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5-06-07

1965-06-07新闻联播 文字版

开门办刊物

第6版()<br/>专栏:文艺短评<br/><br/> 开门办刊物<br/> 最近几个月来,在一些文艺刊物上出现了一种可喜的崭新面貌,广大读者群众的声音在刊物上得到了更多的反映。有的刊物连续地刊载了读者对刊物的直率的批评、热情的表扬和积极的建议,争取读者的监督和支持,以便不断克服缺点,改进工作,办好刊物。这项措施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说明这些文艺刊物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毛病,明确认识到刊物是办给谁看的,是为什么人服务的;并且决心依靠工农兵群众,发动工农兵群众,突破小圈子,开门办刊物。这是文艺刊物贯彻为工农兵服务方针向前跨进的新的一步,是刊物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必要步骤,已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扬和欢迎。<br/> 人民群众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对于文学艺术问题自然也最有发言权。文艺刊物既然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理应反映他们的呼声,满足他们的要求,经常地、虚心地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批评。毛主席说:“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全心全意地贯彻毛主席的这一指示,是使文艺刊物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不忘记为工农兵服务、不犯路线性错误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并且贯彻在编辑工作里。<br/> 今天,我们摘编了文艺刊物上发表的一部分读者来信,有批评和建议,也有对刊物的鼓励,这些批评意见是尖锐的、正确的,也是充满热情的。他们希望刊物办得更加符合广大工农兵的要求,要求从刊物上得到更多的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这正是我们文艺刊物所负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编辑部应该力求满足广大读者的这一愿望。<br/> 这种现象,也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报刊读者和编辑部之间的新型关系。广大读者同编辑部同志一起,积极地、热情地参加改进刊物的工作。他们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党的文艺方针;他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兴无灭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这种同广大群众密切合作的关系,是我们革命报刊的好传统,好作风,需要世世代代地继承下去,发扬光大。<br/> 这些读者对刊物的批评意见,对于其他文艺刊物,包括本报的文艺宣传工作,都是一种督促和鼓舞,是有教育意义的。过去,在《人民日报》的文艺宣传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地犯有类似和其他的错误,存在着类似和其他的缺点。我们愿与全国文艺报刊的编辑同志们共勉,不断从读者的批评中,吸取经验,接受教训,坚决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指示,永远依靠工农兵群众,把报纸和刊物办好。

请广大群众给刊物提意见

第6版()<br/>专栏:<br/><br/> 请广大群众给刊物提意见<br/> 去年十月以来,《戏剧报》等文艺刊物的编辑部为了改进工作,发表了《致读者》的公开信,要求读者对刊物提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文艺报》、《电影艺术》、《舞蹈》等刊物还建立了“读者论坛”、“读者中来”、“批评与建议”等栏目,以便经常发表读者的意见。迄今为止,《戏剧报》、《文艺报》、《电影艺术》、《曲艺》、《文学评论》、《舞蹈》等刊物已经发表了读者来信三十多篇。这些读者包括工人、农民、战士、干部、教师、学生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等各方面的人士。他们几乎在每一封信里,都表示了对刊物的关心和热爱,欢迎刊物的这种联系群众、虚心听取读者意见的新作风;并且认真地表示自己的意见,批评过去的缺点,提出对今后的建议,满怀热情地希望这些刊物在今后的工作中,高举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坚持革命的战斗精神,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根据这些刊物发表和收到的读者来信,摘编如下:<br/> 热情的鼓励<br/> 上海市嘉定县锡剧团一位演员,在《戏剧报》寄给读者的意见表上写着:“《戏剧报》在大好革命形势之下,高举毛主席的文艺思想红旗,决心办好刊物,改正缺点和错误,还向全国读者征求意见,这是合符毛主席所教导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表现。”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剧院几位同志给《戏剧报》编辑部写信,表扬《戏剧报》的改进。他们认为:从最近几期看,可以说工农兵英雄形象和革命现代戏已经占领了《戏剧报》这一宣传阵地。他们说:“我们相信,《戏剧报》在党的文艺方针正确指引下,有广大读者的支持,加上编辑部同志们办好刊物的决心,《戏剧报》是一定能越办越好的。”<br/> 《舞蹈》杂志的读者苏祖谦说:“当我读到《舞蹈》今年第一期上《致读者》一文后,又对刊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并为编辑部同志们敢于自我批评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虽然近来工作很忙,也愿挤出时间给你们写出自己的意见。”<br/> 中肯的批评<br/> 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李晓民给《戏剧报》的信中,批评了《戏剧报》在一个时期中“对革命现代戏采取冷淡、挑剔的态度,对待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作品,则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它喝彩、叫好。”读者翻阅了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戏剧报》的封面及封底所选用的彩色剧照,粗略地作了如下的统计:一九六一年出版了二十四期共十五本,现代戏剧照占五幅,古装戏剧照占二十一幅,其他如外国名剧、神话剧等剧照占四幅。一九六二年共出十二期,现代戏剧照占六幅,古装戏剧照占十二幅。读者还指出,《戏剧报》在前几年曾经“把整理戏曲遗产的工作强调到非常不适当的地位”,发表了不少社论或评论,“其中的论点固然有正确的部分,但不少论点是极其有害的,散布了很坏的影响,在戏曲界曾引起了一度混乱和产生一些糊涂思想。”<br/> 首都图书馆王璇晖、李烈先给《文学评论》的信中说:我们是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读者介绍书刊,是我们的职责。为了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充分发挥书刊的战斗作用,我们就得求助于报刊的评论,因而《文学评论》很自然地成为我们经常阅读的刊物。我们读这个刊物,希望从中明确当前文学作品与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问题,借以辅导广大读者正确的阅读文学作品。但是,我们觉得,近几年来《文学评论》脱离现实、脱离斗争、厚古薄今的倾向并未克服。拿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来说吧,一九六一年所发表的文章中论及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只有八篇。一九六二年评论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也只有八篇,其中一篇还是有严重错误的文章。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文章就有二十多篇,关于外国文学的文章有十多篇。一九六三年全年第一至六期约有文章六十多篇,其中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文章十七篇,外国文学(其中十八、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又占一半)十三篇,有关当代文学作品研究的文章,却仅有九篇。打开每期的《文学评论》一看,往往感到它有点象“古典文学研究”,又好似“文学史研究”。我们面对这些大块文章,常常是望而生畏。当然,对于中外的文学遗产,我们应该批判继承,也希望通过评论文章来帮助读者正确地对待中外古典文学作品,积极提高读者识别是非的能力和文艺欣赏的水平。然而,《文学评论》并没有作到这一点,而常常是缺乏批判的精神,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评价过高,对它们在今天会发生的消极影响,没有注意进行认真严肃的分析批判。<br/> 湖北省荆门县一位农村读者在给《电影艺术》编辑部的信中,批评《电影艺术》没有走群众路线,只靠几个编辑和专家办刊物。他说:“我数了一下,常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几乎总是那么几个人,几乎没有工农兵群众的文章。”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位工人读者给《电影艺术》的信中说,刊物“洋味儿重,看不大懂。他在信中表示“《电影艺术》是一份专业性的杂志,专业工作者写的文章当然是很需要的,但我看也应该反映工农兵群众的意见,欢迎工农兵群众来看,来帮助,来监督”。<br/> 积极的建议<br/> 许多读者建议文艺刊物多发表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方针的评论和作品,多发表文艺工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工农兵、改造思想的体会心得,多介绍文学艺术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先进经验。不少读者还向编辑部提出具体的要求。<br/> 陕西千阳中学程生义给《文艺报》的信中,建议编辑部努力学习党的文艺政策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坚持编者、作者和广大工农兵读者三结合的办报原则办好刊物。他说:“要办好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文艺理论刊物,仅仅靠几个编委、少数专业作家、评论家是不行的。《文艺报》是党的《文艺报》,是广大工农兵读者的《文艺报》。要办好它,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依靠广大工农兵群众,群策群力。不这样,是没法办好的。”<br/> 广西僮族自治区南宁专区文工团一位演员,向《戏剧报》建议今后多发表:①先进剧团上山下乡、深入工农兵、为工农兵服务的经验;②对优秀剧目的评论;③专业、业余作者的创作经验;④基层文艺单位的活动情况。<br/> 北京市第一棉纺织厂工人李德怀、曾宪荣对《曲艺》杂志编辑部发表的《翻然改进,弃旧图新》表示欢迎,并对刊物提出了建议和批评,帮助编辑部改进工作。他们认为刊物上反映我们工人的精神面貌的作品还不多。“我们欢迎曲艺作者、演员、编辑到厂里来,和我们共同劳动,把工人中的先进思想、生动事迹及时地表现出来,推动生产高潮。”<br/> 《电影文学》的读者杜锡斌建议编辑部在发表电影剧本之后,把它拿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用故事形式,或者“照本宣读”,讲给群众听。他认为把电影剧本拿到群众中去,“既能发挥革命的电影剧本的教育作用,也能提高剧本的质量”。 <br/> 〔本报编者摘编〕

被选入《新人小说选》的作品

第6版()<br/>专栏:<br/><br/> 被选入《新人小说选》的作品<br/> 沉船礁 齐平<br/> 开顶风船的角色 任斌武<br/> 两个班长 王世阁<br/> 五十大关 林雨<br/> 机场上的故事 官伟勋<br/> 巡线工 刘安琪<br/> 路考 张天民<br/> 骏马飞驰 王慧芹<br/> 王林林 黄树芳<br/> 连根树 苏群<br/> “铁笔御史” 王杏元<br/> 金鸡宴 张峻<br/> 在大路上 牟崇光<br/> 查干河上的欢笑 王栋<br/> 黑掌柜 郭澄清<br/> 卖杏 沙丙德<br/> “财政部长” 李德复<br/> 钟声 陈桂珍<br/> 家 韩统良<br/> 秦岭春早 姚景楼

《新人小说选》的几个特色

第6版()<br/>专栏:书评<br/><br/> 《新人小说选》的几个特色<br/> 田疆<br/> 处在我们英雄辈出的社会主义时代,文艺战线上的新人新作品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最近,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出版的《新人小说选》,就是其中的一个。<br/> 这部《新人小说选》,收集了近年来发表的文学新人新作二十篇。尽管这些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并不一致,有的甚至还比较粗糙,但是,它们以全新的主题,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人物,兀现于短篇小说这一艺苑,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并且其中作者大多数直接来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农兵群众,他们都以沸腾的革命热情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不断地传奏我们时代前进的脚步声,唱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胜利的赞歌。<br/> 这部小说集是以迅速反映我国当前广大工农兵斗争生活而为人称赞的。在这个方面,它又有些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呢?<br/> 第一、作者探及社会生活的深处,本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br/> 《开顶风船的角色》的作者任斌武同志着意刻划了一个永远向上、自强不息的鲁牛子形象。鲁牛子本是“一口气打落三只海鸭的快三枪”,一个“百次射击百次优秀”的神枪手。但是作为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人民战士,他远远不能满足一个或几个的“五枪五中”。为了练就全部、彻底地消灭来犯敌人的本领,这个性情急躁如烈马的“开顶风船的角色”,居然学起大姑娘缝针线来磨练自己的韧和耐。他孜孜以追求着几十个、几百个,乃至几千个五枪五中,而且还要达到心不跳、气不粗、手不颤的应对自如的境界。<br/> 这个敢于“开顶风船、撒迎头网”,不达到胜利决不罢休,“梆硬梆硬石头蛋子”的形象,不正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永远前进的英雄性格的生动写照吗?<br/> 文学新人们描写这些英雄形象总是把已获得的巨大成绩,看作是万里航程“刚刚离开码头”,因此,在我们作者的笔下,任何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永远不会得到一丝的同情。无论是富有经验的老劳模(《连根树》的陈育德),或者刚刚获得先进称号的年轻生产队长(《在大路上》的赵建明),当他们想要停下脚步的时候,我们的作者立即以犀利的政治眼光、满怀同志般的热情,大声疾呼:“别躺在红旗上睡大觉”!在这个你追我赶的社会主义大竞赛时代,文学新人们是如此激动地向广大读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向上的、积极的挑战”。<br/> 奋发图强、不断革命,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锐利武器。它正在化为、或已经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今天,一个作家是否能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就在于他是否能在作品里表现促进时代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有的作家虽然也<br/> “深入”了工农兵,掌握了一些关于工农兵生活的“生动材料”,但是他们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即使一个新的英雄人物出现在面前,往往看不准,“吃”不透,无法把他表现好,写不出深刻的东西来。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思想上没有掌握、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触及这些促使英雄行动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而我们的新人们尽管还有缺陷,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为群众掌握的毛泽东思想,并且把它表现了出来,这样也就发掘到生活的深处,表现了时代的本质。<br/> 第二、新人们在自己描绘的绚丽彩卷上,满怀热情地致力刻划完美的英雄形象,但对英雄人物在前进中的缺点也作了正确的描写。<br/> 郭澄清在《黑掌柜》中,笔饱墨酣地写出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农村商业工作者。他一身而数任,既是分销商店的经理、会计、售货员,又是一个挑担下农户的好货郎。他有一手好本领,货物在手上掂一掂,就知道它的分量。在他的奇特的账上不仅记载货金的收支,而且还记着每一买户的打算和用途。“黑掌柜”对生产队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正象了解自己的指掌一样熟悉。他时时刻刻充当群众的好参谋。这样一个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群众服务的形象,处处闪发出共产主义的光辉。虽然人物的性格写得肤浅了一些,但是作者饱满的政治热情激荡着读者,使人受到了教育。新人们致力于这样人物的描述,以尝试着塑造完美、崇高的英雄典型,这正显示出他们强烈的时代责任感。<br/> 当然,在生活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也难免要出现小小的漩涡。林雨的《五十大关》写虎山英雄连长缪东化,他对党的事业是忠心耿耿的,但在思想上缺了点政治挂帅,因此在对待争取荣誉上犯有锦标主义。我们看待先进人物不仅仅在于他是否完美无缺,而重要的还在于能否发现缺点,勇于改正。缪东化在指导员的帮助下,翻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个形象仍然不失有教育意义的。<br/> 能不能写英雄的缺点,这是在文艺界有所争论的问题。从文学新人的这些新作看来,只要不是为了欣赏与鼓吹,或者嘲笑和打击,而是满怀革命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改正缺点,推动他们前进,这是可以写的。相反,如果带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即使写得“完美无缺”也不见得就是无产阶级英雄。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作者的立场和态度。<br/> 第三、在艺术构思上,这些作品也独具特色。有的作品善于抓住富有象征意义,而又发人深思的事物来开展故事情节。例如《路考》写青年司机的上路考试,以此来寓意于人生道路上的革命考验,从而展开故事情节,表述了年轻一代能把准老一辈交下来的方向盘,不仅要通过技术的合格考试,还必须进行政治思想上的锻炼。这种寓意深刻、联想自然的巧妙构思,可见作者是花费了一番功夫的。<br/> 《“财政部长”》在艺术手法上也别具一格。作者写这个被人赞为“财政部长”的生产队女会计,直到故事的完了才出场。整个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划都是通过别人口述来虚写的。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显然借鉴了古典传统的方法。虽然在结尾处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有些不足,但是用以描绘社会主义新人仍是令人感到天然浑成,新鲜别致。可见在艺术形式探索上,作者也敢于作大胆的尝试。<br/> 此外,不少短篇的语言也富有生动的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这些都显示出作者们在群众化民族化方面作出了努力。<br/> 当然,这部小说集还不完美。例如以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为主题的作品,似乎略差一些。在较好的作品中,有的在思想和艺术上也似失于粗浅,人物性格还开掘得不深。尽管如此,瑕不掩瑜,《新人小说选》可以称得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的一个可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