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悼乔治乌—德治同志
中国人民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得悉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主席格·乔治乌—德治病逝的噩耗。乔治乌—德治同志是罗马尼亚人民敬爱的领袖,是中国人民亲近的朋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的活动家。他的不幸逝世,是罗马尼亚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谨向罗马尼亚人民致以衷心的、深切的哀悼。
乔治乌—德治同志的一生,是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劳动生活,参加了工人运动。一九三○年,乔治乌—德治同志加入了罗马尼亚共产党(即现在的罗马尼亚工人党)。三十多年来,他献身于罗马尼亚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于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
乔治乌—德治同志是罗马尼亚工人运动最早的领导者之一,是工人运动的出色战士。他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有名的一九三三年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乔治乌—德治同志充满了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反动政府的逮捕、监禁和长期苦役,都没有能使乔治乌—德治同志中断他的革命活动。一九四四年八月,当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越狱出来,积极领导人民同希特勒侵略者和本国的法西斯统治者进行了大无畏的斗争。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有利形势下,以乔治乌—德治同志为首的共产党领导罗马尼亚人民英勇地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的反动统治,迅速解放了全国,在罗马尼亚人民的历史上揭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罗马尼亚解放以后,乔治乌—德治同志为保卫和巩固人民政权,为进行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勤劳智慧的罗马尼亚人民,在罗马尼亚工人党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依靠本国的资源和力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短短的二十年中,把罗马尼亚建设成了一个有着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同乔治乌—德治同志分不开的。
罗马尼亚工人党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坚持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一九五七年宣言和一九六○年声明所规定的兄弟党、兄弟国家相互关系的准则,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关系,对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显然,这也是同乔治乌—德治同志分不开的。
乔治乌—德治同志一向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中罗两国人民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友谊,他为促进我们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许多贡献。
乔治乌—德治同志与世长辞了。中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一位亲切的朋友,为罗马尼亚人民失去这样一位爱戴的领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失去这样著名的一位战士而感到无限悲伤。我们相信,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将能化悲痛为力量,更紧密地团结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的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并且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乔治乌—德治同志永垂不朽。


第2版()
专栏:

阮明芳代团长慰问我受伤留学生
新华社二十日讯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常驻中国代表团代理团长阮明芳,今天前往协和医院,亲切慰问在莫斯科参加反美斗争遭苏联当局残暴迫害身受重伤的中国留苏学生黄照庚、唐必铭、郑志泰、常增有,并且向他们赠送了从越南南方带来的芒果。


第2版()
专栏:

新共主席威廉斯同志和夫人
慰问我四名受伤留学生
新华社二十日讯 新西兰共产党主席默·威廉斯同志和他的夫人,今天下午到协和医院,向在莫斯科参加反美斗争遭苏联当局残暴迫害身受重伤的中国留苏学生黄照庚、唐必铭、郑志泰、常增有表示亲切的慰问。
威廉斯同志紧紧地握着黄照庚等人的手说,我们衷心地希望你们早日恢复健康,回到学习和斗争的岗位上去。威廉斯同志说:“无产阶级运动的整个历史充满了对最强大的反对者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为争取基本权利——言论自由和示威游行的权利——而进行的斗争。这些斗争遇到阶级敌人拼命的反对。你们这些学生是资本主义世界里无数人民的亲人。这次残暴镇压的事件,居然发生在莫斯科,对整个国际工人阶级运动来说,这是令人遗憾的。只有帝国主义和它的朋友对此才感到高兴。”(附图片)
新共主席默·威廉斯和夫人,到协和医院慰问在莫斯科参加反美斗争遭苏联当局残暴迫害身受重伤我国留学生。图为默·威廉斯和夫人慰问黄照庚。 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第2版()
专栏:

希尔等同志离广州回国
新华社广州二十日电 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央委员会主席爱·弗·希尔和由他率领的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代表团团员诺曼·加拉格尔,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今晨乘火车离开广州回国。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陈郁,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尹林平等前往车站欢送。女青年向希尔同志和加拉格尔同志献花。
中共中央机关负责工作人员林棠、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麦慕平,陪同希尔等同志前往深圳。
代表团是十九日从北京乘飞机到达广州的。昨晚,陈郁和尹林平设宴欢送希尔同志和加拉格尔同志。


第2版()
专栏:

纠正本位主义思想倾向 改变齐头并进施工方法
河南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点工程
化肥厂等提前建成提前生产提前发挥威力
有关部门总结了经验,决定今年继续大力推行
新华社郑州二十日电 河南基本建设部门在新建工程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结果,一九六四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又快又好地投入了生产。有关部门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决定在今年的基本建设中大力推行。
记者最近在参观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等市新建工地的时候了解到,由于在施工中集中使用了人力物力,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各个城市里不少新建成的厂房已经投入生产,成千的职工和他们的家属搬进了新落成的职工宿舍,很多学生也进入了新校舍读书。
据有关方面负责人谈,河南省去年正式投入生产和已经具备试生产条件的工程,就有开封化肥厂第一期工程、郑州生物制药厂、开封高压阀门厂、鹤壁大湖煤矿、平顶山十矿等几十个重点厂矿,另外还有不少车间、职工宿舍和学校也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全年竣工的单项工程占施工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是历年来竣工项目最多的一年。工程质量也较往年有显著提高。据初步检查,已交付使用的项目中,质量优良的占百分之六十,其余工程也达到良好的或合格的标准。
河南省基本建设工程打歼灭战的成绩,是在不断教育干部克服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全局观点后取得的。河南在去年年初安排基本建设任务的时候,虽然强调了按国家计划进行建设,但是后来有些干部认为国家经济情况已经好转,本部门一些非生产性的建设可以“上马”了。他们不经国家批准,就自己安排了一些计划外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领导部门发现这些问题以后,立即派人进行了检查处理。例如洛阳市建设的工人文化宫,由于追求高标准,造价比国家批准的投资超过二十万元,经过检查以后,省计划委员会要求建设单位立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投资标准修改了计划。焦作市未经批准,自己安排的商场、公园展览馆等建设项目,也被省有关部门制止。通过这些工程的检查处理,教育了各地干部,他们说,经济情况好转,国家建设任务大了,更应该集中力量搞重点建设。
就是计划之内的工程,河南省基本建设部门在建设过程中,也同样贯彻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精神。去年年初安排施工任务的时候,不少建设单位都强调自己的工程重要,要求提前开工。为了避免很多工程齐头并进,分散力量,各单位在省、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轻重缓急对当年国家计划内的建设工程逐项排了队。各施工单位根据排队确定的建设次序,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建设一个,投入生产一个,建成一批,再建一批。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基本建设进度,很多重点工程都按时和提前建成。河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去年担负的建设任务有开封化肥厂、开封高压阀门厂、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开封仪表厂等五个重点工程,其中有三个厂要求当年投入生产和达到了试生产的要求。如果按照过去齐头并进的施工方法,三个工程都要拖到下半年完工。由于他们采取了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材料和设备到货较齐、农业生产急需的化肥厂列入第一批,生产石油、化工急需配建的高压阀门厂列入第二批,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列入第三批,结果,原计划七月至十月投入生产的化肥厂在五月一日就投入生产了,当年多为国家生产化肥一万多吨。原来计划第三季度建成的高压阀门厂冷加工系统,也提前在第二季度建成并进行试生产,当年多为国家生产了二十多吨阀门。其他重点建设项目也都完成了建设进度计划。洛阳市为了使三十七所小学和中学在暑假后扩大召收新生,去年第三季度在保证工业建筑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将民用建筑暂时缓建,集中力量建设学校,终于在开学前按计划建成了一批新校舍,保证一万八千多儿童入学,受到学校和家长的赞扬。教育部门反映,象这样分散的工程,如果在过去,一年也不一定全部完工。


第2版()
专栏:

有革命思想 有文化知识 有生产技术
江苏四十万农中学生一心建设新农村
本报讯 江苏省农业中学的四十万毕业生和肄业生,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劳动和工作得很出色,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人们给予他们以这样的评语:“一颗红心务农,一套生产技术,一把清爽算盘,一手好文好字。”
江苏省一九五八年开始创办农业中学,七年来,已经培养出大批毕业生和肄业生。他们离开学校以后,绝大部分参加了农业生产。有些还在生产队、共青团、民兵连、民校等各方面担任工作。据金坛县不完全统计,这个县的农业中学毕业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担任了生产队长、会计、记工员、保管员、排灌手、耕读学校教师等职务,社员们十分喜爱这些朝气勃勃的新农村的建设者。他们之中,不少人被公社评为生产红旗手、“五好”社员、优秀团员,出席了社、县、省的先进代表会议,有些人还被选为人民代表。
农业中学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学习在农村,和农村有紧密的联系,有亲切的感情,他们回到生产队,就一心一意为集体,全力建设新农村。邗江县施桥农业中学贫农出身的毕业生徐继顺,一九六○年毕业后先担任大队会计,不久被调到一个遭受严重灾害的生产队担任队长兼会计。他为了迅速改变当地低产面貌,从外地换回了几百斤水稻良种,下秧后,又带领社员,及时施肥、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结果当年全队三百多亩良种田,平均亩产比当地一般田高出百分之六十以上。喜讯传出,附近许多生产队要来换良种,徐继顺就和大家商量,先人后己,良种稻一颗不吃,满足了邻队需要。
农业中学的学生,特别是贫农下中农出身的学生,阶级觉悟比较高,大都不畏艰苦,不嫌脏累,能上能下,事事领先。江阴县西石桥公社柏木大队十二生产队的何如大,一九六一年从农业中学毕业后,先在学校五金厂工作,后来被派到第十生产队担任会计。他一来,社员就对他说:“你年纪小,劳动不了,只要帮我们把账记好,我们不要你劳动。”但是,何如大却不要补贴。他住在贫农李产荣家,每天和社员一同出工,晚上记账。他管账基本上做到日清月结勤公布。第一年他做了一百二十个工。后来逐年增多,现在他全年能做三百多个劳动日。由于年年坚持劳动,各种农活都学会了。昆山县陈墓公社新丰大队六队的农中毕业生薛世雄,在远离村庄的一个湖中小岛上管理副业。他住在一间草棚里,白天劳动,夜晚看更,两年零四个月,无论冬夏晴雨,都守在岛上的副业棚里。薛世雄对集体充满热爱。有一次队里种好蚕豆以后,把多余的豆种分给了社员,薛世雄却把分得的豆种留着。过几天,他到田里察看,哪块地出苗不齐,就用自己的豆种补种上。他这种一心为集体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许多青年向他学习。
这批年轻人在劳动实践中,能虚心向老农学习,并且运用科学知识,结合当地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铜山县黄集农业中学毕业生李淑兰、李祥贞等,在生产队里组织青年科学试验组,在三亩地里用不同的播种、施肥方法,试种了四个不同品种的小麦,结果获得了丰产。
许多农业中学毕业生,还在劳动的间隙,积极学习并且开展教育、文化、宣传等活动。许多人常年坚持读毛主席著作。许多人担任着宣传员、读报员、故事员、业余民校教师,利用文化学习、读报、讲故事、教唱革命歌曲等多种多样形式,向社员们宣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伟大意义,向他们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和传授新的生产技术。
在农村里,很多基层干部夸农业中学毕业生是“好社员”“铁算盘”“贴心人”“放心会计”。广大贫农下中农对培养出这样学生的学校,更是赞不绝口。


第2版()
专栏:

周总理等观看话剧《刘胡兰》
新华社十九日讯 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今晚观看了参加华北区话剧、歌剧观摩演出会的山西人民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刘胡兰》。
观看演出的还有各方面的负责人廖承志、邓颖超、张经武、张国华、蒋光鼐、蒋南翔等。
演出之后,周恩来总理等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亲切握手,并一起照了相。(附图片)
左上图:三月十九日,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等观看了山西人民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刘胡兰》。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等和演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第2版()
专栏:

彭真副委员长接见叙利亚贵宾
新华社二十日讯 彭真副委员长今天上午接见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外交部长哈桑·穆拉维德,和由他率领的阿拉伯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章汉夫、武新宇、赵伯平、陈忠经等。
叙利亚驻中国大使希拉勒·拉斯兰也在座。(附图片)
左下图:三月二十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接见哈桑·穆拉维德外长和由他率领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访华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图为接见时情形。 新华社记者 张彬摄


第2版()
专栏:

农业中学的强大生命力
——《新华日报》社论摘要
据新华社南京十七日电 江苏《新华日报》昨天为江苏省创办农业中学七周年,发表了题为《农业中学的强大生命力》的社论。
社论说,江苏省从一九五八年三月创办农业中学以来,已经七个年头了。七年来,江苏省农业中学经历了大发展的阶段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阶段,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论介绍说,七年来,江苏全省有几十万农村青少年先后在农业中学学习。他们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七年中,全省农业中学已经输送出四十万毕业生和肄业生。他们当中很多人经过农业中学的培养,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思想,学到了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在劳动中学会了生产技术。回到生产队以后,绝大多数人都是安心农村,关心集体,用自己学到的本领,为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出力。
社论说,农业中学还锻炼了一支既能教书、又会劳动的新型教师队伍,积累了关于办学、领导等各方面的经验。实践证明省委提出的坚持党委领导,坚持群众自办,坚持半农半读、半农半教,坚持勤俭办学,坚持为农业服务等一套办学的具体原则,是切实可行的、完全正确的。
社论指出,当全省第一所农业中学创办时,有些人看不起这种学校,说它不象样,办不长。可是农业中学办了七年,却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兴旺局面。人们应该从这一事实中受到教育。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农业中学必将更加显示她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2版()
专栏:

从盐、茶、布看波密人的生活变化
新华社记者 陈家琎 罗桑悦西
历来难得吃到盐、喝到茶的西藏东部波密县贫苦农奴和奴隶,如今普遍有盐吃、有茶喝了。过去祖祖辈辈以兽皮为衣的波密人,现在也普遍穿上了布料衣服。民主改革以后的短短六年来,这里的绝大多数贫苦农奴和奴隶,都已经从赤贫变成了余粮户或自给自足户,生活越过越好了。这是波密人生活中了不起的大变化。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东西。可是,在旧社会的漫长岁月里,波密的一万多贫苦农奴和奴隶,却常常吃不到盐。那时候,三大领主(贵族、封庙、官家)垄断着从外地运到波密的全部盐巴。贫苦农奴们给领主干上几天重活,才能得到半个蛋壳的盐巴。拿粮食去向领主们换,一般的六克(每克二十八斤)粮才能换一克盐,有时十多克粮才能换得一克盐。那时候,贫苦农奴们好容易弄到一点盐,经常是把它缝在一个小布袋里,用的时候放在锅里浸一浸,一小口袋盐不知道要用多少次。盐巴如此贵重,有的人甚至弄上一小袋盐作为女儿的陪嫁。许多人因为长期吃不到盐,害了甲状腺肿大病。过去在波密的农村里,到处可以看到脖子上拖个大瘤子的病人。
五十五岁的扎拉老头回忆起民主改革前几十年的苦难生活时说,那时候,他家哪年都有几个月断盐。缺盐最久的一次,有六个多月。
“那滋味真难受啊!”扎拉老头说:“干活儿浑身无力,走路身上出虚汗。咳,那时候白天想盐,夜里做梦也遍地是盐啦!”
十年前,党派进波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就千方百计地解决波密人吃盐的问题。他们爬雪山,走栈道,过溜索,冒着种种危险,把盐一点一点地运进波密。川藏公路修通以后,每年有更多的食盐运进波密。民主改革后,波密人生活逐步富裕,吃盐问题更得到了彻底解决。
据统计,去年一万四千多波密人平均每人用盐十斤以上。过去波密人拿六到十克粮食才能换到一克盐,现在卖出一克粮就能买回十四斤盐。过去走亲戚看朋友带去一小袋盐,那就是了不起的珍贵礼品,现在谁带上盐走亲戚,那就成了人人传闻的笑谈了。
茶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可是,过去波密人吃盐不易,喝茶更难。那时候,许多贫苦农奴和奴隶经常是用树叶熬成水,代替茶来喝。
然而,农奴主有的是茶。他们不但喝清茶、酥油茶,还喝放了牛奶的甜茶;不但人喝茶,他们的骡马也吃茶。
多少年来,经营茶叶也是农奴主剥削贫苦农奴和奴隶的手段之一。贫苦农奴们给农奴主干上十天八天活,还不一定能弄到拇指头大一块茶。拿粮食换,一块一斤来重的茶,顶少得给六克粮食(一百六十八斤)。有些农奴主秋前放出一块茶叶的高利贷,秋后竟要十多克粮。
现在不同了。这次,我们在长达几百里的波密县境内,先后访问了五个乡的几十家贫苦农奴和奴隶。每到一家,主人们都用酥油茶和清茶招待。在德吉乡女犁手洛桑家访问时,她一碗又一碗地请我们喝酥油茶。碗里浮着一层油,香气扑鼻。就是这家人,在民主改革以前,三代五口人从来没喝过自己熬的茶。
在波密县的供销社里,我们看到货架上堆满了大包小包的茶叶。有四川的砖茶,云南的沱茶和其他地方运来的花茶。现在,人们卖出一克粮,就可以买回五、六斤茶叶。据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去年全县平均每人每月至少买了一斤茶叶。
民主改革以前,我们曾几次纵穿波密县,访问过这一带的农村。那时,波密的贫苦农奴和奴隶,穿的都是兽皮,或破烂不堪的氆氇衣。有些十多岁的姑娘和孩子,还常常赤身裸体。
那时候,布是波密农奴主的专用品。一方(约三市尺)布要卖五十七块银元,或十多克粮食,贫苦农奴和奴隶们哪里买得起啊!那时候,他们当中有些人直到老死没有穿过一寸布。这次我们来到波密时,发现波密人的穿着大变了。人们普遍穿上了整整齐齐的布料衣服,光是去年,波密县九个区供销社,就向当地的藏族人民销售了三十多万米布,还有大批绒衣绒裤,棉毛衣和棉毛裤。过去一年四季赤脚的人,现在穿上了球鞋。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