等古老城市的建筑面积成倍成十倍地扩大,并且出现了林芝、扎木、扎东、噶尔昆沙等几十座新兴的城镇。据统计,一九五九年以来,在西藏各地新建的工厂、学校、医院和公共福利设施的房屋建筑面积,达五十万平方米。
西藏的中小型工厂,有一些是在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建设和扩大起来的。每年各地都要运大批机器设备和精密仪器到西藏去,使许多工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产量、质量不断提高。也有一些工厂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因陋就简逐渐发展起来的。就象林芝农具厂,建厂当年只有两把钳子、一把鎯头、四间小土房。而现在,这个工厂已经能够年产各种农具一万多件了。
新华社拉萨十八日电 遍布西藏城乡的八十八个国营商业机构和近七百个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在西藏全区城乡贸易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国营商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商业网现在已在这里基本形成。
解放前,西藏市场被三大领主所垄断。他们利用封建特权,划区强卖外货,强买土产品和畜产品,对劳动人民进行超经济的剥削。一九五九年,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也摧毁了封建的商业网,使西藏全区的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社会主义商业网的形成和壮大,直接促进了西藏的农牧业生产。原来西藏的生产工具极为落后。商业部门职工为了迅速帮助藏族农牧民改变这种状况,不辞辛劳地深入农村牧场了解群众需要,积极开辟货源。一九五九年以来,商业部门供应给全区各地的农用钢材已达一千七百多吨,供应的铁锹、十字镐、藏犁头、步犁等各种农牧工具共达一百三十多万件。
在拉萨平原上,近三年来有两千多户农民买回了一万七千多件农具,其中包括五百多部新式步犁和两千多件大型农具。这为当地农民实行精耕细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生产年年发展。
位于西藏南部丛山峻岭中的朗县金东区,民主改革前,没有一个铁犁头,群众普遍使用木质农具生产。几年来,商业部门给这里的翻身农奴供应了大批铁质农具。现在,平均每个劳动力已经有了十件铁质农具。
西藏各地商业部门,还通过供应和赠送生产工具、传授生产技术、调整收购价格等办法,积极扶持农牧民发展土产品畜产品的生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从一九五六年到现在,广大农牧民出售土产品畜产品总共收入了五千五百多万元。
西藏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商品本地不能生产,但商业部门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积极组织货源,出色地完成了供应任务。以一九六四年和一九五六年相比,全区商品销售额增加了三倍。西藏人民的许多主要生活用品如布匹、茶叶、食糖、烟叶和民族特需商品等都有了充分的供应。其中单是茶叶一项,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就供应了四千万斤,平均每人每年用茶叶六斤半,这比民主改革前增加了许多倍。茶叶销售价格也不断下降,解放初期买一斤茶叶至少要六克粮食(合一百六十八市斤),而现在一克粮食可以买到四五斤茶叶。


第2版()
专栏:

面向农村是纺织工业的根本方向
棉纺厂积极生产农民喜爱的棉布
这批棉布结实耐磨,价格低廉,适合农民劳动穿着需要,受到农民欢迎
新华社十八日讯 全国各地棉纺织厂今年前七个月为广大农民生产了十多亿尺质地厚实、价格低廉的粗厚棉布。
这些粗厚棉布目前已在广大农村市场和农民见面,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由十六支、十八支或二十支纱织成的粗厚棉布,因为纱支粗,比较结实耐磨,适合农民劳动穿着需要。
这批棉布的花色品种也比较多,有黑粗布、白粗布、平纹布、毛蓝布、印花哔叽、大花印花布、斜纹布、华达呢、直贡呢和浅色花布等几十个品种。棉布价格比城市同类棉布略低一些,比较适合目前广大农民的购买力。
前些日子纺织工业部和商业部曾组织八个工作组深入到全国十四个省市、近七十个农村生产队,了解农民对棉布的意见和要求。许多农民提出供应农村的棉布纱支要粗,质量要好,价格要低,门幅要宽。这些棉布的花色品种就是根据广大农民的意见生产出来的。
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有些工厂的部分干部曾经认为生产粗厚棉布利润低,花功夫,不合算。经过讨论以后,他们认识到广大农村是纺织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纺织品原料来自农村,纺织品主要是销售农村,因此面向农村是纺织工业生产的根本方向,应当很好地为农村为农民服务。
生产粗厚棉布,比之生产高支纱棉布,劳动条件要差些,工人劳动强度要大些,生产工艺也要作改变。这些困难,现在已经被各地棉纺织工人克服了。


第2版()
专栏:

重庆文教印制工业公司
为农村公社印制简明账册
据新华社重庆十八日电重庆文教印制工业公司最近为农村人民公社印制出一套简明账册。
这套账册包括农村会计员、出纳员、保管员、记分员和社员使用的各种账册单据二十三种,在四川农村试销时很受欢迎。许多干部和社员都说这套账册简单明了,又好记,又好懂,对健全人民公社的财务制度和加强经营管理有好处。新印制的简明账册价格也很便宜,过去需要五分钱一本的社员劳动手册,现在只要二分二厘钱。


第2版()
专栏:

西藏普兰县叛乱外逃的原“总管”
土鲁扎花携械投诚返回祖国
新华社拉萨十八日电西藏阿里专区普兰县霍尔区叛乱外逃的原“总管”土鲁扎花,最近携械投诚归来,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宽待。
土鲁扎花是一九五九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失败后,携带全家逃跑国外的。由于受不了寄人篱下的痛苦,他的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一九六二年后陆续回国。今年六月下旬,他又和妻子一道,携带英式步枪一支从国外归来。
土鲁扎花夫妇回来后,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了妥善安置并发给奖金。现在他们全家团聚一起,过着愉快的生活。普兰县各界一千五百多人最近还为他举行了欢迎集会。县人民委员会和当地驻军的代表都在会上讲话,欢迎他弃暗投明,返回祖国。


第2版()
专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
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文物图片展览
据新华社十八日讯 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展览”,将从二十日起接待观众。
展览用大量文物和图片,介绍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进行伟大抗日战争的全部历程和光辉胜利。展览共分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展品内容揭示了德、日、意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准备发动侵略战争的各种罪恶活动。这里有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策划侵略战争的照片,有刊载一九二七年日本军国主义首相田中义一给日皇的妄图征服中国的奏折的剪报,以及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的照片等。这些展品向观众说明,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永远不会改变。
第二部分陈列的文物和图片,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在党和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史实。这里,有中共中央发出的号召全民抗战的通电;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原文摘抄;有毛主席撰写的《论持久战》一书的早期版本;有毛主席在革命圣地延安向广大干部作报告的照片。这里,还有我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赴前线、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许多照片;有解放区军民广泛开展麻雀战、破击战、地道战,大摆地雷阵,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的图片和照片。这里还陈列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罪证,以及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掀起民主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大量文物。这一部分最后,展出的是记录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文物、图片和战利品,以及标志着日本侵略者可耻下场的大批图片、实物。
第三部分,展品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积极扶植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国规模内战的罪行。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实。
展品的最后一部分,还揭露了美帝国主义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在越南发动侵略战争、积极扶植、武装日本和西德军国主义,以及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的罪行,反映了世界人民反美风暴波澜壮阔的大好革命形势。展品有力地表明,美帝国主义目前正在走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老路。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结成最广泛的反美统一战线,坚决地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就一定能够粉碎美帝国主义胆敢发动的任何侵略战争。


第2版()
专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优秀节目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
据新华社十八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八月十五日到九月十五日期间,播送一批优秀文艺节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从八月十五日到九月五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星期一次的“星期文艺晚会”节目播送由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当前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反帝意志的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组成的文艺晚会。从八月二十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每星期一、三、五、日的第一套节目和星期二、四、六的第三套节目中将播送抗日战争革命回忆录。
九月三日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播送首都文艺界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举行的各种文艺活动的实况录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