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不断总结经验
孙宁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不断总结经验,又是从实践中提高认识,掌握客观规律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我们党一贯强调总结经验。毛泽东同志一再要求我们经常注意总结经验。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善于总结经验,或者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经验,不再前进。他们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年八年,还是没有积累下来系统的经验。这样,自己的工作总是摆脱不了盲目性,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由。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取得工作中的主动权,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对总结经验的认识问题。
正确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不熟练到熟悉、熟练,只有通过实践。我们天天在工作,接触着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事情,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把从实践中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群众中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规律;进一步使这种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回到群众中去,得到检验,得到发展。这样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使客观的东西变为主观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才能使认识逐步深化,逐步提高。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同样,我们的工作,也是不断发展,永远不会到头的。
停止的论点是错误的。正因为人类历史总是在发展中的,我们必须坚持不断革命的精神。我们要掌握时机和火候,当着革命的进程,已经从某一阶段向另一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能够及时提出新的任务和方针,领导群众前进。停止的观点,就使我们的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就不能把我们的革命事业不断引向新的胜利。
悲观的论点是错误的。有的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水平,我们却只能从现有的水平往前赶。我们前进,别人也在前进,怎么能赶得上和超得过呢?按照这种悲观论调,我们只有永远跟在西方屁股后面跑。他们却没有去想想外国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奋发图强,迎头赶上,并且超过西方呢?我们的原子弹不是已经上天了吗,万吨水压机不是已经制造成功了吗!后来居上,不是在历史上常见的吗!
无所作为的论点是错误的。干革命,就要有雄心壮志,敢于斗争,战胜一切困难,改天换地。如果只强调客观困难,贪图安逸,贪图便宜,不去进行艰苦的斗争,对于许多经过努力本来可以办到的事,却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我们就将永远无所作为,一事无成。
骄傲自满的论点是错误的。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我们面前,还有更加伟大的事业要做,还有很多未被认识的领域要认识,还有很多不熟悉的事物要熟悉。
这些错误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
要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做一段工作,总结一段工作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干革命工作,永远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精益求精,越做越好,不断革命,不断前进。如果没有这种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强烈要求,就不会自觉地去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论,认真总结经验。
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开动脑筋,反复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来达到逐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5版()
专栏: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自觉地改造思想
解放军某部红九连班长 杨连福
一分为二这个革命的辩证法,是我们进行思想改造、促进思想革命化的锐利武器。回忆几年来,自己成长进步的过程,就是在党和上级的教导下,学习运用一分为二这个思想武器,不断加强思想改造的过程。
人的思想是一分为二的
我是一九六○年三月入伍的。那时,思想觉悟很低,认识能力也很低。认为自己的思想很简单,只有先进的思想,没有落后的思想。入伍第一课,指导员给我们讲连队的光荣历史,要我们在这个革命的熔炉里,好好改造思想,做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这些话,我没有听进去。心想,自己出身在贫农家庭,从小上的是新社会的学校,读的是革命的书,满腔热情来保卫祖国,有什么可改造的呢?可是,事情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连队生活不多久,个人主义思想就冒出来了。觉得当步兵苦,没有出息,不如当技术兵,能学到一套技术。因此,工作不安心,干活没有劲。和我同时入伍的许多同志都受了奖励,我却挨了批评。
自以为思想很进步,为什么偏偏落后了呢?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没有弄清。后来,学习《矛盾论》,才打开了这个闷葫芦。毛主席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仔细一琢磨,自己的头脑中,有无产阶级思想,但是也有一些资产阶级思想。个人打算,闹思想问题,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今天,我们的国家,剥削制度虽然消灭了,但是阶级和阶级斗争依然存在,至于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更是永远都存在的。这些斗争,也必然会反映到我们的脑子里来。只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全面看待自己的思想,不断进行兴无灭资的斗争,才能逐步实现思想革命化。
思想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斗争的结果
脑子里有了个人主义思想,能不能改变,能不能进步呢?开始我有一些顾虑。学习了《矛盾论》,懂得了矛盾双方斗争和转化的道理后,我的信心树立起来了。原来,我们脑子里存在着的两种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合二而一的,而是互相斗争的。两种思想的斗争,就象两支军队打仗一样,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战胜无产阶级思想,就是无产阶级思想战胜资产阶级思想。当资产阶级思想压倒无产阶级思想的时候,我们就处于落后的状态;当无产阶级思想压倒资产阶级思想的时候,我们就处于先进状态。自己的思想落后,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思想占了上风,无产阶级思想占了下风。进步和落后,取决于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双方力量的对比,双方斗争的结果。弄清了这个道理后,我感到有错误思想并不可怕,怕的是向错误思想低头让步。于是我针对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我边学边想:一个革命战士应当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毛主席的教导,使我觉得一个革命战士,不应当做一个在个人主义躯壳里爬行的软体动物,而应当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为全中国人民,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而斗争。以后,我工作安心了,干活也有劲了,在劳动中受了奖励,并加入了共青团。这以后,我还是不断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检查自己的思想,向不良思想作斗争。譬如见到同时入伍的王银泽同志入了党,当了标兵,我的个人主义思想又有点抬头。我又重新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在支援大庆油田的劳动中,积极锻炼,对照工人同志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忘我劳动的精神,检查自己的思想,思想觉悟又提高了一步。我在入了党,升任为文书以后,一度不谦逊了,工作上也有粗枝大叶的现象,我又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自己的思想,克服了自满情绪。
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分为二地分析我们的思想,不是叫我们看到思想上有消极方面就悲观失望,也不是叫我们看到思想有积极方面就心安理得,而是要我们看到自己思想上的各个方面,自觉地运用矛盾转化的规律,把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
每一个微小问题都要认真对待
思想改造中的一些主要问题,需要一分为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小问题,要不要一分为二呢?过去,我以为小问题碍不了大事,常常对一些小缺点、小毛病不大在乎。学习矛盾双方可以转化的道理后,受到很大的启示,深深感到小问题实在不能忽视。一颗火星能烧掉一片草原,一个鼠洞能溃一座大堤,我感到人的思想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放松了小事情,小问题就会发展成大问题,小缺点就会变成大缺点。重视小事情,能把漏洞及时堵住,隐患及时消除。因此,不仅在一些大问题上,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微小的问题上,也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这样,资产阶级思想才能逐步被克服,无产阶级思想才会逐步增长,思想觉悟才会一步步的提高。
在野营训练中,班里有个同志违反了群众纪律,他不经请示就砍了公社一棵小树做单杠。我本想向领导报告,但一想,我们班是四好班,这件事宣扬出去,四好就不一定能保住了。反正不是什么大问题,偷偷改掉就行了。但转念一想,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员,对领导要忠诚老实,对革命事业要高度负责,对错误要敢于斗争,坚持原则,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和小集体利益,而放弃原则,欺骗组织呢?这样做,事情虽小,对个人思想,对集体利益的损害却很大。想到这里,我主动向连首长作了汇报,并检讨了自己开始时的错误思想。这件小事的处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也有很大提高,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革命战士,任何时候都要胸怀坦白,忠诚老实,坚持真理,坚持原则。
对待困难要一分为二
去年春天,连首长要我到八班当班长。一听命令,真把我急坏了。我入伍以来,绝大部分时间在连部当文书,军事技术差,又没有领导经验,投弹不到三十米,刺杀动作不会做,连口令都不会喊,八班的问题又比较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怎么能当好班长呢?没有信心,就想“溜坡”。心想,干啥都是为人民服务,调我当炊事员、喂猪都行,当班长我是干不了。但又一想,自己是共产党员,党交给的工作,怎么能畏难退却呢?干又干不了,不干又不行,思想上很矛盾。正在这时,解放军报发表了《浅谈一分为二》的文章,结合这篇文章,我又学习了《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了又读,想了又想,心里开阔了。我想,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待困难也应当是一分为二的。首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困难,感到困难并不全是坏事,也是好事。它虽然暂时起阻碍作用,但是,可以使我们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我们的意志,增长我们的才干。没有困难当然是好事,可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小湖里的游艇顶不住惊涛骇浪。毛主席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应当是开顶风船的角色,敢于迎着风浪前进,踏着困难前进。想到这些,我鼓起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不怕困难的决心。其次,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分析困难,觉得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就以自己想到的困难来说:军事技术差,没有领导经验,八班问题多,这的确是一些不利条件。但也有有利的条件:第一,大家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只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第二,有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只要虚心向群众学习,领导方法、军事技术都是可以学会的;第三,自己是个老战士,对政治思想工作、管理教育也有一定经验。经过这番分析,战胜困难的信心更强了,搞好工作的劲头也上来了。我终于愉快地接受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可是,在具体工作中,也走了些弯路,吃了些苦头。从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解决困难,也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有一个时期,班里军事技术上不去,自己就偏重抓军事技术,结果越抓越不上劲。后来,认识到思想和技术也是一对矛盾,应当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既抓思想又抓技术,但政治思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当首先抓思想,以思想带技术。有一个时期,自己干的多,依靠群众少,工作打不开局面,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感到领导和群众也是一对矛盾。就完成任务来说,群众的智慧广,力量大,是真正的英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把工作搞好。于是,在工作中虚心向群众请教,有困难请大家出谋献策,有工作发动大家一块去干,特别注意发动群众,人人做思想工作,班的工作很快走上了轨道,打开了局面。
胜利的时候不要骄傲
去年夏天,班的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学习毛主席著作,全连在八班开了现场会;三个练习的射击总评优等,是全连最好的成绩;管理教育实行“兵管兵”,也搞得较好;自己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思想工作标兵,连里不断表扬,还叫我介绍当班长的经验。就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把一分为二的武器扔掉了,不知不觉地故步自封起来。五月间,全连轰轰烈烈地学习王玉文运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武器搞好管理教育的经验,自己却学得不积极,不认真。结果,管理教育工作落后了。由于管理教育方法跟不上,妨碍了有些同志的积极性。这时,我经过检查,发现学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王玉文的工作与自己差不多,没啥可学的。认为王玉文的工作好,自己的工作也不错,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检查思想以后,又重温了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并请王玉文同志介绍了运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武器搞好管理教育的经验,这样,管理教育工作有了改进,班里的团结增强了,工作又前进了一步。
在这同时,我也检查了军事学习中的故步自封思想。上半年,我们打了四次靶,我每次优等,第四次打靶以后,同志们纷纷称赞我技术过硬。大伙一赞扬,自己心里就甜滋滋的。心想,老兵了,打靶还没有点把握?练一练,下次打个优秀准没问题。就这样,思想麻痹起来,练得少了。没想到第五次射击,勉强打了个及格。这给我敲起了警钟,我接受了失败的教训,认真苦练,钻研射击原理。不久,连里进行第六次射击,虽然刮着五、六级大风,我还是取得了优等成绩。这时,周围的同志又是一片叫好声。这回叫好声,我听起来就不再感到飘飘然了。自己想的是,这回虽打了优等,但立姿射击还有两发没有打中“敌人”要害,离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还差得远呢。
成功和胜利,对目光远大的人,是一种鞭策,对目光短浅的人,是一个包袱;成功和胜利,是比较而言的,按低标准说,可能是成功的,按高标准说,就不一定是成功的。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里,成功和胜利,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党和上级的领导,其次是集体的帮助,个人的努力只是一部分。在成功和胜利面前,一定要一分为二,这不单纯是为了谦虚,而是如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我深深地体会到,能不能一分为二地对待成功和胜利,结果截然不同。不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就会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从成功转为失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就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5版()
专栏:

深入调查 学会经商
哈尔滨市五金机械公司机工商店营业员 于清贤
以前我认为商业工作就是“你来买、我来卖”,每天只是满足于站柜台、接待顾客、卖货、记账等等,很少注意了解顾客的需要和研究商业工作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因此,既不能协助有关方面正确地组织进货,又不能把工、农业生产部门需要的商品适时地供应上去。后来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才有了转变。
调查打开了我的眼界
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中,毛主席的《实践论》开阔了我的眼界,教给了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志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毛主席说,人的认识是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的,一个闭目塞听的人,他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不会对客观事物有深入的正确的了解。对我们营业员来说也是一样,你要想对每一个时期的供应计划想出个好主意,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提出个好办法,你就得多参加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生产第一线的情况。这一点,在我们做过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证明。比如:我们过去没有调查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当党号召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很困难,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如:有的同志说:“我们是机工商店,是为工业服务的,农业和我们关系不大。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既然如此,那末,要想知道我们商店和农业生产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不是就应该去调查了解一番吗?于是,我和营业小组的同志便下决心去摸摸农业生产的需要情况。那是一九五九年十月的一天,当我们到了公社的畜牧场时,看到有十二个女社员在一刀一刀地剁鸡食,这引起我的思考:这项工作用机器不是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吗?但是我们商店不经营切菜机,又怎么办呢?我想起我们商业是“桥梁”,需要我们搭桥的地方就该积极去搭,这就是我们和农业的关系。结果,经过我们积极挖掘货源,帮助他们解决了一台切菜机。这件事使我脑子里开始有了点农业和我们的工作的关系的认识。从这开头,随着调查了解农业生产需要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商店经营的扳子、钳子、轴承、钻头等商品都源源送去,同时我们还发挥了商业“耳灵、腿长、联系面广”的特点,为部分生产队和社、队办工业解决了一些特殊需要。这样做过一段之后,我们就认识到:我们的商店和农业之间不是有无关系的问题,也不是象某些同志所说的“只能卖给他们三把扳子、两把钳子”的问题,而是大有可为。
党的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推动我们走出柜台;毛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的思想,又指导着我们反复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了解需要。这种走出柜台,深入实际的办法,与过去的“守门待客”的办法比较,有很大不同。从这以后,我们的发言权越来越多了,不仅敢于向组织进货部门提出某些商品的要货计划,而且也敢于向农村供销社建议扩大经营一些什么商品。这样一个由蒙头转向到方向明确,由不知怎样工作到知道怎样工作的过程,正是一个由没有调查到有了调查、由初步调查到反复深入调查的过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做不好工作,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通过调查,使主观符合客观
调查这种活动,不仅仅限于了解一些过去不了解的情况,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认识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更自觉更有成效地去进行工作。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要使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就需要有一个对客观外界作深入地调查了解的过程;谁要想省略这个过程,就会犯主观主义,就会出错误的主意,把事情办坏。有一次我们听说玻璃纤维厂需要八百个过滤泵,我们不经过调查了解,认为其他厂子也可能需要,便建议进货部门组织进来四千个,结果就连玻璃纤维厂也因为计划改变而不需要了,其他厂更不需要;这批货我们卖了三年,还剩下四百个,后来不得不当废铁卖掉。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而是要事事注意调查研究,努力去了解客观事物的真象。
客观事物是很复杂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所以,向客观实际作调查也需要不断反复,步步深入,才能透过大量的现象接触事物的本质。比如,几年前,我们曾到一个工厂具体了解他们对铁锯条的需要量,采购员说每月需要一千支,供销股长说每月有五百支就够了,而直接生产的工人说,每月二百支就够用。为什么同一个工厂的三位同志的说法差得这么远呢?经过反复调查、了解、分析,才认识到,这是由于这三个人有三种不同的想法,采购员的想法是:多买点,车间啥时候用啥时候有,免得用时到处跑;负责供销工作的同志也想留点库存,恐怕因为缺少工具影响生产任务。工人则只是考虑实际需要,需要多少就说多少。可见,只有调查的材料多了、深了,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才会有把握。
自觉地经常地向实际作调查
调查研究,是每一个实际工作者必须经常运用的正确的工作方法。无数事实证明,对工作对象没有调查,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而当我们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调查研究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的时候,工作就由被动转向主动。有一次,我们听到近郊王岗地区成为农业机械化重点地区的时候,我们便跑到那里调查了一番,了解到那里要新来一批拖拉机。我们根据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观点,想到拖拉机增加,机用工具也一定要增加。我们详细地询问了每台拖拉机需要使用哪些配套工具、配件等,回去便动手准备起来,作到了适时满足需要。这样自觉地进行调查,使我们更具体地认识到:商业工作和工、农业生产比较起来虽然是处在“后勤”地位,然而,“后勤”工作并不是被动的,应该也可以做得更加主动。
能不能经常向实际作调查,能不能通过深入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和政治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有着密切联系。当我愈加热爱商业工作时,掌握商品供应规律的心情也就愈加迫切。今后,我一定要注重调查,勇于实践,自觉地主动地做好商业工作。


第5版()
专栏:

要做得更多更好
——上海中国铅笔一厂锅炉工人 陶积耀
打破了“本份”思想
我是一九五五年开始担负烧锅炉工作的。刚烧锅炉时,认为锅炉工的任务,就是把煤加进炉膛里,使锅炉里的水开起来就行了;至于锅炉、蒸汽管道的安装、修理等工作,都不是我们锅炉工“份内”的事情。这也是过去锅炉工传下来的旧习惯。因此,眼看锅炉发生了故障,蒸汽管道漏水漏气,眼看车间得不到足够的温度而影响生产,我们也不去抢修,而是推给本厂的水电工或者是请外面的水电工程安装队来修。这种“本份”思想,不仅我有,小组里其他同志也有。以后我们学习《实践论》,毛主席说:“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句话给我的教育很大。我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又是锅炉小组组长,不应该有“本份”思想。我们共产党员、工人阶级应该把对社会主义有利、对党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工作,都看作自己份内的工作。我谈了体会以后,小组的同志也谈了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我们锅炉工的任务,并不是“加加煤”,而是要把锅炉里的水烧开,把蒸汽送到各个车间,使各车间的机器运转起来,生产出更多的铅笔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通过这样学习,大家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原来的“本份”思想解决了。小组里并没有增加人手,但是基本上能把锅炉、蒸汽管道的修理工作的担子挑起来。有一次,锅炉上的水位表发生漏水事故,我们自己及时修理好。又一次,通向浴室的输水管道锈坏了,我们挤出时间,接了一百多米管子,解决了这个问题。锅炉、蒸汽管道我们自己修、自己装了以后,厂里可以节约不少修理费。本来请外面的人来安装,都要准备好成套的新材料,现在我们自己搞,都是用旧料、零料,因此,既节约资金,又节约材料。我们全组同志想到了这些,觉得我们工作做对头了,很高兴,这就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初步得来的好处。
没有把握,就要去实践
过去,我们没有把修锅炉和蒸汽管道的任务挑起来,上述的“本份”思想的存在是一个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对锅炉和蒸汽管道还有迷信思想,认为保养锅炉、装管道,可不比“加加煤”那么简单,这些活都是有专门技术的老师傅才干得了,因此,长期来对锅炉不敢去碰。就拿锅炉上的一只零件——水位表来说吧,这只零件很重要,表内水位的高低反映锅炉内水量的多少,如果这只表有故障,锅炉内水烧干了,锅炉就有爆炸的危险。可是,这只零件就是不争气,经常出毛病,弄得大家提心吊胆,请锅炉安装队的同志来修理,也不解决问题。我心里很急,几次想自己动手试试,但听其他同志说,这只东西象眼睛一样娇嫩,碰不得,因此,又缩回来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给了我武器。毛主席说:“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毛主席还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这几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懂得了要获得锅炉、蒸汽管道装修知识,就必须用革命的态度,勇于实践。这样,解决了我不敢碰的迷信思想,开始了对锅炉和蒸汽管道的摸索研究。刚开始,怕出毛病,就利用厂休日锅炉不使用的时候,对锅炉各种附件进行拆、洗、装。第一次没有装好,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继续试验,同时向比较有经验的同志请教。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我对锅炉附件和管道安装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锅炉上的水位表,过去不敢碰它,对水位表的结构原理一直没有掌握。后来,对水位表的构造进行十多次探索,终于掌握了安装技术,并且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水位表漏水漏气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根据水位表的特点,做了防护罩,水位表就不容易碎,使用更安全。又如:锅炉上的注射器,过去认为这只东西很精密,不敢碰它。当它坏了,水不能进入锅炉时,就换上新的,对不能进水的原因就不去追究,因此,对这只东西的结构性能、“脾气”也长期不能掌握。我们懂得了认识来自实践的道理,又看到这只东西换一只新的要一百多元钱,大家“心痛”,就下决心找出不能进水的原因,看看是否有办法修好再用。开始我们把一只刚刚坏掉、拆换下来的注射器全部拆开来,但是大家看不懂内部结构;后来,又把一只好的注射器拆开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不能进水的原因就是注射器内部一只螺丝松脱,我们当即把这只螺丝拧紧,再装上使用,水照样能够进去,解决了问题。以后,凡是遇到这只东西不能进水时,就把它拆开来检查,大多数是属于这类毛病。这样,我们就摸到了注射器的“脾气”。以后,凡是买来新的注射器,我们就预先拆开来进行检查,发现螺丝松的或者内有杂质,就预先修好。去年以来,注射器没有出过阻塞事故。再如对于管道安装,我们过去一点不懂,现在通过实践,也掌握了管道安装的技术,这对于我们管理锅炉很有用。
情况明,办法才会对头
我们锅炉小组,是负责供应全厂生产和生活上用的蒸汽的。小组是三班制。前年五月份,三班之间开展了“少用煤、多烧气”的班组竞赛。经过一个月的竞赛,三班的生产成绩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其中甲班成绩最好,超过了原定的一吨水耗煤一百四十公斤的指标,达到了一吨水耗煤一百二十九公斤。其他两班却连原定指标都没有完成。这时,另两个班的同志对甲班产生了怀疑。有的认为,我们各班工作时间不一样,互不见面,可能是他们称煤时“多称少报”;有的怀疑他们“气压”没有烧足,“凡尔”开得小;有的还说:“过去大家的技术、操作差不多,为什么烧煤会差这么大?”我听到了这些反应,心里想,这可能是他们对先进不服气,可是,甲班究竟为什么会节约这许多煤,我也讲不出道理来。怎么办呢?这时,我想起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的:“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我觉得,只有到甲班去跟班劳动,才能摸到真实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跟班劳动中,自己仔细观察,同甲班同志一起研究,从称煤、气压、凡尔、操作四个方面进行了周密调查。首先发现他们操作有了改变,过去他们加一次煤需要三到四锹,数量六到七公斤,而且煤加进炉膛不均匀;现在他们只加二锹,数量减到五公斤,可是加进炉膛时散得均匀,使煤发火快,火力旺;在出煤渣时少加煤或不加煤。这些事实证明甲班的先进事迹是真实的。我在这一班劳动一个星期以后,又到其他两个班去劳动。然后,互相比较,发现其他两个班主要是在操作上没有甲班先进,所以烧煤多,必须虚心向甲班学习。
我把在甲班劳动了解到的情况向其他两个班的同志作了介绍,我们又结合学习《实践论》《矛盾论》,检查了过去认为自己已经差不多了的思想,就是不懂得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解决了一个矛盾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因为我们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思想跟不上事物的发展,所以看不到自己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工作和成绩。我们的认识提高了,决心要不断克服自己工作中的缺点,虚心向兄弟班同志学习。这样,就又掀起了新的比学赶帮劳动竞赛的热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