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新会县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动口又动手
运用样板经验 备耕工作扎实
据新华社广州二日电 广东省新会县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积极推广和运用样板的经验,促使全县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耕工作。
新会县在今年备耕工作中,水利配套和推广良种搞得比较好,剩下的最重要的增产措施是肥料能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他们就集中力量解决肥料问题。到目前,全县种的苕子、紫云英、蚕豆、红花豆等绿肥作物二十三万亩,普遍生长良好,可以供应四十万亩稻田作基肥,占全县今年早稻计划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全县养猪积肥可以供应十万亩的稻田作基肥;再加上其他肥源,全县早稻可以做到全部施基肥。
这个县在开始强调集中力量抓肥料的时候,有些产量较高较稳的生产队,认为生产已经差不多了,不必用那么大力气抓肥料;有些队认为应多使用化学肥料,施用绿肥和杂肥太辛苦。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新会县委认为: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组织群众,搞样板,带动全县的积肥工作。于是,县委和各公社党委书记等领导干部,首先深入到一些生产队,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种绿肥,修圈积肥,改造山坑低产田、整理排灌工程等备耕工作,在全县树立了八十五个备耕工作样板。
县社领导干部在搞样板中,表现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新作风:一、不是只动口不动手,而是真正做到带头干、动口又动手;二、不是有头无尾,而是有始有终、干到底、干到好;三、贯彻自力更生精神,不特殊,过去搞样板要钱给钱,要肥给肥,现在只是给好主意、好方法、好作风;四、不是装门面,为搞样板而搞样板,而是带着问题搞样板,抓住当地增产关键搞样板。这样做,样板在备耕工作中就真正起了示范带头作用。环城公社党委的圈猪积肥样板——城南大队北宁生产队,开始只靠两个泥水匠建猪舍,干了十天,只建了两个圈。后来,以公社党委书记为首的五名公社干部,带着工具到这个队蹲点劳动,帮助一户贫农又快又省地建了一间猪舍。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看到这样子,也跟着动手建猪舍,在七天内全队便建了三十九个经济实用的猪舍。
为了把样板的经验推广到面,这个县开展了群众性的比学赶帮活动。环城公社党委在城南大队取得修圈积肥的经验以后,又组织六十多名干部,分别到三十三个积肥工作进度较慢的生产队去,介绍城南大队的经验,具体地帮助这些队开展积肥工作。这样,这个公社的圈猪积肥活动很快在全社开展起来。现在,这个县正在抢时间,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力求把备耕工作全面搞好。


第2版()
专栏:

海南岛琼海县万泉公社文台大队的社员掀起了春耕生产的热潮。这是他们在送肥下田,细管秧苗,犁田插秧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汪振华摄


第2版()
专栏:

黄源大队贫下中农在备耕中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要用两手挖掉穷根扎下社会主义富根
据新华社南昌二日电 江西省上饶县榆岭头公社黄源大队的贫农下中农社员代表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说:在今年的农业生产新高潮中,我们社员要坚持自力更生精神,要发扬那种决心搞好生产的干劲。
本社记者最近到这个大队访问的时候,见到这里的生产搞得的确出色。入冬以来,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新修和整修了十三座小型水库,现在库里春水融融,为今年栽插水稻准备了充足的用水;他们还在低产田里种植了相当于去年三倍的绿肥作物,积造了相当于去年十倍数量的农家肥;冬季治虫工作也做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
黄源大队社员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思想觉悟大大提高,革命精神大振,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贫农下中农社员代表的座谈会上,许多人介绍了队里大搞生产的生动事迹。
冷水铺生产队贫农代表王忠焕说:“我们队的社员前三年就想修一座水库,可是那时有人想依赖国家贷款来修。今年,贫农社员陈家良提议自己动手修,全队贫农下中农社员个个热烈响应。结果,你一计,我一计,自己筹集资金、器材和工具,不到一个月,就把这座水库修好了。
黄塘生产队贫农社员代表罗运福说:“我们队里的社员车干了一口五十多年没有干过的老塘,挑出了一万多担塘泥,都施到低产田里去了。”
社员们还谈起今年冬季的治虫斗争。前两年,这里虫害严重,去年秋收后,有人主张多储备一些农药,等虫害发生时再喷药。可是许多社员不同意这样办,他们说治虫要打主动仗。于是,社员们就根据害虫过冬的规律,把禾茬一蔸蔸地拔掉,拔的拔、拾的拾、烧的烧,在一个星期里就把全部稻田的禾茬都拔光、拾光、烧光了。
现在,这个大队的社员正投入紧张的备耕活动。许多贫农下中农社员表示:在新的农业生产高潮中,要用自己的两手双肩,彻底挖掉穷根,牢固地扎下社会主义的富根。


第2版()
专栏:

大挖潜力 增加生产 支援农业
上海许多工厂生产的农用物资外运
天津百多家工厂赶制农业生产资料
据新华社上海二日电 上海许多工厂生产的大量农用物资正在源源运往各地。据上海的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供应部门提供的材料,各厂为今年春耕准备的大批手扶拖拉机、内燃机以及各种排灌水泵,已经在一月份运出;一月份供应各地的拖拉机和内燃机配件,共达二十多万件,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以上。在一月份运出的化肥和农药,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倍以上。
据有关部门分析,今年各地农村向上海提出的要求,具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各种农用产品供应的面比过去大大扩展。甘肃、云南、贵州、新疆等过去很少向上海要货的地区,现在都提出了大量的要求。第二,各地要货的时间普遍提前。中南地区农村要求上海提供的水泵等产品,都比原订的交货日期要提早一个季度左右。第三,对各种农用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产品的品种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目前,许多工厂正在继续大挖潜力,尽一切可能增加生产,以适应各地需要。制造拖拉机发动机的公兴动力机厂职工针对生产薄弱环节,大搞技术革新。他们研究成功了一种半自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汽缸头上的汽门线圈,效率提高三倍。吴泾化工厂大挖潜力的结果,化肥产量逐步上升。现在这个厂的平均日产水平已经超过原设计能力百分之五十左右。
在很多工厂里,职工们正在为农村赶制新产品。上海农业药械厂职工同有关科学研究部门一起试制成功一种担架喷粉机。这种新型杀虫机械是一种防治水稻、森林病虫害的新设备。第一批二十台目前正在进行装配,不久就要出厂。
据新华社天津二日电 天津市一百多家直接为农村服务的工厂正在日夜赶制各种农业机械和其它农业生产资料支援农业生产新高潮。
制造一一○五型农用柴油机的天津内燃机厂,从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起平均每隔二十五分钟左右就出一台柴油机。这样均衡的生产情况,在这个厂历史上是少有的。
在我国最大的农药厂之一的天津农药厂里,职工们现在正在突击生产棉花拌种用的“三九一一”农药。这个厂一月份前二十天就生产了一百多吨农药,比去年前两个月的产量还要多。目前,他们生产的大批农药已经赶在农时季节前面,源源运往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农村。
江苏、河北和东北等地广大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今年在天津订购的二百多吨农用塑料薄膜,现在正在天津近代化学厂生产。为了在南方育秧季节来到以前把这批薄膜运到生产队,近代化学厂的职工们把制造塑料管的机器也暂时改成为薄膜机了。这个工厂今年生产的农用塑料薄膜大部分是吹塑薄膜。这种薄膜,在一九六四年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曾获得了二等奖,它的宽度比较大,一幅就够秧田的宽度,不需要再焊接一次;而且,它比滚压薄膜薄,每亩秧田还能节省二十多公斤薄膜。
在生产排灌机械、农村发电设备、农用药械、轧花机、面粉机、碾米机、榨油机、铡草机、手推车和各种农业机械配件以及各种农用轮胎的工厂里,目前也呈现着热气腾腾的新气象。这些厂在今年的第一个月就出现了开门红,大都提前超额完成了月度生产计划。


第2版()
专栏:

河北保定农业机械站职工用拖拉机带着镇压器给市郊大祝洋生产大队春压小麦田。
火力摄(河北《保定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在掏粪工人家里迎春
本报记者 张跃梁 孙世恺
在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家”里,农历“大年三十夜”,出现了不寻常的欢乐情景。
天刚黑,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的一群学生,以及北京市二十八中学的一个女学生,先后赶到时传祥所在的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时传祥和他领导的青年班小伙子们,听说大学生来和他们一起辞旧迎新欢度春节,都很高兴。干了三十多年掏粪工作的时传祥,见到这番情景,更感到无限的欣慰。没等他开口,清洁队党支部书记牟朝铭却抢先说:“大学生和掏粪工人一起过春节在我们这里还是第一次!”这句话音刚落,就激起了满屋人热烈的掌声。
窗外狂风呼啸,时传祥的宿舍里却热气腾腾,春意正浓。青年学生们和掏粪工人说说笑笑,亲热得象一家人。原来,这些学生利用寒假或星期日到这里跟班掏粪许多天了。有几个大学生在春节前索性把行李从学校背到清洁队,和掏粪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欢聚在一起,哪能分出谁是客人谁是主人。时传祥抚今思昔,从旧社会的悲惨遭遇讲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谆谆嘱咐青年人好好学习毛主席的书,听党的话,做一个革命接班人,让吃人的旧社会永远不能复辟,让我们的国家永不变色。老工人的话,句句千斤重,深深打动了青年们的心。这时,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解放军也来了!”伴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四个解放军战士先后走进来了。原来,头一个走进屋的,是这个清洁队党支部书记的儿子。另外三个人是节前刚从上海回到北京探亲的,今晚特意摸黑赶到这里,想恳求时传祥收他们当“徒弟”,准备在春节后跟班劳动几天。正巧,赶上大学生和掏粪工人联欢,他们不用邀请也参加了这次欢聚。
在这个欢乐的夜晚,大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跟班掏粪的体会。
时师傅啊!时师傅!
我打心里把你热爱,
自从来到这“劳动大学”,
你给我一次一次把课上,
你告诉我,
旧社会的苦,
新社会的甜,
叫我把阶级剥削和压迫永别忘。
你告诉我,
艰苦奋斗练筋骨,
全心全意为人民,
叫我立志把革命接班人来担当。……
跟着你掏粪,
掏去的不是粪,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
带回的不是脏衣脏袜,
是无产阶级的崇高品质和思想。……
我一辈子要听党听毛主席的话,
永远和工农相结合,以工农为榜样,
永远走劳动化革命化的道路。
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唐健正面对着时传祥,朗诵了这首自己写的诗。这个青年人几个月前根据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的教导,决心走出校园,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工人农民。去年十月开始,他经常在星期日从北京大学赶到时传祥所在的清洁队,跟工人们一起沿街掏粪。他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结交了工人朋友。这天晚上,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说出了肺腑之言。时传祥和其他掏粪工人,听了朗诵,点头称赞这个知识青年改造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时传祥的徒弟、五好工人齐振刚高声喊道:现在是我们青年班的合唱。接着,十多名青年掏粪工人齐声唱道:“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里累,我们就到哪安家。祖国要我背粪桶,挺起胸膛我就走,背起粪桶出发,……支援农业把粪送,丰产粮棉得靠它,清除粪便搞卫生,幸福健康为大家。”掏粪工人的歌声刚落,北京大学两个学生演唱了一首自编的《慰问歌》,向清洁工人祝贺节日好。
夜深了,时传祥的宿舍里仍然是一片欢腾。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的的革命风格

“问题在人不在猪”
一九六三年春天,河北省宣化县姚家坊公社姚家坊大队第十生产队办了副业豆腐坊,买了一口大母猪,准备养着,一方面多积些猪粪肥,另一方面繁殖小猪分给社员喂养。真是出人意料,这头母猪养了将近一年,从来没有怀过小猪。这年冬天,有人说这头母猪是“废物”,不下小猪。队委会也同意这种看法,准备把它杀掉,再买一口母猪。贫农姚履成听到这件事,急忙去找队长杨万福说:“队里养猪积肥计划还八字没见一撇,为啥要杀母猪?”杨万福说:“不下小猪留它干啥!”姚履成说:“这头猪在卖主那儿下小猪,到了咱队就不下小猪,我看问题在人不在猪,别杀,我养它半年试试。”杨万福一听,高兴地答应了。过去磨豆腐、喂猪是两个人,这次姚履成一个人都包揽起来。也怪,同样是那口母猪,经他经心喂养以后,到一九六四年五月一窝下了十三头小猪;后来,又怀上了第二窝。
姚履成老汉只要是给集体办好事,他多受累也高兴,从不计较工分多少。他嘴边上常挂着这样一句话:“过去咱个人的算盘打了又打,一家人连顿饱饭都混不上;现在咱用不着打个人的小算盘,一心谋集体,又有吃又有穿。”母猪下了小猪以后,社员们争先恐后地预定小猪。可是打算养猪的户多,小猪少,不够分配。姚履成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就盘算:如果队里养上两口母猪,每户社员就都能喂上猪了。社员们养上猪,既能给国家生产肉,给队里多积肥,又能增加社员收入,那多好啊!想到这儿,勒马就去找队长说:“万福,一口母猪繁殖的小猪,供不上社员养,我看再养一口母猪,你考虑怎样?”杨万福犹豫了一下,说:“好是好,不过有困难,一是你一个人磨豆腐、卖豆腐,带喂猪就够折腾了,再养一口猪还得加人;二是夏天做的豆腐多了卖不了,增加猪饲料有困难。”姚履成说:“这些都不用你发愁,人不用增,喂猪的东西你别操心,你就决定养不养吧!”杨万福心里一高兴,脱口说出:“养吧!”姚履成二话没说,乐嘻嘻地去圈里选留下一口小母猪。
增加了母猪,确实给姚履成增加了很多劳累。夏季,多做豆腐卖不了,每天只做一锅还得挑上串村去卖。做豆腐落下的浆水、渣子不够两口母猪吃,他就趁卖完豆腐,挑着空担子,顺便到各村的菜园里拣残瓜、菜叶。一次,他正在拣烂菜叶,一个社员问他:“你拣这干啥?”“喂猪。”“你家不是没有养猪?”“谁说没有,养着两口母猪哩。”“那不是队里的猪吗?”“队里的就是咱自己的嘛!”姚履成忠心耿耿为集体的行为,感动了许多社员。女社员贾月娥,主动把家里的半麻袋谷糠拿给老姚喂猪。一次,队里菜园地葫芦拉秧了,剩下些残瓜,社员谷长旺正要动手沤肥,许印昌当下止住,他说:“老姚到处拣菜叶喂猪,你把这沤了肥还行?”散工后,社员们把残瓜担回来,都交给了老姚。
河北张家口  赵世声
孟常谦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的的革命风格

“这种事情做不得”
邓大爷今年五十多岁了,是湖北省监利县汴河公社复兴大队六生产队的贫农社员,名叫邓忠华。一家三口人,除了他和老伴外,就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生活过得吃穿有余,和和气气,可就在卖猪的这件事上,他和老伴闹了一次别扭。
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邓大爷家里喂的一头肉猪,长得膘肥肉满,俩老商量,准备赶上街卖给副食品营业所。在赶猪前,他的老伴杨妈妈,煮了一大盆细米稀饭,给猪子饱吃了一顿。邓大爷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想,这一盆猪食没有二十斤,起码有十五斤,要这样赶去卖了,国家不要赔本吗?这种事情做不得。于是,他决定当天不卖了,准备扛锄头下地去。老伴拉着问他说:“昨天你不是说今天卖猪去的吗,怎么变卦了?”老大爷说:“这猪吃得太饱了,卖了不是要国家吃亏吗?……”还没有等大爷把话说完,老伴杨妈妈就抢着开腔了:“看你这个人,别人搬倒指头往内撇,你搬倒指头往外撇。这个卖猪吗,把点好的它吃,一来猪辞槽,二来可以多抵几斤肉,这是卖猪的老规矩。再说又不是为我一个人,你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我们不为她积点家底,将来死了也不闭眼睛……。”
邓大爷越听越感到不象话,但他没有和她顶撞起来。老人移动了身子,从灶口摸出包火柴,点燃了烟,狠狠地吸了几口,然后对老伴说:“娃的妈,你我都是穷人出身,在旧社会一直劳碌奔波,捞不到一口饱饭。你记得,那年生活过不去,人搬人,保请保,好容易向地主张冬贵借了五斗谷。到第二年冬天,他要我们还两石五斗,逼得我们没有办法。狠心的地主就派两个狗腿子把我们喂的一口度命的肉猪赶走了,还没有抵够,第二年又帮他做了一年长工。好容易盼来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穷人才翻了身。你想想,党和政府哪点亏了我们?我们穷人翻了身,就忘记了过去,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老大爷的话,句句触动了杨妈妈,她低着头哭了。第二天不等天亮,就喊起了自己的独生女儿,把一头大猪赶到汴河副食品营业所卖了。回来一进门,就把一包玫瑰烟往老伴怀里一塞,说:“我再不往邪道上想了,我要好好地向你学习。”
湖北监利 范涛阶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的的革命风格

虎口夺牛
在广东怀集县中洲公社会龙大队,社员们都称赞六十岁的贫农社员韦若翰,说他是给集体管养好耕牛的好社员。
去年五月的一天,韦若翰在深山放牛,突然跳出一只老虎,扑到一头正在吃草的大黄牛面前,咬住牛的脖子。韦若翰在远处看见,不顾一切地赶上去,拾起石头猛地向老虎扔去。老虎挨了打,逼得把牛放下。韦若翰趁势呼喊一阵,再扔去几块石头,才把老虎赶走。
被抢救出来的这头大黄牛受了重伤,脖子上的伤口足有一个手指深。原先肥壮的大黄牛,几天后就消瘦了。韦若翰看了十分心疼,跑到十里远的兽医站找兽医给牛注射。每天上山采一些草药熬水给牛敷洗,同时还特别割一些嫩草给牛吃。在他细心的照料下,经过二十多天,这头受伤的大黄牛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韦若翰是一九五八年就开始管养耕牛的,他做这工作认真、细致。这些年他看管的耕牛,多至七头,最少也有五头,头头膘肥体壮。
这里处处是高山密林,夏天,有的牧牛员把牛群赶进山里就算,三五天才进山看一次或去把牛群赶回来。但他却不是这样,他担心牲口在深山过夜会遇上老虎,每天放牛,他总是牛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吃饱了就赶回来。在农忙季节,耕牛负役量大,他特别注意牲口的饮食。有时为了让牛吃饱,他常常中午不回去吃饭。在冬天,他经常烧热水给牲口喝,用稻秆垫好牛舍,使牲口睡得暖和。
韦若翰不只是管养好耕牛,还抽空为生产队积肥。每天去放牛时,他带一担空粪筐去,回来就是一担牛粪。一年来他交售给队上的牛粪,就有二万四千多斤。
萧厚邦 萧昌帆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的的革命风格

寒夜护猪
广东省高要县河台公社都杈大队到处传颂着第十二生产队五个贫农社员护猪的佳话。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天气冷得使人发抖,这个生产队两个多月前买回的一头母猪生下了一窝仔猪,一个晚上就冻死了好几头。剩下五头,也被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缩成一团,眼看也有被冻死的危险。贫农梁秀洪知道这事后,立即跑去和梁振兴、麦连、龙煜昌等几位贫农商量。他们想到要把猪舍透风的地方堵好,还要在猪舍内生火,晚上要有人看守。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这五头仔猪。事情传开后,就有人冷言冷语地说:“烧火取暖养猪,从来未见过,过去没有人这样做也有猪仔出卖。”还说:“要死的话,放在被窝里和人一同睡也保不住。”
梁秀洪等几个贫农根本不听这些冷话,有的人从家里搬来了木板和稻草,把猪舍通风的地方完全堵好;有的人把盛上木炭的火盆拿来取暖。猪舍暖和了,小猪顿时活动起来。他们还轮流看守了五个晚上。结果,五头小猪都保住了。现在这五头小猪正在健康地成长。
广东高要 陈应星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的的革命风格

救活这头驴
山西夏县大吕公社鲁因大队第八生产队贫农社员刘庚四,最近把队里一条快要死了的驴抢救活过来,受到公社党委的表扬和群众的称赞。
这个生产队,只有十二头牲口,其中有一条驴,口齿十五年,干活性情好,大家都爱使用。去年九月间,这条驴已经卧地三天不起,连大队老兽医也说:“不行啦,吃药也白搭。”队长决定六块钱卖给社员自行处理。站在旁边的十几个社员,都怕卖肉亏本,没人要。
贫农刘庚四急得在驴跟前转圈圈。他想:队里十二头牲口,只有六头役畜,要种三百六十亩地,每头平均负担六十亩。这条驴再要一死,往后的犁耙拉车靠啥呀?于是,他就下定决心,赶紧说:“这驴不能死,我保证喂活来!”
他把这条驴抬回自己家,挪出放柴的屋子做驴房,用玉米秸堵风洞,挂褥子顶门帘,拿一个木箱子当槽用。从此,他就没黑没明,不辞辛苦,守槽喂养,给驴好草、熟料吃,喝温水,并用自己的食盐作调料。不到十天,驴果然吃得毛顺了。现在这条驴又能干活了。
山西夏县 张贤管 史景龙 卫长江 续克义


第2版()
专栏:编后

不只是救了一口猪
姚家坊大队第十生产队的一口大母猪,养了将近一年没有下小猪,有人说它是“废物”,要杀掉。贫农姚履成说:“别杀,我养它半年试试。”果然,经过他的经心饲养,这头母猪就下小猪了。鲁因大队的一头驴,眼看快要死了,要杀掉。贫农刘庚四却决心把它救活。果然,经过他细心照料,这条驴很快就变成了一条好驴。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由于对待集体生产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对集体事业爱得不深,对集体生产的发展关怀不够。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对于集体的事情,往往不去深入地考察,所以就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就会把本来很有用的东西当成“废物”,对它失去信心,要把它糟蹋了。
一种是热爱集体,对集体生产的发展表现最大的关怀,对集体的每一件事情,都细心地探根究底。这样,自然就会探究被当作“废物”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对集体事业还有用处。他们不为“母猪长期不下小猪”、“驴快要死了”的一时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看清了问题在人不在猪、在人不在驴。他们有了这种认识,进而通过实践,证明了自己判断的正确。
如果不是有人这样热爱集体的猪和驴,用革命的热情对待被当成了“废物”的猪和快要死了的驴,又会是个什么结果?贫农姚履成、刘庚四不只是救活了一口猪和一头驴,而且启发人们懂得遇到困难或危急的事情应该怎么办:要相信人的因素第一,不要在物的面前甘居被动地位;要相信坏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好事,不要把事情看“死”看“绝”;要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要被一时的表象迷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