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红灯继承人给我们的启发
  劳黎
继承遗产,从其狭隘的意义来讲,就是继承钱财、股票等等东西,这是一种私有制度的产物。对这些东西的继承,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在我们的革命青年中,当然没有人再去关心它了。但是,从广泛含义上说,作为革命后代的青年,有没有从革命前辈那里继承“遗产”的必要呢?肯定是有的。不过,他们所要继承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不是一般的精神财富,而是革命的精神财富。有时候,某一个物质的东西,也不过是某一种精神的东西的表记罢了。
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把一盏红灯传给了李铁梅。这盏红灯,当然是一件小小的具体的物质的东西,但是,李玉和传下它,李铁梅继承它,意义决不在于这盏作为铁道上标志灯的红灯,而是在于这盏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意志、革命坚定性的标志的红灯。这盏革命的红灯是光明灿烂的,伟大的。
在这个戏的《刑场斗争》一场中,顶天立地的、英雄的共产党员李玉和,不为无意地告诉铁梅:“你知爹爹一穷汉,家中没留什么钱。我只有红灯一盏随身带,你把它好好留在身边”。那位有革命觉悟的、可爱的铁梅是怎样回答的呢?
爹爹留下无价宝,怎说没留什么钱?
爹爹的品德留给我,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
爹爹的智慧留给我,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
爹爹的胆量留给我,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
家传红灯有一盏,爹爹呀!你的财宝,
千车载,万船装,千车载不尽,万船装不全……
请看,这就是铁梅这个有见地的革命接班人在继承红灯时所要继承的东西——革命品德、革命智慧和革命胆量,这就是铁梅这个有革命头脑的青年对所谓继承遗产的革命态度。铁梅的态度,同那种一心企图在一笔遗产中求什么“物质利益”,求什么“个人幸福”的资产阶级态度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物质财富的继承,是可以直接地或简单地交下去和接过来的。但是,精神财富的继承却不可能这样。
精神财富的继承,一方面需要传授者的言教和身教,一方面需要继承者的体察、自觉、学习和磨练。它是必须通过继承者的认识和实践才能起作用的。铁梅可以从李玉和那里把那盏红灯直接地接过来,但是对于李玉和的品德、智慧和胆量的继承,却不是这样简单。青年人要继承革命前辈各方面的革命传统,一定要有坚定的立场,有清楚的认识,有巨大的热情,同时要认真学,切实干,在实际斗争中运用、领会,直至真正掌握。只有这样,革命前辈所创造、所具有的精神财富,才能变成革命后代所占有、所藉以继续创造、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第6版()
专栏:春潮遍地

  第七次试验
  北京第一棉纺织厂 李亚洲 李德怀
三百三十一号布机的周围,聚集着许多人,其中有厂长、工程师和车间主任,也有生产组长和挡车工,他们都是来看“边撑剪刀”试验的。人们心里都是火辣辣的:这已经是第七次试验了,能不能成功呢?
这时,从织布“技术小组”的钳工室里,走出了三个老师傅。走在最前面的是高玉江,第二个是曹跃生,第三个是张芝桐。这三个老师傅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五岁,可是他们的工龄却都将近二十年了。他们手里拿着工具和“边撑剪刀”,不慌不忙地来到机器旁边,分别安装起来。
开车了。新型“边撑剪刀”创造了奇迹:剪断纱尾命中率达到百分之一百,而且被剪断的纱尾长度,可以控制在一厘米以内。人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些人还高兴地喊了起来:“成功了!成功了!”
一个多月前,织布“技术小组”接到了车间下达的一项技术革新任务——试制一种新型的“边撑剪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革新项目,而是厂里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大问题。过去由于“边撑剪刀”不好,直接影响了棉布质量的提高和生产任务的完成。现在,为了实现今年厂党委提出的优质高产的行动口号,决心从原来看二十四台和三十六台的基础上,扩大到看四十八台,并在产品质量上实行不拆不修。不改革“边撑剪刀”,怎么能使这个意图实现呢?可是改“边撑剪刀”确实不容易呀,自己文化水平低,钳工基础又差,再说工具材料也不齐备,怎么下手干呀!?于是三个老师傅就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毛主席写的《愚公移山》。反复读过这篇著作后,心灵的窗户打开了,浑身力量充足了。张芝桐师傅说:“干革命就得排除万难,才能得到胜利。”曹跃生师傅说:“对!我们当初有啥本事?还不是解放后听了党和毛主席的话闯出来的。依我看,只要咱们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还没等曹师傅说完,高玉江师傅就接过去说:“我同意老曹的意见。只要有党和领导的支持,有毛泽东思想引路,什么困难也吓不倒我们!”
三个人在车间主任焦清洪同志的带领下,战斗起来了。他们的情绪高涨,干劲十足,早上经常不到点就上班,直到深夜才回去休息。他们为了解决一个机件的效果问题,经常反复研究,反复试验,废寝忘食。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曹跃生的爱人到处找他回家吃饭,走遍曹师傅平时常去串门的宿舍也没找着,后来在织布车间弄堂里才把他找着了。原来“技术小组”的师傅们和焦主任,正在利用星期六晚上的业余时间,聚精会神地研究剪刀呢。
三个人辛辛苦苦忙了许久,第一把剪刀终于出世了。可是上车一试,却发现一百八十度动程不够,不能自动调节,不能推广。试验失败了,一些风言风语,也不断传到三位老师傅的耳朵里来,他们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有些动摇了。车间主任焦清洪了解到这种情况以后,就去跟他们谈心。他对他们说:“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的。不付出极大的努力,哪里就能得到成功呢?”于是,焦清洪又组织他们学习了毛主席所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文章。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当大伙儿读到“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时,三个师傅一致认为:我们搞剪刀就是干革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干革命就要干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后来,他们又学习了《实践论》,明白了反复实践的重要意义。
困难挡不住织布工人前进的脚步。三个老师傅又信心百倍地干了起来,并且吸取了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继续认真钻研,坚持试验。经过第六次试验后,经领导和修机工同志们鉴定认为“边撑剪刀”的效果很好。但他们还不满足,觉得这种剪刀仍然有美中不足之处:精密度要求过高,结构复杂,制造加工比较困难,不易维修和推广。虽然好,如果不能大面积使用,又有什么实用价值呢?他们决心再改。
高师傅是个急性子人,为了改剪刀的事,他心急如焚,晚上躺在床上说什么也睡不着,翻来复去,苦思苦想,直想到深夜,一个修改“边撑剪刀”的方案终于想出来了。这时他立刻起床,飞跑到张芝桐家,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张听了,连说“有门!有门!”他们又一起找到曹师傅,三人一合计,连夜进车间进行试验,作了改装。
瞧,现在第七次试验终于成功了。这个消息就象长了翅膀一样飞传开了。附近许多兄弟单位来参观的人愈来愈多,大家愈看愈高兴,有些车间的修机工人就跑到钳工室去问:“高师傅!什么时候扩大试验,能不能先到我们组来大面积试验呢?”
“能!”高师傅笑着回答。


第6版()
专栏:

  思想通一通百通
  北京铁路局太原站客运丙班组长 梁化南
去年年初,我们班被评为五好班组,那时我想,我们是五好班组了,一定要在生产上干出个样子来,于是我狠抓生产工作。俗话说“兵随将走”,我只抓生产,不抓思想,因此,过了一个时期,虽然任务完成得还不坏,可是有些人思想问题很多。
问事处服务员老杨是个有二十多年工龄的老职工,业务很熟悉,可是偏偏群众对他的意见最多。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不是从思想工作入手,只简单地批评他。结果他也和我一样,不从思想上找原因,就事论事地找了几条所谓原因和克服办法:决定少和旅客说话,因为说多了容易出漏洞;看人服务,对干部等解答问题要详细,对农民老乡可以三言两语,因为农民不会在意见簿上写反应。结果,群众对他的意见并没有减少。这次总结工作,小组同志们从思想入手,诱导老杨以新旧社会对比的方法,深挖了以“衣貌取人”的思想根源,那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头脑里作怪。使他认识到,离开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问题,去采取减少群众意见的措施是行不通的。
思想搞通了,老杨的工作也就变了样。这件事深深教育了我,任何时候都应把思想工作摆在首位,抓思想促生产一通百通,只抓生产不抓思想寸步难行。
〔选自《京铁工人》〕


第6版()
专栏:厂矿报刊文选

  熟悉“敌情”
  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工人 陈秀清
战斗在生产岗位上的人,也应该熟悉“敌情”。我们的敌人就是事故,我们应该把消除事故当成砸碎蒋介石的脑袋,带着阶级感情去战斗,才会浑身都是劲。要消灭敌人,还必须在平时做好“侦察”工作,寻找它们的内在规律,掌握它,然后想办法让设备“青春长在”,少出事故,不出事故。总之,我们应该掌握住生产规律,把握事故的因果。这样,就能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即使一旦发生事故,也不会手忙脚乱,也能够当机立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事在人为”,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大胆地“为”,都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块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奋斗的好“材料”,相信自己能够作工厂的主人和岗位的主人,能够当设备的“司令官”,指挥它们进行战斗;同时,还必须认真地“为”,不轻视一点一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好生产仗,才能在生产新高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选自《兰化工人》〕


第6版()
专栏:

  来自厂外的帮助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刘思平
作为一个科教片工作者,每人差不多都有一本手册,这本手册里记载着许许多多人的名字。他们就是与每部影片有关的领导、专业工作者和工农群众。
一九六三年,我厂拍摄了一部科教片《养鸭》。在编写剧本之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给我们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养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关在饲养场内,用大批饲料去喂,可以喂得很肥,生蛋也许不少,但是成本很高;另一种方法是到外边去放牧,到江、河、湖和田野去吃天然饲料,包括植物和动物。特别是农牧结合,利用稻田收获时的大批落谷养鸭子,成本既低,鸭子生长又快又肥,生蛋也多。这种方法是群众多年的习惯,这种方法才是我们所提倡的。经过家禽研究所这样一介绍,我们的思想就明确了:坚决拍后一种方法,以此作为群众性养鸭多快好省的先进经验。这部影片也就这样拍摄下来了。
《合理使用硫酸铵》这部影片是一九六四年拍摄的。在编写剧本过程中曾经产生了一个问题,究竟这部片子以什么为主呢?重点放在制造硫酸铵过程上呢,还是着重说明硫酸铵的性能?还是只介绍硫酸铵的使用方法?虽经反复研究,还是弄不明确。于是我们就请 上海市农业局给以指示。一经交谈,问题明确了,这部片子应该以介绍合理的使用方法为主,硫酸铵的性能也要加以适当的说明,因为有些社员所以使用得不好,也和不晓得它的性能有关系。只谈性能,不能解决农村的具体问题,只谈使用方法,不能使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性能和使用方法既要结合,又要有重点。这一来,创作思想明确了,工作进行得顺利,也作到了使影片比较适合广大社员的需要。
除了有关部门的领导给我们帮助以外,广大科学工作者跟我们的合作也很重要。比如我厂一九六二年拍摄的影片《金小蜂和红铃虫》,科学工作者直接深入到摄影棚内,参加整个的拍摄工作,担任科学顾问和技术指导。
有一次要拍几个金小蜂敌害谷痒螨的镜头,因为季节不对,制片员连跑几天,一个也没有找到,很是失望。回来后和顾问商量,顾问说:“你在哪一个棉仓里感到过发痒吗?”制片员回答在金山县的某一个棉仓里感到过奇痒难熬,顾问笑一笑说:“谷痒螨就在那里了!”回去试试看,果然就在那里找到了谷痒螨。
有一个谷痒螨的镜头拍时要放大一百五十倍,摄制组的同志无论如何不能把谷痒螨布置在理想的位置上,最后由技术指导亲自动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布置,一连过了几个钟头,直到傍晚这个镜头才算拍好,而技术指导的脖子和两臂都被叮出了许多红点子。
科教片需要表现金小蜂的某些活动规律,科学工作者也要研究这个规律,双方目标一致,这时摄影棚就变成了临时的研究室,当拍摄金小蜂卵的孵化过程时,科学工作者只知道在摄氏二十度时,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孵出,但对每天的发展进度、卵的孵化过程、何时萌动等并不完全清楚,因此就进行了夜以继日的观察。经过几天之后,对每一个活动细节都观察得一清二楚,等到这个镜头拍摄完成,这份资料就更加完整了。
拍好科教片也离不开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例如科教片《农村安全用电》的作者,因为不熟悉农村,也不熟悉农民,对农村用电和用电中的安全问题,缺乏深刻的感受,没有农村用电的感性知识,因而写成的剧本就同农村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后来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把剧本一次又一次地读给贫下中农听,他们提供了很多意见,才使这个剧本和影片一步一步地完善起来。


第6版()
专栏:

  林海(木刻)  侗族 龙开朗


第6版()
专栏:

  红色炊事员
  张庆明
  同志,你来访问俺们的老钱?
  请坐吧,先喝杯茶抽枝烟;
  干部们帮公社收稻去了,
  老钱,送茶水刚刚离开机关。
  嘿嘿,这叫我怎么说呢?
  只知道他老家住在河南,
  十岁上,跟妈妈讨饭到了外边,
  一升谷卖身当了地主的羊倌。
  有一次,暴风雨中丢了羊,
  他被吊打在黑漆大门前;
  夜里,他一把火烧了地主的仓房,
  连夜奔进红色大别山。
  游击队里当上炊事兵,
  炮火里炼就红心赤胆;
  一双草鞋踏遍大别山水,
  又随解放大军转战塞北江南。
  解放了,他转业来到俺们机关,
  丢下行李就跑进厨灶间:
“局长呵,还让咱干老本行吧,
  哈哈,为社会主义烧火做饭!”
  十五年,灶旁度春秋,
  十五年,红心色不变!
  前不久,他又收了个徒弟——
  俺局长的儿子,刚从学校出来的青年:
  “娃子,咱这行可不能轻看,
  建设社会主义,咱要添瓦添砖;
  咱离不开革命象鱼离不开水,
  革命嘛,也少不了咱炊事班。”
  同志,老钱送茶回来了,
  你听,他唱得多么欢;
  他最爱唱这支歌呀:   “嗨,俺是一个炊事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