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江西省上高县界埠公社横江大队的调查报告
雷力行
江西省上高县界埠公社横江大队,地处赣中平原,全大队有八个生产队,一百七十户,六百一十一人,一百七十五个劳动力,耕地面积一千八百零五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二点七四亩,每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十点三亩。这个大队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和本身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连年全面增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性农产品,改善和丰富了社员生活,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
横江大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认真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方针。
以粮为纲,优先发展粮食生产
横江大队是一个水稻产区,根据当地气候、水源、土质等自然条件适宜水稻发展的特点,大队集中力量发展水稻。他们坚决执行以粮为纲的方针,一切生产和建设工作首先从促进粮食生产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
这个大队近年来在治水、积肥、改良土壤等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的增产。
横江大队是个易旱易涝地区,过去大部分田地缺乏水利设施。治水,是这里粮食增产的重要关键。一九五七年,这个专区在锦河上游拦河筑坝,开人工河,引来了水源。公社化后,利用每年冬春挖通了支渠和毛渠,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自流灌溉网,使自流灌溉面积由公社化前的四百多亩增加到一千三百多亩,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多。另有六十多亩高岸田灌不到水,也安装了抽水机,全部水田的灌溉问题得到解决。另外,这个大队周围光秃的红壤丘陵,每逢大雨、暴雨,水土冲刷严重,对田地危害甚大。近年来,他们在这些荒芜丘陵山坡上大力植树造林,又在山脚下挖了又宽又深的防沙排水沟渠,免除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在治水的同时,大队还积极采取种绿肥——红花草(紫云英)、养猪积肥等办法,增加有机肥料。过去,这里不种红花草,近年来通过试验、推广,已发展到一千一百多亩,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另外,通过发展养猪,栏肥也逐年增加。他们还把一个集体养猪场办在边远田边,就地割草垫栏,增积栏肥。现在,这里不仅施肥量有很大增加,而且施肥均衡,远田、近田都能下到肥料。
横江大队的水田百分之八十是贫瘠的夹沙田、石板田,近年来,这个大队除了不断增施肥料改良土壤外,还在每年冬春为瘠瘦田地挑泥换土,改良土壤。据统计,公社化以来,这个大队每年都给板结瘦田挑进了十多万担塘泥、沟泥,每年有近四百亩田平均每亩挑进了四百至五百担“客土”。几年来有计划地轮换换土,已使二百多亩石板田和五百多亩夹沙田的土壤由黄变黑,由板结变疏松。此外,这个大队还采取低田改高田,小田改大田、旱地改水田和填坑、平坡等办法,平整土地,扩大了一百多亩水田面积。
随着水利、肥料、土壤等条件的改善,大队的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这里过去晚造很少,近年来积极发展了双季稻,其面积由公社化前的一百零六亩扩大到一千二百五十亩,双季稻占水田面积的比例由公社化前的百分之八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五点七。
除了上述措施外,这个大队在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分期分批改造低产田、繁殖推广良种、合理密植、多犁多耙、精管细管、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都开展了各种试验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革,学习和推广了许多先进经验。
由于比较全面地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不断扩大了耕地面积,近几年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逐年增长。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并举,实行种植业的多种经营
横江大队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实行种植业的多种经营。近三年来,这个大队主要发展了棉花、芝麻、花生、油菜、黄豆、红花籽(紫云英种子)等。例如,棉花面积比一九六一年增加百分之八十,总产增加三点五倍;芝麻面积增加百分之四十,总产增加百分之八十;红花籽面积增加一倍,总产增加一点二倍,豆类、花生等面积都有适当扩大。
这里经济作物的项目有十多种,但是,农民主要抓住发展上述经济作物,这是由于这些作物不仅经济价值高,还能够回收大量饲料、肥料,有利牲畜发展,有利粮食增产。
这里种植经济作物是实行各种作物轮作种植,实行水旱轮作种植,从而还收到了“以田养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效果。其中一年轮作的方式有:早造水稻—晚造黄豆—冬种油菜;早造水稻—晚造番薯—冬种蔬菜或豆类;早造水稻—晚造水稻—冬种红花籽;早造棉花—晚造红花籽;早造花生—晚造小麦或豆类;早造芝麻—晚造油菜。多年轮作的方式有:棉花(一年)—水稻(一年);瓜菜(一年)—水稻(一年);水稻(一年或两年)—花生(一年);芝麻(一年)—水稻(一年或两年);水稻(一年或两年)—果蔗(一年或两年)。
这些轮作方式,都有增产的作用。如水稻与豆类、红花草或其他旱作轮栽,可以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吸收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含氮素,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红花草、豆叶沤于田内,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这种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如嫌气性细菌等的分解活动,一部分变成腐殖质,能使分散的砂土团聚,板结的粘土松软,提高土壤贮蓄和释放养分的能力,并能调整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水性,解决土壤中水和空气的矛盾,有利于作物的根群发育。因此,不仅能增加当年农作物有机氮磷等速效养分,还能不断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提高土壤的生产性能,达到逐步改良土壤、增加生产的目的。以水稻—黄豆轮作的田为例,据调查,与没有轮作的田比较,同样的耕作条件,轮作田的粮豆亩产要高百分之三十左右。公社化以来,横江大队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稻田轮栽过豆类、油料、红花草等旱作物,肥力普遍提高。有四百多亩低产田经过有计划地轮作后,产量都增加两倍到三倍。事实证明,各种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是用地养地结合,以养地为手段达到合理用地目的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
实行轮作还可以灭除病虫害和杂草,消除土壤有毒物质;由于土壤肥力提高,可以少施或不施商品肥料,因而降低了产品成本,等等。
发展经济作物,还为集体的油坊、豆腐坊提供了原料,有利于促进集体副业的发展,从多方面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
种植业与饲养业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横江大队认真实行了种植业与饲养业同时并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作物副产品,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其他有利促进粮食生产的副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畜牧业方面,这个大队主要是发展养猪。公社化以来,这个大队的生猪饲养量一直在稳定地增加。
横江大队养猪业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因为粮食和种植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其次也由于全面贯彻了养猪的一系列政策。这个大队在抓好社员私人养猪的同时,一直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现在八个生产队都办有养猪场,大队还在低产塅建了一个较大的养猪场。集体养猪场是利用老弱辅助劳力,兼种蔬菜,兼作豆腐,利用次菜、豆渣等作饲料,辅以枯并、粮食,因此成本较低。集体养猪场是以饲养母猪为主,繁殖仔猪,卖给或贷给贫下中农困难户,扶助社员养猪;同时也饲养部分商品肥猪。
除养猪以外,还养牛、养鸡鸭鹅、养蜂、养羊等。近三年来,这个大队繁殖的小牛,不仅替换了老牛、残牛,满足了本队的畜力需要,还源源售出剩余畜力,支援兄弟社队。去年的鸡、鸭、鹅最为兴旺,饲养量比一九六一年增加一倍多,每户平均二十五只。集体饲养的群鸭,去年向国家提供的禽蛋就有二千多斤。养蜂是一项新兴的副业,也获得较好的收益。
横江大队还因地制宜发展渔、林、副业的生产。这个大队过去宜渔水塘很少,近年来群众利用冬季积肥机会,把二十亩被塘泥淤塞的水塘挖深,采取放养鱼类与种植莲藕、茭笋等结合,以水塘种植促进渔业发展,提高塘鱼产量。去年亩产塘鱼达三百五十斤。另外,各生产队还利用农闲季节,组织社员到附近的江河捕捞。
横江大队各村庄附近都有小片光秃的红壤丘陵。近年来结合绿化荒山,在红壤丘陵上种植了四万多株松、杉、油茶等林木,他们还利用渠道两岸和村前屋后零星空地种植油桐和枣、梨、桃、桔等果树。现在,荒芜的丘陵已经绿树成荫;栽在锦惠渠两岸的油桐有的开始结实;水果产量逐年增加,仅枣一项年产已达三万多斤;油茶也已开始收益。
横江大队还重视发展有利农业生产的副业。大队、生产队都办有集体副业,生产队办的有豆腐坊,粉坊,养猪场,砖瓦厂;大队经营的有“三坊”(粉坊,豆腐坊,油榨坊)、“六场(厂)”(养猪场,养鸭场,养蜂场,石灰厂,砖瓦厂,饲料加工厂)、“两组”(瓜果蔬菜组,手工业组)。这个大队的副业生产是随着农林牧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的;而副业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林牧业的兴旺。以石灰厂为例。这里的土质适宜施用石灰,过去向外地购买,运输困难,花费大,施得很少。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松树成林后,窑柴充足了,大队就办起了石灰厂,去年共生产石灰十四万多斤,平均每亩水田施用一百斤,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这个大队在办集体副业中,贯彻了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在人员安排上采取农忙务农,农闲务副,亦工亦农;搞副业的厂房设备采取一场(厂)多用,综合经营,因此,成本低,收入大,每年都能为发展农业提供生产资金。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效果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方针,横江大队的农业生产结构起了很大变化。
由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四年,主要部门产品收入总计由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元增至九万五千五百元(所有产品收入均按一九五七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粮食增长特别快,总收入由四万三千一百元增至六万三千五百五十元。但由于其他许多部门经济增长更快,因此所占的比重由百分之八十点七一降为百分之六十六点五。棉花总收入增长最多,由二千一百元增至九千五百八十元,所占比重由百分之三点九三增至百分之十点零三。畜牧业、渔业总收入增长也很快,畜牧业总收入所占比重由百分之六点一五增至百分之十点五;渔业总收入所占比重由百分之零点六九增至百分之三点七一。其他红花籽、油料所占比重也有增加。这个大队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表明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正在日益朝着全面发展生产的道路迈进。
横江大队生产效果的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下表所列各个经济指标方面:
指标单位 1962年 1963年 1964年平均每亩稻谷产量 斤 518 645 790平均每亩棉花产量(皮棉) 斤 17 55 57平均每亩芝麻产量 斤 71 81 91平均每亩稻谷产值① 元 28.28 35.21 43.13平均每百斤稻谷成本 元 1.25 0.87 0.85平均每亩耕地总产值② 元 32 39.08 51.2平均每个劳动力产值③ 元 399.81 461 607.7平均每个工作日产值④ 元 1.46 1.65 2.04平均每亩耕地戴畜量 头 0.48 0.5 0.58平均每个劳动力提供商品粮 斤 2534 2943 3670棉花商品率 % - 75 78油脂商品率 % 37 40 44
①产值均按一九五七年不变价格计算。
②瓜菜产值未计。
③产值只指农、牧、渔产值,林、副产值未计。
④同③;不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工作日。
横江大队农业生产的经验完全证明,实行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是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是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途径。


第5版()
专栏:

发展集体副业,促进农业生产
阎顾行
开展多种经营,组织集体副业,增加集体生产资金和群众的现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是供销合作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都知道,副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为副业提供粮食和原料,促进副业生产发展;副业生产的发展,又为农业生产积累资金,支持农业扩大再生产。农业和副业的这种互相依存、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正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农村副业生产的品种多、数量大、门路广。据初步计算,在一九六三年农村副业总收入中,商品性收入占百分之八十。在商品性收入中:农民相互调剂的占百分之三十点四;出售给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的占百分之六十八点三;出售给基建、工业、手工业、部队和城镇居民的占百分之一点三。
从一九六三年起,农村副业生产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发展很不平衡,个体副业发展快,集体副业发展慢;有些品种发展快,有些品种发展慢。
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继续贯彻“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综合经营的方针,切实执行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依靠贫农、下中农,积极发展集体副业,组织供不应求品种的增产。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根据各地情况和实践经验,供销合作社必须正确处理或帮助生产队正确处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正确处理集体副业与家庭副业的关系
大力发展集体副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农村副业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互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只有集体副业处于优势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吃饭靠集体,花钱也靠集体”,才能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发展,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
当然,这决不是说社员家庭副业就可以取消了,而是说集体副业发展得太少了,必须大力发展;社员家庭副业,只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补充,必须从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这里有一个主次的问题。集体副业是根本的、主要的,社员家庭副业只能是从属的、次要的,两者的位置必须摆正,决不能主次不分或以次代主。
办好集体副业生产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切实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坚定不移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只有贫农、下中农在集体副业组织中掌握了领导权,集体副业才能顺利地、巩固地发展起来。
在集体副业收益分配中,正确处理大队与生产队、生产队与社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副业收益的分配是否合理,对能否巩固集体经济和调动社员积极性关系很大。目前,各地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偏向必须反对:一种是不注意增加积累,赚多少,分多少,往往分配过头,结果影响了农副业的扩大再生产;另一种是片面追求增加积累,不分配或少分配,使社员得不到合理收益,影响集体生产的积极性。这两种偏向都需要纠正。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应当贯彻适当积累和多分配的原则。至于生产队出劳力,由大队组织的集体副业的收益分配,则应当是生产队多于大队。
在集体副业收益分配中,必须实行农副业收益统一分配,正确贯彻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并合理派工,以切实保证贫农、下中农有合理的收入。
正确处理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的副业产品,产需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当前的情况是:有些是供不应求;有些是质次价高,销路不畅;有些是应当淘汰,但还在继续生产。解决的办法,应当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
对供不应求的产品必须全面规划,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争取在很短时间内,基本满足需要。对于一些重点品种的恢复和发展,应当拨出专用资金来加以扶持。
对于质次价高、而群众又需要的产品,要帮助生产队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产销合同,有计划地安排生产。
对于根本没有销路的产品,应当建议生产队停产,或帮助他们改产。
毛主席早就明确地指出过:“副业必须要有确实的销路,不能盲目发展,这是对的。农村副业,就全国说来,一个很大的部分,是为农村服务的,但是必须有一个不小的部分,为城市服务和为出口服务,将来这部分可能扩大起来。问题是国家要有统一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掉盲目性。”(《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湘阴县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一文的按语)当前副业生产中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有资源有销路的产品,没有去积极组织生产;另一方面,又有些质量很低没有销路的产品,由于缺乏调查研究,盲目的去发展生产。我们应当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深入实际作好调查研究,制订出切合实际的产销规划,有领导、有计划地扶持集体副业的发展。
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增加市场商品供应的关系
当前,供不应求的副业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林产品和以林产品为原料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恢复和发展都牵涉到一个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切实保护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强调保护资源,不正确执行采育结合的方针,造成货弃于地的情况。不少深山老林中大批民用木材,需要采伐的没有适时采伐,已经采伐的也不能运出来。而广大农村以竹木为原料的中小农具和建筑材料却很缺乏。初步估算,只是竹木农具,全国就大约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目前竹木收购、运输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一些必要的修订,以作到既能保护资源,又能物尽其用,增加竹木农具货源,支援农业生产。
正确处理农业和副业的关系
在处理农业和副业的关系上,必须正确贯彻执行“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综合经营的方针,保证农业和副业的共同发展。认为搞副业生产就要影响农业生产的观点,或认为副业生产收益大、不愿发展农业生产的观点,都是不对的。
对待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的关系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领导、有计划、因时因地制宜地努力把副业生产搞好,真正做到农业副业双丰收、两促进。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在开展副业生产中一定要服从这个特点,实行农闲大办,农忙少办或不办。
当前形势大好,恢复和发展农村集体副业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农、下中农,阶级觉悟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发展集体副业;国内市场和国家出口贸易的繁荣和扩大,又增加了对各类农村副业产品的需要;近年以来,不少地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供销合作社一定要在各级党政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积极发展集体副业生产;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领导和管理这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农村副业生产抓紧、抓细、抓到底;同时,要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发展集体副业,促进农业生产。


第5版()
专栏:

陕西韩城乔南公社粮棉获得高产的经验
中共陕西省韩城县委调查组
韩城县乔南公社,一九六四年又传来了丰收的喜讯:亩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大家畜、生猪都有很大发展。一九六四年丰收之后,向国家交售粮食、皮棉和食油都超额完成了任务。随着农业的全面丰收,集体经济的积累和社员生活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乔南公社获得了粮棉丰收的经验是什么呢?
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
乔南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社员,从一九六三年起就重视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带着问题学,用毛主席的思想来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问题。一九六四年开春,公社党委在安排全年工作的时候,针对蹲点调查少、中心不突出等问题,组织党委委员学习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专门讨论了改进领导方法问题,并向全体干部和社员提出:做任何工作,都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处处对照三面镜子(解放军的三八作风,大寨人的革命干劲,徐杨社员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此后,从公社到生产队,不论开什么会,都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选学一、两篇毛主席著作或有关文章。一年来,学习过毛主席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十二篇著作和解放军、大寨、徐杨的先进事迹。
一九六四年元月间,干部刚进行了选举,一些新选的干部有畏难情绪。公社党委就组织干部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相里堡王柳巷生产队长王中抗原来不愿意当干部,经过学习,自觉地检查说:“以前我嫌当干部误工,这是个人打算。搞农业生产也是革命,咱贫农不干叫谁干?”后来,他表现得非常积极。在春耕活动中,有些人缺乏“一分为二”观点,只看到好形势,看不到不利方面,产生了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和增产到顶的思想。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克服骄傲自满的指示;同时以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大寨、徐杨的丰产经验为镜子,对照检查骄傲自满情绪。经过讨论,修订了增产指标和增产措施,全面掀起了生产高潮。棉花播种以后,阴雨连绵,棉苗不能及时出土,出来后又大量死亡;小麦锈病也严重发生。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心里凉了半截,泄气地说:“这一下完了。”公社党委发现后,组织学习《愚公移山》和《大寨之路》等文章,讨论《愚公移山》一文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向大寨人学习些什么?能不能被困难吓倒?他们说:“大寨社员山都能移,我们还不能移苗补苗,被这点困难吓倒吗?”于是全力以赴抢救棉苗,并将倒伏的一千二百多亩靠路边的麦子扶起来,减少了损失。
紧紧依靠贫下中农
乔南公社的干部,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从无数的事实中,他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集体生产,就要紧紧依靠贫下中农。他们在政治上,经常注意用回忆对比、忆苦思甜的方法教育贫下中农,不断提高阶级觉悟,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一九六四年公社召开过两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大队在四次以上,生产队召开贫下中农社员会一般每月一至二次。在这些会议上,组织学习党的政策,听取贫下中农对生产、工作的建议和批评。在组织上,坚决树立起贫下中农的阶级优势。在生产上,一切重大问题都和贫下中农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春季给麦田施化肥时,开始有两种意见:有的人主张早施,有的人主张再推迟一个时期,一时决定不下。于是,公社党委就把这个问题交给贫下中农社员商量决定。贫下中农社员绝大部分主张早施。各队都采纳了贫下中农的意见,及时给全社两万六千多亩麦田施了一次化肥,使小麦很快度过返青关。在经济方面,他们从多方面帮助贫下中农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一九六四年给三百八十户有困难的贫下中农贷款二万七千元,帮助解决生产工具一千七百六十一件,帮助一千三百户养了猪。特别在安排活路上,适当照顾贫下中农多出勤。
贯彻执行粮棉并举方针
乔南公社在一九六四年特别注意进一步贯彻执行粮棉并举的方针,在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适当扩大了棉田面积,保证了粮棉丰收。
在贯彻执行粮棉并举方针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安排春播面积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土地矛盾。根据国家计划,棉田面积要扩大九百亩。当时有些人就说:“多种花,一人反正留那些,不如种点其他作物。”公社党委一方面针对社员怕多种花以后影响生活的心理,发动社员加强麦田管理,保证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向干部和社员大讲增产棉花对支援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历史种植习惯,把扩大棉田的任务安排到近几年棉田面积小而又适宜种棉的赵村、相里堡、姚庄等生产大队,使各队麦棉面积布局更加合理。当开始播种的时候,有些队又想套种其他作物。公社又一次向干部和社员进行了粮棉并举方针的教育。其次,合理地解决了争劳力的矛盾。针对棉田面积扩大,需工相应增多的情况,他们有计划地安排了农活和劳力。从开春到“谷雨”,以棉田备耕为中心,麦田管理为重点;从春播结束到收麦前,集中精力种棉、定苗、治虫、中耕,兼顾麦田管理;收麦后到秋播前,男劳力主要投入下种、整地、积肥、施肥等,女劳力管理、采拾棉花。冬季以麦田管理为中心,棉田备耕为重点。这样两手抓,步步抓,把劳力安排得井井有条,各项农活互不影响。第三,解决粮棉争肥矛盾。办法是:春季土肥全部施入棉田作底肥,麦田追肥大部使用化肥。春播结束立即为夏播作物准备肥料(一般是积、沤、换陈墙旧炕),夏季为秋播准备肥料。此时,棉花追肥全部使用化肥,保证了粮棉在各个时期的合理用肥。
要彻底解决粮棉之间的矛盾,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因地制宜,贯彻农业增产“八字”宪法,开展多种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这方面,他们首先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从一九六三年冬到一九六四年春,全社先后对七千八百多亩棉田进行了修地、挡畔、拦埝,在七里长的河边、沟旁打了防风墙,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和增强了抗灾能力。其次,扩大了机耕面积,全社一九六四年麦田机耕面积占百分之二十多,棉田机耕面积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第三,重视了发展畜牧业,增加了肥料。第四,推行了质量工分制,改善了经营管理,调动了干部和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对提高农活质量起到显著作用。
坚持干部参加劳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通过总结经验,公社党委认为,要取得农业的不断丰收,必须把干部参加劳动和推广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同时,他们体会到:基层干部能否很好地参加劳动,与公社一级关系很大。公社干部必须把参加劳动和改进自己领导作风结合起来,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公社干部坚持了“三七制”,七天蹲点劳动和调查研究,三天时间学习和研究工作,对大队干部全面实行了劳动定地点、定工生产和定额补贴的“三定”制度。为了使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劳动,公社严格控制了会议、公文和表报。公社党委除注意经常抓干部参加劳动以外,还建立了一月一小评,一季一大评的制度。通过月小评,季大评,使干部参加劳动更加经常化、制度化。
乔南公社的干部通过参加劳动,改进了工作作风,初步学会了运用以一点带多点、以多点带全面的工作方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全面丰产以五星大队为重点;粮食以重阳大队为重点;棉花以周原大队为重点。十三个大队也都各有自己的重点队、组。每传播一项先进技术,首先在点上取得直接经验,然后再推广到全面。
开展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
公社党委认为要取得粮棉丰收,还要从思想革命入手,大搞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他们一方面组织干部和社员到大寨、徐杨、杨谈、澄城县等地参观访问,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在公社内部,插起了二十杆旗帜,并且明确提出:“远学大寨、徐杨,近学解家村(邻社队),内学五星。”做到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帮有措施,使竞赛运动蓬蓬勃勃开展起来。
为了使比学赶帮运动持续开展下去,公社根据农事活动,分段提出每段竞赛的中心内容和具体要求。如在备耕中,以三落实(面积、指标、措施)和麦田管理为中心;夏收期间,以收种进度、质量和棉田苗期管理为中心,分段进行大查大比。
开展小范围的“对手赛”,是保证比学赶帮竞赛运动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周原大队第六队和第三队屋连脊,地连畔,生产条件基本相同,可是第六队的生产一直不如三队。在比学赶帮运动的促进下,六队和三队开展对手赛。从此,两队生产搞得十分热火。在棉花一系列田间管理中,他们经常互看互比,取长补短。
乔南公社虽然在粮棉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并不满足。最近在总结一九六四年增产经验的同时,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检查了工作中的缺点,发现对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还抓得不狠,思想工作还没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部分干部参加集体劳动还没达到要求,农田基本建设重视不够,多种经营开展得不全面。最近他们已召开干部会,学习有关文件,武装思想,振奋精神,准备进一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积大沤肥料,狠抓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和棉田备耕,掀起新的农业生产高潮。
(原载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六日《陕西日报》,本报有删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