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两个“极端”
鲁政
一事当前,是先为自己打算,还是先为别人打算?是先为个人着想,还是先为集体着想?人们经常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都要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答,只是答案不同罢了。
解放军济南部队好司务长孙乐义同志,经管着一百多人的吃、穿、用,是直接地为连队服务的。他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和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武器弹药、被服装具打交道,做着具体的零碎的繁杂的平凡工作。但是,他忠心耿耿为着革命,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对工作高度负责,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对同志热情关怀,毫不利己,助人为乐,把本职工作做得很出色,被济南部队称为“后勤战线上司务长的一面旗帜”。
孙乐义用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作为两个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发现自己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地方,就努力改进。因此,他的思想就一天一天地革命化,就一步一步地站得高,看得远,心胸更开阔,情趣更高尚,日日夜夜都在想着自己应该怎样为革命为同志多做点什么。
孙乐义参军以后,党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得好。他当机枪兵,是全连的优秀射手;当饲养员,是著名的“养猪迷”;当器材保管员,又是“器材医生”;现在当司务长,又成了“连队的好管家人”。这不是“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思想放出的光彩吗?
孙乐义当了司务长,为了把伙食办好,再大的困难,他也尽力克服。严冬腊月,战士们顶风冒雪在野外摸爬滚打,苦练杀敌本领,需要多吃些豆腐,增加身体热量。整个冬天,他经常起早贪黑,带领炊事员抱着磨棍磨豆子,把豆子推了一遍再推一遍,使一斤豆子出到四斤豆腐。战士们吃豆腐多了,体重普遍增加。他却两眼布满红丝,显得消瘦了。这不是“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思想放出的光彩吗?
要做到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这两个“极端”,需要极大的努力,需要不断的努力。
这两个“极端”,是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用这两个“极端”来经常地检查自己,也就是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符合于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真正共产主义者,这就要反复地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断地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身体力行,不断实践,不断锻炼,才会做到。孙乐义同志反反复复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扎扎实实地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正如战士梁云庆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在孙乐义身上找不出一个“我”字来,他说得上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毛主席的好战士。
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战士和革命干部,尽管职位不同,工作不同,能力不同,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都应当象孙乐义那样,反复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的观点作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查自己,改正缺点,改造思想,努力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为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版()
专栏:剧评

蒙古族第一代炼钢工人的赞歌
——话剧《包钢人》观后
包头钢铁公司炼钢厂平炉炉长、蒙古族 额尔敦布和
参加华北区话剧歌剧观摩演出会的内蒙古自治区演出团话剧队,演出了话剧《包钢人》。这是以蒙古族炼钢工人成长为题材的话剧,它生动地表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汉族老师傅的耐心帮助和我们蒙古族炼钢工人的曲折艰难的成长过程。作为第一代蒙古族炼钢工人,我看了这个话剧,感触很多。
我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每一场戏。那动人的故事和真实的表演,一直在打动我的心。因为舞台上表演的,正是我的亲身经历。
二十年前,草原上一片荒凉,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广大牧民过着非人的生活。我十岁那年,就给牧主放羊,身上无衣,脚下无鞋,十冬腊月在风雪中挣扎,脚烂得寸步难行,拣了点羊毛垫脚取暖,被牧主看见,硬说我偷了他的羊毛,连打带骂,打得我五六天都咬着牙才能爬起来。还有一次,两只羊被狼咬死了,狠心的牧主把我打个半死,还逼着我赔羊,父亲给他扛了四年半重活,才算抵了“债”。
共产党来了,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我们牧民才见了青天。为了报仇,我参加了解放军。以后国家在内蒙古建立了包头钢铁联合企业,为了培养我们蒙古族炼钢工人,领导上号召我们参加草原钢都的建设,我高兴得第一个报了名。当时我想:旧社会草原是一片苦海,连一根针都要从外地运来。为了买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穷苦牧民不知受到投机商人多少盘剥。现在草原要建设钢城,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我下决心要把我的一生献给这一伟大事业。但是我们蒙古族过去不仅政治上受压迫,而且在文化上也受着歧视,现在要学习炼钢技术,怎么能跟得上呢?在包钢技校学习文化和理论时,我和剧中主人公朝鲁一样,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我一想到党,想到我们蒙古族悲惨的过去,那劲头就上来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由于文化低不懂汉文而带来的重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实习回来后,在汉族老师傅的帮助下,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术,被提升为炉长。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工作任务,作出了一些成绩,党和同志们就给了我更大的荣誉,授给我“五好职工”的光荣称号。一九六三年国庆节又派我到首都参加了国庆节观礼,见到了我们各族人民的救星毛主席,这是多么幸福啊!我紧紧地握着他老人家的手,眼里含着泪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的父兄和乡亲们看到我和我们伟大领袖一起照的照片,都感动得流下泪来。
文艺工作者把我们的经历编成剧来演,这是我作梦也没想到的。过去的奴隶,今天不仅成了国家的主人,而且成了艺术舞台上的主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的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才会有这种事情,也只有正确地贯彻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才能做到。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参加这次演出的有蒙古族演员,也有汉族演员,他们演得都不错。老妈妈、其木格嫂子、温都苏书记,还有活泼的小托娅……每一个人都使我感到亲切。特别是扮演主人公朝鲁的谷子同志,他把我们蒙古族牧民演得很动人。他是一位汉族同志,如果不是从思想上对党的民族政策有着深刻的体会,对兄弟民族真正热爱,绝不会演得那样成功。朝鲁的一举一动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热爱家乡,是草原上出色的放马手,但他更爱祖国,为了建设祖国,建设富饶美丽的家乡,他毅然走上了钢铁战线。他学习刻苦认真,性格勇敢顽强,在困难面前不迷失方向,这正是表现了我们工人阶级的性格,表现了我们工人阶级的本色。
当我看到朝鲁第一次接受工作服时,心情又是激动,又是高兴。高兴的是朝鲁就要成为一个钢铁工人了,激动的是,我当年的心情也是和他一样,满腔热情,多么想能早日参加建设,把自己的力量贡献出来。这身工作服标志着党对他的最大信任,从此他开始为祖国为人民创造财富了,朝鲁,这个过去没有见过钢的人,掌握了先进技术,开始炼钢了!
正是包钢平炉出钢前夕,我被批准入党了。我的心情就象正在熔炼的钢水一样沸腾。那天,我坚持了十二个小时工作,直到第一炉钢正常地流出来,才愉快地回家,一点不觉得疲劳。我是和包钢平炉同时成长起来的,所以当舞台上流出了钢水的时候,我实在坐不住了,心象要从口里跳出来一样,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股钢水表现了我们蒙古族工人的诞生,表达了我们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激心情。正象桑布书记将钢样送给参观团代表时说的那样:这是我们蒙汉民族团结的结晶,它象征着我们的团结是那样的亲密、纯真、坚如磐石。
看了话剧《包钢人》,使我想得很多。没有党,没有毛主席,牧民不会见青天。没有汉族老师傅热忱地帮助,哪会有我的今天。话剧使我重温了过去,使我向往着未来,也使我受到很大教育和启发。我要牢牢记住过去,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生产,以革命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将毕生精力献给党,献给人类解放事业!
〔刘沁源整理〕


第6版()
专栏:

我们心中的太阳
布林贝赫
“上北京开会去。”
无论你是什么人,也不论去开什么会,听到这话以后,在你头脑中第一个最强烈的反应就是:“要是见到毛主席该多好!”
是啊!“见毛主席”,这是千千万万人民的炽烈的经常的愿望。巴力吉老阿爸,挺起腰板,迈出新生活的第一步时,就想到这句话;敖力玛老阿妈,睁开眼睛,第一次望见崭新的世界时,就想到这句话;过去在长满蒺藜的草甸上,光着脚,饿着肚,赶着牧主牛犊的牧童,如今写出第一行新诗时,也想到这句话;战士在穿过敌人炮火的时候,水手在渡过惊涛骇浪的时候,登山运动员在跨过冰峰雪崖的时候,他们的每一颗红心,都向着毛主席。
农民们自豪地说:“毛主席是咱们社里人。”工人们幸福地说:“毛主席是咱们工矿里的人。”牧民们亲切地说:“毛主席是咱们毡房里的人。”全中国各族人民一致地说:“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人民大会堂里灯火辉煌。不!这不是灯火的光亮,而是太阳的光芒!太阳出来了。这时,人的海洋沸腾起来,青春的海洋沸腾起来,感情的海洋沸腾起来。
“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这时,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充分地表现这种领袖和人民之间的崇高的、深厚的、炽烈的感情。阳光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有一位同志激动地说:“毛主席看见我了!”
另一位同志兴奋地说:“那我没有注意,但肯定是看见我了!”
“毛主席不仅看到了你我和他,毛主席还看到了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和整个宇宙!”
人们都从心里表示同意这句话。全世界要革命要真理的人民,同我们一样,都时刻想念着毛主席。
我们出席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同志们,回到宾馆以后,激动的心情,好久平静不下来。我们谈得很多。不论是汉族、蒙古族或回族、藏族,不论是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或医生、工程师,都以自己不同的经历,用不同的语言,说明和肯定一条最根本的真理,这就是:只有时时听党的话,步步跟着党走,我们的头脑才会聪明起来,两眼才会明亮起来,嗅觉才会敏锐起来,双手才会灵巧起来,步伐才会雄健起来,我们的青春才能焕发出光彩。仅就我们的感情说,见着毛主席以前,时刻想念着毛主席;见了毛主席,又好象没有见够,舍不得离开他的身边。我们把心和中南海、天安门贴得更近,党指到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哪怕是巨流冲击的孤岛,深雪覆盖的高山,虎豹出没的密林,风雷袭击的草原……
从北京开会回来,不管你是什么人,开了什么会,人们问你的第一句话就是:
“见毛主席了吧?主席的身体很健康吧?”
“主席的身体非常健康!”
这不正是亿万人民的内心的希望和无比的幸福吗?


第6版()
专栏:

山中打靶
重庆兴华机器厂工人 徐国志
厚厚的云层压在山顶,
急雨狂风横扫森林。
风雨中民兵打靶,
团队的旗帜火一样鲜明。
耳听一声“卧倒”,
那是指挥员发出的号令。
泥泞、荆棘压在身下,
密集的雨帘遮不住明亮的眼睛。
手托着三八式步枪,
胸腔里热血沸腾。
老八路用过的枪呵,
传给了我们这代年青人!
磨亮的枪柄上,
留着前辈的指纹。
阶级的仇、阶级的恨,
凝进这小小的准星。
哪怕它雨密风紧,
先辈的话儿记得清:
咱要紧握手中的枪啊,
练出过硬的本领。
“啪!啪!啪!”子弹出膛,
山谷里响起强大的回声。
一阵靶旗飞舞,
风雨中飘起朵朵红云。


第6版()
专栏:在文艺阵地上

在文艺阵地上
为现代戏服务的“兵工厂”
为了适应大演革命现代戏的需要,北京市盔头戏剧生产合作社正在大量生产现代戏道具。一年前,这里制作的还是刀枪剑戟、凤冠帅盔,现在制作的却是各种现代化“兵器”:步枪、机关枪、马枪、卡宾枪、驳壳枪、子弹带、手榴弹……为了增强戏剧效果和使用方便,这个合作社的制作人员曾经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博物馆等单位参观,回来后,想了许多办法改进“兵器”。许多“枪支”,一扣扳机,就会“砰”地一声脆响,枪口还发火冒烟。这些“枪支”表面看来象真的,仔细一看,枪筒、枪栓是橡皮管的,枪梭是海绵的。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制作五十多种“兵器”了。 “买西热甫”的革新
“买西热甫”意译就是联欢晚会,是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中流传已久的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形式。解放前,“买西热甫”被地主和财主们控制,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封建迷信和色情的色彩,在人民群众中起着坏影响。
一九六三年初,新疆库车县齐满公社英吐尔二大队的十多个贫农下中农出身的青年,以共青团员为骨干,在党支部领导下组织了一个业余文工队。他们学唱革命歌曲,排演小型现代歌舞剧,学会了就教社员。他们还根据当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生的事情,自己编歌、编剧演出。经过逐步改革,旧的“买西热甫”变成了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买西热甫”,使农村业余文艺生活充满了革命的气息。 把革命文艺送到农村
最近,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工作队、新华书店、各出版社和博物馆等部门,深入到郊区人民公社蹲点,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受到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活动内容包括:巡回放映电影,举办图片、漫画展览,代售新年画、新对联,调查研究农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还帮助大队训练故事员、教歌员、图书管理员,教唱革命歌曲,协助排演革命现代戏。参加这项活动的大多数同志,在坚持与社员“三同”中,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和群众的实际需要还相差很远,表示今后要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第6版()
专栏:

林场的早晨(木刻) 乐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