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老老实实为农民服务
苏光
我们,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的七个同志,从去年冬季到今年夏季,在原平县大牛店公社施家野庄,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们在深入生活,和贫农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和当地业余美术工作者一起,开展了一个大队的美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意义。
在进村的头几个月里,主要是深入群众生活,深入调查研究,什么工作重要,我们就做什么,首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去年冬天,为了一个贫农的葬礼,我们第一次拿起画笔给死者画象、布置追悼会。为了废除“引魂幡”、“金塔”、“银塔”等迷信习俗,我们设计了新式葬仪示意图,把这个图和旧式的“发引”作比较,打通了群众的思想,改变丧葬仪式。过去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时,不曾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现在要实际为贫农下中农办事,就必须有放下“艺术家”架子的决心,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决心。这样做了以后,群众也日渐接近我们,了解我们。他们主动要求我们服务的项目一件件多起来,起初是窗花、剪纸,而后是春联、年画等等。在过去,我们有的同志对这类东西并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是轻视的,现在才体会到,轻视这些工作,就表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经过大半年群众运动的锻炼,才深深地体会到农村迫切需要新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文化,是一场艰巨的革命斗争。
在春节,贴窗花、剪纸是晋北一带群众的老习惯,旧的窗花、剪纸一直沿用着“莲生贵子”、“福寿三多”之类的封建旧内容,群众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都要求改换,要求革新。群众的要求激起了我们的责任感,于是便连夜动手刻制了“拖拉机手”、“新会计员”等新内容的四幅窗花。我们试卖了一次新年画,很快就销了四百多张,另外还写了二三百条新春联。为扫除过去的迷信、赌博等恶习,我们又挑选了一百多种年画,在施家野庄开了个展览会,群众奔走相告,外村的人有的坐大车,有的骑牲口来这里参观。群众说:“一面是大破迷信,一面是展览新画,真是东风吹来了新风俗”。元宵节期间,我们又放映了幻灯,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以后,在制订生产计划的会上,直接配合生产任务,放映了我们编绘的《大寨之路》的幻灯片,宣传了大寨人的革命精神,经过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更加调动起群众奋发图强,学大寨、赶大寨的政治热情,并且使这个会议开得生动活泼。春耕送肥期间,又及时绘制了幻灯新片,表扬了新人新事,群众的生产情绪受到很大鼓舞。大队支部书记贾福恒同志说:“以前我总认为文娱活动是妨碍生产的,没有积极支持,现在才算懂得了一个道理:‘精神真能变物质’。”
为了使社会主义的新美术能够长期在农村生根发芽,我们在原平县领导的支持和协助下,几个村子共同开办了一个农村业余美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方法是从学用一致的方针出发,专业美术工作者、民间艺人和学员等在一起,结合办黑板报、墙报、写美术标语、画新壁画、新炕围画的创作活动来训练。此外,还由业余作者集体创作,经专业作者辅导修改,绘制了一套村史连环画和各种图表,举办了一个小型社会主义教育展览会。
在壁画创作的过程中,随时都受到群众的热情赞扬和积极帮助。“在广阔的天地里”这幅壁画是以真人真事作为背景,以歌颂本村返乡知识青年为主题的,因此特别引起群众的兴趣;什么人能上画,什么人画得象,成了大家议论的中心。人们在下地之前,要去看一看画稿,从地里回来,更要看看一晌午的变化。有几位老年人,干脆一吃完早饭就坐在壁画前面看。他们一边看画,一边品评,有不少地方,我们就是根据观众意见加以修改的。这个大队有一座“官河桥”,开始我们的草稿上没有画这座桥,群众说:“这座桥很重要:它是我们村七盘水磨的连接点,是官河两岸贫下中农的桥梁,也是施家野庄的一景,不能不画”。我们立即接受了这个意见,把桥画上了。画中贫协主席贾福贵平素戴一顶瓜皮小帽,草稿中“如实地”画了这顶帽子,群众说:“这把我们的主席画成个反面人物了”。我们也作了修改。群众的这些意见,我们认为是中肯的,能够代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和过去在画室里创作大为不同。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这么多群众意见,因此难免闭门造车,不善于描写群众。在这次创作壁画的过程中,群众教育了我们,大家才感受到美术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深刻意义。
我们画了两幅壁画。起先是本村的人聚集在这里看画,官河以北的妇女们还换了新衣裳,象赶会一样地来看,后来附近村庄的人也来参观,人们还邀请亲戚来本村看画。大家认为:这两幅壁画,比起过去常见的一些壁画质量上提高了,因此更受欢迎。现在的农村有了大批知识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新文化,他们既要求普及,也要求提高。由于壁画反映的是本大队的新人新事新景象,内容和形式群众都能接受,所以不少人说:“这壁画画了我们红旗大队,我们应该爱护这面红旗,高举这面红旗!”“这壁画画出了我们社员的理想,画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画新炕围画,是对旧炕围画的一次革命。为了树立样板,便于推广,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群众自觉的基础上,我们在老党员贾北堂家中作画,征得他的同意,从内容到形式,彻底革新了炕围画。画的主题是勤俭持家、勤俭办社。灶头上的一幅大画是表现一个家庭主妇精心剪裁衣服的“勤俭持家图”,四周绕炕围的是通过“农、林、牧、副、渔”表现勤俭办社的五幅小画。随着内容的革新,形式上也打破了以往烦琐的陈规,整个面貌为之一新。在创作过程中,每天都有二三百人川流不息地来参观,贾北堂同志非常高兴。参观的人评论说:“以前的炕围画,尽是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现在戏台上演现代戏,画也是画现代画。妇女们闲谈起来,也不老是议论东家长西家短,而是谈论怎样养好兔子、怎样参加劳动了”。贾北堂同志的老伴为了防止汽熏火燎,还珍惜地用一块透明的塑料布把灶头上的大画盖起来。她说:“自从画了这套画,天天有人来看,大家说内容好、手工做得好,简单大方,又朴素耐看,不象旧炕围画,开出眉眼来,象庙里的大仙爷”。参加这次合作新炕围画的几个民间老艺人,也受到了很大教育,他们说:“光我们原平县就有画炕围画的艺人四百多,旧日都是靠老师傅传授,画新的就没个谱儿,这下可好了”。于是每人都复制了一套范本,在施家野庄就接连画了十几套,目前正在别的地区逐渐推广着。学员们都准备回村之后,用这样的方法制作新壁画和炕围画。
通过这次共同创作,也同时解决了专门家和普及工作者的关系问题。毛主席说,专门家“都应该和在群众中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们发生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在农村里,我们的确向业余作者学习了不少东西。阎庄大队樊化补同志,从抗日战争当民兵的时候起,就把自己创作的美术宣传品往敌人阵地上散发,直到现在,他总是拿美术作武器,不断为群众服务。最早从事炕围画革新工作的李官义同志和许多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都经常和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忠诚地为农民服务的态度,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没有大量业余作者参与普及工作,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就无法开展。从长远的意义看,文学艺术最终总是要由工农兵自己来掌握,普及的目的,就是要使文化归还到工农兵手里。
最后,我们重温了毛主席所说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有了和群众相处的生活以后,再读这一段话,体会就更多了一点。这也正好证明以往我们学习的不足,以后必须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做到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第6版()
专栏:

在革命实践中改造自己
金以云
一九五八年,我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调到山西群众画报社工作。当时在我思想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根本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我从小生长在城市里,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也离实际较远,脑子里想的就是搞出“大作品”来展览、出版、出名。我瞧不起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普及工作,觉得它俗气、艺术性低,认为这些东西专家不会承认,也不是所谓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那时候,我还不能自觉地去改造自己,我想,我的画和我的艺术趣味即或群众还不能接受,但它是提高的,只要有几个人喜欢也就可以了。我还不安心工作,总想回大学去深造,觉得在这样一个通俗画报社工作,没有教授指导,看不到大展览,能创作出好作品吗?
在这样思想状况下,不单编辑工作没作好,也没画出好画来。我很苦恼。今年,我参加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受到深刻的教育。
和贫农下中农十个月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使我逐渐熟悉了他们。大队贫协主席贾福贵是一九四六年入党的,在过去他不怕抛头颅、洒鲜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村里秘密地工作。今年他六十六岁了,仍然和普通社员一样劳动着,并没有居功自傲。贫农下中农一心为集体,一心为革命的事迹和自己个人主义的思想相对照,显得差距那么大,我下定决心学习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改造自己的思想。在和贫农下中农朝夕相处中,也逐步和他们建立了感情。我们和他们一起劳动,给五保户的老人担水、缝被子……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做些事,甘心情愿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春节前夕,我们从太原带来一些窗花,还没来得及摆摊,社员就围上来了,几百张窗花,一会就卖光了。使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这几百张窗花都是花花草草,如果改成新内容,会起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呢?于是我们就和农村青年一起赶制了一批新内容的窗花,第二天这些新窗花就贴在社员们的门窗上了。
春节期间,领导让我和另一个同志留在村里举行年画展览。能为群众干些事,心里很高兴,但是我多少还有一点怀疑,这种展览群众爱看吗?但是画展的广告一贴出,不仅本村社员,就连邻村社员也冒着凛冽的寒风来看年画,有些偏远山庄的社员还坐着大车来看。社员反映很热烈,意见簿上写得满满的,许多人说,看了年画“大寨之路”,回去后一定要学大寨赶大寨,走大寨之路。青年们看了“江姐”后,表示要象江姐一样,做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学生、红领巾写道:以后要学习刘文学和小兵张嘎,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在这次工作中,使我体会到毛主席所说“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这句话的深刻的意义。
有了群众观点,想问题也不一样了。我想怎么能使美术作品直接为农民服务呢?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期,领导决定要我们在村里墙头和炕围墙上画画,一方面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一方面用来代替那些过去遗留下来的封建落后的东西,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壁画是群众喜欢的美术形式,今天我们要画社会主义的新壁画。于是大家都热情饱满地投入这项工作,不怕风吹日晒,搞了十多天,从内容到形象、构图都经过反复修改,有时我们为画好一个形象,上梯子、下梯子,瞧来瞧去修改好多次,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画时,每天都有成批的人来参观,连外村群众也闻讯而至。社员说:村里有了新壁画,生活显得更美了。从光想把画送去发表到直接把画送到群众之中,从在室内画板上创作到在农村墙壁上创作,从过去少数人提意见到今天由群众来鉴定,从过去以脱离群众、自我欣赏的趣味来“提高”到今天沿着工农兵的方向来提高,这是一个革命,而首先是思想上的革命。没有思想感情上的革命,就不可能有这一系列的变化。
我们有一幅壁画叫“在广阔的天地里”,画的是青年在祖国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从事各种工作。我感到我们也是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工作着。在农村,墙头、炕头、照壁、门窗是我们的阵地,在这里是大有可为的。
从农村回来以后,我又学习了一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过去学习过许多遍,但总不象这次感觉那么亲切,现在才真正深刻体会到党和毛主席所指出的文艺方向的正确。过去我总想上大学去深造,现在我才懂得,我最好的学校在农村,我最好的老师是群众。


第6版()
专栏:文艺短评

美术家到农村去
无产阶级的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原则。但是,怎样坚持这个原则,并把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对于一些美术工作者来说,还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反映了山西部分美术工作者深入农村的感受。他们以实际工作的经验,证明了毛主席早已指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方面,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才能有真正的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也就是说,能否坚持和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根本问题在于文艺工作者是否真正与工农兵相结合。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象如何服务的问题,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等等——也就迎刃而解。
这两篇文章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是多么迫切需要新的美术作品,以便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新形势。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珍视农民群众的要求,正视广大农村的新变化,就可以深深地感到,美术家到农村以后,不是思路更狭窄了,画笔更迟钝了。与此相反,在新的农村和新的农民面前,山西的美术工作者更加激起了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开阔了思路,鼓舞了创作热情。他们动起画笔,从刻制新窗花直到设计新葬仪,凡是革命需要、农民需要的一切美术工作全做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采用农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为农民创作,为满足农民当前的需要而普及,为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平而提高,千方百计地以社会主义的艺术来进行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斗争。在此同时,他们也从农民群众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庞大的主力军,也是对文化最感迫切需要的群众。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说过:“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因此,美术为工农兵服务,首先面对着为农民服务的问题。不仅仅是把美术送到农村,为农民创作,使美术这种精神产品转化为群众的物质力量,推动三大革命运动的进展,同时,还要在农村中建立一支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业余美术工作者的队伍,为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为使文艺回到工农兵手里创造条件。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农村需要更多的美术工作者去工作;而美术工作者也只有深入工农兵,参加革命斗争,才能够熟悉工农兵的生活,才能够得到革命锻炼。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来认识生活,才能够正确地深刻地反映生活,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来。


第6版()
专栏:

在广阔的天地里(壁画)


第6版()
专栏:

壁画“在广阔的天地里”画成之后,受到了社员的欢迎。  本报记者 苗 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