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人来信

我们欢迎干部坚持劳动
我们厂的坚持半日工作半日劳动已有几个月了,时间不很长,却扭转了我认为干部参加劳动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看法。
过去,我们厂的干部也参加过体力劳动,但是,没过几天,车间里就见不到他们了。那时候他们参加劳动大多是打扫卫生。个别干部身上穿得干干净净,还怕车间里有硫化碱味,嘴上总戴着白的口罩,不干有油污的活。这次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他们抢重活、脏活干。我心里想:还不和过去一样,长不了,干不上三天两早晨就又完了。
事实恰恰相反,他们不仅坚持了几个月,同时每次劳动都准时到,时间久了,我慢慢从心里喜欢这些干部了。我对他们无话不讲,无事不说。比方,我们显色工段三个班之间团结的不好,但表面上又看不出来,只是暗地里互相看不起,因此有些好的经验不能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如长年生产的学生蓝,经常发生申边、白点等毛病,三个班从未互相研究过。我们厂党总支书记、厂长跟班劳动后,我把这种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他们。经过他们的调查了解,找出了我们三个班的矛盾点,就是都有程度不同的本位主义,同时也找出了每个班的特长和优点。象乙班生产的学生蓝布很少有申边的毛病,他们的经验是布走的正、走的稳。甲、丙两班呢,从未出过白点的毛病,经验是防止屋顶掉水点和加机油时的操作细心。领导干部了解到这些,给我们讲什么叫集体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工段是全厂的关键,关系着全厂计划的完成。接着便让我们三个班相互交换意见。这样,不但解决了我们三个班之间的矛盾,而且使我们很快消灭了质量上的毛病。
就这样通过一个一个的事实,改变了我原来对干部参加劳动的看法,感觉到了领导的温暖。所以,我衷心希望干部把参加生产劳动坚持下来。 天津市信泰染厂 运起富


第2版()
专栏:工人来信

干部参加劳动真解决问题
去年七月,我们厂的干部试行半日工作半日劳动,还拜工人为师学技术。几个月来,他们参加了劳动,熟悉了生产,同时还帮助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使我们解放思想,突破了制造割绒针的技术关。
由于生产的发展,我厂割绒车间去年安装了全副割绒机,但割绒的针还需要到外地去买,价格高,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五月份领导决定成立制刀制针小组,自己动手制刀制针。对我们来说,这是一项新工作,遇到不少困难,其中最大困难是没有技术力量。全组十一个人,都是从车间抽出来的工人,没做过这个工作,信心不足,认为要想做出针来,先得学习技术,不然做不出来。
这时动力科副科长王玉明同志到我们小组参加劳动,发现了这个问题,对我们说,做什么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困难,尤其是新工作遇到的困难就更多。接着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在学习中,老王同志鼓励我们不要怕困难,要树立克服困难的雄心壮志。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愚公所以敢移山,就是因为有决心和毅力,有敢于胜利的精神。何况我们现在,有党和毛主席领导,有同志们的大力支援,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大干起来。王玉明同志更是一身不闲,除帮我们做准备工作外,在干活中拣脏活干。
针虽然制成了,技术还是没有过关,制出的针第一次试验时,因为制得粗,扎进布里拔不出来,割出的绒根本不行。第二次试验时,针又细了,扎洞太多。工人有意见。我们有点沉不住气了,想打退堂鼓。可是老王鼓励我们继续坚持试验,还亲自到割绒车间了解情况,找原因。为了把大家的劲头调动起来,他又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主席说:“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反复领会主席的教导,找出了失败的原因,经过几次试验,终于成功了。
老王同志在我们小组劳动,还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擦针时,每人每天只擦三四百枚针,特别累,效率还低。后来我们在搞刨光机时,人手少,他主动从别的车间请来钳工车工老师傅一起搞,很快把刨光机搞成了。从这些事情上,我们深深感到干部参加劳动的重要,既能及时帮助我们解决思想问题,又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欢迎干部下车间参加劳动。
天津市信泰染厂 张恩科


第2版()
专栏:工人来信

“他们都象瓦工了”
自从我厂干部试行半日工作半日劳动以后,行政福利科的干部,就到我们小组参加劳动。他们过去根本没干过瓦工活。当时我想,能顶得住吗?可是他们一来就拜老工人为师,签订包教保学的师徒合同,象一回事了。
干部一到小组,就同我们提出三个不例外: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组长指挥不例外;有事向组长请假不例外;干累活、干脏活不例外。每次组长派活时,他们都是抢着干。在盖房子或抢修锅炉墙时,他们主动担任送泥、送料的任务。干得满头大汗,身上脸上又是泥又是土。有的同志说:“这才有点瓦工的意思。”
去冬,由于厂内检修任务大,我们人手显得紧,另外,还有七八十个炉子等着套泥。我们一时忙不过来,当时真感到头痛。行政福利科的干部知道了,跟我们说:“不要紧,技术工你们出,我们科的同志都下来突击这项工作。”他们有的抬水,有的和泥,经过两天的奋战,把七八十个炉子全部套完了。照过去的办法,赶上任务紧,经常找外工。现在干部参加劳动,我们有了紧急任务,需要人的时候,干部就下来,用不着再找外工了。
这一回干部参加劳动,使我感到确实好,解决了不少的问题。由于他们在劳动中能埋头苦干,也给我们很大的促进,希望能把这一制度坚持到底。 天津市信泰染厂 赵炳坤


第2版()
专栏:工人来信

有技术的干部更要参加劳动
张正起老师傅到车间参加劳动,大家特别欢迎。为什么呢?原来,张正起同志过去在我们班缝纫组担任过组长,缝纫技术是厂里数一数二的,他修理包缝机、平盘缝纫机更是拿手。一九五八年,因工作需要,张正起同志被调到厂党总支工作。不久,缝纫组的一些老工人也先后调动工作。新来的同志,虽说在缝纫技术上有一手,却不会修理机器。机器一出毛病,拿到厂外去修理,不仅花钱多,修理的时间也很长,有时修出来的机器还不好使,给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组里工人常说:“要是张师傅在多好,就用不着外人修理了。”
去年七月份,我厂干部开始试行半日工作半日劳动,张正起同志又回到缝纫小组,干起老行来了。他到小组后首先抢重活干,象拆包、搬件,都是一百多斤重的活,他就自己干,还把拆完件的布搬到缝纫工跟前。同时,他还认真地教大家使用包缝机的技术。有一次包缝机坏了,他就借这机会给大家讲解包缝机的构造和原理,讲解如何保养容易损坏的机件。他的耐心帮助和指导,对提高同志们的缝纫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张在我们这里劳动,对于小组分配给他的任务,都非常认真地仔细地做,一直到完成任务为止。有一台包缝机非常不好使,几次拿到外边修理都不行,缝纫工都不愿用它。有一次我试着跟他说:“正起,你看看还能行吗?”他听了,马上动手修理。从上午八点多钟,一直干到晚上五点多才修理好了。缝纫工再使用这台机器时,都乐滋滋地说:“破车翻新啦,还是张师傅手艺好。”据我知道的,光我们车间过去包缝机坏了每次修理费就得五六十元,自从正起参加劳动以来,包缝机再也没有拿到外边修理过。
我认为干部参加劳动,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尤其是有生产技术的干部,更需要到车间劳动,这样,可以在劳动中发挥原有的技术特长,通过传授技术,提高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推动生产的发展。
天津市信泰染厂 孟昭林


第2版()
专栏:编后

坚持下去
天津信泰染厂的干部,过去也参加过体力劳动,但是,工人反映并不好,认为“只有三分钟热度”。现在,他们坚持了几个月的半日工作半日劳动的制度,受到工人的欢迎。工人看法发生变化,关键在于干部坚持了劳动。
工人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过去,他们肯定了干部参加劳动的革命热情,同时又批评了这种革命热情不能持久,只有“三分钟”。现在,他们在表扬干部几个月来坚持半日工作半日劳动的同时,也提出殷切的希望:把这一制度永远坚持下去。
干革命,就得有一股革命毅力,就得有一股坚持劲儿。只有具备这种革命到底的精神,才能把美好的理想、制度、办法,变成现实,并且使它们不断完善、发展和提高。不然,再好的东西,也会成为空谈。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也是如此。几个月来,信泰染厂的干部,坚持了半日工作半日劳动,不但推动了生产,密切了干部和工人群众的关系,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学会了一些生产技能。一定要把这个制度坚持到底,这将对干部革命化和企业革命化,发生更加巨大的作用。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是革命的大事。要做好这件事,必须自觉革命,更要坚持到底。


第2版()
专栏:

北京一批小麦科学工作者到京郊进行麦田调查提出建议
抓紧小麦返青管理是夏季增产重要关键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北京一批小麦科学工作者最近到京郊顺义、大兴、通县等县进行麦田调查,对当前麦田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目前抓紧返青期的管理工作,是实现今年小麦增产的重要关键。
由于去年京郊秋季雨多、地湿,推迟了小麦播种期,一般说来,今年的麦苗比去年同期稍弱,分蘖比较少,叶片小;但是,整个冬季气温比较高,麦苗受冻害轻,叶片枯损少,加上土地化冻早,目前麦苗已经出现新绿,返青期比常年提早十天左右。科学工作者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迅速普遍抓紧春季麦田管理工作,提高麦田管理水平,促使弱苗、中等苗变壮苗,使壮苗更健壮地成长。
为此,小麦科学工作者们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首先,普遍实行顶凌耙地,保墒防旱。一般土地和岗坡地要耙地,沙土地应当镇压,防止跑墒;同时要因地因苗追肥,中等苗和弱苗要立即施返青肥,起身期再施起身肥,部分壮苗可以施起身肥和拔节肥,返青肥可以少施或者不施。盐碱地死苗严重的,除加紧松土以外,应当在冻土层将化透的时候提前浇返青水。此外,还应当加强排灌渠道配套工作,准备适时浇返青水。


第2版()
专栏:

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内蒙古牧民顽强抗灾争牧业丰收
延吉勇南大队发挥群众集体智慧变雪害为雪利备耕农活比往年好
新华社呼和浩特二十一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广大牧民正在展开防灾保畜的顽强斗争,以保证牲畜安全度过风雪季节,夺取一九六五年的畜牧业继续丰收。
内蒙古畜牧业今年形势很好。到一月底,全区配种母羊已达一千二百九十多万只,比往年同期配得多;同时,接育成活九十多万只冬羔、牛犊和马驹,平均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区大部分地区成畜保育率比往年高,牲畜膘情也比往年好。但是,去冬以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偏暖少雪,牲畜饮水不足,不能及时进入冬营地,过早使用了一部分春营地牧草。最近,在部分积雪较深的地区,融雪结了冰层,妨碍牲畜采食。针对这一情况,自治区各地牧民,根据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精神,大力展开了防灾保畜斗争。
广大牧民积极搞好生产。东乌珠穆沁旗的牲畜遭到干旱威胁,这个旗许多牧民,以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在寒风凛冽的牧场上打井抗旱,并采取大畜远牧、小畜近放、畜群错开饮水和破冰饮畜等办法,使全旗大小牲畜生长健壮。入冬以来,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公社雪下得少,牲畜饮水困难。七百名牧民,带着破冰工具沿河放牧,破冰饮畜。放牧过程中,放牧员都做到人不离畜,畜不离群,精心管理,使得牲畜长得好。
进入严冬以后,自治区各级领导机关不断派出工作组到农村牧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呼伦贝尔盟组织了有盟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贫苦牧民参加的草场勘察组,实地勘察了八万六千平方公里的草场,边勘察、边安排,及时解决了一百六十多万头牲畜牧场不足的问题。目前,自治区各地正在加强牧业的基层领导力量,同时继续向农村牧区运送防灾保畜的生产生活用品,以保证防灾保畜斗争的彻底胜利。
新华社长春二十一日电 吉林省延吉县勇新人民公社勇南大队,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把雪害变为雪利,把备耕生产搞得更好。
去年十二月初,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连降几场大雪,降雪量为几十年来所少见,田间积雪二尺深,大雪过后,滴水成冰。这种情况,使一些队干部发愁:冰天雪地,备耕生产困难重重。如果等冰雪消融后再搞备耕,必将因备耕、春耕交错进行而推迟播种。为了克服大雪带来的困难,大队党支部书记找社员征求意见。老贫农许永俊说:“坏事能变好事。雪大也有好的一面:雪厚,地冻得浅,挖土刨土都容易些,用爬犁送肥脚力轻,运输效率高。备耕生产可以按计划干!”这意见给党支部很大启发,他们发动群众反复讨论大雪以后如何开展冬季生产。在讨论中,许多人说,有党的领导,有大寨的榜样,这点困难算啥。有的说,越怕困难,困难就越大;如果现在不趁冻运肥、改良土壤、修水利,等化了雪,田间积水,道路泥泞,行动就更困难了。
看到社员在困难面前干劲十足,原来发愁的干部也增强了信心,决心积极带头劳动,领导备耕生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变雪害为雪利。第二生产队头一天送肥时,社员们在没膝深的大雪里干活不习惯。在这个队参加劳动的大队干部,用一头最壮的黄牛在前边踏雪开道,把粪肥送到边远的山坡地上。社员们顺着他开出来的雪道,很快运送了一百五十车粪肥。动工挖排水沟的那天,天又下起鹅毛大雪。队干部带头拨开积雪,挥镐挖土,结果,五天时间使排水沟延长了三百米,由于雪厚、冰冻浅,投工比原计划节省了一半。大队干部带领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上山,从积雪下边刨出两千车腐殖土,使过去从来没上过粪的七十五亩山坡地,今年第一次施了肥。
现在勇南大队的各项备耕农活,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目前,全大队送到田里的粪肥比去年同期多九倍,运往薄田里的腐殖土达四千多车,改良土壤的面积比去年全年多五倍。他们不仅完成了原订的冬季生产计划,还做了些过去在春天做的活路。因此,社员们说,今年是把雪害变成雪利了。


第2版()
专栏:

周总理观看话剧《女飞行员》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晚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演出的五幕六场话剧《女飞行员》。
这个戏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编排出来的。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康克清、杨之华,主席团委员沈茲九、郭明秋,书记处书记杨蕴玉、曹孟君、曹冠群;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胡愈之,第一轻工业部副部长罗叔章,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李伯钊,以及全国妇联和北京市的妇女干部,也观看了演出。
空军政治委员吴法宪、副司令员徐深吉、副政治委员王辉球,政治部副主任王静敏等陪同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等上台同演员亲切握手,并一起照了相。


第2版()
专栏:

做一个高尚的人 本报评论员
《九年服役九年红》这篇报道,反映了海军战士王行志高尚的革命品质。
王行志从训练团出来,本想当个枪炮兵,但是他服从革命的需要当了主机兵。服役期满时,王行志虽然想到退役对家庭方便些,但是他根据革命的需要继续留在部队工作。“干革命就要听党的招呼,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人可不能挑挑拣拣。”王行志说得对,做得好。
解放军为了战胜敌人,分成了许多不同的战斗岗位。在战斗中,任何一个指战员,只能站在某个岗位上,使用某些武器打击敌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
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由千百万人创造的集体事业,需要有种种工作岗位和种种分工。任何一个人,只能在某个岗位上,大小不一地做一部分工作,尽一部分责任。只要做好了一部分工作,只要尽了自己的力量,都是一样光荣的。一个革命者对于工作的态度,应该是革命需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管是自己愿意做的或者是不愿意做的,都应该愉快地努力地做好。即使做好了,也只是尽了自己的一部分责任,也不能骄傲自满。
革命需要个人做的工作,有时可能是不熟悉甚至是困难的。如王行志生长在内地,要过海洋生活;在家里拨弄的是犁耧耙锄,要掌管复杂的军舰主机,这都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经过顽强斗争,刻苦学习,踏实工作,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这正是一个革命战士高尚品质的表现。
根据革命的需要,有些同志被提拔去担负新的任务了,有的同志还在原来的岗位上;原先是同级或下级的同志变成自己的上级了。王行志不是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吗?原是他领导下的战士比他早先提升了;原是同级的变成直接上级了。他是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呢?他想:“这是好事嘛!说明党的事业发展了”。他对新提升的上级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这是共产主义的态度,也是高尚的革命品质的表现。一些人提升,一些人长期留在同样的岗位,一些人下放,这是革命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不是从资产阶级个人名利地位思想出发,而从革命的利益考虑问题,就能正确地对待这样的问题。
王行志同侄子王彦祥一起回家的时候,听到一些人议论:“长辈是兵,晚辈是官”。他没有把这看做是“刺激”,也不曾感到“丢人”,他和往常一样坦然自若。这又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应有的胸襟。
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同志之间存在着职务上的差别,但这只不过是根据革命的需要,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的分工;这和旧社会的等级制度根本不同。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进步,不是看他职务高低,而是看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如何。这就是我们革命者所要坚持的革命标准。虽然今天还有些人在旧思想的影响下,对一个人职位的“高”“低”会议论些长短,但是,这对革命者说来何足计较呢?我们做工作难道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别的什么吗?当群众看到了王行志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谁是官,谁是兵”的问题不是早被扔到脑后去了吗?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王行志同志的事例中,可以看到,一个人脱离了个人主义的低级趣味,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问题上,都能首先想到革命的利益,把革命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对待各种问题。学习王行志同志的革命品质,就要象他那样,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


第2版()
专栏:

九年服役九年红
——海军战士王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马宁 申家志 杨明昭
一九六四年四月,王行志服役整整九个年头。这时,提拔班长王行志为副机电长的命令宣布了。王行志恋恋不舍地看着军舰机舱,看着和他一起工作的战士,觉得他们个个都长得又高又大了:林维亮已经是两年多的党员,也是接替自己的班长;朱永明担任了团支部委员;有一股火性子脾气的颜冬友也参加到党的队伍里来,成了副班长;钱达平、刘厚勤,都能在自己的部位上单独值班了。他觉得现在自己调开主机二班是可以放心啦!
王行志,这个老兵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战士们的脑海里,战士们都称他是“红色的水兵”。 当个象样的水兵
这个“红色的水兵”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一九五六年初,王行志从训练团来到了舰上。
舰长说:“王行志同志,你到主机区队当主机兵,怎么样?”
王行志在家里是个庄稼汉,看的、拨弄的都是犁耧耙杖,在训练团里,虽然也学了点机电常识,可是什么泵、什么阀门等名词,塞在脑子里老“打架”。他说:“舰长,我文化水平低,让我当个枪炮兵吧,有机会还好打敌人!”
舰长说:“当枪炮兵可以直接打敌人,当然很重要,但是,机器开不动,枪炮也就变成死的啦。主机战位同样是个战斗岗位,它是军舰的心脏,是军舰的腿。一个真正的战士,对困难不要怕,肯干就行。”
王行志听了舰长这番话,感到有点惭愧,心想:我参军是为了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怎能刚上舰就见难而退,挑挑拣拣呢?他对舰长说:“好,我一定要当个象样的战士!”
当好主机兵,需要把上千个管路、齿轮、阀门和许多仪器变成一个跳动的心脏或是能走动的腿,实在不容易。王行志整天不吭不响地在老同志的带领下看这摸那,或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人家都休息了,他还在学习。王行志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从老战士那里,解开了一个个技术的谜,懂得了机器的性能,年终被评上了二等奖。班长乐得向舰首长说:“不要看王行志不爱说话,工作可踏实哩!”
军舰跨上了碧绿的大海。王行志站在冷凝水泵前,晕晕乎乎,头发胀,胸发闷,喉咙里老有个东西往外攻,哇的一声,刚刚吃下去的饭就吐出来了。他心里悄悄问自己:海上的生活才开始就这样,海军能干得了吗?又想:要是见困难就不干,不就成了逃兵吗?那还能当什么象样的水兵呢!
有一天,海上刮起了十级阵风,王行志一直呕吐,这种滋味难受啊!他暗暗警告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能躺倒。
“你到住舱里去躺躺吧!”主机兵孙茂义一面给他捶背一面说。王行志说:“不!我能坚持。”
王行志心想,如果自己连这晕船都战胜不了,还谈什么打仗呢!不管风浪怎样大,王行志都不肯离开自己的岗位。他用临战的精神,扶着把手,顶着风浪,顽强地坚守在自己的部位上。
经过四年多的风浪摔打,王行志成长起来了,他成了主机二班的副班长。 为着革命的事业
按照兵役法的规定,一九六○年三月,王行志的服役期满了。党支部书记问王行志:“服役期满了,你有什么考虑没有?”
王行志说:“有过考虑,不知道和领导上想的一致不一致。家里的情况,组织上是知道的,有妻子老小,回去嘛,对家庭方便。可是班里呢,又添了些新同志,打起仗来,我又有点不放心。考虑来考虑去,觉得把我留下还是合适!”
“你考虑的全面!”支部书记满意地说,“党很需要一部分老战士留在部队里,发挥骨干作用!”王行志留下来当了班长。
一天,一个从支队部回来的水兵对王行志说:“老班长,原来在你们班里的主机兵茅忠如、徐海钦,都在机关当上干部啦!”王行志说:“这是好事嘛,说明党的事业发展了。干革命就要听党的招呼,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人可不能挑挑拣拣。”
王行志不光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过了一段时间,舰部宣布主机一班长孙茂义提升为主机区队的军士长。有的说:“王行志和孙茂义都是主机班长,同年参军的,平时两人工作学习,值班出勤,常常是扭在一起,躺倒一般长,站起来一般高,王行志能听领导?”有的人还在暗暗观察王行志的情绪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行志呢,象平时一样,除了积极干工作外,就是埋头学毛主席著作。他察觉到孙茂义工作起来不大胆,就对孙茂义说:“军士长,我们在一起工作五年多了,还不了解!工作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难道我这老兵会越当越糊涂!”王行志还经常以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等文章,来对照、检查自己。
有一次开过班务会,王行志听到两个战士在一递一句地议论。一个说:“要不,早就散会啦。”另一个说:“就是当上军士长话才多了……”王行志把这两个战士的对话琢磨了一阵,觉得这种挑剔是不正确的,是会伤害领导威信的。王行志通过班务会和个别谈心,向同志们解释说:“孙军士长为了把道理讲透,问题说清,怎么能算话多?再说,讲话各人也有各人的特点,不一定你不愿多听就是人家罗嗦!”凡是孙茂义做得对的事情,王行志总是竭力支持。
战士们说:“老班长真是好样的,干什么事总是为革命、为大家着想,就是不想自己。” 出色的五好战士
“老班长,批准你回家过春节去啦!”
“是呀,王彦祥也批准啦,我们两个一块回去!”王行志高兴地回答着。
王彦祥是舰上的报务员,同王行志是近家,叫王行志叔叔。他比王行志入伍晚两年,可是,由于工作需要,却提升为少尉。有人一听王行志说要和王彦祥一起回家,就嘟囔开啦。有的说:“老班长,你挂着上士衔和人家王彦祥一起回家,见了乡亲们多难为情。”王行志听到这些议论,在思想感情上,并没有受到影响。他整理了一下行装就和少尉侄子一同回家乡去了。
叔侄两人回到家里,“长辈是兵,晚辈是官”的事就很快传出去了。有的老大爷、老大妈不相信,就问王行志:“听说彦祥是个少尉军官,你现在是个什么干部呀?”王行志把大衣领扣一解,指着缀在水兵装上那一块金色长方条条说:“海军战士啊!”就在这个时候,王行志的五好战士喜报送到村里来了。大爷大妈们听说来了喜报,都想看看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在王行志家里,看见墙上贴着新喜报和褪了色的旧喜报。不识字的人硬要识字的人说说那是些什么喜报。识字的人看一张就解说一张:这是一九五六年的,支队积极分子;这是一九五七年的,三等功;这是一九五八年的,五好战士;这是一九五九年的,五好战士,三等功;这是一九六○年的,五好战士;这是一九六一年的,五好战士,三等功;这是一九六二年的,五好战士,外加模范党员,三等功,二级技术能手……。大爷大妈们听着听着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地向王行志说了一阵鼓励话,对王行志是官是兵的事早就被抛在脑后了。


返回顶部