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5-07-15

1965-07-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维护革命者的尊严

第6版()<br/>专栏:读《九颗红心向祖国》随感<br/><br/> 维护革命者的尊严<br/> 冬韧<br/> 卑鄙无耻的美帝国主义操纵巴西反动当局,不顾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公然违反国际法,作出了国际关系上罕见的政治迫害阴谋,竟野蛮地严刑拷打和折磨我九位无辜的同志,企图达到他们可卑的目的。但是,正如陆定一副总理在首都各界人民欢迎九位同志胜利回国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的九位同志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他们虽然一再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诱骗和精神折磨,但是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斗争,保持了崇高的革命气节。”<br/> 一个共产党员、革命者,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在过去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无数的革命者以自己崇高的革命气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金方昌同志曾写过这样的诗:“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方志敏同志曾写过这样的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们不仅笔下这样写,而是真正以自己可贵的生命维护革命的尊严。过去从书上看到过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从巴西胜利归来的九位同志身上,同样地看到了这样高贵的品质。<br/> “共产党人决不能停止斗争!”“堂堂中华儿女决不能任人摆布!”这是九位同志豪迈的誓言!<br/> 为了维护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反动派可耻的反华阴谋,他们不论是在凶恶的巴西“猩猩”的军警面前,还是在无耻的蒋匪特务面前;不论是在敌人森严的法庭上,还是在黑暗的监狱里;不论是对敌人的阴谋绑架,还是狡猾的栽赃,都向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尊严、革命者的英雄气概。<br/> 远离祖国,身陷冤狱五个月的九位同志,在将要见到远涉重洋来到身旁的亲人的时候,愚蠢的敌人竟然企图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搜身,以达到他们阴险的目的。我们的同志当时就提出抗议,说:“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如果再搜身,我们宁可不见家属。”当无耻的美蒋特务,一次又一次地来纠缠的时候,我们的同志给了有力的还击,使他们不得不偷偷地溜掉。“共产党人决不在任何原则问题上变节屈服,决不拿原则作交易!”九位同志凛然不可侵犯的革命气节,使敌人害怕,使革命人民受到鼓舞。他们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没有低头,没有后退一步;他们在敌人的威逼利诱、挑拨离间面前,也没有丝毫动摇。因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誓死保卫祖国荣誉和尊严。”最后,敌人眼睁睁地看着严刑拷打无效,绑架“策反”不灵,无可奈何,只好以莫须有的罪名,用所谓“驱逐出境”来掩盖他们可耻的失败。<br/> 我们九位同志斗争胜利了,我们九位同志的宁死不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九位同志表现的革命气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

乌干达抒情

第6版()<br/>专栏:<br/><br/> 乌干达抒情<br/> 高梁<br/> 月亮山和尼罗河<br/> 巍巍月亮山,〔注一〕<br/> 穿过云雾,闪着洁白的雪冠,<br/> 在乌干达西陲的赤道线上,<br/> 筑起一道雄伟的屏藩。<br/> 汹涌的尼罗河,<br/> 象条玉带盘旋在草原的腰间,<br/> 向北一泻八千里,<br/> 哺育着茂密的甘蔗和棉田。<br/> 自从来了西方的殖民者,<br/> 山呀河呀泪连连……<br/> 非洲母亲带上了沉重的锁链,<br/> 棉田里流淌着比河水还多的血汗。<br/> 长长尼罗河,<br/> 巍巍月亮山,<br/> 多少儿女伏在你的身旁痛哭,<br/> 多少英雄举起了长矛和弓箭……<br/> 如今,乌呼噜的鼓声响彻山野,<br/> 我见你迎着风雷滚滚的时代,<br/> 放射出青春挺拔的光华,<br/> 燃烧着更加炽热的火焰。<br/> 不忘旧日的创伤和苦难,<br/> 日夜警惕着殖民者阴谋重返。<br/> 一颗威武不屈、敢于战斗的心<br/> 强过敌人千颗万颗的炸弹。〔注二〕<br/> 我思念尼罗河,<br/> 我眺望月亮山,<br/> 面对着雪峰我为你漫歌,<br/> 我要痛饮河水为你狂欢。<br/> 祝你在风暴中更加坚固不摧,<br/> 永远地守卫这非洲心脏的高原,<br/> 这不只是我一人的心愿,<br/> 亿万人心中的尼罗河和月亮山啊……<br/> 枪的故事<br/> 在一座城镇的古老的中学,<br/> 一位教员从陈列室里拿出一枝步枪,<br/> 四尺来长的枪身已经生锈,<br/> 另有一付非洲盾用牛皮做成。<br/> 七十年前一位乌干达的民族英雄,<br/> 曾用它阻击了入侵的殖民军;<br/> 在一场机智灵活的伏击战中,<br/> 他率领士兵从树上射死成千敌人。<br/> 后来,这位英雄不幸罹难,<br/> 流放在苍茫大海的孤岛度过残生。<br/> 整日借海浪转达他对祖国的思念,<br/> 乡亲们吞声忍泪收藏起他的枪和盾。<br/> 如今这些遗物陈设在这里,<br/> 学校也以他的名字而命名,<br/> 教员们常对青年这样说:“为保卫独立,<br/> 要握紧祖先留下的枪和盾!”<br/> 猎人情歌<br/> 在阿乔里北部森林的茅舍里,<br/> 一位健壮的老猎人把我欢迎,<br/> 他给我戴上象尾编成的琢子,<br/> 笑说:“你成了我们之中勇敢的一名。”<br/> 〔注三〕<br/> 他双手打枪胆量大,<br/> 眼睛锋利如准星。<br/> 大象、狮子和犀牛,<br/> 在他眼中都是无能的小虫。<br/> 茅舍窗前一席话,<br/> 笑谈各种野兽不中用;<br/> 笑谈往日殖民者不敢走近森林,<br/> 只因阿乔里有勇敢智谋的猎人。<br/> 直爽的谈心真挚而亲热,<br/> 为友情互把礼物赠送。<br/> 他把一张崭新的豹皮铺在地上,<br/> “拿回去,永远记着村中打猎的弟兄。”<br/> 〔注四〕<br/> 啊,这般珍贵的礼品我怎能接受,<br/> 它是你劳动的成果机智勇敢的结晶。<br/> 再三的推辞已使他不甚高兴,<br/> “这是我们阿乔里所有猎人的一颗<br/> 心!”<br/> 老猎人啊,我收下了你的深情厚意,<br/> 将把它带回国去告诉每个中国弟兄,<br/> 我要把它转交给“友谊馆”陈列展出,<br/> 让人人分享来自远方的友情。<br/> 注一:月亮山,位于乌干达西部。同乞力<br/> 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同为东非的三<br/> 大雪山。<br/> 注二:今年初美帝指示走狗冲伯向乌干达<br/> 边境滥肆轰炸,激起乌全国反对。<br/> 注三:按乌干达人的传统习惯,你如戴上<br/> 了用象尾编成的琢子,就是最勇敢<br/> 的人,赠送象尾做成的琢子,是友<br/> 好亲切的表示。<br/> 注四:阿乔里猎人一般认为,只有对最亲<br/> 爱最尊敬的客人才赠送豹皮。

在夏天的牧场上

第6版()<br/>专栏:<br/><br/> 在夏天的牧场上<br/> 王士美<br/> 正是草绿花香的季节,我上乌兰图格公社的夏季牧场去采访。骑马走了一天草海,转来转去,已经夜幕沉沉了,还不知道乌兰图格公社的夏营地在哪里。<br/> 正当我驻马徘徊的时候,忽然从对面的敖包上传来了一阵羊叫声。草原上的人,一听到羊叫就感到亲切。我勒起马头,向着对面的敖包跑上去,一幅动人的景象,立即展现在我的眼底。在明净的月色中,一大群银光闪闪的羊儿,正在香香美美地吃草,四处散发着咬嚼草节的清脆声响。我很诧异,心想:难道这是一群野羊?你看它们多么高大,多么肥实哪!一转念,又笑自己想得不对。哪有野羊见了人不跑的。我忍不住自言自语地叨咕了一声:“嗐!真怪,不是野羊,哪个在夜里放羊呢?”<br/> 我的话音未落,从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哎,怪个啥,你看这明光光的月色,不和白天一样。”<br/> 我回头一看,是一个蒙古族的老阿爸。他正笑迷迷地注视着我。我向老阿爸问过好,又问他:“老阿爸哪,您为啥不在白天放羊,要打‘夜班’呢?”<br/> 老阿爸笑笑说:“你看白天多热,人穿得这么单薄,还热得受不了,羊儿们披着一身大皮袍子,受得住吗?嗐!羊儿是咱的命根子,不爱护行吗?”<br/> 这时,一阵凉风吹来,老阿爸抬头看看天,回过头来对我说:“该归牧啦!”<br/> 我说:“看羊儿们吃得多好,再让它们吃一会不好吗?”<br/> 老阿爸摇摇头说:“哎——不行啦,天要下露水啦。羊儿吃了露水草,会闹肚子的;踩了露水草,还会烂蹄丫。”说着,老阿爸点着了一盏罩着红布的马蹄灯,举起来,向东晃晃,又向西晃晃,象打信号一样。<br/> 我问:“老阿爸,您给谁打信号哪?”<br/> 他笑着说:“东陀子上,是咱小儿子桑杰的羊群;西陀子上,是咱小闺女奥丽玛的羊群,都该归牧啦。”说完,老阿爸打了几声口哨,羊儿们马上回转头来,向敖包弯里走去。老阿爸对我说:“走吧,同志,天晚啦,你就到咱家打个尖吧。”<br/> 于是,我拉着马儿,和老阿爸一起,赶着羊儿下了坡。这时,小桑杰的羊群也回来了。他的这群羊,一共只有五只。我脱口说:“小桑杰,你的这群羊才五只,和阿爸那群羊合在一块儿,不省事儿?”<br/> 小桑杰睁大了两只圆眼,冲我说:“光图省事行吗?我放的这群羊,是种公羊;阿爸放的那一群,是适龄母羊。混在一起放,它们尽追闹着玩,能吃得好草吗?”小家伙顶多十来岁,说起话来却挺有道理。<br/> 一阵轻风送来了一阵悦耳的歌声。小桑杰笑着对我说:“你听哪,奥丽玛姐姐的羊群也回来啦。”果然,过了一会儿,奥丽玛的羊群就走近了。这一群全是雪白的小羊羔儿,一个个活蹦乱跳,好象一群快乐又淘气的小娃娃。跟在羊群后边的奥丽玛,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长得象花儿一样鲜艳。<br/> 三群羊都圈好了,我们一起走进蒙古包,老阿妈已经把奶茶、奶食、炒米和糖摆满了桌面。<br/> 吃饭时,我问老阿妈:“阿妈,这片草滩上,就咱们一家走‘奥特尔’〔注〕的社员吗?”老阿妈一边往我的奶茶碗里加糖,一边亲切地说:“哪里才一家呢?明天早上你瞧,大草滩上处处都能看见蒙古包。你今天走的敖包那边,是更新草场,当然看不见蒙古包啦。”<br/> 我又说:“那咱家为啥单住在一个陀弯里。几家蒙古包扎驻在一块儿不热闹些吗?”<br/> 老阿妈说:“嗐,搞牧业生产,图热闹还行?要想热闹,那得等那达慕大会。现在呀,就是集中力量给咱们的羊儿抓膘。走‘奥特尔’的人家分散开,牲口不是能吃着更好的草吗?”<br/> 夜深了,虽然我骑马走了一整天草海,身体很疲累了,可是还是睡不着,久久想着这一家四口人,虽然长幼不同,那颗心却是一样的鲜红……。<br/> 一觉醒来,蒙古包内已经空了。我跑出去一看,大草原瑰丽的清晨已经降临了,一轮红日正在冉冉上升。<br/> 在霞光的映照中,老阿爸一家人,正在给羊儿们“洗澡”哩。只见阿爸从井里往上吊着清凉的水,一只羊儿正站在石槽中,老阿妈和奥丽玛拿着喷壶给羊儿淋浴。淋过一只,小桑杰就站在圈门口点一个名:“贝贝犄角,该你的啦!”只见一只大犄角羊儿,欢实地跑跳着,从圈门出来,径直奔上了石槽。<br/> 我走去接过阿爸的吊斗,一边打水一边问:“这些羊儿这么爱洗澡哪?”<br/> 老阿妈说:“前天它们被雨浇着了。雨水里有风刮起来的尘土,不给冲洗干净不行哪。”<br/> 奥丽玛接着说:“被雨水浇了,不洗净,羊儿们就要长蚤子啦。有了蚤子,浑身一痒痒,就不能好好吃草长膘哪。”<br/> 我逗她说:“这些羊儿已经够胖啦!”<br/> 奥丽玛瞪了我一眼,神色严肃地说:“羊肥肉多,就是我们牧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您看看,这百八十里的大草滩,一座走‘奥特尔’的蒙古包下,就有几百牛羊;单我们乌兰图格公社的牛羊马匹就有几千几万匹,要是只只都喂得又肥又壮,那有多好呀!”<br/> 经奥丽玛这一指点,我放眼往东西望去,只见在一望无际的大草滩上,二里三里就有一座蒙古包,每座蒙古包上插着一杆红旗。座座蒙古包一字排开,简直象是八百里连营寨。<br/> 这时候,奥丽玛大笑着说:“看见了吧,大哥哥,这都是咱们乌兰图格公社的!”红光满面的老阿爸也笑着说:“哈!是咱们乌兰图格公社的,也是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br/> 〔注〕夏秋水草丰美的季节,社员们有组织地到草原上游牧,叫走“奥特尔”。

新顾客(图片)

第6版()<br/>专栏:<br/><br/> 新顾客〔中国画〕<br/> 乐建文

由《两张饼》想起的

第6版()<br/>专栏:大家谈<br/><br/> 由《两张饼》想起的 <br/> 云南读者 邹兵<br/> 读了人民日报六月二十一日“厂矿报刊文选”栏刊登的《两张饼》一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别扔!别扔!放在炉子上烤烤我吃。”文章中工会主席、共产党员王秋林同志那洪亮而可亲的声音好象又在我的耳边响起。同时我又联想到一件动人的事情。<br/> 今年四月初,我去北京出差。火车在河南驻马店车站停下之后,一个青年从车箱内丢出三个馒头。当时被一位铁路老工人发现了,老工人一边拾起被扔的馒头,一边问那青年人:“小伙子,好好的馍为什么要丢啊!”那青年还满有“道理”地说:“昨天早上买的,坏了不能吃了。”老工人举起三个馒头,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你这是浪费人民的血汗,是忘本啰。”说罢,他用报纸把那三个“坏”馒头放进了自己的提包里。<br/> 这时列车已徐徐开动。我用敬佩的眼光目送着那位老工人。虽说越走越远,可他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每当我吃饭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位老工人。<br/> 为什么两张饼、几个馒头,在有些人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而有些人却不这样呢?这反映了不同的思想。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把浪费看成是可耻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丢掉的不是一点粮食和几个馒头,而是丢掉我们革命的优良传统,丢掉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