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充分发挥大企业在生产高潮中的重要作用
鞍钢虚心学先进 思想生产双提高
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不进步要落后,进步慢也要落后。”“学先进才能赶过先进。”
绝大部分技术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未有的高水平,出现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新局面
本报讯 在鞍山钢铁公司,一种自觉地虚心地学习先进经验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
一学先进 生产立刻上升
这种虚心好学的思想作风,使鞍钢学到了有关生产技术、设备维修等一千多项先进经验,有效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鞍钢绝大部分的技术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未有的高水平,出现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新局面。其中仅冶炼、轧钢系统就有二十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冶金行业中创造了稳定的先进水平。还有一些技术指标,已经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也大幅度提高。订货合同完成情况空前良好,对促进兄弟企业生产新高潮起了重要作用。
骄傲自满 生产长期落后
鞍钢是我国最大最老的企业之一,设备是现代化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多。过去十几年间,为全国提供了大量钢材,还为各地冶金工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材,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不少钢材品种在国内是独家生产的,不少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冶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正因为有了这样优越的条件,巨大的贡献,在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中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的雄心壮志。有些人明明知道本厂的生产在某些方面有不足之处,但也常常强调“大型联合企业”的特殊性,认为别人的经验用不上,不必学。因此,他们很少外出学习经验,个别厂子甚至多年没有迈出家门到兄弟厂去请教过一次。在这种思想状况下不少技术停滞了,原有的一些先进技术指标,被兄弟单位迎头赶过去了,而原来就落后的某些技术指标,和兄弟企业的差距则越来越大。
要学先进 思想必须革命
去年以来,在鞍钢党委领导下,各厂职工检查了程度不同的骄傲自满思想,普遍开展了找差距、学先进的活动。自去年以来从公司各职能处到厂矿,从公司经理到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先后分批到全国各地许多个企业拜师学艺,跟班劳动学习先进经验。他们把取人之长看作是提高生产、壮大力量、发展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真是越比越要比,越学越有滋味。有些干部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是形势逼人,不进步要落后,进步慢也要落后”,“学先进才能赶过先进”。思想变了,观察事物的方法也不同了。鞍钢学习先进经验,不再是象过去那样先看到别人缺点一面,而是首先看到别人优点一面;不仅看到别人有利条件的一面,更看到别人比自己条件不利的一面。这样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见同,认真找差距。对于条件相同和不相同的企业,都不仅看到物质条件,更看到人的因素;不仅比技术工作,更要比思想工作,实事求是地学习,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例如,大孤山铁矿选矿车间早在一九五八年就与本溪南芬铁矿选矿厂建立了互学互帮关系。但在过去,他们总觉得自己厂子大、地位高、技术硬、经验多,认为南芬没长处可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几十次派人去南芬,嘴里讲的是“取经”,实际上只是走走看看,一晃而过,根本不承认人家有真经。南芬选矿厂相反,却从大孤山学到许多好经验,使金属回收率由百分之八十二点四九逐步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六点一三,比大孤山高百分之零点八八。去年,大孤山铁矿选矿车间的干部端正了态度,车间主任、班长、工人二十多人再到南芬学习。他们在南芬学习了四天,取得了大大小小四十项经验,临走之前,又和南芬选矿厂的干部座谈,针对在学习中看到南芬八点不足之处,诚恳细致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这个车间由于扎扎实实地学先进赶先进的结果,磁选金属回收率由百分之八十五点二五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八点六八,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不分大小 哪里好向哪学
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厂,以前根本没把小工厂看在眼里,就是全国著名的大工厂,他们也极少去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可是去年他们检查了“老大”思想,认识到“厂子不论大小,只要有经验就好”。当他们生产的一种合金钢管表面光洁度怎么弄也达不到用户要求时,听说市内铁西区制锁合作社对抛光很有经验,立即派人去学习。无缝钢管厂的人们在生产现场认真倾听老工人介绍后,仔细观察他们抛光技术操作,然后又象小学生那样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请老工人解答。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带回来,结合本厂情况,进行研究改革,很快地使钢管光洁度适应了使用者的需要。由于他们尝到了学先进的甜头,又陆续派人到全国三十多个不同工厂学回来几十项先进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点滴经验 只要有用就学
全国炼铁技术先进的鞍钢炼铁厂,高炉利用系数、焦比、风温、生铁质量等指标,在全国一向名列前茅。过去,这个厂的很多干部认为自己高炉成群,指标先进,国内没有学赶对手,可是,他们在去年的比学赶帮活动中扩大了眼界,把追赶的对象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之后,大家觉得需要和可以改革的方面还很多,就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到石景山、武汉、包头、太原、本溪等钢铁公司炼铁厂学习先进经验。他们从这些企业中学到了许多点滴经验,经过归纳试验,一一运用到生产上,进一步丰富了原来的生产管理和操作技术经验,又一次提高了冶炼技术,达到了高炉大面积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先进水平。去年,这个厂高炉每一立方米一昼夜平均生产生铁由年初一点四吨提高到一点七三吨;每炼一吨铁消耗的焦炭由五百八十二公斤降低到五百四十六公斤;生铁质量有七个月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的优质纪录,从而攀登上世界炼铁技术的高峰。
不分内外 时时刻刻都学
为了让多数职工学到第一手经验,鞍钢还邀请技术专家来传授先进技术经验。去年四月,鞍钢各矿山将全国先进集体、著名的马万水掘进小组的工人请进家门,就地学先进。马万水小组的工人在鞍钢三个多月,跑了十二座矿山,言传身教,广泛传授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他们的经验很快在鞍钢各矿山开花结果。井下矿工运用了马万水小组经验,掘进工效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八点三。一些后进的班组学习了马万水小组的经验,陆续摘掉落后帽子,一个个的先进小组也更上一层楼。矿山工人刷新了许多生产纪录。矿山生产呈现出新的局面。
鞍钢职工在虚心学习别人点滴经验的同时,也敢于改革生产,大胆创造新技术。过去,鞍钢有些人总是迷信国外设计和进口设备,只想“守摊子”,不敢改革创新。去年以来,他们走出了“小天地”,看到全国人民意气风发赶先进的劲头,特别是学习了大庆油田职工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解放军的优良作风,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职工们在公司领导下,以敢想敢干和科学试验相结合的精神,革新了二千多项技术,解决了一些重大的技术关键问题。


第2版()
专栏:

向一切有真理的人学习
本报评论员
我们共产党人是尊重真理,按真理办事的。我们主张向一切有真理的人学习。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谁手里有真理,就向谁学习。
在工业战线上,本着这种以真理为师的精神,既提倡小厂向大厂学习,也鼓励大厂与大厂、小厂与小厂之间“门当户对”地学习,还强调大厂要“不耻下问”,向小厂学习。
大厂要向小厂学习,先得承认小厂有真理。可是,在某些大厂中有一种相反的论调:“小厂没有什么可学的。”鞍钢第二薄板厂厂长赵允良同志的文章中说(此文载第五版),他们厂里过去就常常有这种议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当然谈不到向小厂学习。
为什么有这种论调呢?赵允良同志坦率地指出,他们厂的一些同志,“一直迷信自己是中国薄板厂之‘最’:规模最大,设备最新,技术最先进,工人操作水平最高,是别的企业望尘莫及、无法逾越的。”可是,他进一步说明,实际情况和他们原来想的大不相同。去年他们同兄弟企业一对比,并非别人“望尘莫及”,而是自己大大落后于人:衡量生产水平的十项技术经济指标,竟有六项不如条件差的兄弟企业!
为什么主观认识如此之不符合客观实际呢?毛病就出在迷信自己的优越条件上。
大厂总有优越条件。论规模,比小厂大;论设备,比小厂强;论技术,一般比小厂先进,如此等等,皆是事实。问题是怎样看这些优越条件。是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用发展的观点看这些条件呢,还是孤立地、静止地用绝对化的眼光看待它们?
首先,先进设备、先进技术都是相对的,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能登峰造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实践的深化,设备、技术都会不断革新,不断发展。永远首屈一指的设备优势是不存在的,一劳永逸的先进指标也是不存在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大厂的同志怎么能凭一时领先的设备、指标,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鞍钢第二薄板厂的设备条件和生产工艺,原来在全国是先进的,后来上海的一个新建厂到他们那里考察学习以后,学中有改,改中有创,结果生产条件就比他们的经济合理得多。
第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任何单位,有有利条件,总还有不利条件;先进指标再多,总还有薄弱环节;成绩再大,也免不了还有缺点。举例说:大厂里,即使主要设备都很先进,也可能有某些辅助设备还比较落后;大厂工人的技术水平总的可能高于小厂,但是不一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的技术就可能不如别人。鞍钢无缝钢管厂是全国著名的大工厂,它向小小的制锁合作社学习抛光技术,就大有收获。
第三、厂与厂之间的比较,既要看物质条件,更要看人的因素;既要比技术工作,更要比思想工作。物质条件优越,革命精神不一定充沛;技术工作先进,思想工作不一定出色。鞍钢第二薄板厂向小厂、新厂学习的主要收获,就是学到了革命精神。
大厂的同志如果从这三个方面做一番全面的分析,既看物,又看人,既看当前,又看发展,既看有利条件,又看不利因素,既肯定成绩,又正视缺点,这样就可能更清醒地估计自己,更全面地认识别人。这就会承认自己有不足,承认小厂有长处。只要能沉下心来,认真向小厂学习,向任何有真理的单位学习,那末,大厂的优越条件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先进的大厂就能先进更先进。
鞍钢是全国最大最老的企业之一,去年以来,放下架子,虚心向小厂、新厂学习,立竿见影,大有收获。希望大家都象鞍钢这样做:为了革命,向一切有真理的人学习!


第2版()
专栏:

科学赶走阿里高原的“鬼怪”
西藏阿里地区六个县都建立了卫生所,大部分区有了简易的医疗室,得病的藏族农牧民不再求神拜佛了
新华社拉萨十一日电 西藏地势最高、交通最闭塞的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全专区六个县都已建立起卫生所,大部分区有了简易的医疗室。这里的藏族农牧民得病后已不再求神拜佛,而是就近找医生治疗了。
在阿里专署所在地噶尔县,已建立起一座设备较完善的正规医院,为许多患有宿疾和重病的农牧民治好了疾病。这里的偏僻山村和牧场,还经常有巡回医疗队为农牧民就地治疗。
阿里地区现在已经成长起第一代藏族医务人员,他们占全专区医务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都是在西藏解放后培养起来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出身于贫苦农奴和奴隶的青年。
这里的藏汉族医务人员始终不辞劳苦,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不论寒冬秋雨,白天黑夜,只要听到哪里有病人,他们就立刻提起药包前往治疗,坚持做到病人随到随诊,随叫随出诊。翻身农牧民感激地称赞他们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门巴”(医生)。汉族医生、共产党员凌均跃,有一次在喜马拉雅山区普兰县发现一个上下肢瘫痪已经十多年的病人——贫苦牧民坤卓,他望着这位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阶级兄弟,心里非常难过,决心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解除痛苦。他守护在病人身旁,认真为他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可以自己吃饭,可以扶着拐杖走动时,他才离开病人。医务人员们有时为了救活一个病人,往往要骑马走上几天,夜里露宿在雪地上,饿了就用雪块泡着?粑充饥。
阿里高原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在极为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九五五年,第一批医务人员骑着骆驼,长途跋涉数千里,从祖国内地来到阿里时,这里既没有房屋可住,又没有医疗器械可买,群众因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对科学医疗还存在许多顾虑。医务人员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创起了家业,同时大力宣传科学卫生知识。现在,阿里人民已亲身体会到科学医疗的好处,得病后不再求神拜佛了。许多农牧民回想在农奴制度统治下疾病流传的悲惨情景时感触地说:那时死一个人就象死一条狗。今天,我们有了自己的医生,还享受免费治疗,健康有了保障,共产党和毛主席比父母还亲。
(附图片)
藏族贫民米仁央,今年在拉萨市医院平安地生下第一个孩子。米仁央和她的丈夫抱着孩子出院时,一再感谢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新华社记者 吴祖政摄


第2版()
专栏:

开发山溪小河 发展山区航运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三条河流的二十四条主要支流,已有二十二条通航,进一步促进了沿河僻远山区的物资交流,推动了山区生产
据新华社贵阳十日电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积极开发利用山溪小河,发展边远山区航运。现在境内清水江、都柳江和?阳河三条河流的二十四条主要支流,有二十二条已经通航。通过这些大小航道,沿河山区盛产的粮食、桐油、中药材和其他农副土特产品能用船及时运出,外地的食盐、煤油等日用工业品也能源源运进。
这个自治州山多河多,干流支流遍布全州的十六个县。但是河流滩多礁密、水浅流急,解放前只有三条干流可以季节性通航。解放后,人民政府连年炸礁清槽,整修航道,保证了八百三十公里干流全年畅通。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不靠公路的支流小河两岸,出现了农产品山货运不出来而农民所需工业品又运不进去的情况。黔东南自治州航运部门便在继续整治好干流的同时,积极开辟山区小河航道。
为了充分发挥小河航道的作用,自治州航运部门除了合理调整运力,为小河航道增加船只以外,还针对小江小河航道窄、水位浅、大船进不去的特点,设计制造了一批吃水浅、船体轻巧的新木船,载重量一般在一吨到三吨左右。
山溪小河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了沿河僻远山区的物资交流,推动了山区生产。流经从江县加鸠、宰便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加鸠河,原来由于河道上密布险滩,不能行船,物资进出全靠人背马驮。一九六三年底航运部门组织二百多个民工,经过一个半月的整修,全线通航。这样,两地每年需要输出运进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就可以用木船运输了。据统计,这两个区因此每年可节约一万三千多个原来用在运输上的劳动工日,节约运费一万一千多元。


第2版()
专栏:

山东降雨旱象基本解除
据新华社济南十一日电 最近,山东降雨,大部分地区解除旱象。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正抓紧雨后有利时机,查苗、补苗、抢种晚秋作物。
从七月六日到十日,山东省两次大面积降雨。六日午后至八日上午的第一次降雨,分布在惠民、聊城、菏泽、济宁等专区和德州、临沂专区北部及昌潍专区西南部,雨量一般在十至三十毫米;九日早晨至十日凌晨,全省再次降雨,菏泽、济宁、临沂、昌潍等专区以及烟台专区东部,泰安专区南部,降雨量多在一○○至一五○毫米,其他地区一般在二十毫米左右。


第2版()
专栏:

北京制成优质弹力锦纶丝
北京袜厂最近试制成功一种优质弹力锦纶丝(又称弹力尼龙丝)。它是制造弹力锦纶袜的好材料,质量已经达到同类进口货的水平。
这种丝轻而蓬松,“胡须”少,无僵丝,弹力强。把一尺长的这种弹力锦纶丝拉长到二尺八寸也不会断裂,一放手又几乎能收缩到原来的长度。
弹力锦纶丝是用无弹力的锦纶丝经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加工处理制成的。北京袜厂在三年前就开始试制。当时制成的弹力锦纶丝,弹力小,质量差,织成的袜子穿起来容易往脚底下滑脱。去年初,这个厂总结了试制经验,又同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工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北京纺织研究所协作,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反复研究、试验,突破了种种技术难关,制成了弹力丝合捻机和找到了合理的加工路线和生产工艺,在今年四月制成了现在这样优质的弹力锦纶丝。用这种锦纶丝织成的袜子,弹性好,外观美,穿着舒适,结实耐磨。


第2版()
专栏:

重庆利用蓑草制出高级纸
重庆造纸厂大量利用农村盛产的野生植物——蓑草生产高级纸。
这个厂过去造高级纸都是用竹、木做原料。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反复试验用蓑草浆掺合木浆造高级书写纸。一年的实践证明,掺用百分之六十的蓑草造出的高级书写纸,具有强度好、透明度低、变形小等优点。
四川省广大丘陵地区和山区都出产蓑草,资源很丰富。过去这种蓑草一部分被用来做草鞋、打草绳,少数农村小型纸厂利用它制造比较低级的纸张。由于利用门路不广,相当一部分蓑草被当柴烧掉。重庆造纸厂用蓑草制成高级纸,不仅为造纸工业扩大了原料来源,而且提高了蓑草的经济价值,对增加农村的收入大有好处。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思想革命和麦子丰收
新华社驻陕西记者
今年夏收季节,陕西省东起潼关西到宝鸡,从八百里秦川到渭北高原,到处喜讯频传。在田间,在场边,在车水马龙的收购站里,在喜气洋洋的社员大会上,人们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谈论着获得丰收的根由。
人们谈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人们谈到:在争取丰收中,国家及时地给了有力的援助;
人们还特别的谈到:各级干部在组织生产、领导生产中,更多地学会了运用辩证法,对夺取丰收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场雨的好坏
去年秋季,关中各地连续阴雨一个多月。在这种情况下,干部、社员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小麦播种。
小麦种下了。可是这场雨究竟是好是坏,来年的小麦收成是丰是歉,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秋雨多,地墒饱,有利小麦生根发苗,还举出“麦种泥窝窝,来年吃白馍”等农谚作证。另外一些人说,小麦是“胎里富”的庄稼,今年麦子大都是冒雨抢种的,底肥施得少,种得粗,产量肯定不会高。抱前一种看法的人,只看到这场雨所起的好作用,滋长了盲目乐观情绪;后一种人,只看到这场雨给小麦增产造成的困难,便产生了消极失望情绪。这两种人的看法尽管不同,却都放松了麦田的田间管理。
怎样辩证地看待这场雨的好坏,成了争取丰收中首先遇到的一个思想问题。于是,许多地方的党组织便引导干部和社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这场雨的好坏展开了讨论。
泾阳县泾干公社的干部和社员经过讨论认为,这场雨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不能片面地只看到一个方面。同时又认为,雨多墒饱,有利于小麦生长,有利于以后追肥,因而有利条件是基本的、主要的;底肥少、播种粗放等不利因素,则是暂时的、次要的,只要大量追肥,加强管理,是可以改变的。
正确的认识,鼓起了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力争丰收的更大干劲。讨论以后,队队挖沤肥坑,很多社员家庭建水茅厕、垒熏肥的大烟囱,千方百计开辟肥源。特别是许多贫农下中农社员,不顾天寒风烈,冒雪追肥,使全社麦田的追肥面积之大,数量之多,质量之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其它如耙耱、除草、治虫等管理工作,也比往年干得扎实细致。这样,全社一万三千多亩在阴雨天突击抢种的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四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六成。
正确运用农业“八字宪法”
同样的增产措施,有时候却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去年夏收时节,在关中曾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地方发展绿肥生产,提高了土地肥力,小麦却发生了严重倒伏,造成减产;有一些薄地实行了密植,产量反不如稀植高。而今年,同是那些种植绿肥作物较多的地方,由于选用了耐肥耐水、抗倒伏的高产良种,出现了大面积高产。许多原来水土保持搞得较好的塬坡地区,今年又进一步狠抓了肥料,结果小麦产量比往年有了更大幅度的增长。许许多多这样的事实,说明人们通过反复实践,对于各项增产因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中共渭南县委书记周惇对记者说,过去他们在领导农业生产中,由于思想上的片面性,孤立地推广某些先进技术,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提倡早播,把一些春性强的冬小麦品种也早播了,结果发生冬旺,影响增产。推广密植,在一些水肥条件差的地里也下种过多,造成麦苗细弱。渭南县委通过调查,总结了这些教训,使干部逐渐认识到:任何一项农业增产措施,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有着它和其它各增产因素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矛盾,把握住农业增产的各种因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正确地全面地运用农业“八字宪法”,而不能孤立地抓单项增产措施。去年播种小麦的时候,他们虽然还是大抓早播、密植这两项措施,但是特别强调了根据气候、品种、肥料、土壤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以密植来说,平川水地每亩播种量十七八斤,是合理密植,旱塬地区播种量少一点,同样也是合理密植。以早播来说,去年渭南县的回茬麦播种期普遍比往年早,正茬麦和往年差不多,一部分春性强的品种却比往年迟播了几天。从表面看,虽然有迟有早,但都做到了适时早播。因此,今年全县五十多万亩小麦,不论是平川还是旱塬,不论是正茬麦还是回茬麦,都实现了均衡增产。
在变化了的事物面前
近几年,关中地区自然气候、种植的小麦品种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原来春季多旱的地区近几年春雨多了;冬季出现了冬暖,而春季气温又比常年偏低;由于春秋多雨,以及品种的变化,某些农作物的收获期推迟了;有的原先是抗锈的小麦品种,现在又变成了感锈严重的品种,等等。在变化了的事物面前,是用静止的观点、用老框框去组织生产呢?还是用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适应变化了的条件去组织生产?
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也走过一段弯路,从实践中渐渐学会了领导农业生产的本领。
泾阳县的大部分小麦,是在棉茬田里播种的回茬麦。过去当地播种小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等棉花收获完毕后经过翻犁耙耱,然后播种;一种是在棉花收获期间,把麦种撒在棉株行间,用锄耪一遍就算。当时,农业技术部门做过一些调查和对比试验,证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细犁细种比锄耪麦产量高。因此,这个县便大力推广了细犁细种的经验,并且获得了显著的增产。
近几年,由于春寒、播期推迟、秋季多雨和棉花品种变化等因素,棉花的成熟期比往年迟了半个月以上。这样一来,等棉花收毕再细犁细种小麦,就会使小麦播期过晚。在这种情况下,泾阳县的农业技术部门仍然坚持要求一律实行细犁细种。有些生产队为了适时播种,恢复了锄耪麦的习惯,还受到批评。
一九六三年秋天,泾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又作了两种播种方法的对比试验。有的技术干部原来想用这次试验结果,说服社员不要采用锄耪的种法。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外:细犁细种的,每亩反比锄耪的少收了十几斤。这件事引起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注意,他们又在大田作了十几个点的对比调查,结果所有材料都证明锄耪麦的产量较高。
泾阳县农业技术部门根据试验和调查所得的材料,反复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认识到:细犁细种和适时播种都是小麦增产的因素。过去棉花收获早,细犁细种仍能做到适时,因此大力推广是正确的。但是,当情况发生变化,争取适时播种已经成为更重要的增产因素时,仍然一成不变地强调细犁细种,就反而影响增产。他们从实践中提高了认识,破除了形而上学,学会了用发展的观点去组织生产。因此,去年全县的棉田回茬麦大都采用了锄耪播种的办法,做到了适时播种,对今年小麦大幅度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当前和长远
去年夏天,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关中的局部地区没有完成预定的夏粮生产计划。当时,有些种植绿肥作物的地方有过一场争论。有些人主张翻掉已种的绿肥作物,扩大秋田面积,多种一些粮食作物;更多的人主张,搞农业生产不能收一季算一季,把已种的绿肥作物翻掉种秋,当年虽然多打粮食,可是从长远算账,这么做反而会减产。
周至县终南公社毓兴大队第三、第四两个生产队今年夏收的事实,对这场争论做了结论。第四生产队去年为了想在秋季多收点粮食,便把本来是给麦田压青的尚未长大的二十五亩草木樨翻掉,种了夏玉米。和第四生产队土地连片的第三生产队却另想办法,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来弥补夏季减产损失,把三十亩草木樨留下作了麦田压青。今年夏季,第三生产队用绿肥作物压青的麦田平均亩产五百斤以上,而第四生产队翻掉草木樨种了夏玉米的那些地,种的回茬麦平均亩产量只有一百八十斤,连去年秋天收的玉米,两季的产量还不如第三生产队一季产量高。而且往后看,第三生产队的草木樨压青地由于提高了土壤肥力,还能连收两季好庄稼。
× × ×
在夏季丰收的同时,各级干部在思想上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他们逐渐地积累了如何运用辩证法去领导生产、组织生产的经验。他们认为,要在领导农业生产中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法,就必须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辩证法的观点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这样,才能在领导农业生产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健康地持续地向前发展。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