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答读者

组织生产协作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原则
读者徐云轩来信询问:公社可以不可以组织几个生产大队的劳动力,帮一个大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还有读者来信询问:收获期间,不同地区的庄稼成熟时间不同,能不能在各生产单位之间组织协作抢收?
我们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按照党的政策,按照群众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生产单位之间互助协作,是一件好事情。协作能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力。往往一个单位办不到或者办不好的事情,一经协作就办好了。为了加速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了各个单位的生产都搞好,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在生产上有需要而人力物力等方面又可能的时候,可以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协作。但是,一定要注意:在现阶段,生产队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各个生产队范围内的劳动力,应当由各个生产队自己支配。组织生产队之间的生产协作,必须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事先,必须同生产队社员群众和队干部进行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事后,应当以工还工,或者由受益的单位给出工的单位以应有的报酬。
农业生产是人和大自然作斗争,是艰巨而又复杂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绝大部分活动是可以由各个生产队单独进行的;有一些则需要几个生产队以至几个大队、几个公社联合行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有许多任务,一个生产队本身力量就能完成,但也有些任务,如果得到别的单位的支援和协作,就可以完成得更好。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一些规模较小、用工较少的工程,象打井、修支毛渠、平整耕地、耕地上的水土保持和村庄附近的植树造林等,这都是一个生产队能够单独办理的事。有些较大的工程,象打大井、开干渠、修小型水库、远山上较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等,就往往不是一个生产队的力量所能办好的,需要组织几个生产队或几个大队协作才能完成。在农事活动方面,一般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的。但在大忙季节,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组织附近季节上稍有迟早、人力畜力物力互有余缺的单位,进行协作,以便充分挖掘潜力,更好地抢住火候、不误农时。至于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更需要统一行动或者互相支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争取避免或者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为了把这些协作组织得好,为了鼓舞各单位进行协作的积极性,为了使大家在协作了一次之后遇到了类似情况就更愿意协作,使协作的办法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按照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办事。比如要协作兴办一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首先必须经过有关单位的社员群众讨论通过,并得到上级机关的批准,然后规定好各单位的权利义务,按照各单位受益的多少,分摊劳动力和资金。对于不受益单位付出的劳动力、被占用的土地和土地上的附着物,都要商量出合理的报酬和补偿办法。做好这些工作以后,工程才能开始兴建。对于互相支援性质的季节性农活协作,应当实行以工换工,不足的部分要付给合理的报酬。至于许多单位统一行动的抗灾斗争,由于情况特殊,任务紧急,用工多少也很难计算清楚,各单位之间可以不必互相结算。在有的情况下,有的单位发生了特殊的困难,条件较好的单位经过社员群众讨论,自愿无报酬地帮助发生困难的单位,也是可以的。象山西昔阳大寨大队对一些困难队的帮助,福建龙海榜山公社在抗旱斗争中舍己为人、“丢卒保车”,就都是值得赞扬的共产主义风格。当然,这种协作必须建立在社员群众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的基础上,而且不宜作为一般情况下的经常的协作形式。
在组织协作中,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发扬和提倡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又要严格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保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政策的很好执行。不能认为有了共产主义风格,就可以不讲社会主义原则;也不能认为有了群众的高涨的积极性,就可以不严格地执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才能保护和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才能保护和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如果怕违反政策,在必要和可能的时候不敢组织协作,那也是不对的。协作是群众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迫切愿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了人民公社这个优越的组织,为协作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对于人们迫切要求的协作,就应当更好地加以组织。人民公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互助互利的集体经济组织,互助互利不仅表现在社员和社员之间,也表现在各单位之间。在互助互利的原则下组织协作,应当是公社和大队管理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在有必要而又可能时,不把这一工作做好,那就是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2版()
专栏:

  北方地区发展蚕桑生产大有潜力
  农业部召开北方八省市学习端氏公社蚕桑生产现场会议
  各地代表大开眼界看到了他们那里发展蚕桑生产的道路
新华社太原二十四日电 农业部为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的蚕桑事业,最近在山西省沁水县端氏人民公社召开了北方八省市学习端氏公社蚕桑生产现场会议。
来自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甘肃七省和北京市的代表,参观了端氏公社满山的桑树和一堆堆洁白的蚕茧。这个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干部、中共沁水县委和晋东南专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向代表们介绍了当地群众利用梯田地埂大量栽桑养蚕的情况和技术经验。代表们大开眼界,解决了许多思想问题;他们从端氏看到了他们那里发展蚕桑生产的道路。
端氏公社发展蚕桑生产有了很大成就。社员和干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育苗、栽桑、修剪、取叶,一直到养蚕,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合本地条件的做法,全公社的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这里是山区,社员们都把桑树栽在梯田埂上。全公社现有桑树三十一万株。这些桑树不占耕地,对保护地堎、减少水土流失起很大作用。这个公社蚕茧的产量相当高,去年全公社平均每张蚕种的产茧量在七十斤以上,有一个生产大队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突破了一百斤。去年全公社光是出售蚕茧就收入现金七万五千多元,平均每户社员二十元零六角。由于蚕茧丰收,社员的收入增加了,各个生产队用卖茧得来的钱买了好些化肥和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因此,这个公社桑树栽得多的生产队,粮食棉花生产都比较好。
参加会议的代表,在端氏学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大家觉得,端氏的精神和做法很值得学习。各省市代表对沁水县、晋东南地区制定的今后发展蚕桑生产的十年长远规划也都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要认真发展蚕桑事业,必须有长远建设的打算。他们表示,回去以后要加强对蚕桑事业的领导,要象沁水县和晋东南地区那样,经过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蚕桑事业发展规划。然后,插旗布点,狠抓样板,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逐步推广。目前,要马上抓紧进行桑树育苗和技术训练。大家认为,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
端氏现场会议提供的材料表明,我国的养蚕事业原来开始于北方。现在,从新疆到黑龙江都有桑树。由于北方气候干燥、气温不太高,所产蚕茧质量比南方好。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的蚕桑生产发展得非常缓慢。一九六四年,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和北京市的蚕茧产量,才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百分之八左右。而实际上,北方地区发展蚕桑生产的潜力非常大。据调查统计,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北京市十个省、市、区,仅利用梯田地埂,就可以栽桑六百多万亩。此外,还有大量的河滩、河堤、谷坊、路旁、坝坡、沟渠边和房前屋后,也可以栽桑养蚕。参加这次现场会议的八个省市,现有优良桑树苗种近六十种。这些桑树不仅产叶量大、叶质好,而且适应性强,具有许多适应北方气候的优良特性。会议认为,北方各地应当尽可能栽植当地优种桑树。端氏公社采用的“出扦”法,是一种很好的桑树管理办法。这种办法在北方无霜期短的情况下,使桑树能在有限的生长期间得到充分发育。
  桑树出扦法
每年春季在桑树上采叶喂蚕以后,人们把老枝条砍掉,让它抽出新枝条来,生长嫩叶喂蚕,这种管理方法叫作“夏伐”。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无霜期短,桑树生长期不长。如果采用这种“夏伐”的办法,这就会使新发芽生长出来的桑条,因为生长期短,而得不到充分的生长。这样不仅会影响第二年桑树叶的产量,而且会使桑树易于衰老。山西沁水县的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一种桑树出扦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出扦就是当桑树的基本树型养成后,每年春季发芽前,将全株桑条按自然生长情况,以二三根枝条为一“组”每“组”选择其中一根位置适当、粗壮有力、能向四周发展的枝条作为出扦对象。在每根出扦条子的基部留芽三四个,即留下约二三寸长,其余部分用锋利的镰刀或小斧伐掉,留下的芽便长成新的桑条,来年长叶喂蚕。其余不出扦的枝条,留到大蚕期(四五龄)全部夏伐采叶喂蚕,使它不再发生新芽。
在选择出扦的枝条时,群众有“三出三不出”的经验:一、出粗不出细;二、出下不出上;三、出外不出里。选择壮条出扦,能保证明年桑条长得好;出下面的条子,是为了抑制树冠升高,保证养分的供给;出外面的条子,可以使树冠向四周平衡发展。
出扦法,实际上是乔木桑的一种“株内轮伐法”。由于春夏进行轮伐,桑树在生长期中经常保持青枝绿叶,在整个生长期中都有叶子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就不违背桑树的生长规律,植株不易衰老;由春芽发生的枝条,因为生长期长,长得长些,组织坚实,不易遭受冻害。所以,凡是出扦的桑树,树形整齐,树势健壮,树龄也长,条长叶旺,枝条一般都在六七尺长,最长的枝条可达一丈。


第2版()
专栏:

  利用梯田地埂大栽桑树发展养蚕
  晋东南地区摸索出一整套技术管理的办法和制度
新华社太原二十四日电 太行山区的晋东南地区,积极利用山区梯田的地埂,大栽桑树,发展养蚕事业。
晋东南地区现在桑树已发展到九百五十四万株。今年又育苗三千亩,每亩育苗都在万株以上。到明后年,这里的蚕桑将有更大的发展。
晋东南大栽桑树是在一九五六年,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后。这个专区为了大量养蚕,从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地——江苏、浙江两地请来技术人员,当地社员也很注意向他们学习,吸取那里先进的技术。现在大量栽种的桑树是从浙江引进来的湖桑,蚕种也改成了江苏种。
晋东南地区不仅发展了一批桑树,养了一批蚕,而且已经摸索总结出桑树技术管理和养蚕技术的一套办法,还有一整套管理制度。现在这个地区已经出现了一批栽桑养蚕的先进单位。陵川县西河底公社冯山大队去年养蚕一百七十二张,养蚕收入占到去年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二点三。沁水县端氏公社去年春蚕出现了一个平均每张蚕种产茧一百斤以上的大队,两个九十斤以上的大队,五个八十斤以上的大队。目前这些先进单位已经成为全区学习的榜样。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接产成活仔畜九百三十二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加一百五十九万多头;其中大牲畜的仔畜有六十二万多头
新华社呼和浩特二十四日电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据五月中旬统计,全区已接产成活仔畜九百三十二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百五十九万多头(只)。其中马驹和骡驹等大牲畜的仔畜有六十二万多头。
现在,全区接羔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各地正继续精心接产马、牛等大牲畜的仔畜。
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各族农牧民对争取今年丰收信心很足。去冬今春全区很少降雪,许多牧区都受到干旱威胁,各地农牧民都积极打井挖泉,仅锡林郭勒盟就在干旱缺水草原上打井一千多眼,有效地抗御了干旱,保护了牲畜。接羔期间,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的牧民们,昼夜轮班守护接羔棚圈,千方百计保育羊羔。乌兰察布盟针对去年秋雨多,今年春夏雨季可能发生寄生虫病的情况,全盟已经给五十多万头大小牲畜进行了驱虫,给上百万只绵羊进行了药浴。
目前,有些地方干旱现象还没有解除,牧草生长比较缓慢,各地仍在继续组织群众打井抗旱、开辟缺水草原和加强幼畜、弱畜的饲养管理,力争丰产丰收。


第2版()
专栏:

  鞍钢开展科学试验 生产技术面貌改观
  职工广泛学习和创造新技术新工艺,产品质量、品种、产量全面上升
据新华社鞍山二十三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在生产新高潮中,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继续增加,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今年前五个月,鞍钢的钢材、钢锭、生铁产量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按产品平均生产水平计算,这三种主要产品分别比去年生产水平最高的第四季度增长百分之八点八、百分之九点六和百分之十六点二。
这五个月里,鞍钢与全国各地工厂企业签订的钢材、钢坯、生铁、焦炭、耐火材料、化工副产品等一万多份订货合同,已经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交货计划,并将十万多吨钢材提前交付用户使用,受到订货单位的好评。
鞍钢职工在生产新高潮中特别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各轧钢厂生产的十大钢材质量普遍高于去年。优质钢材的质量比去年提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九左右。
新产品试制计划也完成得很好,今年前五个月已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六十二以上。这些产品填补了我国冶金产品的不足,适应了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需要。
一至五月鞍钢产品的综合成本比去年同期实际降低百分之九点四一,劳动生产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今年以来,鞍钢广大职工围绕生产关键,展开了科学试验,广泛学习和创造新技术、新工艺,使生产技术面貌不断改观。近半年来,鞍钢职工共提出革新建议七千多项,已经实现两千四百多项,其中重大的项目有八十二项。有的厂经过技术革新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笨重体力劳动;有的厂革新操作技术,改进了设备,降低了原料、燃料、材料消耗。许多工厂大搞技术革新以后,获得了增产不增人或增产又减人的好效果。


第2版()
专栏:

  纪念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广州“中朝血谊亭”竣工
新华社广州二十四日电 为纪念中朝两国人民战斗友谊而兴建的广州“中朝血谊亭”已经竣工。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在参加起义的士兵中,有一百五十多名朝鲜青年,在现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率领下,和中国战友并肩战斗在广州街头。最后,这一百五十多名朝鲜青年大部分和中国同志一起英勇牺牲在广州郊区的沙河镇。为了纪念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在去年八月破土动工兴建“中朝血谊亭”。
“中朝血谊亭”建设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这是一座朝鲜式建筑,两旁是两道半圆形的长廊,当中是一座约两层楼高的琉璃瓦凉亭,亭心竖立着一座约一丈多高的石碑,石碑正面是我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的题词:“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背面用金字刻着这些朝鲜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中朝血谊亭”竣工以后,每当假日,许多工人、学生、战士前来瞻仰和凭吊。


第2版()
专栏:

  北方种桑养蚕的样板
  ——沁水县端氏公社见闻记
  新华社记者 李玉秀 冯东书
提起栽桑养蚕,人们就会想到我国以栽桑养蚕著称的江、浙。最近我们访问了山西沁水县端氏人民公社,在那里,一些由南方来的蚕桑技术人员和当地养蚕能手、基层干部,用大量的事实向我们说明:北方地区也可以和南方一样大量栽桑养蚕。
我们六月上旬来到端氏人民公社时,正赶上收茧时节。那几天,通往端氏收茧站的大道小路上,到处可见担着大筐大包去交售蚕茧的社员,收茧站里洁白的蚕茧堆成一个个小山。收购员说,今年的蚕茧质量特别好,收购的蚕茧绝大部分都在一级以上,特一级的很多,有不少还达到特二级的质量。
端氏公社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是大量养蚕是在一九五六年,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后。以前,这里只有五万株老桑树,一年只收三万来斤鲜茧,还都是土种,质量很低。现在这里有三十一万株桑树,虽然现在这些桑树还没长大,可是一年的产茧量已经达到七万多斤,而且都是良种茧。
端氏公社现在有那么多桑树,却没有一片桑园。这地方绝大部分耕地是梯田,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梯田的地埂来大量栽培桑树。在土质瘦一些的地埂上桑树就栽得密一些,四五尺远一株。在土质肥一些的地埂上,桑树就栽得比较稀一些,六七尺到一丈远一株。层层梯田由于栽上了桑树,就象镶上了条条绿边,把整个田野点缀得十分美丽。这里的群众形容这种景象时这样说:“我们这里的地,从下往上看,是一片好桑园,从上往下看,又是一片粮棉川”。
在梯田地埂上栽桑树的办法,好处很多。首先是不占耕地,也不要特别管理,只要种庄稼的时候,把地耕好,锄好,施上肥料,地埂上的桑树也就长好了。地埂种桑后,对保护农田有利。凡是种上桑树的地埂,塌的很少。据当地社员说,用石头垒起来的梯田地岸上种桑更好,桑树根能把石头紧紧地缠在一起,更结实。梯田有个好地埂,水、肥、土就流失不了,庄稼也就能长好。
地埂种桑,不是要与庄稼争肥夺水抢阳光吗?我们向一些社员和技术干部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说,不能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但影响不大,地埂栽桑,可以对现有的水、肥、阳光和土地更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这里种的桑树是高杆桑,根扎得深,表土二尺以内,毛根很少。它主要是吸收深土层的肥料和水分来生长。而农作物则是吸收表土层的肥料和水分。每年五月,冬小麦开始抽穗,春播作物出土的时候,也正是养蚕旺季,所有桑树,都是把枝叶一起砍回去,剩下一些当年新发出来的小芽条,对夏收作物的生长并无多大影响。要说有影响,就是这些小芽条到秋天长大了,对秋收作物多少要遮住点阳光。对于这一点,他们通过修枝管理来控制树形向外发展,同时使它的树冠不要长得过大,这样就可以把影响缩小到最小的限度。因此当地人说,地埂栽桑是功大过小。事实上在这个公社,也找不出因为地埂上种了桑树,而使农业减产的大队,相反倒是桑树栽得多的大队,都是农业生产搞得好的大队。端氏大队,每户平均有一百多株桑树,去年他们的粮食亩产达到四百一十五斤、棉花平均亩产达到八十四斤,比起大栽桑树以前,他们的粮棉产量更高了。
北方的气温比较低,对桑、蚕没有影响吗?有的。但是从这里来看是好的影响多、坏的影响少。据端氏收茧站检定,今年这个公社交来的鲜茧,茧色洁白、茧层厚,一般茧层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茧皮在全茧中所占的比重)。这是气温高、湿度大的地方难以达到的。单位产茧量也比较高。这个公社去年有三十三个养蚕能手每张蚕种产鲜茧百斤以上,并出现了平均每张蚕种产鲜茧一百斤以上的大队。
为什么这里的蚕茧产量高,质量好呢?首先是桑叶好。这里的桑树都是栽在地埂上,通风透光,日照充足,桑叶含水量小;这里的昼夜温差大,桑树白天吸收的营养多,晚上消耗的营养少,因此,积累的营养也就多。桑叶色泽深,叶肉厚,组织充实,质量高。蚕吃了长得好,吐丝量大,吐出来的丝质量也好。再就是气候比较干燥,对蚕的生长也有好处,诱发蚕病的机会也少。
端氏人说起栽桑养蚕的好处说不完。的确,养蚕费时短、投资小、收益大。养春蚕前后一季不超过四十天,一张蚕种只要投资五元,而每张蚕种产茧的收入却达到八九十元,高的达到一百三四十元。去年这个公社共产鲜茧七万多斤,卖给国家,支援了国家建设,得到了七万五千元的收入,全公社每户平均二十元六角。其中每张蚕种产茧在一百斤以上的五龙头大队,蚕茧收入按每户平均在三十一元以上。养蚕收入保证了许多大队能够在夏收预分时给社员分配一部分现金,解决了社员的日常花销问题,同时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除此以外,桑蚕浑身是宝。蚕屎(蚕沙)是牲口的精饲料。蚕吃剩下的干叶渣,也是牲口的好饲草。砍回来的桑条,蚕吃了叶,还能剥桑皮,这是造纸原料。桑树春天砍了条以后,又长出新条来,冬天把干桑叶打下来,又是喂养小羊的好饲草。茧缫了丝后,茧蛹还可以供社员喂猪。
端氏公社的栽桑养蚕事业,还在继续发展。这里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地埂没栽桑树,路边、渠边也还没有栽桑。这个公社计划逐渐实现地埂桑树化,争取明年达到全公社每户一百株桑树。
栽桑并不困难。端氏公社现在采用三种办法发展桑树,一种是利用当地原有实生桑树嫁接优种桑条。一种是把桑条剪成四、五寸长的小段,进行扦插。这种办法最快最好,一亩地扦插能育出七、八千株苗。还有就是用桑籽播种,培养树苗。
端氏公社在发展栽桑养蚕的事业中,也曾经历过一段曲折和斗争。刚种桑的时候,由于管理不善,桑树遭到破坏。引进的浙江湖桑,因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第一年把桑条冻死了,后来经过努力,使它渐渐适应了当地气候。为了饲养优种蚕,当地养蚕技术人员,又进行了示范性的试验,用事实使人们认识了江苏优种蚕的好处,这才使优种蚕普及开来。在刚发展栽桑养蚕时,有一段时间,有的大队只顾眼前取叶,不顾桑树将来生长,乱砍一通,结果造成来年缺叶,影响养蚕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养蚕的数量上,也有一段时间只追求发种量,违背了“量叶养蚕”的原则,养的蚕太多了,到后来弄得没有桑叶吃。如此等等。端氏人民公社在这些曲折和斗争中,由于重视不断总结经验,终于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使养蚕事业在全公社范围发展起来。


第2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作革命人演革命戏
  东北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获新成就
据新华社沈阳二十四日电 历时三十三天的东北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会已在二十二日闭幕。通过这次观摩演出,东北地区的广大京剧工作者进一步坚定了京剧革命的决心和信心,为东北地区京剧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观摩演出会检阅了一年来东北地区京剧革命的成就,交流了京剧革命的经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十七个京剧艺术表演团体,先后演出了以反映解放十五年来的建设和斗争生活为主的二十七个大、中、小型剧目。这些绝大部分都是新创作的革命现代戏,题材相当广泛,涉及到工、农、兵、学、商各个方面,风格也多种多样,生动地表现了社会主义时代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风尚。同时,参加这次观摩演出的演出单位,在改革和运用京剧传统艺术技巧来表现现代生活、刻划现代人物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不少戏在念、唱、做、打以及音乐伴奏、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自始至终注意突出政治,以政治带艺术,强调演好革命戏,先做革命人。演出会期间,邀请部队和学校的几位学习标兵介绍了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组织了剧团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交流会和京剧工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生活的心得体会交流会等活动。大会还观摩学习了沈阳部队战士业余演出队、前进歌舞团等演出。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很多京剧工作者进一步懂得了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京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懂得了要做好京剧革命工作,必须自觉地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生活,同工农兵结合,认真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
观摩演出期间,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向全体观摩演出人员讲了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演不演现代戏是一个是否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性问题。他勉励东北地区京剧工作者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认真贯彻毛泽东文艺方向,坚持大演革命现代戏,巩固地占领戏剧舞台,将京剧革命进行到底。他还号召文艺、戏曲工作者认真地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特别是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去,锻炼和改造自己,从而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坚持进行到底。
观摩演出会闭幕前,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刘敬之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观摩演出会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就整个京剧革命事业来说,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摆在京剧工作者面前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必须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京剧革命的更大胜利作出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